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史家绝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任南红山文化网》一个可以学习红山古玉鉴别技能场所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07-5-19 16:50:00 | 只看该作者

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

演讲地点: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

  李学勤  1933年生于北京,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至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

缀合》。1954年至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长。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二至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198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和奖章。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简论》(1959)、《走出疑古时代》(1995)、《古文献丛论》(1996)、《四海寻珍》(1998)、《夏商周年代学札记》(1999)、《重写学术史》(2001)、《中国古代文明研究》(2005)等二十余部及学术论文约500篇,有的已有英、日、朝文版,多部专著获奖。

■主持人开场语:

大家都知道:古代世界有四大文明,可是其他三大文明都断裂了,只有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绵延至今,为什么?中华文明到底有多久远,它传播的地方有多广泛,达到过什么样的高度?相信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子孙都会感兴趣。李学勤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他通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考证了中华文明远古时期的状况。现在请他带我们做一次“寻根”,讲一讲那“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

152#
 楼主| 发表于 2007-5-19 16:51:00 | 只看该作者
 

祈求丰收的壁画。过去有人认为中国无岩画,现在已纠正这种说法。 

我讲的这个“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实际上是非常大的题目。大家都知道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文化,这是全世界所公认的。中国的文明有5000年之久,要来阐述这样的文明,即使只是它的早期阶段,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任务。所以我想在这里要用我自己所能了解的一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中国早期文明为什么是辉煌的,它的光辉在于什么地方?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个方面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长度,所谓长度是指中国的早期文明是怎么样的久远,它又怎么样在历史长河里绵延传承下来;第二方面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广度,是指这一文明的分布传播,以及对周围世界的影响作用;最后,我们再看看中国早期文明的高度,就是它在发展过程当中达到了怎样的高峰。我想通过这几点,来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是真正辉煌的。

153#
 楼主| 发表于 2007-5-19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从未间断

中国早期文明的长度,或者叫中国文明起源的久远。关于这个问题,为了使大家能有一个量上的认识,最好先从世界上古代文明的比较谈起。

人们常常说有四大古代文明,这个提法过去在我念书的时候,在中小学课本里都有。所谓四大古代文明就是古代埃及、古代美索布达米亚也就是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这是所谓旧大陆上的四个古代文明。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没有提到希腊、罗马,这是由于这四大文明都是独立起源的最早的文明。古代文明实际上很多,可是并不都是独立起源的。比如与我们最近的日本,同样也有悠久的文明历史,而且有突出的特色。可是,甚至在日本历史上的特殊时期,日本学者也没有说日本文明是完全独立发展的,因为日本文明是在中国文明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也是在近东一些文明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说到旧大陆上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主要就是刚才提到的四大古代文明。

大家都知道,这四大古代文明里面,我们中国的文明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它起源一直绵延下来了。在这一点上,和其余的三大文明不一样,它们都没能做到像我们这样连续传承到现在。

波斯人进入埃及之后,古代埃及的文明实际上已经逐渐衰落,特别是到了希腊化时期,埃及的古代文明基本上就衰亡了,古代埃及的文字后来也没有人能够认识。欧洲中世纪时代,埃及古代的古文字由于刻在石刻上,人们都能看见,但是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异教的符号,并不认为是古代文字的遗存。直到1923年古代埃及文字得到解读之后,人们才逐渐将埃及文明挖掘出来重新了解和认识。古代美索布达米亚文明更是如此,因为楔形文字同样早就没有人能认识了,也是经过解读才能理解那里有那么古老复杂的历史。古代印度文明也是如此,当时还不是后来的印度人,是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在印度兴起的文明,后来印欧民族进入印度,那个文明就消失了。

只有我们中国的文明,带着它光辉的历史流传下来,经过了许许多多朝代,说不尽的风风雨雨,一直传承到现在。今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仍然是这个文明传统的负载者,它还将影响着我们,我们还要对它进行研究。如果我们不了解、不研究中国古代的文明,我们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无法深入理解。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们把古代埃及的年表和中国古代的年表大致对比一下,大家就能有一个印象。

