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博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收藏最新闻

[复制链接]
401#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宝石观音诉说明代衡王家族的兴衰衰(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7日 17:08 《东方收藏》杂志
明代宝石观音像 这尊观音像身高16厘米,重1公斤,厚4厘米。宝石紫中泛红,晶莹瑰丽,观音坐莲台,眉宇慈祥。
  柳炳武   笔者收藏文物多年,共珍藏了几尊佛,其中一尊明代宝石观音像更属珍罕。此造像出土于山东省青州市衡王府遗址。经多位文物专家鉴定为明代造像,后又经宝石专家认定质地为宝石级。雕工精美,用料大,是目前所见宝石造像中较罕见之像。   这尊观音像身高16厘米,重1公斤,厚4厘米。宝石紫中泛红,晶莹瑰丽,观音坐莲台,眉宇慈祥。为了保持显现这块宝石的自然形状,技艺高超的雕刻家刻意将上尖下稳的宝石雕刻成一件柔软缥缈的天衣,轻轻顶于观音之首。而在宝石的下端则将雕刻工整的莲台自然隐于“璞玉未雕”的宝石原貌之中,使得整尊雕像融天然与巧做、宝石与艺术为一体,匠心独具,不同凡响。   明朝,朱元璋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建立了同姓诸王分封制度,企图以此来保障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封王权力很大,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掌握一定的武装力量,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的权力,甚至可以起兵“靖难”。青州为军事重镇,先后有齐王、汉王、衡王封于青州。其中,衡王府历史最长,影响最大。   明朝宪宗第七子朱佑楎,被封为衡恭王。弘治十二年(1499)就藩青州,嘉靖十七年(1538)去世,葬于今王坟镇三阳山前。衡王在青州传六世七王,分别是恭王朱佑楎、庄王朱厚燆、康王朱载圭、安王朱载封、定王朱翊镬、宪王朱常和朱由棷。诸王的庶支封平度、宁阳、昌乐、寿张、新乐、高唐、汉阳等29位郡王。   衡王朱佑楎就藩青州,大兴土木,在南阳城中建造了辉煌的衡王府。这座衡王府第,在建筑风格、内部装饰以及人员配备上,与北京城里的皇宫极其相似,只是规模小些,人员少些。王府内有长史司、审理所、典膳所、奉祀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代所、公正所,还有伴读、教授、引礼、典服、承奉、宫女、内监等等,一应俱全,俨然是国中之国。衡王府占地近15公顷,气势宏大,东至东华门(今偶园街),西至西华门(今冠街),北至后宰门(今朝阳街)。朱佑楎就藩青州39年,死后,又传了六个衡王。   清顺治二年(1645),清朝廷借口衡王子弟叛乱抗清,将末代衡王召进京城,软禁起来。第二年,以叛乱罪杀朱由棷,查抄衡王府,衡王家族四散逃命,来不及逃走的被变卖为奴。家产财宝“半归禅刹,半入侯门”,富丽堂皇的衡王府被夷为平地。   衡王府的传说也留存于许多古典名著之中。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林四娘》、《绿色女》、《王成》、《马介夫》等,都是以富贵堂皇的衡王府为背景。曹雪芹《红楼梦》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记述的也是青州衡王府林四娘的故事。
402#
发表于 2011-5-28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宝石观音诉说明代衡王家族的兴衰衰(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7日 17:08 《东方收藏》杂志
[im 博道 发表于 2011-5-28 7:26:00
是否為紫水晶
40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8:50: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宝石观音诉说明代衡王家族的兴衰衰(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7日 17:08 《东方收藏》杂志
[color=#cc abubuyou 发表于 2011-5-28 7:36:00
应是山东产的宝石!
