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玉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馆藏] 上海博物馆闻名遐迩的重要文物陈列-青铜器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4:37:01 | 只看该作者

188
龙纹钟

西周晚期 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189
龙纹钟(局部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4:37:38 | 只看该作者

190
透雕波曲纹铺

春秋早期 前770-前7世纪上半叶
通高17.5cm、口径23.5cm,重3.4公斤

          盘边饰变形兽体纹,高圈足上下均饰波曲纹,下段纹饰为透雕。铺为盛放肉酱的器皿。外形与豆相似,但盘边狭而盘底平,圈足甚粗而矮,多为镂空,青铜铺见于西周中期到春秋时代。青铜铺传世较为少见




191
垂鳞纹鍑

春秋早期 前770-前7世纪上半叶
通高21.5cm、口径18.7cm,重2.31公斤
大口,上立两耳作绳索状,直腹平底,下部外撇,口沿设兽目交连纹,腹设鳞纹两道,腹的下部及圈足均无纹饰,形制特殊,可能仿自姜戎,但纹饰尚采用中原旧式,也许是草原马上民族采用的华夏族纹饰。
      鍑是炊煮用具,与风炉是浑然一体的,它形似大口锅,不同处在于方形耳,底部稍微有点尖,类似肚脐眼。鍑这东西在古代很兴盛,但到了宋朝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现代更很少人再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4:38:19 | 只看该作者

192
斜角云纹盆

西周中期
通高14cm、口径23cm,重1.655公斤
1993年自香港徽集
  盆和盂用途相同,都是可以盛食兼可以盛器。陕西齐家2号墓被盗后清理出来的盆,与本器形制和纹饰相同,埋葬时间可能是在穆王好恭王之间。

193
山奢虎簠(fǔ)

春秋早期 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
通高17.2cm、口縱23.cm9、口橫30cm,重5.02kg
  蓋、器造型、紋飾相同,敞口折沿,腹壁斜收,平底,方圈足沿外撇,各邊中部有長方形缺口,兩短壁鑄有獸首耳,蓋的口沿每邊有一個小卡扣。蓋頂飾獸目交連紋,口沿飾交曡式獸體卷曲紋,四壁飾相背式卷體夔龍紋。口下和圈足飾雲紋,腹飾雙頭獸紋。


【銘文】山奢淲?(鑄其)寶(簠),子子孫永寶用。

            簠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梁等饭食的器具。青铜簠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基本形制为长方体,自口至足器壁斜坦,器盖相同,分置可成二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4:39:07 | 只看该作者

194
齐侯匜

西周晚期 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器高24.7厘米,流至鋬长48.1厘米,重达6.42公斤。
      
        此器平盖,器身如椭圆形瓢,前端宽流高高昂起,后端执鋬作蛟龙探水状, 匜的四足同样以龙为形,俯首曲体承载匜的器身,魁伟庄重,极其稳健。
        匜内腹底部铸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齐侯乍(作)虢孟姬良女宝匜,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虢孟姬是虢国君主的女儿,齐侯的夫人,“良女”是她的字,故知这件匜是齐侯特为其夫人而铸。周代诸侯为了巩固其政治地位,保障切身利益,经常用相互通婚联姻的方式结为为联盟。虢国是河南西部的小国,齐是东方大国,春秋时齐还一度成为霸主。虢齐两国联姻,显然出于政治需要。
        在青铜匜中,以此形制为最大、最重。
        匜为盥洗器,是中国古代贵族举行礼仪活动时浇水的用具,出现在西周中后期(约2700多年前),盛于东周。匜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多有四足。早期匜为青铜制,汉代以后出现匜金银器、匜漆器、匜玉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匜是商周时期用青铜铸造的一种洗漱器皿,相当于现代的瓢或舀水器,有的有盖,有的体高,有的全身布满花纹,造型不一。




195
齐侯匜(局部特写)
\

铭文四行二十二字:“齐侯乍(作)虢孟姬良女宝匜,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4:39:34 | 只看该作者

196
齐侯匜

顾榴 沈同樾等捐赠

延伸阅读-一段令人为之扼腕长叹的往事:

