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过山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再探牛河梁:6000年风雨神都的云中绝唱(一)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5-2-11 10:39:09 | 只看该作者
过山车 发表于 2015-2-3 10:10
二十九、牛河梁遗址第10地点出土的陶罐,这种陶罐在牛河梁遗址墓群中比较典型。一般来说在牛河梁遗址积石冢 ...

   “陶罐”该叫“谷魂罐”、“祖灵罐”才是!

   它是典型的“『糯稻-绳纹陶文明,炎帝神农氏厉山国-傩坛教』,之『壶天方舟(或洲)』”的葬器制物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5-2-11 10:53:17 | 只看该作者
过山车 发表于 2015-2-3 10:10
二十九、牛河梁遗址第10地点出土的陶罐,这种陶罐在牛河梁遗址墓群中比较典型。一般来说在牛河梁遗址积石冢 ...

    『壶天方舟(或洲)』”的水葬观念,出自炎帝神农氏,8000年前的高庙文化,就已见到“帆船、方舟,祭祀龙神(或盐神)”的彩绘陶版书……

    这种葬俗风气,南方为“彤鱼式”的船棺葬或鱼形墓圹(棺椁等)。而播迁到江淮、海岱地区,就是这种“谷魂罐”制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5-2-11 10:54:45 | 只看该作者
过山车 发表于 2015-2-3 10:10
二十九、牛河梁遗址第10地点出土的陶罐,这种陶罐在牛河梁遗址墓群中比较典型。一般来说在牛河梁遗址积石冢 ...

    『壶天方舟(或洲)』”的水葬观念

  《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记作:抱圆天负方洲(舟),魂游太虚兮。
___________________
   『诺亚方舟』的愿意原型,就是“来自东方糯稻~绳纹陶文明的氏族先民,所信仰的壶天宇宙(天国伊甸园)、方舟水葬(魂归谷祖)”的殡葬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5-2-11 11:03:49 | 只看该作者
过山车 发表于 2015-2-3 10:10
二十九、牛河梁遗址第10地点出土的陶罐,这种陶罐在牛河梁遗址墓群中比较典型。一般来说在牛河梁遗址积石冢 ...

    瞧!1、陶罐的腰部、腹部,乃是长绳状的“S”纹——它是蛇(龙)纹的变体,太阳崇拜的一种标记。


   传播世界的“卍wan”字符,就是双“S”纹(正、反交合),就是原始太极图,就是八卦九宫(河图洛书之易经)的太乙式旋转变体……总之是8000年前高庙炎帝神农文化,“圆坛祀日”观念的抽象符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5-2-11 11:19:29 | 只看该作者
过山车 发表于 2015-2-3 10:10
二十九、牛河梁遗址第10地点出土的陶罐,这种陶罐在牛河梁遗址墓群中比较典型。一般来说在牛河梁遗址积石冢 ...

    瞧!2、“陶罐”的提钮壶盖,作穹隆(昆吾、昆仑)状,上应四象五行——外围就是五瓣鼓满的风帆(莫不相信,8000年前高庙文化出土的陶版彩绘,竟有了三帆、双贩、单帆等大船),代表了五方信风……

    内圆则是天道四象及指航北极星,早在7000年前乃至更早河姆渡先民就已驾驶帆船方舟,播迁至东太平洋群岛、大洋洲以及台湾、日本,基本上沿着中国沿海线北上海岱地区、北美洲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山文化的主体民族或主题文化,大约就是这样的姜炎东夷族属源头。兴隆洼也不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5-2-11 12:02:57 | 只看该作者
过山车 发表于 2015-2-3 10:10
二十九、牛河梁遗址第10地点出土的陶罐,这种陶罐在牛河梁遗址墓群中比较典型。一般来说在牛河梁遗址积石冢 ...

    【积石冢之谜】

    在仙人洞遗址出土了1.8万年前的 栽培糯稻,也在广西出土了7000年前的“独木舟或方舟”实物,他们就是今天壮族、侗族及太平洋诸多岛国土著民的祖先。

   至今在东海诸岛、太平洋岛国,还普遍有“压浪石”习俗和海神妈祖信仰。而“妈祖”最早出自炎帝神农氏《美女教》之“三霄娘娘”的『鱼』图腾,他们乃是早至8000年前的湖渔、河运与航海的“水世界中讨生活”民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5-2-11 12:13:22 | 只看该作者
过山车 发表于 2015-2-3 10:10
二十九、牛河梁遗址第10地点出土的陶罐,这种陶罐在牛河梁遗址墓群中比较典型。一般来说在牛河梁遗址积石冢 ...

    泛太平洋沿海地区『日石文化』信仰的现代风貌:

(东庠妈祖庙理事陈炳兴正在解说 念望舒 摄)

  乘船去东庠,还没有上岛,远远的那鳞次栉比,依山而建的石头厝,犹如镶嵌在小岛上的一幅幅油画。以火成岩的墨黑作底色,红瓦、蓝天为颜料,风火墙上的波浪形状,如同横亘在厝头的钢琴键,令人充满了无数诗意的想象。这些古老的石头厝与小岛人血脉相连,无论身在何方,无论身走多远,这石屋都是东庠人心中的牵绊。

  到东庠除了成片的石头厝要欣赏,还有一个神话故事,也一定是要听的。

1、妈祖信仰(源头是“三霄娘娘之水霄娘娘『龙鱼』图腾氏族”)
  关于“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5-2-11 12:15:20 | 只看该作者
过山车 发表于 2015-2-3 10:10
二十九、牛河梁遗址第10地点出土的陶罐,这种陶罐在牛河梁遗址墓群中比较典型。一般来说在牛河梁遗址积石冢 ...

