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史家绝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任南红山文化网》一个可以学习红山古玉鉴别技能场所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07-5-2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巨石阵与十月太阳历--王立

英格兰南部的巨石阵由一根根巨形石柱排列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岗和沟.沟中的土挖出后成为土岗.土岗内侧由56个等距离的坑构成一个圆形,坑内灰土夹着人的骨灰.石阵中心是30根石柱上架横梁彼此以榫头和榫眼连接,构成圆形,石柱高4米,宽2米,厚1米,重25吨.这一圆形中间有一拱门,两根立柱各重50吨,横梁重10吨.拱门位于巨石阵中心,正对着夏至日出的方向.据碳14测定,巨石阵建于4000多年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巨石阵用于对日月观测,一年有八个节气.

法国卡纳克巨石阵现存2471根石柱,被农田分成36片,每12根一排向东延伸.

我国安徽含山凌家滩也有巨石阵.巨大的石柱是从远处运来的,布局也与英,法,美洲巨石阵相似.中国的巨石阵是世界最早的,距今5000年了.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违,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石夷之名,必定得自使用石头.以前已论述,西北隅在西欧.司日月之长短而用石,就是巨石阵.那里把"风"叫"韦",以英语wind,法语vent,西班牙语viento推之,古代欧洲语言里"风"曰"韦"是可信的.中国人知道西欧的巨石阵,了解当地习俗.那里有神"女娲之肠",淑士国为颛顼之子,表明有中国人.白民之国当白种人.<<海外西经>>:"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有人认为白民即白族,不对.乘黄是图腾则某种语言对狐的称呼.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保存了十月太阳历实物,并于新世纪伊始建成楚雄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十月太阳历一年10年月,每月36天,年的终再加5天节日.单有为雄(阳),双月为雌(阴).一年分五季.该园占地500多亩,内有十根代表十个支系图腾的石柱,中间一根代表祖先的石柱最高最粗,高达26米.广场东南有虎的形象----彝族为虎图腾,自称虎的后裔.彝用斗柄指向定季节,用石柱组成的巨石阵测太阳去年运行.十月太阳历的由来可上溯到上古时代.虎图腾的伏羲氏发明八卦,贾湖文化可以证实.八卦表示一年八个节气----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的斗柄指南:晚十时,斗柄指东北为立春,指东为春分,指东南为立夏,南为夏至,指西南为立秋,指西为秋分,指西北为立冬,指北为冬至.参太阳的方位和影长,制订历法,就是<<山海经>>中说的"日月所出","日月所入","以止日月","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之类.因为中国上古观象授时不仅利用北斗,太阳,也用月亮,以宿大火,参宿伐等,<<山海经>>记载全.用扶桑或建木,相当于日晷,观测日月出入之山,发展为巨之类,体现了历法从初创到了展的过程.中国是唯一保存原始历算体系的国家,因为中国文明是自生的,从未中断.中国有巨石阵,因为巨石阵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巨石阵的材料----巨石如何运输,加工,立起?中国古代有"巨人","大人",也有力工,如<<海外北经>>:"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金文"夸"突出"大"字,砖父确为大人.砖父从北亚迁往北美,向南直到南美洲秘鲁幕且文化墓中出土了比一般人高大的骸骨,确证那里就是<<山海经>>的大人国.从<<蚩尤风后归墟值图>>看出,蚩尤是巨人.<<帝大世纪>>:"帝桀......力能伸钩索铁,手能搏熊虎.""帝纣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孔子的父亲是有名的大力士,孔子立防风氏最高,僬侥错最矮,还列出防氏后代的不同称呼,说明防风氏这个巨人族到西周,东周之际仍存在.(见<<国语.鲁语下>>)上古之时,由巨人,力士完成巨石阵工程是可能的.巨石阵是上古人类的作品,目的是观测日月运行,制订历法, 有宗教意义.墨西哥La  Venta的殷人祖先像排成同心圆,楚雄十月太阳历文化园用十根巨石柱十个支系,是古人"司天以属神"(<<国语.楚雄下>>)的观念的反映.

