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我而杀,这个许可,都是长养慈悲心。但是,饮食能够选择素食是最健康的。
573. 有人说:用象牙念珠念佛,经过一段时日后,象牙众会来讨命。因此,我不敢用也不敢送给人,请问我应如何处置这串念珠?
你把这串念珠供养老和尚,我们没有能力度它,让一位真正有修有德的修行人去度它,这就可以,这是慈悲心。
学佛之人不但不吃肉,也不穿皮制衣物,因为伤害动物之性命,取其皮做衣服、鞋子,这与吃肉一样。但《百丈清规》里记载,七十岁以上身体衰弱者,没有皮袍无法保暖的,可以白众跟大家说明:"我必须要穿一件皮袍保暖。"这就可以,这是开缘。
574. 未出家前欠人几千块人民币,现在出家了,每个月只有六十块钱的挂单钱,请问欠了不还,能用念佛回向给他吗?
你可以与他谈条件,你欠他的几千块钱,由你为他念几十部经或念一百部经,他若同意也行,这个合情合理。
575. 请问念佛是口出佛号声音,心是诚心的,这样对吗?
心地真诚,佛号从心里生起来,口里念出去,从耳朵再听进去,这是古大德传给我们的念佛方法。这个方法容易摄心,能帮助我们消除妄想、杂念。
576. 我生长的地方是以补鱼为业,杀业很重,请问如何结缘能让这地方人学佛?
这必需让他们认识佛教,以及懂得佛法的道理,并且为他们讲解佛法。若无人为他们讲解,道场流通的《了凡四训》连续剧光碟,可以带回渔村让他们看电视剧学佛,这片光碟接引初机很理想,就从这里下手。
577. 请问已婚和准备结婚之人,学佛应注意哪些方面?
已婚或准备结婚之人,应该多向年长者请教,长辈会把以往的经验、教训教导你。结婚,首先要了解事实状况,不但是男女双方彼此了解,双方的家庭状况也必需了解。若家庭三代以上都修善积德,其儿女必定有福,祖宗积德,后代必能发达。再者,夫妻要有共同努力的目标,决不能感情用事。感情是非常脆弱的,禁不起考验,现在的社会离婚率这么高,就是没有考虑这么多的因素。
学佛之人,找对象一定也是学佛人,譬如我们的道场是修净土,目标就是修清净心,两人都修清净心,法门相同、目标也相同,志同道合这样最好。学佛人必须懂得时常保持心地清净、身体轻松,身心清净才有智慧,方能解决问题。
夫妻要创造美满的前途,一定是同心同德、志趣相投。这种结合是道义不是感情,感情是媒介,后面一定要有道义才能美满;疏忽了道义,只是昙花一现,婚姻不能长久。
578. 请问对于整天忙碌的初学者应如何修学?
初学者的修学,应先从《认识佛教》入门,然后再读《了凡四训》,真正明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之后,再读佛经,古人虽然已用最浅显的文字来译经,但我们看了还是觉得很深,所以要听闻经典的讲解或看注解,这样对读经就有帮助。所以,接引初机最好先从《认识佛教》、《了凡四训》修起。
学佛不是迷信,佛的教导是什么、学佛有何好处、是否该学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何意思、为何要念、有何益处,我们总得要搞清楚。佛之体是"智慧",佛之用是"觉悟"。智慧里面讲到"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换言之,佛的智慧是圆满、究竟、广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佛不是神亦不是仙人,佛是对于宇宙人生理事因果彻底通达明了之人。"佛学"是智慧的学问、是智慧的教学。"佛法"是一切万事万物的一个代名词,佛是能觉,法是所觉。我们学佛目的为何?学佛学真实智慧。我们清楚明白了,这样事情才好办。
579. 请问如何帮助学法轮功的人回头学佛?
