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原创]南缘-南怀瑾讲述与任南红山古玉

[复制链接]
851#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08:09: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因为不知道宇宙这个造化随时在变,不知道这个道,却永远想抓得牢牢的,所以我们想永远年轻,未来的钱想永远保有。我的经济思想不同,我经常告诉年轻同学,这个月发了财赚了五十万,在口袋里马?没有,在银行里。我说那不叫赚。如果放在银行,我有经验,我年青时,家里的钱都放在银行,北洋政府被北伐战争打垮了,银行没有了,钱也没有了,所以银行也靠不住。我认为把钱放到口袋里都不算我的,算不定等一下掉了,或被扒手摸走了,身上放了钱出门还要摸一摸,告诉扒手我这里有钱,反正很麻烦。要什么时候才叫赚钱呢?我的原则是,钱用完了,总算我用过了,那才是真的赚了。所以你藏得那么之深,之牢,认为这回我放好了,不知道会变去的。钞票我用完了,就是我刚才的原则,我用完了就是空了,空了还怎么变?
852#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08:09:00 | 只看该作者
庄子这类文章,在中国一二千年诗词歌赋文章上,各方面都经常用到,当然古人写文章,不会一句一句统统地用上去,那就叫文抄公了,不过写文章的人,千古文章一大抄,只是抄的技术高明与否。如这一段,凡是遇上藏山”“所藏等几个字,就把《庄子》这段精神拿出来了。
853#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08:09:00 | 只看该作者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机邪?

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大问题了,这是道家的思想。我们人最高兴是有了这个生命,所谓生命就是有这个肉体,这是错误的认识。生命不是肉体,肉体是一个机械,我们生命的能,通过这个肉体用一用。犯人之形,我们人犯了错误,才得到这个人形。结果为了几十斤肉,几百根骨头,一天到晚忙死了, 对自己的形体爱护的不得了。其实像人体这么一个生命,在宇宙变化里,是千千万万变化里的一种而已,没有什么可贵。人的漂亮不及玫瑰花,香味不及兰花,笨不像猪,聪明不像猴子,人同猴子、猪、花等都是变化里的一种。但生命的根本,宇宙里的道,它生生不已,变化万有,无穷无尽,永远变不完。所以,我们人如果认识了自己的真生命,其为乐可胜计邪?真得了道,那是无比的快乐,那就是叫极乐世界了。
854#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08:10:00 | 只看该作者

故圣人将游于物质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真正得道的人,不一定认这个肉体,他要得生命的真体,得了真体才能游于物之所不得遁,才能同万化并存,永远不死,才是真能了道。郭象的注解:夫圣人游于变化之途,放于日新之流,万物变化亦与之万化,化者无极亦与之无极,谁得遁之哉。夫于生畏凶而于死为存,于死为存则何时而非存哉。得道的人,游戏人间,任运自然,一天天只管明天不管今天,这个生命万古常新的,它跟着宇宙天地的自然而变去,不勉强不抗拒,过去了的不想拿回来,未来的也不抗拒它,自然而来,自然而去。得了道的人,他看见我们这个生命活着是可怜的,是失败的,所以庄子讲是犯人之刑,犯了罪,才有人这个身体。
855#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08:10:00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得了道的人,才会懂得自己的生命,就是短命,活得长活得短,怎样生来开始,怎样死了走,都无所谓,这是天地自然之理,这个道的根本,形而上的道体,是万物之所系,万物都靠这个道这个能,变化出来。一化就是万物的万种变化,最后的功能就是一个,这一个就是道,那这个道怎么修法呢?
856#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08:10:00 | 只看该作者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豨韦氏得之,以掣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传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
857#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00:00 | 只看该作者

有物先天地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这个道就很麻烦了!大家要找名师传道,找不到的。庄子在这里传道了。这个道,有情有信不是感情之意,有情就是现在讲的有境界的,有信,有征候的。做功夫,你明白了一步,一步的象征会出来。但是无为无形,你越是作功夫离道越远,心境越清静越空灵,越接近无为,虽然无为,而又是无形的。那你说无为无形是空的,看不见的,可你心神真能养到空了,那空就有一步一步的境界,一步一步的征候。这个做功夫,庄子在《人间世》的心斋里已经讲过了,孔子也曾经讲过,不过孔子只讲原则,孔子讲道就很困难了,他是做笃实的功夫。
858#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00:00 | 只看该作者
孔子讲: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我们小时候读古书,很调皮,孔子小时候腿不太方便,三十岁才站得起来,大概在学校的时候少运动,就这乱扯一通。孔子这一段话的意思是:从十五岁求学,经过十五年学习,才建立了信念;再加十年作人作功夫,四十才不怀疑,不然都在动摇之中;再作十年功夫,五十岁才有消息;六十而耳顺。哪个耳朵不顺?什么叫耳顺呢?应是六十而耳,顺,就是是非善恶合一了;再过十年,才得了道。
859#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01:00 | 只看该作者
孟子讲四十而不动心,同孔子的四十而不惑差不多。但孟子传道,讲浩然之气,怎么法呢?他又不讲了。孟子讲的修养在《尽心章》里有: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有诸己之谓信,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几步功夫都讲完了,就是庄子讲的有情有信可欲之谓善,譬如在座许多信佛信教的,喜欢跑庙子找老师,你就是善人,可欲就是想求,你要就是善,但你还没有见道。你用功上路,渐渐就会达到有诸己之谓信。那是说,火候到了,必然会有它的境界呈现,可以征信无疑。但是还不行,还要身心充实。孟子这一段话,一路下来,讲的都是修持功夫的层次经验。其实几家道理都一样,说法不同而已。
860#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02:00 | 只看该作者

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我们找明师传道没有用,道是可传而不可受的,这就很妙了,既然可传,何以不可受呢?我们不要被庄子文字欺骗了,这当然可传,代代相承是有的,只要有一个得道的观念,那已经错了,这既是不可受的理由。你如果有老师传我道了的这个观念,就已经违反了无为无形的观念了。怎么又叫可得而不可见呢?因为道士无为无形的,当然不可见。所以我们看见某人有道,古人形容得非常好,俨然有道之士,好像有道的样子,但道不在形象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8-25 03:49 , Processed in 0.0749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