    泛太平洋沿海地区『日石文化』信仰的现代风貌:

(东庠妈祖庙理事陈炳兴正在解说 念望舒 摄)

2、【黝亮火层岩,筑成石头城】
  平潭盛产花岗岩,流水至东庠一带还盛产火成岩,属于玄武岩的一种。火成岩的石质非常坚硬,它的色彩是青墨中带黑,与我们常见的灰白斑状花岗岩不同。这种火成岩经过风吹日晒,慢慢地由青墨色变成了黑色,远远望去,一座座石头厝跟水墨勾勒出来一样。

  东庠的石头房子多用不规则的火层岩建造,早期,岛上开采困难,所以各种形状的石头都能成为建房之用。纵观岛上的屋子,院墙几乎填满了三角形、棱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各种形状的石块,这些不规则的石头,经过岁月的风化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垒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抽象画。
  行至东庠东霞村,沿着窄窄的小巷,毛石压瓦片的石屋挤入镜头,喜庆的春联贴在老旧的木门上,摇曳的油菜花衬着石头厝,把春日行旅的脚步镀上了一层浪漫。随行的陈乃忠,是地道的东庠人,他如同导游一般,把石头厝的历史娓娓道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5-2-11 12:19:28 | 只看该作者
过山车 发表于 2015-2-3 10:10
二十九、牛河梁遗址第10地点出土的陶罐,这种陶罐在牛河梁遗址墓群中比较典型。一般来说在牛河梁遗址积石冢 ...

    泛太平洋沿海地区『日石文化』信仰的现代风貌:

(东庠妈祖庙理事陈炳兴正在解说 念望舒 摄)

3、【鹅卵石压屋顶,祈求吉祥平安】

  都说石头会唱歌,用在平潭的石头厝上最恰当不过了。粗犷的的海岛人,用智慧,用双手,硬是把生硬的石头打磨成了一座座具有艺术观感的城堡。

  东庠石头厝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波浪型的屋顶,上面镶着光滑润泽的鹅卵石,一粒一粒青黛色的鹅卵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岁月的光泽。

  “这个波浪型风火墙,带着浓郁的海岛特色,带着祈求平安吉祥之意。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这波浪型状是不是像海浪,鹅卵石压在上面,平潭话谐音意为“压浪”。渔家人出海,最大愿望就是风平浪静,捕得鱼儿满舱。建造这种波浪型的屋顶,显而易见就是“压住风浪”之意。在平潭还有一个风俗,如果有人生病了,或是遇到了危险平安归来,家家户户都是送鸭蛋,平潭话“鸭卵”,谐意也为“压浪”,这是海上人家祈求平安吉祥引申出来的又一层寓意。”陈乃忠指着一处石头屋上的波浪型屋顶说道。

  说到这石头房子,陈乃忠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当地人建房就地取材,石头在山上打制得来。还有一个特点,早年的房子不用水泥,而是用海蛎壳和贝壳烧制成的灰,加上泥土和石灰制成的三合灰。这种原始的土方法建造的房子,不仅冬暖夏凉,还相当牢固。

       东庠房子还有一个特点,统一开小窗,石条做窗棂,毛石压在瓦片上,防止海风吹落瓦片。时间长了,这些瓦片有的破损,再补上去的红色与先前的黑色对比,形成一幅油画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5-2-11 12:20:40 | 只看该作者
过山车 发表于 2015-2-3 10:10
二十九、牛河梁遗址第10地点出土的陶罐,这种陶罐在牛河梁遗址墓群中比较典型。一般来说在牛河梁遗址积石冢 ...

    泛太平洋沿海地区『日石文化』信仰的现代风貌:

(东庠妈祖庙理事陈炳兴正在解说 念望舒 摄)

5、【“六离门”防御风沙,“门臼”栓栏一特色】

  在东庠岛上,只要你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些石头房子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除了一扇高高的大门,另外还有一扇一米左右高的小门,横亘在院子的进门处。在院子的进门处,门的两边还有两个石头做成的“门臼”,为做插销之用。

  “这种小门的格局,历史叫“六离门”。早年,福州的柴埕厝都有一扇六离门。按建筑美学来讲,六离门的功能有好几个。首先是取光。早先的石头厝规模小,前厅是饭厅,后厅是厨房,楼上是卧室。由于建得密密麻麻,一般情况下只有朝街的前厅能采得一点光。采光只靠大门,问题就来了,如果大门开着,光线是好,但门里的情况就会暴露无遗;大门关起来,厅只好黑着,外人是看不见内幕了,自己也抓了瞎。六离门刚好遮地上光线,采天上光线,两全其美。

  “除了采风,其次是通风之用。过去没有钢筋水泥,房子都为砖木结构,最多盖上两层楼就是大厝了,一般房子比较矮小潮湿,通风很重要,大门就不能老关着。旧时民风朴素,就是家里没人时,也只要一扇六离门把关,一支木栓子看家就可行了。

      其三是阻拦鸡鸭等家禽,六离门可以起到把鸡鸭挡在门外、保持家里清洁的作用。所以说六离门不仅具有科学性,因为有了洪承畴这个传说,更增添了历史趣味。”陈乃忠这样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9-14 19:16 , Processed in 0.0520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