苏州顾氏过云楼藏品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4:40:00 | 只看该作者

197
鱼龙纹盘


西周晚期 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通高13.9cm、口径33cm,重3.5公斤
1969年自上海冶炼厂废铜中拣选
口沿外折,浅腹,高圈足外撇,腹两侧设附耳。口内部饰一圈鱼纹,计十二尾部,首尾相接,盘内中心为蟠龙纹,龙首居中,躯体右旋,饰鳞瓣纹,旁设两爪。

198
鱼龙纹盘(局部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4:40:32 | 只看该作者

下面上一组转变期的乐器

199
梁其钟(3件/组)

西周晚期
通高55/53.5/38.1cm、铣间32.7/31.8/15.3cm 重23.75/25.46/11.4kg  
1940年陕西扶风法门镇任家村出土一批窖藏青铜器,器主名梁其,官名膳夫,时代仍系西周晚期。旋饰兽目交连纹,舞饰雷纹,篆间为两头龙纹,鼓部饰相背的俯首展体式龙纹。鼓石有一鸾鸟,此为该钟在编钟中使用双音的标志

钲间及鼓部铸铭文七十八字,铭有:"……天子使梁其身,邦君大正用天子宠,蔑梁其,……"内容为颂扬祖先功德,并表示忠心服事天子。
              梁其钟传世共五件,另一说法为6件,其中上海博物馆藏3件,南京市博物馆1件,法国吉美博物馆1件,另一件不知下落。




200
梁其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4:40:57 | 只看该作者

201
四虎鎛


春秋早期
通高43.12m、 重11.96kg  
四虎镈钟体剖面呈椭圆形,饰兽面纹,上有云雷纹方钮。与其他钟不同之处在于镈钟体两侧各附饰二伏虎,一上一下,均头下尾上,并以立柱与镈钟体连结,是西周时期精美的青铜乐器。
    此钟器壁较薄,发音短促,只能产生单音。形制和纹饰有南方青铜器的特点,湖南等地是其主要的产地。


202
四虎鎛(局部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4:41:22 | 只看该作者

203
秦龙纹繁钮秦公镈


春秋早期
通高38.5厘米,铣间距24.5厘米,鼓间距20.5厘米
平于,椭圆口,舞面封实,器身略呈立鼓形。四条透雕扁连环龙纹扉棱均分器身,透雕扁龙纹繁钮与两条侧扉棱相连。顶端饰昂首翘尾的凤鸟。舞部饰对称的四组龙纹。被扉棱分为四区的器表也各饰繁复的龙纹,上下各有一周绊带。鼓部中央两行七字铭:“秦公作铸□□钟”,字字浅细,大堡子山秦陵所出镈在日本和台湾均有收藏,形制、纹饰同而规格有别,此镈实为编镈中的一件。大堡子山秦陵所出编钟、编镈和编磬,不仅昭示了墓葬的性质和级别,加深了我们对嬴秦音乐传统和音乐艺术发展高度的认识,也为我国古代乐器史增添了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

204
秦龙纹繁钮秦公镈(局部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4:42:25 | 只看该作者

205
晋侯酥编钟(14件/组)


西周厉王
最大者高52厘米,最小者高22厘米


ZT
                  晋侯苏编钟是一套打击乐器,全套共16枚,因随葬于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第七代晋侯稣的墓中而得名。全套钟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共十六件,可分为两组,每组八件,其中十四件曾被盗连出境,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中发现此套编钟14件,并抢救回归.后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残存的2件小编钟,形制与14件晋侯苏钟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连缀起来,证实上博从香港抢救回归的14件钟与此次发掘出土的2件钟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编钟数目应是16件。
         第一组 为大钟,纹饰浅而细,第二组为中小型钟,纹饰深而阔。并且从造型上来讲两组也有细微的差异,研究者认为它们虽并非同时铸造,但音律却非常和谐。钟上铭文为利器刻凿而成,笔画转折处要分四五刀或是五六刀的接连刻凿,笔道才能连起来,刀痕至今非常明显。更重要的是,经过除锈处理后,刻凿在这16枚钟上的文字竟然可以连读!355个字的铭文完整地记录了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稣率兵随周王巡视东土、征讨叛乱部落,并立功受赏的事。而这是我国浩瀚的古代史籍所没有记载的。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此外铭文中多种记时历日对西周的断代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这是现如今我们第一次发现将近3000年前西周的器物上出现刻于其上的铭文。
         稣钟发现之后,专家们配置了不同硬度的青铜利器在青铜上刻凿文字,都以失败告终。这说明早在距今3000年的西周时期,山西人已经制造出了像钢铁一样坚硬的工具在青铜器上刻字。这是一套改写中国冶金史的宝贵资料! 如今,晋侯稣钟作为中华珍宝,14枚藏于上海博物馆,2枚藏于山西博物院。
     晋侯酥编钟已被列入第一批中国禁止出境展的64件一级文物之中。

