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我想起以前助印经书,就是因贪图布施有大功德,因此非常惭愧。请问若劝别人助印经书,应如何做才不会覆蹈这个错误? 407
764. 我是婚姻的第三者,因年少不懂事犯下错误。我跟他有两个孩子,也因孩子的因素而继续维持关系。学佛之后了解因果,请问应如何修持? 408
765. 念佛时常会浮起淫念,深感自己业障深重。听师父的话,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来制止,但是效果不彰。请问如何对治? 408
766. 《怎样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书中记载:一位病者临终厌恶听闻佛号,助念团则改念《地藏经》替他忏悔,之后病者就欢喜听佛号。请问如果以上状况出现时,可否念其他经典,如《心经》、《普门品》等,或只能念《地藏经》才有效果,原因何在? 409
767. 如果家属之中有人病至昏迷状态,但又不能用佛号助念,因病者及家人都不信佛。请问可否于病者面前念《地藏经》,念经之前要如何对病者开示? 410
768. 家庭发生事故和孩子不听话,可以念《地藏经》回向给他们吗?念其他经典效果也一样吗? 411
769. 居士受菩萨戒,戒经中要求受戒者应半月诵戒。但弟子每日读《无量寿经》、念佛,并没有诵戒,请问是否如法? 412
770. 在菩萨戒本注解中讲,在家二众受菩萨戒,于诵戒及入坛时可穿缦衣。请问在何种情况之下尚需穿缦衣?又早晚课时是否需要? 412
771. 弟子曾认识一位摩门教的教徒,并与他交谈过。他说摩门教的目标是"求永生",并且也是"二力法门",与我们净土宗的"二力法门"是相同的。弟子对摩门教不甚了解,请问他们所求的永生是否在天界? 413
772. 听了师父讲演的"如何挽救社会人心系列"之后,我就发愿此生要跟随师父。我这一生什么也不希求,只求做一个百分之百令您满意的好学生。把我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全部献给佛陀教育事业,继承神圣而宏伟的如来家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这一生愿受持师父的教导,继而把净宗学会推广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在全球各地开花结果,把现今的末法转变为正法,从而达到人类种族和平、全球世界大同的殊胜壮观局面,以新加坡为榜样,使现今五浊恶世转变为地球极乐。 414
773. 佛七期间诵《无量寿经》,请问是否夹杂? 415
774. 冬天坐在床上看佛书,请问是否可以? 415
775. 同修之间确实有不如理、不如法,而且会使大多数人产生烦恼心。请问是否可以单独找他规过劝善? 415
776. 年轻时,一场车祸导致腰骨及双脚受伤,不能够久立、长行。因此,绕佛时,双脚筋脉常常拉紧、僵直、疼痛、麻木,虽然强行,然而脚力不及,不能随时跟上前方同修的步伐,往往出现较大空间的距离,内心焦急万分。口虽然仍有佛号,但实在佛已在西方外,一点都不管用,除了恼害众生外,亦欺骗佛菩萨,这是很大的罪过。就在不安之际,您建议分三区随缘自在念佛,欣喜之心非笔墨所能形容。 416
777. 《观经》第十四观中,"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您在《观经》讲记中提到香港某居士读经往生的事迹,但在其他地方,似乎并不太提倡读经往生。《弥陀经》、《无量寿经》都提倡念佛,甚至"乃至十念,即生我国"。于是弟子心生疑虑,不知读经是否确实能往生? 416
778. 请问读经是否必须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才能往生,打了妄想行吗? 417
779. 犯了根本戒,请问是否可以再受戒? 418
780. 请问听经是否可以躺着听? 418
781. 房间里有躺着的人,请问可否在此地念经、听经,对躺的人有影响吗? 419
782. 我先生问:"佛教是否主张死后捐赠器官?"我答:"我佛大慈大悲,昔日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体,他也不曾怒他。"请问不知对否? 419
783. 有一位善知识突然对我态度转变,我难过了一阵子,唯有靠念佛开解。法师说:"人家讨厌你,你要改道而行。"又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请问该如何处理? 419
784. 现在学会里的早晚课,由于学生人数渐多,空间不够,所以取消绕佛,只采原地念佛。学会活动空间小,同学们课业也很紧凑,少有时间运动,长期如此,细胞含氧不足,容易造成昏沉。所以,学生建议是否将唱"弥陀赞"的部分改为拜佛,"警众偈"等附在第六品和三十七品之后一同唱诵,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保有经文的薰习,又可兼顾到运动。身心兼修,法喜充满,则道业必成。 420
785. 请问《高王观世音经》是真经或伪经? 421
786. 老和尚的教学是"五年学戒",五年遵守一位老师的教导,听一家之言,一门深入,长期薰修。现在老和尚提倡"多元文化",这对于初学者听那么多知见,接触那么多人事,请问对"五年学戒"的基础是否有影响? 421
1. 如何忏悔业障
无论过去、现前,我们都曾造过很多业,譬如,毁谤别人、侮辱别人,这是言语的造作,杀生是身体的造作,所谓「身语意」三业的造作。而忏悔不是在佛菩萨面前说出自己所有的过失,求佛菩萨原谅。章嘉大师说,忏悔真正的意义是「后不再造」,知道过去已经做错了,从今尔后,不再重犯,这是「忏悔」。
忏悔并不着重形式,形式是属于教学,表演给初学者及不知道忏悔的人看,让他们有所感动,发心来学习。这种忏悔法是度化众生,是利他的。自利的忏悔是后不再造,正如孔老夫子所说的「不贰过」,过失只能有一次,不能犯第二次,这是真忏悔。因此,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过失常常回忆,就是常常重复造作,罪业岂能忏除干净?