40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8:51:00 | 只看该作者
外来玉搅乱玉市 新疆和田玉盼产地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8日 08:40 天山网
  天山网讯(记者 温云楠 报道)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对玉器的鉴赏渐渐呈现出重玉料、轻产地的趋势,和田玉的地位不可动摇,但也有人认为“非和田不看,惟羊脂独尊”的理念已经过时了。在和田玉的故乡,却有很多行业专家和经营业主认为现在应该是将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理清的时候了,对于和田玉这一玉中上品当地政府应给予产地保护!   一边是原料紧缺导致和田玉价格疯狂上涨,一边又见和田玉铺天盖地出现在市场中。这让不少打算购买的消费者产生了疑惑:不是说和田玉稀少、价格昂贵吗?为什么现在市场上的和田玉随处可见,而且还附有鉴定证书?   商家求利大量进口外来玉 扰乱市场   新中国玉石鉴定第一人,1960年就被国家委任和田玉石收购站站长的蒋有儒先生告诉记者,原来市场上大量出现的“和田玉”中,绝大部分都不是传统概念中的新疆和田玉,而是从外地来的如青海玉,甚至有大量来自国外的玉料如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等国的玉料近年来蜂拥进入新疆玉料市场,却冠以和田玉的名称企图沾和田玉原产地的光,搅浑和田玉市场这潭水借此牟取暴利。   蒋老还向记者揭露出玉石销售行业的一些丑陋现象,他说:“由于玉价的高涨特别是带皮的籽料价格节节飙升,这就促使了一些不法之徒产生了一夜暴富、一天发财的美梦并付诸行动,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坑蒙拐骗,使很多人上当受骗。他们将和田的卡瓦石(蛇纹石)、水石(石英石)、东陵石、阿富汗白玉(大理岩)、人造玻璃(仿白玉)制品冒充和田玉卖给初涉这个行业和贪图便宜的人。比如:05年广州一个老板花40万人民币买了一块三吨多重的所谓“羊脂白玉”,后来准备以一亿美金卖给一个美国华侨,以求一夜暴富。杭州的一个老板花15万人民币买了一块30多公斤的“白玉”。后来他们都让我看了,其实就是两块白水石,根本不值钱。” 他说这些造假者还摸索出了一套玉石造假手段,如:1、人工作色用化学药水将玉浸泡处理,使其生成皮色,将玉本来的瑕疵、杂质掩盖起来,高价出售。 2、人造和田玉籽料将山料(俄罗斯、青海、韩国、新疆)切割整形后放到球磨机中与沙粒一起滚磨,打造成人工籽料,再作色当和田籽料销售。 3、用玻璃合成(料器)和田玉产品销售。   不仅如此,巴基斯坦玉、阿富汗玉、新西兰玉……目前进入新疆市场的玉石种类五花八门,而其中韩玉已经成为借壳生蛋的成功范例,近年从新疆市场大量批发到内地的白玉手镯等首饰都是以韩玉为原料的。“这种产自韩国的白玉虽然质地一般,但原料足、价格低,受到了不少小玉石加工厂的青睐。”一位玉石经销商表示,虽然近年前韩玉已零星出现在市场上,但真正大行其道还是近两年,并且以河南为中转,逐步流向北京、广州、济南、上海、扬州、苏州和新疆等地。记者从新疆岩矿宝玉石质检站那里了解到,自2009年至今,在他们鉴定的低价位玉镯中,有将近一半都是韩玉。   为卖高价,外来玉齐傍“和田玉”   记者在淘宝网搜索“和田玉”,找到了40多万条商品信息,而搜索“加拿大碧玉”、“韩玉”、“俄罗斯玉”,加起来也不过2000多条信息,这样的比例关系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   从网上的销售情况来看,韩玉、俄罗斯玉、加拿大玉等虽然大部分都是几十元、几百元、最多几千元的价格,但基本都是生意惨淡,甚至个别在网上开店已半年有余的商家,这些外来玉种的销售记录还是零。看来,没有“和田玉”的名号,就是不给力。   和田玉交易中心一位玉石经销商坦言,虽然一些外来玉种借着新疆和田玉的强势上涨而水涨船高,但一般来说,卖家都不会轻易用原本的名称。   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对玉器的鉴赏渐渐呈现出重玉料、轻产地的趋势,和田玉的地位不可动摇,但“非和田不看,惟羊脂独尊”的理念已经过时了。虽然大量的外来玉种最初是以仿冒品的身份出现的,但随着人们收藏理念的成熟和对于玉器鉴赏水平的提高,这些外来玉种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新疆宝协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一件玉器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关键不在于玉料的产地,更在于玉料本身的质地是不是上乘。就拿碧玉来说,俄罗斯碧玉、加拿大碧玉在质量上往往还要强于新疆的碧玉。对于碧玉的手镯、珠串等首饰来说,这两类玉料的制品价格并不比新疆的碧玉低。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接“和田玉”的名气来炒高自己的身价,完全可以标明属地只要色泽质地好,不怕买家不识货。   宝玉石鉴定机构乱象跌出   一些玉石收藏者和玉器经营商家对宝玉石鉴定机构也颇有微辞,一位姓吴的玉石藏家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宝玉石鉴定的国家标准,对物种的一些主要鉴定指标应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二也行,三也可以,或者用一些非常概念化的词汇来比喻形容如何如何,最后由鉴定者主观意断它是什么,像什么,可能是什么?