前一段我们实施了一个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于2000年结题,当时出版了工作报告的简本,里面有一个《夏商周年表》。这个年表只能说是我们这一批工作者,在一段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好的成果。这个成果现在逐渐被国内采用,国外也有人开始采用。古代埃及年表也是一样,有关研究及研究的发展所用的时间比我们要长得多,有了国际上较为公认的结果。下面我用的古代埃及年表是根据1994年牛津大学一位教授写的《古代埃及史》,具有权威性,2001年还经过台湾一位埃及学者的校正。这个年表和我们的年表一样,越古老的年代就越不那么准确,这点可以理解,但是大家可以对大致的情况进行对比。

大家知道,古代埃及一般分为前王朝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然后进入了波斯占领和希腊化时期,按埃及古书记载,其间有从第一王朝到第三十一王朝。我们的历史,根据《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即五帝时期。大家传说的炎黄二帝,黄帝就是五帝时期的开始;然后是《夏本纪》,夏代;《殷本纪》,商代;《周本纪》,周代……这是我们的历史。

我们看一看,牛津大学教授的那个年表,它从前王朝时代开始,也就是第一和第二王朝,按现在的估计,大概是公元前3150到2700年。古王国时期,也就是第三王朝到第六王朝,是公元前2700到2200年。然后有第一中间期,是第七王朝到第十王朝,公元前2200到2040年。接着是中王国时代,第十一王朝到第十二王朝,大概是公元前2133到1785年,其后有一个第二中间期,第十三王朝到第十七王朝,是从公元前1785到1552年。接下来是新王国时代,第十八王朝到第二十王朝,从公元前1552到1069年,然后有一个第三中间期,是第二十一王朝,从公元前1069到945年。总结起来分成三大段,古王国:公元前2700到2040年,中王国:公元前2133到1552年,新王国:公元前1552到945年。如果大家现在手头有一张“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话,你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我们的几个大朝代跟古埃及这几个时期的划分差不多,这一点是很有趣的,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按古书的记载推算,大约就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接着是夏朝,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我们从考古学、天文学等各方面给出了一个估计数字,是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夏的灭亡、商的开始,我们估计是公元前1600年;商的结束,也就是周武王伐纣的年代,我们把考古学、天文学、文献、古文字等各方面的资料集中起来,选择了一个最好的年份———公元前1046年。现在来对比一下,大家就会发现两者的共同性,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大概是在公元前2700到2040年,如果算上前王朝时期就是公元前3150到2040年,而我们的五帝时期大约是公元前3000到2070年,这很接近了。特别是埃及第一中间期的最后,和夏只差30年。再看中王国时期和夏代对比,中王国时代加第二中间期是公元前2133到1552年,我们是公元前2070到1600年,这个数字只差约50年。然后是新王国时代,公元前1552到1069年,如果加上第三中间期是到公元前945年,而我们的数字是从公元前1600到1046年,数字还是相当接近的。当然这个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我们不是宣传历史定命论,也不是前苏联《世界通史》中的“同时代法”,只是给大家看,古代人类的文明,在不同的地方有各自独立的起源和进程,可是它们的发展还是有某种共同性的。我们的五帝时代大约相当于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夏代与中王国时期、商代与新王国时期大体相当。这一点只供大家参考,我不做过多的引申。

154#
 楼主| 发表于 2007-5-19 16:54: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明的起源从何时算起

下面要讨论:中国文明的起源到底在什么时代?刚才我们谈到了五帝的传说,五帝在近代很长时期被认为只是神话传说,没有真正史实的意义。看一些外国学者的书,公认的中国文明起源是从商代开始,如果是这样,就是公元前1600年。甚至于有人说是从发现甲骨文的商代后期开始,那么就要从盘庚迁殷来算。大家都知道,商王盘庚把首都从奄迁到了殷,也就是今天河南安阳的殷墟,此后商朝再没有迁过都,盘庚迁殷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300年,也就是说我们的文明是从公元前1300年开始的。

现在我们看起来这种说法不太公正。因为不但古书里的记载比这悠长得多,而且考古学的客观地考察也表明商代已有很发达的青铜文化,它的文明已有非常大的发展了。以文字为例,我们现在知道甲骨文里有多少不同的字呢?大约四千到五千之间,没有很准确的数字,因为学者对字的释读与其分合的关系没有一致的看法,总之是在四千到五千之间。通过这个量级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文字已有了很大发展。大家知道,我们学任何一门外语,认识四千个字,已经很不错了。我小时候念英语,口袋里放一本书《英语四千字》,把那些字都背会了,就过得去了。实际上我们今天报刊上的常用字,也不过五六千个,里面还有一些字属于姓氏、地名,是不常使用的。甲骨文里面有四千多个不同的字已经很了不起了,而这四千多个字还不是当时文字的全部。甲骨文是商王和贵族用于占卜的,内容不可能包括当时生活和文化现象的各个方面,因此它不可能把所有的字都包括在内,今天我们任何方面的一本书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字都包括在内,除了字典,所以当时的字一定要在五千个以上。从这一点,大家都可以体会到商代绝对不是一种很原始的文明,文明的起源要比它早得多。如果,再加上夏代也不过就是再往前推进四百多年,还未必是我们文明的起源,还要再往上推,估计说五千年文明史是有一定根据的。