122#
发表于 2007-5-2 19:11:00 | 只看该作者

玛雅历法浅谈--王立

玛雅历法在欧洲殖民者入侵后被放弃.从玛雅石碑,手抄本等记录,我们知道玛雅人使用二十进制.用点表示1,用横表示5,自下向上进位,每相邻的两位进率为20.玛雅人最先使用数字"零".在碑文中,数字也用头形表示.0---20的发音如下:

0    mi1    hun3     ox4     can5    ho
6   uac7    uuc8     uaxac9     bolon10   lahun
11  buluc12   lahca13    oxlahun14    canlahun15   holahun
16  uaclalum17   uuclalun18  uaxaclahun19  bolonlahun20   yunik

玛雅历法"短年历"(Haab),一年360天,每月20天,用数字0--19表示,一年18个月,以当月的守护神命名.年终另有5天,不计入日期.一年365天,比太阳年短,所以称之为短年历.

"祭祀历"(Tzolkin),一年260天,由20个日名和数字1--13组成.这种历法的用途是卜卦.其日期与中国的干支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不是按"1月1日,1月2日,1月3日......"那样排列,而是像干支表"甲子,乙丑,丙寅......"那样两两轮流搭配.(这种一致性说明二者源于同一母文化----少昊的文化.)数字1---13,共13个,日名Imix-Ahau名,共20个.两两搭配,第260日叫13Ahau.

中国自古至今,天干和地支都用于纪日和宗教活动.这也与"祭祀历"的用法一致.太岁纪年的岁阳相当于天干,岁阴相当于地支,其名称见<<史记>>,<<尔雅>>,颇似外来词.

玛雅历法的大周期长达5126年,与金星运行有关.其起点为4Hhau 8Cumbu,合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其玛雅日期无论短年历(8Cumbu),还是祭祀历(4Ahau)都不在岁首,这表明,这一天是玛雅历法现行周期的起点,但不是历法的开始.玛雅历法的实际记录始于公元以后,但考虑到其历法体系的严密性,人们不能不相信玛雅历法起点的可信性是多么高.

玛雅碑文日期举例:

8,14,3,1,12,1eb  oyakin(公元前320年9月17日) 

8,14,3表示人大周期起点以来所过年数.3为3年,14为14个20年,8为8个400年,合计3483年.1,12表示第3484年过了1个月(20天)又过了12天,1eb是祭祀历.oyaxkin是短年历.

玛雅历法每52年加上13天,每3172年减去25天,这样使其极为清确现行公历的闰年规则与之相比仍要甘拜下风.

每52年,祭祀历与短年历分别回到同一开始,这时玛雅人要过"新火节".新火节的历法意义与干支相似,在两轮齐转回到一起点.中国古代重视这种回归.<<史记>>记载汉武帝时"汉兴复当黄帝之时"的议论,反映了历法的特殊意义.

玛雅语"日"为kin,"月"为uinal,"年"为tun,"20年"为kutun,"400年"为Baktun,"8000年"为Pictun,"160000年"为Calabtun,"3200000年"为Kimchiltun,"64000000年"为Alautun.这么大的时间单位对于人类历史来说是太长了.玛雅人用它们干什么?我不知道.

附录:祭祀历日期表:

1   Imix2   Ik3   Akbal4   Kan5  Chicchen6   Cimi7  Manik
8   Lamat9   Muluc10  Oc11  Chuen12  Eb13  Ben 
1   Ix2   Men3   Cib4   Caban 5   Eznab6   Cauac7  Ahau
8   Imix9   Ik10  Oc11  Chuen12  Cauac 13  Ahau 
123#
发表于 2007-5-2 19:12:00 | 只看该作者

台与高--中国的"金字塔"--王立

<<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胎,女何喜"<<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女[(女戎)为一字]之佚女.吾令鸠为媒兮,鸠造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这里说的是有(女戎)氏长女简狄与帝喾的婚礼.高辛即帝喾.与高阳一样,高辛的"高'表示土台建筑,"辛"为刑具,"高辛"表示登上高台的首领.简狄在台,当然是高辛的"台".女到男家,已是父系社会.<<山海经.海外西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刑天为炎帝之臣,常羊山为神农氏的出生地.刑天为人执斧砍掉人头,以职司为图腾.颛顼,高辛,刑天族徽显示他们所处的时代战争,刑罚已有专职官吏,已是国家了."高"也是国家的物质形态之一.

 中国先民早就有意识地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生息.建筑物要在高台上.为了防范水患,开始选择天然的高地,后来人为地垫高.两河流域上古时也如此.2000年在河南新密发现一座4000多年前的古城,城址面积达17.6万平方米.城址的东南部原为低洼地带,筑城时为扩大面积,不惜调用大批人力物力,垫土夯墙基,最深处达十米,墙基宽度多在60--100米间.为什么非要垫那么深的洼地?一是规划,二是风水,宁可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值得.<<海内经>>"九丘"是生息之所,"台"则是人工建筑.