这就不对了。”在南门多年经营一家玉器店的胡老板对用“羊脂玉”这个词来作为对和田玉在鉴定结论中的最高标准认为十分不妥。他说:“因为它没有量化,只是概念比喻形容,完全不好掌握界定,单凭鉴定人的主观意念,甚至感情好坏、关系好坏、情绪好坏等因素来判定是不是“羊脂玉”,这其实是玉文化史上的一大奇闻。去各个商店看一下,那摆满“和田羊脂玉”柜台里的所有玉件的颜色,质地都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一样或不大一样。为什么呢?那就是“羊脂玉”这个名称不准确、不科学,无法掌握的缘故。”   蒋有儒对目前宝玉石鉴定机构出现的乱象也做出了尖锐的批评:“这些鉴定机构打着宝玉石国家鉴定标准中的个别规定的旗号,断章取义,乱定宝玉石名称,作不实鉴定,作虚假模糊结论,搅乱市场,欺骗广大消费者。这是当前和田玉市场上危害性最大、欺骗性最高、消费者受害最深、存在问题最严重的一大问题。所以我在这里不妨把“珠宝玉石国家鉴定标准”中的一些有关和田玉的章节给大家作一对照分析,看看“国标”是一个怎样的标准?对和田玉是怎样论述和定义的?而我们又应如何结合和田玉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去执行这个标准?   第一,“国家标准”它是一个代表国家对宝玉石质量做技术鉴定的唯一合法标准或法规。是我们应该严格掌握准确执行的。它本身应具有相当高的严肃性、权威性、准确性和可操控性。所以对这个标准如何理解、执行的好与坏就直接关乎着这个行业能否健康发展和每个消费者及从业人员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必须把它弄清楚。   第二,“宝玉石国家鉴定标准”它是主要从矿物学角度对宝玉石的化学成分、结构、组织、硬度、密度、颜色、折光率等方面进行分析鉴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对地质物种成分的分析研究,是对的,可行的,有用的。但对宝玉石在工艺美术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操作就基本没有多大用处了。因为这完全是两个不同行业在对同一物种中的两个不同要求和不同用途的诠解。即地质部门要求了解的是物种本身的化学成分及物种内部的物质结构,而工艺部门则要求了解的是物种表面的性质、美感,如何应用及应用后的最佳效果。所以这个“国标”怎么可以不加任何定义就用来对和田玉在工艺美术行业的实际应用和生产工艺等方面,作为最终评判、鉴定的唯一标准呢?这显然是不能的!   第三,从先民发现和田玉到后来认识玉、利用玉,几千年来,起码在19世纪以前,从未有哪个部门和个人对和田玉的化学成分、矿物名称等进行过研究和分析。比如:它的矿物名称是透闪石,化学成分主要是氧化硅等,有几个人知道呢?我说就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恐怕都不完全清楚,更不要说广大的消费者,收藏家了。但几千年来人们对玉,特别是和田玉这个名称,还是熟知的或比较熟知的,要问玉出在哪里,哪里的玉最好?基本都能说出是新疆的和田玉最好,它颜色洁白,质地细腻温润,像羊油一样温润漂亮!所以要说到玉,人们就会自然地想到新疆和田玉;要买玉要收藏玉,那就非新疆和田玉莫属了。   这就是几千年玉文化的熏陶、教诲、传承的结果。现在某些人和握有国家质检生杀大权的人,把所谓“国标”中对宝玉石鉴定“产地不参与定名”的规定,用到对和田玉及其产品的质检鉴定上是错误的,起码是不妥的!首先通观“国标”的整个章节的各项规定,都是偏重于珠宝类而轻视玉石类的。对玉石类的论述和规定占不到整个章节的5%,对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和田玉的论述和标准基本上是一笔带过的,缺乏科学、严谨的理论基础!”   “现在只要是有出售和田玉的店家柜台里几乎都摆有和田玉鉴定证书,但是依照这样的标准做出如此鉴定结论是对消费者的极大欺骗,这里不光是商家,还有宝玉石鉴定机构。对和田玉的鉴定不分产地是不对的。因为它恰恰迎合、支持和保护了那些企图利用“国标”中的这一严重失误(不足),来达到他们浑水摸鱼、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欺骗顾客、扰乱市场,从中牟利的目的。”蒋老最后痛心的说道。   作者:温云楠
40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20:21:00 | 只看该作者
天价文物残件是否出自故宫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8日 11:33 东北网