当然,在这方面我们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探索和研究。究竟我们的文明起源可以估计到什么时候,文明从起源到发展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我强调我们是在探讨当中,今天并不能给大家一个答案.

...............

总而言之,我们通过这些材料,已经可以看到中国文明起源非常早,而且有它本身的特点,这是我今天在这里讲的第一点。

155#
发表于 2007-6-2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聽課

給老師

敬茶

[em27]
156#
发表于 2007-6-7 15:20:00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太过深奥。

157#
发表于 2007-6-14 21:45:00 | 只看该作者
[em27][em27][em27]
158#
发表于 2007-7-16 23:45:00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为红山红山前诸文化消夏解暑的一壶好茶!

[em27][em27][em27]
159#
发表于 2007-7-17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李女士在2007-7-17 0:10:47的发言:

《红山文化与玉神器的价值观》——《红山艺术古玉图档》代序

叶伟夫

乙酉之春谷雨吉

日于枢水阁画室

从廿世纪卅年代起,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问题就被中外考古专家提出质疑,甚至尖锐批评。为此,多少志士仁人踏遍神州,历尽千辛万苦,探索求证。半个世纪过去,收效甚微。在红山文化发掘之前,中国文明史的地下考古可资证明,支持年代只有四千。而夏代以前的历史追溯,主要凭借人云亦云类的传说和凤毛麟角般的文献推测,自然是存疑勿论者多,以理物服人者少。所以,国际上只承认中华民族形成国家的时期,是在四千年前的夏代,这就比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埃及文明晚了1500年,比印度文明也晚近千年。至于夏代之前的华氏民族,乃至三皇五帝的来龙去脉,均无考古佐证,就只能停留在传说阶段。诸如此类,都像谓之曰 “龙的传人”一样,有其流而未见其源。红山文化却以不争的事实证明了华夏民族的起源与有序承传,并表明早在五千年前,北方的华夷部落集团早于夏朝在先。

