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玉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馆藏] 上海博物馆闻名遐迩的重要文物陈列-青铜器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2:54:04 | 只看该作者

249
镶嵌几何纹敦

战国晚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221年)
通高25.6厘米,腹径18.6厘米,腹深12.2厘米

ZT
              敦是用以盛放饭食的器皿。器和盖几乎对称,各有三足,可分开放置。
              这件敦由两个半球相合而成,下半部为器身,上半部为器盖,器身与器盖以子母口相连,结合紧密。上下两部分均有二耳、三足,器盖仰置可以作器物使用。这件敦以三角形与长方形的几何纹连续构图,填以红铜丝或细银丝镶嵌的云纹,故命名为镶嵌几何纹敦。
              此敦制作工巧精丽,造型圆柔优美;通体饰以阴阳互托的大三角形云纹,并用红铜丝、银丝或绿松石镶嵌,具有细密流畅,绚丽多异,富丽堂皇的效果,显示其装饰工艺已至登峰造极的地步,无疑是战国时期青铜器镶嵌式艺的一件佳作。


250
镶嵌几何纹敦(局部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2:54:47 | 只看该作者

251
几何纹敦

战国早期 (公元前475年-前4世纪中叶)
高17.7厘米,口径5.4厘米,重1.35公斤
此敦原为密封闭合态,打开后发现有褐色球形团快,经显微镜辨识和化学分析,其中包含淀粉和果皮纤维等,这于历来认为敦是盛放粮食的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2:55:29 | 只看该作者

252
镶嵌三角云纹敦

战国早期 (公元前475年-前4世纪中叶)
高28.1厘米,口径16.5厘米,重3.72公斤
盖顶和器底饰火纹,周围是块状或长方形的云纹,盖缘和器的口部饰上下交汇的三角形纹,内填对称复杂的弧线,彼此是虚实相间,即一个三角形纹是以青铜为底,镶嵌红铜线条,另一个三角纹则相反,以红铜丝盘嵌为底,露出青铜的线条,这就形成了具有变幻形式的对比感,在其上下各有一道以红铜镶嵌的云纹为栏。从整体效果,恰好组成曲折带纹,如此精巧的设计是前所未见,这已经完全超越了一千多年来以动物纹为主的纹饰,而是走向了纯几何形图案发展的新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2:55:55 | 只看该作者

253
透雕交龙纹铺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铺是盛放肉酱的器皿。外形与豆相似,但盘边狭而盘底平,圈足甚粗而矮,多为镂空,青铜铺见于西周中期到春秋时代。

254
透雕交龙纹铺(局部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2:56:31 | 只看该作者

255
镶嵌几何纹方壶

战国晚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221年)
高52.5cm 重10kg
敞口,直颈,弧形方腹,有一对兽首铺首衔环,方圈足。通体镶嵌红铜和绿松石组成的几何纹饰,线条曲折多变而富有规律,色彩协和而富有对比,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体现出战国晚期青铜器装饰艺术的高超水准。


256
镶嵌几何纹方壶(局部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2:5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人 于 2014-3-31 13:07 编辑

257
伯游父瓴

春秋中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2:58:03 | 只看该作者

258
透雕蟠龙鼓座

春秋晚期
  鼓座上方有中空的圆筒,用来插鼓,下面是与鼓体垂直的高台边,设四个衔环铺首,可供移动时候搬运用。鼓座台面上设置有造型生动互相咬合的透雕圆雕蟠龙,极有气势。
                透雕蟠龙鼓座上有九条龙。下部最边上三条龙首尾相连,围成一圈。中部有六条龙,三条头朝上,三条头朝下。下部的三条龙,咬着中部头超上的龙的尾巴。中部头朝下的龙,咬着下部围成圈的龙的中间。中部头朝上的龙,咬着上部一圈边沿。头朝上的龙,有翼无足。头朝下的龙,先有足,后有翼。这样中圈的龙翼同圈,相互稍稍交错。
          此物为“建鼓”的半球形底座,其上还应有装饰木鼓柱、革鼓、羽葆等附件,惜已不存。鼓座的接口、座身、铺首衔环等系先分铸再接铸而成,为我国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器体魄巨大,纹饰华密,气宇轩昂,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259
透雕蟠龙鼓座


260
透雕蟠龙鼓座(局部特写)




261
透雕蟠龙鼓座(局部特写)


262
透雕蟠龙鼓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3:07:46 | 只看该作者

264
变形龙纹匜


春秋晚期
高18.5厘米,重3.35公斤
1993年自香港徽集
口沿与腹部均饰变形交龙纹,龙体用双钩线条组成,躯体方折,但已不辨收尾,这种龙纹的方式,具有秦国青铜器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3:08:13 | 只看该作者

265
者尚盘

春秋晚期
通高11.5厘米 口径37厘米 重3.35公斤
   直口折沿,浅腹平底,三条兽面蹄足,腹两侧有一龙首鋬。腹饰三层一倒一正的龙纹。
              铭文释文:
              隹(唯)王正月初吉丁亥,者尚
              余卑□□即择其吉金,自
              铸其般(盘),用□(祈)眉寿,万
              年无强(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此铭文格式为西周格式,在东周器中如此规整的鲜见,周围亦没有范铸法明文范块嵌入的痕迹,自左上方始读。原名周丁亥盘、者尚余卑盘。



266
者尚盘(局部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3:09:30 | 只看该作者

267
*(俦)儿钟



上一组更新期的乐器

267
*(俦)儿钟

春秋晚期
李荫轩先生 邱辉女士捐赠
徐国是我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国家。它建于大禹治水之后,历经夏、商、周几个朝代,至春秋末年为吴国所灭,前后历经四十四代国君,有一千六百四十九年历史。由于徐国比较“早熟”,强盛时我国的文字尚不够发达,而文字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其国力又已大大衰落,所以自古以来有关徐国历史的记载语焉不详。幸而考古发现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为我们考察徐国历史提供了帮助。迄今发现的铸有铭文,并且明确标示“徐王”等字样的青铜器,有四五十件,其中礼乐器的数量过半。这些徐国青铜器,大都造型优美,纹饰精良,而且绝大部分铭文句式整齐,文辞优雅,用韵精严,字体颀长秀丽。对这些铭文进行正确的释读,对于“还原”徐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尤为可贵的是,礼器“俦儿钟铭”出现六个人名,而且其人物关系明确,这对于了解徐国族系意义非凡。俦儿编钟共有4件(一说5件)传世。其一著录于《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三·三~五),其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三、其四都为上海博物馆所藏。四钟铭文的内容应该相同。其中孙星衍藏铭文最完整,存铭文74字(其中重文1字),可惜拓本不甚清晰。其他拓本虽然较为清晰,但内容不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5 23:55 , Processed in 0.0584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