  2011年4月15日,北京保利拍卖行三楼展厅,“京华余晖清宫木器杂项专场”拍卖会预展。这批残损的拍卖品共计559件,除去个别大件的佛像和牌匾,大多数是巴掌大的杯子垫、炉灰盖,也有画框、雕花的小木块,甚至一堆干得发皱的羊皮灯笼片儿。拍卖行描述如是:虽为残件,却“尤有古器物之特有沉静气韵”。   它们被分门别类,悉心陈列在鹅黄色锦缎衬托下的展柜里。各地的有钱人为它们而来,用手持式数码显微镜赏鉴每一寸肌理。   而在文人式的审美之外,北京保利的底气和买家们的追捧更在于,他们相信,这批残件出自故宫博物院。“故宫”,这两个字在热得发烫的收藏市场里,是鎏了金的招牌。   “甩包袱”年代流出?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曾说,国内外的大型拍卖会上,几乎都会有故宫流出去的东西。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缘于过去“甩包袱”的做法。   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乎所有的中国博物馆都面临同样的困境:库房拥挤、狭窄。当时对“什么是文物”也模棱两可,甚至故宫本身,也一度作为“人民埋葬封建王朝的历史象征”而存在。   那年月,国家把相当一部分文物商业工作给了外贸部门。这时期文物的商业管理很是粗放,有时候,文物被论斤论捆地出售,故宫还曾向自己的员工处理藏品。这些论斤处理、语焉不详的“非文物物资”,几经辗转,早已散佚到世界各地。   北京保利四季拍卖经理李屾介绍,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使得故宫一般性藏品大批量流向民间。其中一个重要的流向是懋隆工艺品外贸有限公司,因其地处北京的三间房乡,收藏界俗称“三间房”。   “那会儿给谁谁还不要呢”   懋隆工艺品外贸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薄政声表示,上世纪七十年代,故宫确实往“三间房”出过一大批货,无非都是残件,没盖的茶壶,没成套的杯子,“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会儿给谁谁还不要呢”。   作为一个外贸出口公司,懋隆对一般性文物的称谓很是淡泊“旧货”。每天一卡车一卡车的旧货出入,东西实在太多,最壮观的时候,瓷瓶太多没地方放,就摞了一人多高当围墙使;大垛里都是明清家具,拆的时候好多家具腿掉下来,于是周围就有了顺手牵羊者。汇入仓库的这批故宫旧货,未加任何特别标注。入库后,良莠混杂的旧货们会集体流向下游的加工厂,加工完整后返回懋隆再出售,卖给谁也不会有记录。“旧货”散落之处,早已说不清道不明。   “这些东西在故宫什么都不算,但它也不可能往外扔”   当笔者以北京保利的图录向故宫博物院三任文物保管处处长求证“京华余晖”专场拍卖品是否出自故宫时,对方均表示“不太可能”。“只能说材料和做工跟故宫的类似,具体我不能说就是故宫的。”故宫博物院文物保管处老处长梁金生谨慎地说。他家四代人生长在故宫,有“大内总管”之称。   故宫需要整理的实在太多。宫内宫外,残件的地位已然两重天。宫内,仍然有成堆的底座和画框找不着主,都当作资料堆放着。梁金生看着拍卖会图录上的杯子垫说:“像这样类似的东西,我们这儿多极了。”梁金生指出,这回有二十多箱资料没来得及整理,“那些肯定都是碎的坏的,里头有大器,可能还有明代的,但都坏成两半三半了。”而在宫外,哪怕一个最朴素的杯子盖、一片碎瓷也动辄过万。梁金生表示:“这些东西在故宫什么都不算,但它也不可能往外扔啊!”   但不愿透露姓名的明清家具研究者认为,559件残损的拍卖品大部分来自故宫。选材多是名贵的紫檀和黄花梨,雕刻和填金法“明显是宫廷造办处的手艺”,不少残件身上带着故宫的标识,诸如“乾隆御鉴甲”款,或者故宫旧时的千字文编号“第奉四六号”。   百年与一日   4月16日,北京保利“京华余晖”拍卖会场子爆满。遇冷百年的残件尘尽光生,被一浪高一浪的人民币所抬举,混淆着那段氤氲不清的历史,虚虚实实,变成了收藏时代的一场飨宴。   一位上海的藏家,本想20万拍掉刻有帝王之征的五爪龙的乾隆时期的海水云龙纹黄花梨挂匾。哪知只几十秒,场上竞价就远远把他的心理价位抛在了后面。挂匾最终成交价80.5万元。上海藏家默默起身走人。角逐的人们你追我赶地报价。几秒之间,价格就蹿了几十万。一位琉璃厂的年轻商人花了上万抢到一堆碎木头片。   至于它们的用途,有人说买了修复用,也有人纯属兴趣爱好,买个老配件回家去配老古董,还有人提点笔者,“器物和配件互为佐证,买个配件,里边装个什么佛,朝代就由你去说了。”   559件拍卖品,最后成交总额4009.71万元,这些残品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珍视,而此时,它们的兄弟姐妹很可能还在故宫的某个箱子里睡大觉。观察者认为,决定它们百年价值所在的,也许是资本的狂热拥抱,也许是文化意识的自然觉醒,又也许是数十年的颠簸后,幸存者已经所剩无几。华蕾   北京保利拍卖行图录称,“年年有余”鱼形羊角宫灯是清乾隆年间的宫廷物件。
40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张志汤粉彩山水纹瓷板现身拍台(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9日 08:38 新民晚报
“张志汤粉彩山水纹瓷板”
  在瓷器上绘画,自开窑以来逐已形成。清代景德镇绘瓷艺人、匠师借鉴移植了绘画技法,在白色釉瓷面上用黑色釉料绘制出纹饰,辅染淡赭和水绿、草绿、淡绿及紫色等彩色,并以诗、书、画、印为一体之形式出现在瓷器上,为传统瓷画艺术增添了一道新色彩。由于这些瓷画出自于当时的御窑厂画师、专业绘瓷者及著名画家,受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影响并吸取了海派画风格的养分,因而具有强烈的文人画色彩。瓷画烧成后恰似一幅晕散浑化的水墨画,颇受今人追捧。与“珠山八友”齐名的瓷画领军人物张志汤,更是以构图严谨,笔法工细而著称于世。   张志汤(1893-1971),江西婺源人,八岁时入门学绘瓷画,至南昌后绘彩瓷。后受宫廷画家郎世宁影响,善绘骡马,形态逼真,姿态生动。并汲“四王”之精华,长工笔山水。当时多与“珠山八友”配制成堂瓷画,是杰出的陶瓷画家之一。曾任职于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江西省立陶专、景德镇陶瓷学院,1959年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这件“张志汤粉彩山水纹瓷板”是近几年来拍场不多见的张志汤精品之作。该瓷器长56厘米,宽29厘米,瓷板外配双重原装红漆木框。瓷面绘青绿山水,意境悠远。瓷板上书:“风日晴和野径幽,岚光绿树映清流,时在丁丑春三月,星江张志汤写于珠山之客次”,铃印“志汤”红款(见图)。丁丑年为1937年,为张志汤山水瓷画创作鼎峰期。 王逸
