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对红山文化没有定论的定论才是对红山文化的崇敬[理]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07-2-16 14:39:00 | 只看该作者

[em03]:逢天犬金猪之交,迎良日除夕,俗人桑格苍精,特向仰慕已久的,一壶居士导 ,表示深深的祝福!

         春风荡柳江南绿,料峭北疆红山青。

         四歇回轮通天道,八仙供奉青山红。

82#
发表于 2007-2-16 15:22:00 | 只看该作者

久仰的一壶居士导  :逢天犬金猪之交,迎佳日良辰除夕。糙弟桑格苍精特别祝福您节日快乐!

               春风荡柳江南绿,料峭北疆红山青。

                 四歇回轮同天道,众望所归青山红。

                            ——以表对众红山研、导、师、友们的敬佩

                                                                  桑格苍精

 

[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83#
发表于 2007-2-16 16:58: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专家是专家,不可不听也不能全信,

毕竟红山的历史比“专家”的历史久远的太多了!

古人的想法、做法,我辈只能猜测,无法证实了,

现代人10年都有代沟,何况古今几千年。

对历史的探索、认识是无穷的,一旦全拯明白了人类也将接近灭亡了!!

[em01][em01]
84#
 楼主| 发表于 2007-2-18 21:21: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的研究首先要了解史学.世界史等相关史学,探索红山文化文明以及红山文化由何处而来.何处的何处而来<很多史书经中所描述的故事不是平空而起的>

 

红山文化的探究是一个大工程.不是我们想象的几个猪龙几百件玉器这么简单.读读山海经.深了去了.

简单点.就论辩别真伪.也争论了几十年.瞎说了几十年.什么用料.工法.太浅了点吧.大个世界的自然变化规律.往往是相通的,一块小小的红山玉也是一个小千世界呀.她的自然变化规律与自然界万物之变是一样的.而这个自然态的变化是仿不了的.

85#
发表于 2007-2-20 00: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桑格苍精在2007-2-16 15:22:54的发言:

久仰的一壶居士导  :逢天犬金猪之交,迎佳日良辰除夕。糙弟桑格苍精特别祝福您节日快乐!

               春风荡柳江南绿,料峭北疆红山青。

                 四歇回轮同天道,众望所归青山红。

                            ——以表对众红山研、导、师、友们的敬佩

                                                                  桑格苍精

[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谢谢桑格苍精先生的鼓励与支持!祝您丁亥年吉祥如意!华夏古圣先贤留存的宝贝,既然在任南老师馆藏示现,我们后辈子孙有福报观赏到了,别对不起祖宗!一壶谨上并抱歉未及时回复

另外,祖宗上古留存的《易经》《山海经》和《黄帝内经》三部古文献,我们这些后辈子孙们,读过的人有多少呢?能读读并给出个定论的的有多少人?我们(包括一壶)在内,没有读通的慧根和那样大的般若智慧啊!所以一壶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7 8:15:01编辑过]
86#
发表于 2007-3-8 08:02:00 | 只看该作者

一壶对红山文化研究之愚见(顺致东胡和任南老师一封公开信):

  红山古玉和红山文化的悲哀是,可惜现在没有人重视它,没有大量的投资,没有充分的实验设备和场所。否则的话,如果加以研究,红山古玉千姿百态的形态所蕴涵的更为深层次的天地法则、宗教哲学文化内涵将逐步被开启;如果附之以科技手段加以实验,可以发现对红山古玉本身鉴别的很多科学的道理和方法。可以预言、甚至断言:如任南老师归纳的《任氏十二字鉴定法》,若借助实验设备,将可去掉红山文化界和民间爱好者中一部分被后天熏染后的眼耳鼻舌身识,特别是被扭曲了的、执着着的意识成见;并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重视;更将被证明《任氏十二字鉴定法》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我们本自保有祖宗的红山古玉,我们解读了我们祖宗的文明,我们找寻到了华夏文明的源泉,我们这些后辈子孙与祖宗恭敬的对话,我们认清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生命的本身本性和人生的价值!

  东胡和任南老师是红山界的两位民间大家,您们正在开展的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肯望放下包袱,轻装前行(与您周围的那些小买卖摊主、小生意货郎儿分道扬镳)。妥否?(仅是提醒和建议)

                                         一壶谨上

                                    西元二OO七年三月八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8 8:50:30编辑过]
87#
发表于 2007-3-8 13:46:00 | 只看该作者
[em01]敢于突破固有的观念,才会有勇气站在真正的科学前沿.那些故步自封的所谓专家学者只能是盲人摸象,小心翼翼的慢行.
88#
发表于 2007-3-20 14:01:00 | 只看该作者

虽不敢苟同,但也说明一下心情。专家的科学精神是没错的。

我们的研究也是对的,只是希望彼此无须互贬,为什么不共同努力来发展对红山文化的研究那。

89#
发表于 2007-3-20 20:02:00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专家的说法相对较保守,也有他们的道理。因为有博物馆藏少量实物参照,所以对红山玉的形制判断只能是小范围的判断,数量也是依据到目前的出土征集数量而言,所以才有前番说法。但任南老师的藏品数量是国家馆藏的几十倍,形态万千,基本上就是大全了,且专研红山数十年,经验丰富,总结出的12条鉴定方法,可以说是至尊法门,专家的浅显说法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事物总在不断发展,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形式与数量的红山玉器与大家见面。

    另外,大家还是以治学与钻研文化为目的,何必非要争长论短,事实胜于一切,不实说法会不攻自破的。现在,只要到过本网站的,相信再到其他网站去,也就是去看看赝品是什么模样罢了。

     祝任南网越办越好,

90#
发表于 2007-3-20 20:15: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博大而神秘,说不定还会有黑山,白山文化等待大家去发现,去研究,让我们在任南老师,东胡老师,k123老师,一壶居士老师等高人的带领下,通过红山玉,去揭开历史,揭开先人神秘的面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12 03:23 , Processed in 0.0547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