红山文化也按考古学习惯以它的初发地而命名。因其发掘时间较短,分布范围广泛,又处于试掘阶段,故知晓者甚少,鉴定成果有限。此红山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郊,历史上曾隶属于热河省、辽宁省管辖。按地质学解释:赤峰系燕山运动迫使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等花岗岩中钾含量过半,故山峰似火,灿烂如霞。清•乾隆朝记载此地:“山水环绕。南有宝山之巍峨,北有河水之润泽。其东北诸峰赤色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兴教寺记胜碑》1794年)。所谓红山文化,因为各个文化相互传承,叠压,影响,所以,严格说是红山诸文化,既是中国北方独具特征的复合型新石器考古文化。这里有古文字谓之“宕”的旧石器时代原始石屋 ——鸽子洞,也有大量红山先民的原始艺术杰作——岩画群。其文化核心位于辽西地区的东山嘴和牛河梁,及近在咫尺的内蒙古敖汉旗,以此向外围辐射,四面八方均有重大遗址发现,如阜新查海和胡头沟;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巴林右旗的那斯台等,纵横交错多达数千。简单地说:红山诸文化的分布相当于热河全省,是以西辽河流域、大凌河流域及上游最为密集。从它的发掘至今卅多年来的成果证明:中国史前存着在两大文化区系,即中原古文化(黄帝及其夏氏朝代)和北方古文化(昊帝伏羲及其华夷集团),而北方古文化又是由红山诸文化和河套文化组成的。红山诸文化的端倪(千斤营子类型)距今约近万年,是东北地区最早的集渔猎、畜牧、采集和农耕为一体的原始文化;其末尾(小河沿类型)距今4500年左右,可表明西辽河、大凌河流域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而中间的阶段(红山后类型和东山嘴类型)距今约6500—5000年左右,则正是红山文化发展高峰期。大量雕磨精美的玉器出土,以玉龙为代表的玉神器、玉立人造像、玉凤和玉龟等,绝非等闲之物。尤其是玉龙贯穿始终,如玦的猪首龙体态憨厚首尾衔接;似环的玉龙蛇身曲折环绕如钩;凌源县的玉璜双猪首似龙;喀左县的玉璜双龙首似猪;猪胎与龙雏的演变清晰可见。这些意味着原始宗教超越了自然崇拜阶段,但尚存有图腾崇拜的遗痕。倘若从龙纹灵物图案的陶尊算起,红山的华夷龙比起中原的夏代龙还早出两千多年。西辽河流域是龙的故乡,也为“龙的传人”之说找到根源。还有,大量各种材质、造型各异的凤(燕)鸟,或许是东夷族挚帝及古燕国图腾的肇始,与殷商玄鸟图腾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石棚山群墓大南沟52号墓出土的直筒罐上刻勒的七个绘画符号,已经具有语言意义和文字的萌芽状态。其中的燕形符号,与甲骨籀文中象形字的“燕”毫无差别。其纪录大概释义:天穹爆炸打雷,光芒普照大地,燕子背负陨石来此,是天神送给这里,命燕子带来的神石。据史书记载说:东夷族首领挚帝少昊金天氏,就是以鸟为图腾,每一部落首领的官名都是鸟名。不知这光明的使者——燕子,受天神派遣来到东夷族的领地少昊联邦部落,古燕国及殷商的先辈图腾是否也由此而来?但目前所见的红山鴞、玉凤和各种鸟的形象很多,其中赵宝沟的凤鸟尤具特色,甚至我去年在天成观,所见喀左新出土的辽代石棺正中顶部,精雕一鴞,其形制塑造都红山鴞毫无二致。我臆测:史料载记结合凤鸟造型,考证陶罐燕符与红山玉鴞及契丹图腾,已经构成承传有序并非巧合的证据链条。尤其是陶符卍字形图案,其释义早已经被学术界达成共识,系光辉及明亮之涵义;其“燕”字的象形也标识明确,无庸质疑。再结合出土的太阳神白玉傩面,联想这类图符和玉神器的出现,佐证了人文初祖昊帝伏羲氏与女娲相婚的这个太阳部落,都与该地域的图腾、族徽和国名有关,这或许就是太阳部落(昊)的最佳例证,其薪传的后人也由此自称太阳契丹。
160#
发表于 2007-7-17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自古中国谓之华夏,何为华夏?史称夏乃中原,就是中国之意。而华氏未见著录,殷墟书契将北方民族谓之戎与夷,周鼎彝铭曰蛮与狄。窃以为,华乃北方诸民族集团之统称,或谓之“华夷集团”。黄帝生于兖州,因有土德之色瑞而名;而神农色赤,亦火德王而称之为炎帝也。其人祖部族,都先于中原黄帝。所谓华氏部族,实际上就是史载传说中的华胥古国,这是因为部落(母系氏族社会)女首领是昊帝伏羲之母,她的名字就叫华胥,因此就将该国名也以华胥称之(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然而,华胥古国位居何方?史料无考,只载黄帝“梦游于华胥氏之国……不知斯(离开)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列子•黄帝》)。对此,我游弋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寻觅载记北方史实那凤毛麟角,偶尔可见也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据此梳理大抵脉路:人祖伏羲,古人说他(她)是神话中驾驶日车的神,换言之是中国的阿波罗。屈原《离骚》及《山海经》中则把她视为太阳(昊帝)的母亲。羲又称之为昊(太昊、少昊)、昊英,为光辉明亮之意。昊又是古代传说的原始社会氏族中领袖人物。昊、挚都是北方的部落名称,与华胥国一样,都是以领袖人物的名字而称的国名。五帝之说伏羲(挚)居首,次为炎帝神农、黄帝。此为古人梳理传说之脉络,符合情感系统逻辑顺序。然而,除了稍后的堯、舜二帝前后继续相承外,其他时代都未必衔接。诚然,其间未必都是中原部落联盟首领,至少太阳部落的昊帝伏羲氏、农耕部落的炎帝神农氏、九黎部落的蚩尤氏、东夷族部落的挚帝少昊金天氏,都是北方原始氏族各聚落中的领袖,或华夷集团中各联邦制方国的首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4 11:36 , Processed in 0.0542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