407#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0:26:00 | 只看该作者
念亲说玉:宋代玉器的演变和工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9日 10:21 人民网-江南时报
  吴念亲: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央视《鉴宝》栏目玉器专家、河南卫视《华豫之门》栏目鉴宝专家、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主任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国,结束了五代十国长达200年左右的社会大动荡。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有319的历史。宋代建国之初,励精图治,政治开明,军事强盛,社会稳定,国力开始恢复,经济逐渐复苏,制玉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崛起,比唐代有更大发展。   走向世俗化、商品化   宋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五代十国漫长的玉器生产低潮之后玉器生产骤然升温,国家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代玉器的空前发展。这时,民间玉雕行业初具规模,玉器市场应运而生,卞梁(今开封市)、扬州、杭州都出现了专门经营玉器的店铺。宋代玉器世俗化的倾向与民间玉雕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民间玉雕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皇室贵族,也不完全是士大夫阶层,还有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   宋代所用玉材以和田白玉、黄玉、青白玉占主流,还有地方玉、水晶、玛瑙等。   巧色巧雕的大量运用始于宋   宋代玉器受当时的绘画艺术影响甚深,清新雅致、形神兼备,极具文人情趣,毫无粗制滥造。其制作工艺有以下特征:   1.圆雕人物、动物的特点概括性很强,刀法纯熟,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2.首开深层立体镂雕制作之先河,为元明清三朝镂雕工艺提供先例。   3.阴线刻比唐粗疏,但委婉流畅,用于服饰上使衣袖有飘动感,凤鸟翅羽、鱼类鳍尾以及花叶多用根根挺拔的直阴刻线刻画。   4.能巧就玉材之色泽,而施以适宜之雕刻,这种工艺称巧雕,玉称巧色玉。巧色玉最早出现在商代,汉代也偶尔有见,宋代这种工艺则被广泛运用。   仿古玉从宋代开始   宋代重视传统文化,加上地下出土的古物增多,兴起了一股复古思潮。从宋徽宗到宋高宗对古物尤其古玉器很感兴趣,搜集很多,封建统治者的这些行为,对宋代考古之风的形成乃至整个社会对古玉器的鉴赏,都产生很大影响。仿古玉的渊源虽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但多系后朝继承前朝的艺术风格,大量仿制古代的玉器,始见宋代,因此,严格意义上的仿古玉应从宋代开始。宋代的仿古玉大量的是仿战国、西汉,也有商、周,但在造型结构、纹饰和工艺上,不完全照搬照抄,与原件相比,仿件造型结构往往更复杂,雕琢也更圆润、精美。   宋代玉佩饰品种极多,有带饰、佩饰等多种形式,从目前发现的宋代佩玉来看,属璜、环、珩、冲牙体系的古代佩玉已不再流行,而代之如动物、飞禽、花朵、鱼虫等,尤其玉龙、玉童子所占比例很大; 玉带饰主要有带板、带钩、束带、提携、带扣等。   宋代,文人书画兴盛,许多文房用具也成了玉匠们精心雕琢的对象,如“降龙伏虎笔筒”、“青玉兽砚滴”、“白玉荷叶洗”、“青玉牧马镇纸”、“水晶山峰笔架”等。这些玉制文房用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取儿童、禽鸟、兽、瓜果形象作为装饰 题材,成为造型活泼自由、富有文化气质、便于陈设和把玩的工艺品。生活用具或日常用具,种类有盂、碗、盘、壶、杯、盅等。中国玉器,特别是带有实用意义的玉雕制品,从此走上了装饰化的道路。   宋代产生了最早的玉器考证著作   宋代玉器上的许多装饰纹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有一些纹饰特征还影响到元、明以至清代。主要的纹饰有云纹,鱼纹,鸟纹,卷草纹,兽面纹,龙纹,螭纹等。最值得一提的是从唐代开始的花卉纹玉器,在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宋代花鸟形玉器与当时绘画艺术相互影响,多呈写实风格,图案完整,花蕾、花叶、花茎一应俱全。   宋代还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部玉器考证著作,即北宋元佑七年(1092年)吕大临的《考古图》。《考古图》辑录古彝器、古钱币、古玉、古碑刻、古石鼓、古石刻等多种器物,虽然古玉器仅14件,但这不是把玉器从礼学上加以系统化理想化阐述,而是开创了对传世玉、出土玉器实物进行著录研究的新天地,意义重大。