<<海外西经>>:"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丑.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大荒西经>>:"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射,畏轩辕之台."

<<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大荒北经>>:"...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大荒北经>>:"有係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四方的高台,就是美洲那种金字塔,顶端平坦,上筑神庙.<<山海经>>中的台,也就是高辛,高阳的高,是金字塔."隅有一蛇","四蛇相绕",类似的形象在中美洲金字上是必有的.因为"高","台"用于宗教活动,上古时代,必与图腾联系."台"字下部有"至",即含有"矢"(甲骨文"至"作),<<山海经>>谈到"射者不敢西射"之类,与"台"的构形相关,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台的性质和威力.这些台已无从一一查考,但它们曾经存在,是土筑的金字塔.辽宁红山文化有距今5000年的石砌祭坛,昆山赵陵山遗址祭坛近3000平方米,仍是同类建筑.曲阜少昊陵为金字塔.

 <<山海经.海外南经>>:"昆仑墟在其东,虚四方."高台筑很可能是仿照昆仑之墟的样子.<<中山经>>:"<<中次七经>>....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也....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所以觞百神也...."<<中次十一经>>:"帝台浆也,饮之者不心痛."这位"帝台",是否与"台"有关呢?祷百神,觞百神,用具一个是卵石,一个是山,应是远古时的一位首领.帝台在别的史书中找不到,其生平已无人知晓了.

京,高,亳,郭等字的古字形都显示了这种高台建筑的式样.中国没有留下一座上古时代的石头金字塔,但在中国有过土筑金字塔是无疑的.<<山海经>>可以作证,保存至今的青铜器上的"高阳"族徽可以作证.

图为有穷高阳氏族徽,羊上边的图形即为"高"字.外边"弓字是有穷氏族徽,有穷高阳是二族合婚的图腾.
124#
发表于 2007-5-2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远古时代中国的白种人--王立

距今9000—7800年的贾湖文化居民,体质特征与现代中国北方人相似,与河南的下王岗组、庙底沟组,山东的大汶口、野店、西夏侯组特征一致,身高在170—179.9厘米之间。这说明中国文明是中国先民自己创造的,并非外来的。另一方面,中国远古时代也有白种人生活,他们参与了中国文明的缔造,成为中华民族的成员。

 包括楼兰、龟兹、焉耆、车师、月氏在内的讲吐火罗语的古代西域的诸国,就是欧罗巴人种,向东分布远达鄂尔多斯草原。在古墓沟墓地发掘的青铜时代墓地,碳14测定其中7个标本的年代集中在公元前2310—公元前1535年之间。就是说,白种人来到中国塔里盆地的时间纺在距今4300年左右。古墓沟墓地的居民头骨与欧洲人种北欧类型很相似,在语言方面,吐火罗语是原始印欧语系中一种独立的语言,与意大利语极为相近。印欧语系有明显的地理特征,西部语组“一百”读音以K开头,称K语言;东部语组“一百”读音以S开头,称S类语言;吐火罗语“一百”却是以K开头(A方言中为känt,B方言中为kante)。吐火罗语与米坦尼雅利安语、印度雅利安语、古波斯语对比,可以看出这些来到中国的原始印欧人的宗教信仰,他们的双马神是古波斯、古印度也共有的。新疆康家石六子岩画与八墙子岩刻有双马神,阴山岩画有双马神,商代青铜器上也有双马族徽,如父辛鼎“双马与大象”、作从{竹/垦)为一字,竹头在上面}“双马与豕”。妇好墓中的和田玉是由讲吐火罗语的人传入中原地区的。这些白种人与中国原王朝的交往是很早的。但汉代以后西域才广为人知。丝绸之路开通后,塔里木盆地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中转站,不同文化聚集、交溶,异彩纷呈。

 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像”,具有明显的西亚人特征。能成为这个像的原型的人,应当是一位在政治上有作为的人,在巫术盛行的年代,兼为大巫师。文献记载蜀地与中原关系密切,建木“大皞爰过,黄帝所为“;黄帝妻为西陵氏女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黄帝次妃方雷氏女女节,生少昊,降居江水。《山海经》说颛顼为昌意之孙,《帝王世纪》说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古代玛雅遗址也有白种人的像。可以看出,白种人是从中国到达中美洲的,不是从欧洲来到中美洲的。

