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原创]南缘-南怀瑾讲述与任南红山古玉

[复制链接]
251#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0:05: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现在有一个观念,看中国的哲学,喜欢西方文化的引证。这一百多年来,关于这个名称,我们在学术上,文学上习惯用西洋哲学思想的翻译,叫本体。大家要知道,经济哲学物理自然科学,这些名词,不是中国人翻译的,而是日本人翻译的,我们当时翻译西方文化,二手货,因为日本人用中国的文字首先翻译,我们翻译再看日本翻好的,这样就把二手货拿过来了,哲学经济也就来了。譬如经济,这个词翻译得不大恰当,可现在经济也用了一百多年了。过去我们中国人讲的经济,思想观念可大了,以前过年门上贴的对联,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双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什么叫经济呢?经纶天下,济世之才,这个学问在古代叫经世之学。后世西方文化的经济观念进来,把有东西弄出来卖,口袋里空空的,把它变出钱来,这个东西叫经济。这一下,中国文化的经济观念完了。对西方把翻译成本体,我们已经习惯了,有了这个名称后,现在研究哲学,一讲到本体,已经不是道的那个境界,思想观念已经有了个东西,就偏向唯物的思想去了。
252#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0:05: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为什么要说这一段话呢?因为同这一节有关系,庄子提出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一体的。既已为一,共存,是一个东西,岂得有言乎?既然是一个,为什么不说呢?那么就让你讲吧。
253#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3:36:00 | 只看该作者

穷到源头穷亦空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

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这个思想是从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的。一与言为二,说一个,已经是两个了,等于说,我很客观地告诉你,说个客观,它已经是主观了,有这个观念已经是两个了;二与一为三,告诉你这里只有一个,批驳你不要认为是两个,这个是对而言,我讲了这句话,这一句话讲出来中间已经有三个了。同一句话,三个存在。

所以太极含三,禅宗临济宗一句话含三玄门,一玄门有三要义,这理由,这道理都是逻辑。宇宙发生有三个层次,所以基督教圣父、圣母、圣子三位一体;佛家法、报、化三身三位一体;道家上清、太清、玉清,一气化三清,三位一体。天地间万事不过三,中国文化就是天、地、人三个符号。研究起来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了,写博士论文小题大做,大题小做,你一定成功。

 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也同庄子一样,以后不谈了,以后变成多少?电脑都算不清楚,什么叫巧历,就是数学家。谈到科学,天文是第一位,世界科学的发展,最早是发展天文,中国的天文,在三千年以前就发达了。在全世界而言,是一马当先的。如果了解天文,必先研究数学,而中国的数学,六千年以前,也很发达。尤其发展到像《易经》的数理哲学,实在是精深幽远。中国文化的科学,全世界最早,几千年前就有,那时西方还没有发展。中国上古文化,数学叫历算,也叫历数。历算是干什么的?算天文的,尧舜黄帝的时候,就算二十八宿太阳月亮五星的行动跟我们地球的关系,所以建立了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一年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是几千年前建立的,更妙的是,中国上古历算没有数字,数字太多了,归纳起来,只有用一个字代表。我看西方的科学发展,可以大胆地预言,将来数学发展到最高处时,不用数字了,只是产生一个新的八卦或者新的什么代号。

天地间一生二二生三,过了以后无穷无尽地发展,巧历不能得,庄子讲最巧妙最高明的数学家,永远搞不清了,下不了一个结论了,而况其凡乎!最好的第一流的头脑,懂得天文数字的,都不能了解,何况一般的凡夫?
254#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3:36:00 | 只看该作者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

注意,讲宇宙的来源,当万物没有开始以前,究竟有没有,不去管他。听了这个话,你如果认为万物没有开始以前真的没有,你就错了,不过为了了解宇宙这个道体,宇宙的来源,只好把这切断。所以佛学也好,其它的科学、哲学、宗教也好,只好到这里把它截断。那么,以前那一段有没有,我们不要先下结论,暂时保留在这里。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这个层次的变化,以为最有力的基础。就是说,从亦到,经过三个阶段。宇宙发生有三个层次,天地间万事不过三,所以中国的《易经》开始画卦,一卦为三爻,三爻成一卦,画成六爻是后人加上去的。而况自有适有乎?经过三个层次,要由回转到就难了,还有一个更难的,由再发展下去,无穷无尽,没有底了,佛家有一个名词,叫无量无边。研究佛学要注意,无量无边,无穷无尽,是有的发展,但是一般学佛的把这个名词当成空的观念,错了,在禅宗又要吃棒子。有的发展,无量无边,所以中国《易经》最后一卦叫未济,永远下不了结论,永远不需要做结论。你说没有结论的东西怎么办?这就结论。
255#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3:36:00 | 只看该作者

无适焉,在是已。

就是到达那里,既然到不了底,那就因是已,那就截止到这里,到目前为止。
256#
发表于 2007-2-13 14:10: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任南在学习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

[em01]
257#
发表于 2007-2-13 15:24:00 | 只看该作者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焉!谁云未济?济也。

                            [em17]

258#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01:10:00 | 只看该作者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仪,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衆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259#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01:11:00 | 只看该作者
接着庄子讲他的逻辑,这个逻辑不是空泛的讨论,是根据道是,绝对的,就在这里。或许因为我们喜欢用思想推测,庄子就用逻辑来表达。
260#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01:11:00 | 只看该作者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

夫道未始有封,这个道没有什么界限,无所谓形上形下,也无所谓古今,也无所谓本体非本体。

未始不是开始的意思,就是界限。言未始有常,”“就是言语,代表所有的文字理论,也代表所有的思想,没有一个言论思想是永恒的真理,没有什么是永远存在的。如果言语文字可以确定,那就永远都不变,实际上人类言语文字,三十年变一次,再过六十年,我们的许多讲话,说不定后人又听不懂。为是而有畛也,不得已,人文假设建立一个区域,就是界,畛界,建立一个象田坎一样的畛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12 19:08 , Processed in 0.0739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