408#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0:28:00 | 只看该作者
汉皇玉话:玉石的含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9日 10:24 人民网-江南时报
  玉石对华夏文明影响是悠久而巨大的,可以说玉石文化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古人就开始使用玉石砍圻工具(发现于迄今大约近万年的辽宁海城小孤山洞中)了,这件玉器工具不同于普通石器,是真正的透闪石质玉器(软玉)。此外,新石器时代的阜新兴隆洼文化(迄今8000)、沈阳新乐文化(迄今七千多年)和辽宁洪山文化(迄今约六千多年)也纷纷出土了大量透闪石质和蛇纹石质玉器,显然这时期的古人对石与玉的差别已有所认识,发现石器可以打制,而玉器只有通过磨制才能体现其韧性和美质。   玉与石的差别一:   为了辨别玉与石的差别,先人提出“玉多则重,石多则轻”,“玉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六两”。同时又进一步解释到:“玉,石之美德兼五德者”,何为五德:一、坚韧的质地;二、晶莹的光泽;三、美丽的色彩;四、细腻温润的纹理;五、悠扬悦耳的声音。以上解释虽略显不足,但已基本反映了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当时条件下,亦属难能可贵。   玉与石的差别二:   今人视玉,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一,广义的玉,简化的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其中包括软玉、硬玉、蛇纹石、南阳玉等。其二,狭义的玉主张除软玉,硬玉可称为玉外,其他皆不称为玉。   >>>战国多节配:(96×6×1)重量:375克   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艺杯特别金奖。此器是由重约六公斤的一块新疆和田籽料攻制而成,玉质白而温润细腻,无瑕疵。全器呈长带形(96×6×1)共29节,不可拆卸,但可自由卷折。主要由龙、凤、螭、兽面纹饰组成。其形象正面和侧面兼备,也有集龙凤于一体的,寓意为驱妖辟邪,龙凤呈祥。主纹表面饰以玹纹,云纹,纽丝纹,鱼鳞纹,虬纹,纹饰繁缛。此玉雕作品集切割、平雕、分雕、阴刻、剔地、透镂、碾磨等多种技艺于一器。它的两面均以细线刻出龙、凤的眼、角、冠、嘴、爪、鳞甲和羽毛,极富动态之美感,纹饰精细,造型完美,工艺复杂,难度极大,历时一年多攻制而成。此玉雕作品是战国治玉工艺的完美体现,它传承,发展了战国玉雕艺术,是一件极其罕见的玉雕佳作。此玉雕作品洒脱、飘逸、自然、婉转、柔顺,极具艺术收藏价值,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此器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大师精品展中被评为特别金奖。   用途:配饰、帽带。
409#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7:25:00 | 只看该作者
海外回流艺术品缘何成了金字招牌(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9日 11:20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牛》 晁海 作 清代御制朝珠项链 清初犀角雕山水楼阁人物大杯
  文/图 姜琳琳   市场调查   中国瓷器价格在海外疯狂膨胀   纵观国际市场近年的拍卖记录,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艺术品突然走红国际大拍场,成交价以每年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速度飙升,连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都没能影响这种近乎疯狂的膨胀速度。特别是近两年,海外拍场上一幕幕中国艺术品天价“大戏”让人眼花缭乱。2010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清乾隆“万寿连延”长颈葫芦瓶以2.52亿元的天价被香港藏家购得,创造了全球瓷器拍卖价格最高纪录。同年11月,英国名不见经传的小拍卖行里,清乾隆粉彩“吉庆有余”转心瓶又以5.5亿元的天价刷新了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2011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上,一件民国瓷瓶以1.2亿元高价成交,创造了民国瓷器的拍卖奇迹。紧随其后,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乾隆御制珐琅彩题诗“锦鸡花石”胆瓶以2亿港元售出。   