最好的方法,首先是从《认识佛教》下手,之后介绍《了凡四训》给他,最后观察他的机缘,再介绍经典给他读,用这个方法帮助他比较妥当。
学法轮功之人,里面有不少是善根福德之人,只是没有机缘遇到佛法,学了法轮功就先入为主。若让他们接触佛法,他们就会比较了,谚语云:"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拿佛法跟法轮功做个比较,他们就懂得选择了。
580. 我们有小病时,在寮房里互相按摩、刮痧等,请问这种帮助可以吗?
可以!佛法是通达人情事理、活活泼泼的。有小病立刻就治,决定不能把时间拖长,否则小病就难治了。不要疏忽小病,小病是大病的根源,有小病立刻就制止、就防御,这是最好的方法。
581. 某人得业障病,我帮他按摩,请问我会不会因此承担他的业障?
你帮助他减少痛苦,他的业障不会加临你的身上。如果加临于你,你可以行菩萨道代众生苦-"众生所有的业障由我一人承担,让众生都没有业障",这样你就是大菩萨再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何尝不想把众生的业障都让自己来受,但各人造业各人当,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楞严会上,阿难尊者遭摩登伽女之难,业障现前,释迦牟尼佛再慈悲也不能代替。修行就如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谁都不能代替。我们帮助别人要全心全力,有些人怕承担了别人的业障,吓得自己不敢做。仔细想想,他还是自私自利,还是不肯帮助别人,这是没有菩萨精神。"代众生受苦"是一个愿望,事实上做不到,但是菩萨有这个悲愿,愿代一切众生受苦。
582. 请问海青可以拿进去洗手间吗?
海青是我们的礼服,上洗手间最好脱下来,不要带到洗手间,表示我们的恭敬心。若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方便脱,也可以不脱。佛像、念珠也都不带到洗手间,但有一种情况,我们在机场刚要上飞机,却急着上洗手间,由于脱衣服、拿东西不方便,则可以不脱海青。佛法是融通的,不是一成不变,只要我们真诚恭敬,怎么做都如法。
583. 我是大陆出家的佛子,虽然出家,但常为男女之事困扰。夏天时寺里的年轻女信众衣服穿得单薄,年轻人心理、生理当然会有很大的反应。请问出家众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事情难!国内难,国外就更难,因为国外比国内更开放。这是对你的考验,你能通过这一关就会有成就。不能通过这一关,最好还俗结婚,作在家佛弟子也很好。这个时代,在家学佛成就的人很多,国内外念佛往生种种瑞相都非常希有,往生的人确实在家比出家多,而且女众比男众多。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回避,要少接触,但事实上有困难,原因是现在的道场没有经济来源,完全靠在家信徒的供养,所以不得不巴结、不能不接待信徒。因此,真正出家一定要找寂静的环境修学,就是世尊讲的"阿兰若"。
从前寺院建立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交通非常不方便,修学的环境很清净。但现在交通方便,寺院丛林虽建在高山,为怕上山的人麻烦,马路也开辟到山上,缆车也通到山上,这如何能修行?所以,要选择与外界隔绝的清净环境修学,这种地方好养道。
年轻人学佛成就都在"缘"字,自己要好好的处理自己的修学因缘。缘最重要的是亲近善知识、道场、同参,这三个缘具足就能成就。
584. 请问被人误会是否要解释清楚?如何判定在何种状况下需要解释?
视情形而定,有些误会必须要解释,有些误会可以不必解释。是否该解释,判断的原则就是在利益对方,有些解释于对方有益,有些不解释于对方有益,只要"不为自己,专为对方",依此标准而定,就不会有错误。
585. 师父常说:"供养道场、供养出家众要有智慧,若道场不办道,出家人失去道心,供养者也需要负责任。"但师父又常赞叹谈禅法师供养道场,是以"因果各自负责"的态度。又说:"做好事不要怕流弊。"我们若以尊重恭敬三宝之心,不见道场及僧众过失来供养,即使他们不如法,耽于逸乐,我们是否仍能修积圆满功德?