经上讲,如理如教的修行,就是忏悔。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不是忏悔法?我们一心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就是每天发自内心的真忏悔。过去所做的一切善、一切恶都莫思量;现前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也不要去想,作到「三轮体空」,这是真的「一心称念」。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是念佛,方能忏除业障。
2. 如何才有把握往生
往生有没有把握,并不是预知时至。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说:「能否往生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之浅深。」印光法师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再来,他对于《要解》赞叹到了顶点,他说:「即使是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一个批注,也不能超过其上。」由此可知,蕅益大师若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一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所以,他的话就是佛的话,这是非常肯定地告诉我们,有深信切愿就决定往生。
深信切愿在哪里表现?对世间决定不染着,才是真信、真愿;如果还有贪爱、留恋,西方极乐世界怎么能去得了?因此,古大德说净土法门的修学是「欣厌二门」。欣是希望,欢喜求生净土;厌是厌弃,厌离娑婆世界。把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当作这一生唯一的大事,除此之外,微不足道。
我告诉大家,你能把《无量寿经》全做到,决定上品上生;做到百分之九十,上品中生;做到百分之八十,上品下生。这样慢慢递减,最低限度做到百分之二十,也能下品下生。如果低于百分之二十的限度,往生就没有把握了。
学佛讲相应,相应就是必须具足「信、解、行、证」,即相信佛的教诲,理解佛的教诲,进而如理修行,并获得经中所讲的利益,缺一都不相应。在现前,烦恼、妄想、杂念减少,心地清净,智慧增长,这是浅证,少分与佛相应。待功夫纯熟,自然晓得什么时候往生。
六祖惠能大师在一年前就嘱咐他的学生,替他预备后事。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讲经时,告诉大众,他再讲两年就不讲了,这个意思就是两年以后他就要往生了。所以,功夫纯熟之人,一、两年前就知道自己何时往生;功夫差一点的人,多数是一个月或三个月前就知道了。「台北莲友念佛团」的李济华老居士往生,就是两个月前知道的。
往生没有把握,说老实话,就是听经太少。我们不听经,就被烦恼、妄想熏习。世尊当年在世「二时讲经」,四十九年不中断,二时就是现在的八小时。(当时印度时辰的分法,昼三时: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夜三时: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一天是六时。现在把一天分成二十四小时,所以古印度的一时等于现在四小时。)每天听经八小时,才会有成就。
现在讲经的人少,我们想听经可以利用录像带、录音带、CD或计算机网络的方法,反复的听,一天听八小时,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听掉,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现前就有感应,往生怎么会没有把握?
3. 如何在忙碌的环境当中增加定力
工作忙是我们的身体在劳碌,但工作再繁忙,心地依旧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定力。要如何做到?必须要看破、要放下,要了解我们的生命非常短促,世间确实是浊恶之极,经上讲的「五浊恶世」,你能看到浊恶,对世间就没有留恋。这正是一个真正修行人功夫所在之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学习的。
4. 如何对恶人生起慈悲心
这必须要有高度智慧的观察。恶人造作种种恶业,一种是自己直接深受其害,一种是社会大众受其灾害,我们是间接受害者。
恶人对修行人来讲是逆缘里的善知识,因为他使我们对世间一切人事物不留恋,他提醒我们要赶快往生,岂不是善知识?孔老夫子讲「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人是善人、恶人和自己。善人是我的老师,他的好处、善行,我要学习;恶人也是我的老师,他的这些恶行,让我常常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所以,一个是正面的教导,一个是负面的教导。
你能这样想,你的慈悲心就生起来了。你对于一切恶人,不但生慈悲心,也生恭敬心,知道他为我做出重大的牺牲,乃至于堕落阿鼻地狱,把我送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是我的大恩人,慈悲心怎么会生不起来?
所以,我们遇到恶人,纵然是直接的伤害,我们也很感激。《金刚经》上的忍辱仙人,遭受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大苦难,他没有一点瞋恨心,而且生大慈悲心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因为你是我最大的恩人,没有你,就不能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忍辱波罗蜜在佛法修学上,是重要的关键,有忍辱才能得禅定,得禅定才能开智慧,智慧开了,才能圆满解决一切问题,圆成佛道。了解这个道理与事实,才知道恶人对我们的贡献太大了。
所以,在佛菩萨眼里没有敌人,儒家也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一生中决定没有冤家对头,只有爱心。佛家讲一片慈悲,这个慈悲是清净平等的,是高度智慧的觉悟,决不是迷惑。这样,你的慈悲心自然就生起来了,你对于一切众生自然就生尊重心,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礼敬诸佛」,你就能圆满做到。
5. 如何念佛才能提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
念佛往生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蕅益大师教导我们建立信心有六点:一、信自,相信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心所变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跟识都是自己,不是别人。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那我们现前环境又何尝不如是?懂得此理,信心就坚定了。二、信他,「他」是指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他们所说的决定不错,决定可信。然后再教我们信事、信理、信因、信果,这样信心就具足了,往生才真有把握。 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中,你念什么就变现什么,念佛就作佛,念菩萨就成菩萨,念天就生天。所以,「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往生的保证。何以多数人说人死了都作鬼?因为他念鬼,他有「鬼」这个观念,所以死了就作鬼。佛告诉我们,贪心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