这种现象如同当年完成学业、浑身本领的“海归”们“空降”到内地职场一样,这些拍品在国际拍场上风光一圈后便打上“海外回流”的标签,其非凡的出身、不菲的身价,成了高贵与珍稀的标志。   得益于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此引发了海外艺术品市场对中国艺术品价值的重估。然而,不少专家却质疑身负“天价”的乾隆瓷、民国瓷是不是真的物有所值。据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主任姚政分析:“英国拍出的5.5亿元转心瓶从器形和工艺上来讲在国内并不罕见,即便这件器物没有成交,拍卖公司也可以由此掌握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定价权,与此同时,类似艺术品的价格也将因此提升。这就是拍卖公司的‘醉翁之意’。”   与姚政的分析相近,据一位深谙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拍卖师介绍,在海外艺术品拍卖中,拍卖公司作为庄家,借拍卖制造虚高行情的案例并不少见,其手法如同股市的拉高出货。“目前中国艺术品整体价格上涨疯狂,其中含有很大水分。拍卖公司多是自己做‘托’,几番竞价便能将拍品价格炒起来,给公众造成假象。再逐步以这一价位为标杆,推出更多同类拍品,吸引更多资金进场。”该拍卖师坦言。   行业看点   拍卖公司频现海外“争粮备战”   拍品即是“干粮”,也是“子弹”。在如今拍卖行之间竞争激烈的时代,手中有粮、有枪,心中才能不慌。海外回流艺术品一向很受国内藏家欢迎,为筹备春拍,各大拍卖公司早早派出海外“军团”,除了公司发展的需要外,还带有争粮备战的意图。保利海外征集的线路图早在2月初就已经勾勒出来:第一站洛杉矶,第二站达拉斯,第三站休斯顿,第四站旧金山。保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海外私人藏家不断涌现,这类藏家多是“富几代”,是他们促成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快速上升渠道。与保利同步,嘉德拍卖的海外征集队伍也曾登陆洛杉矶,征集范围覆盖中国书画、明清瓷器、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邮品、金银币、纸钞等各大门类。   海外征集并不仅限于一线拍卖公司。3月末,北京匡时结束中国港、台及日本等地征集后,赴北美展开春拍征集。这是匡时在北美首次举行大型公开征集活动,首站纽约,第二站旧金山。   “遥想15年前,北京嘉德、瀚海根本用不着到海外征集藏品,只要在文玩市场转转就能淘到好东西了。” 匡时公司董事长董国强这样阐释。经过15年的市场流通,以往分散在文物商店、私人藏家手里的高档次的艺术品已经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并形成了垄断资源。如此一来,非一线拍卖公司就只有积极拓宽海外市场了。   董国强说:“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趋势日益发展,海外艺术品回流是大势所趋。”在此趋势影响下,国内拍卖公司越来越注重海外收藏市场的关系维护与联络,以此逐步渗透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与海外藏家团体的联系。   两年前春节前夕,香港最大的瓷器收藏家收到了国内某拍卖公司老总的一份“厚礼”——5只肥美的活螃蟹,而这位香港藏家的确非常爱吃螃蟹。拍卖公司对藏家的这种感情培养细致入微,业界称之为“埋地雷”。这“雷”一埋可能就是几十年。等大藏家百年之后,如果遗嘱上写着收藏品委托给这家公司拍卖,那他们可就赚大了。这段故事被业内戏称为:“千里送蟹”。   专家观点   国内藏家对回流文物有认识误区   如今海外回流文物如潮水般涌向中国市场,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对此表示出担忧:“这些年来,回流的文物中难见精品。精品数量仅占全部回流文物的5%~10%。好的东西根本没回来。”而之所以回来的好东西少,是因为国内藏家出不起国外藏家给出的价格。尽管现在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行情好了,但是国内藏家的财力与国外藏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较外国艺术品而言,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档次偏低。原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艺术顾问王鸿勋道出其中缘由:“在海外,收藏行为不仅是文化品位的象征,还是一种社会荣誉,因此国外收藏风气很浓。目前欧美及日本并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乱,所以真正顶尖的好东西不大可能流出来。但我国毕竟扭转了纯粹输出的局面,意义已经不同。”   另据有着多年海外征集经验的董国强介绍,海外征集也会碰到很多善于 “讲故事的人”。这些外国人动辄称自己是爵士、将军之后,家中留传不少中国古董。“艺术品市场造假现象并非国内独有,国外同样存在。这是新入行的收藏爱好者必须认识到的问题。”董国强说。   “海外回流的不一定就是精品,关键还要看东西。”北京永乐拍卖公司瓷器杂项部经理戴岱表示,“海外回流”仅是艺术品传承的其中一个阶段,并不等同于“流传有绪”,更不是“珍品”的代名词。董国强还透露,海外市场甚至存在“假回销”情况。当前,国内市场有部分假货被带到国外。“我们到境外征集拍品时经常发现中国人请外国人经营古董行,卖的东西都是新仿的。因为表面上经营者是外国人,所以买家很容易迷惑。”   另外,欧美部分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也已经开始在国内流通,部分买家追风购买图录。有的收藏者到了海外,见到场上的便宜货没人买,便盲目抢购。而据业内人士透漏:“实际上并非远离中国的地方就有‘漏’可捡。一件拍品的市场行情价是100万元,无论在北京、香港还是美国的小城市,它的市场价格永远是100万元,不要期望能在美国以10万元买到,在北京卖出100万元。”