上博青铜馆内不断鸣响的空冥悠扬乐声,正是用这组编钟奏的汉乐《阳关三叠》录音。

206
晋侯苏(酥)编钟(局部特写)
  晋侯苏编钟铭文:


(1)惟王卅又三年,王亲遹省东国南国。正月既生霸,戊午,王步自宗周。二月既望,癸卯,王入格成周。二月(2)既死霸,壬寅,王□往东。三月方死霸,王至于□,分行。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左□□北□□伐夙夷。晋(3)侯苏折首百又廿,执讯廿又三夫。王至于□城,王亲远省师。王至晋侯苏师,王降自车,立,南乡,(4)亲令晋侯苏:自西北遇敦伐□城。晋侯率厥亚旅、小子、□人,先陷(5)入,折百首,执讯十又一夫。王至,(6)淖淖列列夷出奔,王令晋侯苏(7)帅大室、小臣、(8)车仆从,(9)遂逐之。晋侯折首百又一十,执讯廿夫;大室、小臣、车仆折首百又五十,执讯六十夫。王惟反归,在成周,公族整师(10)宫。六月初吉,戊寅,旦,王格大室,即位,王呼膳夫曰:召晋侯苏。入门,立中廷,王亲锡驹四匹。苏拜稽首,受驹以(11)出,反入,拜稽首。丁亥,旦,王御于邑伐宫。庚寅,旦,王格大室,司工扬父入右晋侯苏,王亲侪晋侯苏巨鬯一卣、(12)弓、矢百、马四匹,苏敢扬天子丕显鲁休,用作元龢钖钟,用昭格前前(13)文文人人其严在上,翼在下,□□ (14) □□,降余多福。苏其迈(15)年无疆,子子孙孙,(16)永宝兹钟。
(注:括号内数字为钟件依次排列数,□为偏僻古字。)

  晋侯苏编钟成为晋侯墓地发掘出的最重要器物,主要还是因为其上刻凿有355个文字(其中新见的金文单字11个),这是青铜器铭文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发现。铭文完整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晋侯苏受命征伐夙夷的全过程:
         正月初八从宗周出发,二月二十二日到达成周,次日挥戈东方。三月方死霸(方死霸,西周月相纪时法的五个词语之一。月相纪时法是根据月光的消长变化来描述时间的纪时法。方死霸有说是指二十三四日至下月一二日)到达一个地方,大军分成行列,迈向将要攻击的战争目标。周厉王亲自向晋侯苏下达命令,从左边攻击一邑,从北边攻击另一邑。两邑被攻占后,周厉王前来巡视参战的部队,部署对一座城市的进攻。周厉王的到来,让所有的夷人惊恐而逃,王师大获全胜。班师返回成周后,周厉王隆重赏赐了晋侯苏。为了报答和颂扬天子的美德,晋侯苏铸造了这套编钟。
         周厉王不仅亲临前线,还制定了具体的作战方案。根据铭文记载,这次战争共计斩首480级,俘虏104人。这在当时不算少了,有人因此称为周厉王时期的四大战役之一。从流传下来的另外一些青铜器上,之前还有三次。看来周厉王的功烈,在西周晚期决不亚于之后的周宣王。但在史书中,却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包括司马迁的《史记》。大家熟知的,是那个“弭谤”的独裁者形象。周厉王是发生政变时被迫出亡的,史家记载的全是他的恶行。
         周厉王赏赐给晋侯苏的,有掺有郁金汁的香酒一卣,弓一张,箭百件,马四匹。这次赏赐,定让晋侯苏回想起多少年前,周成王赠送他的七世之祖叔虞的鼓、甲和钟,那些都是文、武遗留的战利品,堪称传世之珍。晋侯苏当然不会想到,他的孙子仇和更远的后辈重耳,也将得到周天子的赏赐。在一次次的赏赐中,晋国渐渐走向强大。


207
晋侯苏(酥)编钟(局部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16 11:40 , Processed in 0.0559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