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师益友难得 只为不遇出世道友,未闻无上圆诠,任自胸襟,纵我情性,取一期之暂乐,积万劫之余殃。以日继时,罔知罔觉,从生至老,不省不思。以无明俱时而生,以无明俱时而死;从一闇室投一闇室,出一苦轮入一苦轮;历劫逾生未有休日,此身他世几是脱时! 一篇劝世之文,劝导世界上的人。以前我们都说永明寿禅师专门说老太婆的话,喜欢说劝世文,因为加上几十年人生经验,每一句话都明白易懂,变成劝世文章,每句话也都很严重。 ‘不遇出世道友’,老师、朋友、善知识、道友之难找。‘未闻无上圆诠’,听不到圆满的解释,善知识难逢,明师良友之难求,因此,东方文化儒释道三家非常注重良师益友,良师就是益友。换句话说,人,即便是是第一流的圣人,开始的时候,多半还是受依他起的影响,靠良师、靠人的影响。完全不靠人的诱导而悟道非常不容易。 现在讲一个公案:六祖最初在客栈闻到人诵《金刚经》直至后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大悟,当时那个外地旅客出资使六祖去五祖弘忍处求法,并且为六祖出路费,供养六祖老母。现在大家修六祖的庙,后面应该供外江佬才对,那位外江佬才是六祖真正的良师益友。大家都是俗语说的:‘新娘进了房,媒人抛出墙’。大家光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介绍来的!怎么忘了释迦牟尼佛?所以东方文化非常注重师友,佛经中尤其再三强调善知识的重要。出世的道友更难,出世的道友已经悟道,跳出三界,因此‘未闻无上圆诠’。 ‘任自胸襟,纵我情性’,这是一般人的通病,尤其跟我亲近的年轻同学注意这八个字,有些人讲话:我认为怎么样。我说这样啊!那就听你的,你认为怎么样何必来问我,对了就好了嘛!这叫‘任自胸襟,纵我情性’。其实良师益友也并不是太难求,只要你真能够尽其事谦虚地学,这当然很不容易啊!老实讲这些都是甘苦了几十年才体会到的。早年读这些经典,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永明寿老婆禅,啰嗦!年轻时自己就犯了这八个字的错。 ‘取一期之暂乐,积万劫之余殃’,年轻任性,执著一时的快乐,不晓得自己所造之业,报应留到万动不能转。‘以日继时,罔知罔觉。’老婆禅来了,日以继夜皆在盲目的任性中。‘从生至老,不省不思。’不肯反省、不肯思想。‘以无明俱时而生,以无明俱时而死’,这些都是永明寿老婆禅的文章,来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来;死的时候莫名其妙地走,所以有些学佛的老朋友,见了面会互相调侃地说:‘你弄明白一点走好不好?’但也还有同学告诉我‘不想悟道’,‘为什么?’假使弄清楚了死很不舒服!反正糊涂地来糊涂地走。我说好,你真是天下第一人,有勇气。 佛经上记载释迦牟尼佛与堂兄提婆达多的故事,提婆达多反对释迦牟尼佛,处处与佛作对危害佛,甚至叫人从山上搬大石头要压死佛,结果被佛的一位有神通的弟子一扫把把石头挡回去,佛的大拇趾还因此被碎片弹伤。佛这位有神通的弟子原来不识字,佛教他念扫把,念了扫字忘了把,念了把字忘了扫,搞了好多年,后来悟道,晓得扫把就是这个,扫的干干净净。提婆达多最后活著下地狱,据说,他下地狱的地方还在,此为‘生身下地狱’。 佛到八十一岁快要涅槃时,堂兄弟阿难怜悯堂兄提婆达多,请佛救他,佛说不是不救他,是他不肯出来(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阿难问为什么?佛告诉阿难,提婆达多在地狱里有三禅天之乐,比在色界天当天主还快乐。阿难不信,佛示神通带阿难入地狱,果然看到提婆达多,阿难求他忏悔出离地狱,他告诉阿难在此有三禅天之乐,印证佛所言不虚,把阿难搞得莫名其妙,向佛请示。佛说罗汉知道八万劫以内的事,八万劫以外的事不知,提婆达多是早已成就的大权菩萨,专现魔王身跟佛捣蛋,岂只捣蛋一辈子,佛多生累劫开始学佛的第一个老师就是提婆达多,后来生生世世跟佛捣乱。有一生佛变成虱子,提婆达多就变成跳蚤害佛。虱子问跳蚤在哪里吃得又黑又亮蹦蹦跳跳,跳蚤叫虱子到打坐的胖罗汉身上,结果初果罗汉杀生习气未断,一指头把虱子掐死。 诸如此类,佛讲了许多过去生的因缘,提婆达多总是与佛作对,令佛难堪,释迦牟尼佛说他永远永远感谢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是早已成就的佛,故意现反面作反教育,所以他有本事下地狱,功夫到了不肯出来,佛最后才把这个大秘密揭穿。当然他不是‘以无明俱时而生’,也不是‘以无明俱时而死’,提婆达多敢在地狱轮转,因为他有这个本事。 我们不同,我们是盲目地在滚,永明寿禅师形容凡夫是‘从一闇室投一闇室,出一苦轮入一苦轮’。‘此身他世几是脱时’,永远没有解脱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