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玉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馆藏] 上海博物馆闻名遐迩的重要文物陈列-青铜器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3:17:20 | 只看该作者

294
变形兽面纹钲

春秋晚期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295
变形兽面纹钲


春秋晚期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3:18:12 | 只看该作者

296
八牛贮贝器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县石寨山出土

ZT
        高51 厘米,底径29厘米,重15.2千克。这件贮贝器是汉代云南滇族特有的青铜器。出土时里面装有贝币,器盖以八头牛为装饰,所以被命名为“八牛贮贝器”。
        储贝器是云南地区滇族青铜器的典型品种,多带有生动写实的装饰。此器圆盖上塑有8头姿态各异的牛,形象生动。敞口收腹,设一对虎形鋬,张口卷尾,似乎正欲猛扑向前,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297
八牛贮贝器(局部特写)




298
八牛贮贝器(局部特写)



299
八牛贮贝器(局部特写)


300
八牛贮贝器(局部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3:19:03 | 只看该作者

301
五牛枕

西汉
1972年云南江川县李家山出土
枕高36 厘米, 宽68 厘米,纵长17.1厘米,重4.7千克
  马鞍形,两端上翘各铸一牛。一侧无纹饰 ,另一侧以虎纹及双旋纹为底,其上有浮雕立牛三头。出土的五牛枕有多件,除保存在出土地的云南博物馆外的3件外,各有一件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


302
五牛枕(局部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3:19:32 | 只看该作者

303
越王州句剑(上)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前4世纪中叶)

越王者旨於暘剑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前4世纪中叶)



304
越王者旨於暘矛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前4世纪中叶)
孙鼎先生捐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3:20:01 | 只看该作者

305
弦纹缶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3:20:40 | 只看该作者

306
双鹿纹饰牌

西汉

延伸阅读:
草原动物纹饰牌的审美特征浅析       透雕三鹿纹饰牌的造型艺术浅析

307
三鹿纹饰牌

西汉



308
动物饰牌

西汉


309
鎏金双羊饰牌

西汉



310
动物饰牌

西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3:21:15 | 只看该作者

311
虎形饰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312
鎏金动物饰牌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313
动物饰牌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313
动物饰牌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314
动物饰牌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315
动物饰牌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316
动物饰牌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3:21:46 | 只看该作者

317
羊形饰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318
鹿形饰(左一)、羊形饰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319
骆驼头车饰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320
鹿形饰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321
鹿形饰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3:22:17 | 只看该作者

321
一组边远地区春秋早期的青铜剑



322
一组边远地区春秋早期的青铜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3:22:48 | 只看该作者

323
龙耳尊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
   尊是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容酒礼器,器形以类似壶的圆体尊和方体尊最多见,也有模拟鸟兽形象的,如鸟尊、羊尊、牛尊、象尊、虎尊等,统称为鸟兽尊。这件春秋早期龙耳尊,属于创新阶段新形制的青铜尊,考古专家赞誉它是“一件罕见的艺术佳作”。
          形体较大,器壁厚实。大口广肩,肩腹部两侧以巨大的龙形耳为把手,故名龙耳尊。龙作回首状,竖耳,突目,张口,卷尾,充满活力,形态生动。器身饰以横条脊纹(也称瓦纹)为主题,粗大凝重。肩部、圈足和龙身饰云雷纹,这是吴越文化青铜器流行的纹饰,具有显著的地区特征。如果说此尊的造型与纹饰体现了它的艺术鉴赏价值,那末首先漂亮的巨大龙耳,则为人们透露出宝贵的历史研究信息,说明它既带有西周晚期艺术特征,且又超越了西周图案上的一些规则,表现出春秋早期创新阶段别出心裁的匠心杰作。
        商代和西周青铜礼器,形制奇特,纹饰怪异,充满神秘感。西周晚期的作品比较重视形制的轻巧和纹饰的简练,同时,其威严、华丽、宗教性及等级性也相应减少。到了春秋早期,青铜艺术中人文因素不断加强,工匠们为了突出清新、自由的新气象,在造型设计中引入更加活泼的动物形象,如龙耳尊,使形状比较单调的“耳”美化成立体生动的巨龙形状,龙耳成为尊的灵魂,象征着吉祥和高尚,较之商代晚期、西周早期神秘奇诡的鸟兽尊更为写实和实用,不仅是一件纯粹用于生活的青铜酒器,也是一件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算起来,这件文物埋藏地下已有2700多年,完好无损,实属罕见。
          安徽省博物馆也收藏有一对龙耳尊,1979年在皖南南陵县出土,共两件,形制相同,均定为国家一级乙等文物。其器型、大小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几乎一模一样,因此估计上海博物馆本件青铜尊也是安徽出土的。迄今为止,在其他地区尚未发现同类型器物。龙耳尊的出土,为进一步探讨春秋早期吴越文化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陈佩芬(前上海博物馆副馆长)说龙耳尊的发现

          1966年初,工作人员在安徽运来的废杂铜碎片中经拼接发现两条半龙,龙形较大,似乎是器耳,但是不知道出于何种器物,于是只能将龙耳存放起来,并密切注意从安徽来的铜包。事隔两年多,在安徽的铜包中又发现了两件无耳的大尊,而且口部有缺损,我将这一情况告诉当时已“靠边”的马承源先生,他嘱咐我与两年前收到的龙耳去核对一下,结果耳与器破损的口子也恰好对上了,经过修复,成了一对造型罕见的龙耳尊。这龙耳与尊体的结合,我们耐心地等待了两年多。


324
龙耳尊




325
龙耳尊(局部特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5 03:35 , Processed in 0.0698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