4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7:27:00 | 只看该作者
电视节目鉴定出土文物遭质疑(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9日 11:17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电视鉴宝
  文/图 记者郭峰   如今各大电视台的“鉴宝”类节目收视率不俗,不少藏友抱着所谓“祖传宝物”登上荧屏,接受专家、主持人的现场检阅,目的就是为了使宝物获得认可并得到一份可靠的“鉴定证书”。但有关藏家在观看节目后表示,其中部分物件应该属于出土文物。   电视节目打了擦边球   如今许多“鉴宝”类节目中都设置有持宝人携宝物“亮宝”、“斗宝”等环节,每当主持人或持宝人介绍宝物来历时总是说:“这是祖传的。”或者“这是从合法渠道购得的传世文物”。但据业内知情人士透漏:“这其中有许多是出土文物。比如某些高古玉和陶器,是近些年通过考古发掘才被外界认知的,这些很显然是出土文物。”   近日,一份报告的出炉也给当下火热的“鉴宝”类节目泼了一盆冷水,原来“鉴宝”类节目是无权鉴定出土文物的。今年4月底,《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由北京市政协与北京联合大学结题,该报告中指出:“鉴宝”类节目无权对出土文物进行鉴定和估价,其出具的相关证明也不具有效性。针对目前电视节目中大量存在的“秀宝”、“斗宝”等环节,该报告甚至提出:出土文物收藏者不得在电视媒体中露脸,因为这种行为助长了文物盗掘犯罪的气焰。   5月26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征集处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物并没有严格的定义能加以区分,要界定文物是否属于出土文物,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博物馆专家现场予以界定。电视节目就是打了这个擦边球,给出土文物披上传世文物的外衣,然后堂而皇之地搬上荧屏。   出土文物认定应属于行政行为   5月26日,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的王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物认定应属于行政行为,电视节目确实无权对出土文物进行认定。对于文物鉴定与文物认定的区别,西安市档案局征集编研处张处长告诉记者:“两者没有太大区别,可以说对出土文物进行鉴定就属于文物认定。”依据《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中有关规定:“文物认定,是指文物行政部门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资源确认为文物的行政行为……认定文物,由县级以上地方文物行政部门负责。”   至于电视节目是否有权对出土文物出具鉴定证书,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征集处的专家表示,连他们都不能为民间文物出具鉴定证书,只能做口头鉴定。记者随后又咨询了西安市文物认定专家委员会,该组织负责人称,他们也无法出具鉴定证书。据了解,该委员会成立后曾有过一次民间文物鉴赏活动,但截至目前还未受理博物馆藏品以外的民间文物认定。   既然收藏界中所说的“公立鉴定机构”都无法对出土文物出具鉴定证书,那么电视节目给藏家出具鉴定证书的依据又在哪里呢?西安市某民间鉴定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文物鉴定没有制定统一、具体的定量标准,所谓的“文物鉴定”确切来讲不是鉴定,而是个人鉴别,鉴别中会掺杂非常多的主观因素。而相关法律的欠缺也使得电视节目所提供的“鉴定证书”在不具备法律有效性的同时,其鉴定行为也难以受到法律约束。   截至目前,仍然有群众反映“鉴宝”类节目中有疑似出土文物出现,类似“亮宝”、“斗宝”等环节也未遭取缔。   (词典中关于出土文物的定义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古代文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将“中国境内出土的文物”列为可移动文物,属国家所有。)   作者:郭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29 14:28 , Processed in 0.0695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