若真做到不见世间过,晓得因果各自负责,你的功德是圆满的,不过这要真正有智慧。若其作恶不如法,破坏佛教形象,造的罪业极重,你的功德虽圆满可生净土,但对方造罪极重必堕三途,为顾及对方,我们也得要有一点慈悲心。
各人立场不同,谈禅法师是出家人,供养道场多半是其出家寺庙、受戒道场,这是"祖庭",这是一份爱心、一份报恩心。而谈禅法师供养之道场并不在附近,无法照顾周全,所以说"因果各自负责"。若道场较近,能常去参学并照顾,情况就不是如此,因此凡事不能一概而论。
供养道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道场借给出家、在家人使用。譬如我建造一个讲堂,讲堂产权是我的,出家人或者在家居士在此办道,我可以租借给他,象征性的租,一年一块钱租金,办得如法就永远办下去,办得不如法就收回。这个作法好,将来不会有争道场的问题。
586. 有兄妹四人,父亲已经过世,生前留下十万元给母亲养老。现今母亲患尿毒病症,必须靠洗肾活命。老二、老三是学佛之人,发心当义工并到处捐款做慈善功德。母亲患病后,两人劝母亲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并希望母亲将钱捐出做功德。此举引起未学佛的小弟强烈反对,责骂兄长没有良心,置母亲生死不顾。请问此事谁对?
两者都对。学佛人懂得佛法道理,人在生病时把医药费捐出帮助其他病苦之人,自己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业障确实可以消除,若患者还有寿命,病会痊愈,若寿命已到可提前往生。这是学佛这一方对了。不学佛人说:"自己病这么重,却将医药费捐掉了!"此是世俗人情看法,也不能说错。
疾病的根源有三类:第一种是生理疾病。这是饮食起居不懂得调理,这种病痛医疗可以帮助。第二种是冤亲债主附身,所谓是无形的东西附身,这种病医药无法治疗,像《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所得之病就属于此类。这种病可用佛法超度、调解之法,债主若接受,病就会好。第三类是业障病,自己所造罪业深重,既不是生理病,又不是冤亲债主附身。这种业障病,超度无用,医药也无效,但还是可以治好,佛教导我们要"至心忏悔,断恶修善,改过自新",如此方可治愈。所以,首先要省察病是属于哪一类型,该用何种方法治疗。
587. 楞严咒不能念,因为咒的原音已失传。请问是否可佩带楞严咒?进入洗手间或冲凉时是否要除下?
可以佩带楞严咒,这是佛经说的。虽然不会念楞严咒,但佩带在身上,鬼神也会尊敬。入洗手间或冲凉,一定要取下,这是对经咒的恭敬。
588. 若只看或听一部经,并老实念佛,又依老法师的方法修行,请问是否能生净土?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老实念佛决定得生净土。
589. 家中有昆虫窝、蜘蛛网,请问应如何处置?
你要请它搬家,最好在前三天通知它:"三天之后,我来清除。"我们也念经、念咒为它回向,请它赶快搬离。我们有礼貌的预先通知它,请它先做准备,再将它清除。清除只是把它清出去,不能杀害它。
590. 读经时若有人来,经读了一半,请问是否继续读或重读?若续读,是否下一半经就白读了,既无功德亦无福德?
你对功德与福德的执著太重了,不必想福德与功德之事。你读经目的何在?若是为修戒定慧,读经时则要预防,读完一部经估计需要两小时,这两小时把房门关起来、把电铃拿掉、把电话拔掉,这样就可不受打扰。若当中有人打闲岔,确实会破坏修学功夫,这可事先预防。若读经是为求明理,这就没有关系,客人来了就接待客人,客人走了就继续再读,功夫依旧不会间断。
591. 读经时总有妄想,且是一边读经一边打妄想,请问应如何对治?
最好的方法是已读的部分不算,重头再读,若还打妄想,再不算数,重头再读,必须如此要求自己,克服自己的妄想杂念。古大德教导我们,世出世间的事业成功在于精进,失败在于因循放逸。所谓"克己作圣",凡圣只在一念之差,凡夫无法克服自己烦恼习气,圣人有能力克服自己烦恼习气,就仅一念之差,所以要学习克服自己烦恼习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