古代山东也有白种人生活。据2000年“21世纪中国考古学和世界考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传来的消息,中国古生物分子遗传学研究室与日本的有关研究机构合作,以山东临淄古墓群中古人类DNA为标本,提取并纯化了该地区2500年前、2000年前的古人骨DNA和现代人的DNA,并分别与从国际基因数据库中筛选的1300多个标本进行了DNA特征非常近似。2000年前的临淄人与现代的哈萨克斯坦阿尔泰人的基因特征非常近似,而当代的临淄人与现代的东亚人基因特征非常接近。文献中有白夷、白狄的记载,但其族属难以考证。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是白种人,其来源不明。白种人曾在山东生活过是可以肯定的,后来或迁走,或融入了汉民族。借助现代技术,对更广泛的地域内的中国上古先民的基因进行对比研究已经成为可能。这方面工作的深入,可以帮助我们弄清上古时代不同和种的分布,对中华民族这一个概念有更科学更全面的理解。那种中国文明一元论的观点,那种孤立地静止地对待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观点,已经立不住脚了。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在历史上各种不同文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融入中国文明这股巨大的洪流,中国文明并非一直是闭关自守的文明。

125#
发表于 2007-5-2 19:15:00 | 只看该作者

禹伐三苗与印度河文明的毁灭--王立

蚩尤为首的九黎族,被黄帝打败.但少昊末期,"三苗服九黎之德",颛顼"绝地天通",是一场宗教革命,尧时"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讠雚)为一字}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史记.五帝本纪>>)禹伐三苗,可以看作是长期斗争的继续.

<<墨子.非攻>>记载:"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领,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待,搤矢在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微)...."三苗大乱,天灾降临.<<竹书纪年>>有类似的记载.西汉竹简<<六韬>>:"有苗日蚀月断,三日不解","有苗三日不见日".<<竹书纪年>>说"日夜出,昼日不出".这种灾害很可能是真的发生了.夜里出太阳,当然不会是太阳,而是发生了外来天体撞击地球的大爆炸.爆炸之时,亮光照如白昼.而后灰尘遮天蔽日,三天不见日是可能发生一.

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遗址,5000年前有辉煌的印度河文明.后来.这个文明毁灭了.考古发掘证实,当地曾发生过多次猛烈爆炸.<<摩诃婆罗多>>记载:"空中响起轰鸣,接着是一道闪电,南边天空一股火柱冲天而起...一股赤热的烟雾与火焰,明亮如一千颗太阳..."这一切如果是真的发生,中国西部能够观察到,未必遭到天顶之灾,却成了三苗灭亡的征兆.禹于是乘三苗人心大乱,一举摧毁发三苗的强盛势力,从此三苗再也没有与中原政权对抗的力量了.由于缺乏摩亨佐达罗古城毁灭和禹伐三苗的确切年代,这里的猜测没有一点依据.即使三苗所见天灾不发生在印度河流域,也应确定在某个不远的地方发生的.印度河流域的灾难给<<墨子>>的记载提供了一种佐证.1965年汉阳纱帽山商代遗址发现一件陶拍,陶拍背部鼻部状握手上刻有如下图案:一个正视人形,人面鸟身,上部两个回形雷电纹,人与雷电纹之间有一矢从上到下射向人的头顶.这件实物所在地区正是三苗的中心地带,被夏王朝征服了,陶拍上的图案与<<墨子>>的记载吻合,可见记载并非虚构.诸子乃至纬书对于上古史的记述是有根据的.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历史观要不得.经过证明可信的记载,就不用再进行出尔反尔,无谓的事讼了.

126#
发表于 2007-5-2 19:16:00 | 只看该作者

蚩尤----败者为战神 王立

蚩尤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证据一<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考察苗族习俗,呼蚩尤为尤公,以枫为社树,妇女的传统服装上常可见到蚩尤的形象----(1)一个人,生有翅膀,戴山形帽(王冠),人身或龙,鱼身,一手执刀,骑牛(山龙).(2)山龙之上站立一个人,戴山形帽,两侧战马兵士奔来,再往上为双山龙拥戴八芒太阳纹.(3)牛首鸟爪鱼身的山龙围护着一个手执大刀,头饰山形帽的人.(据<<中华祖先拓荒美洲>>)蚩字是图腾像.<<包山竹简>>;"楚先老童,祝融,媸酉".蚩字从女,与古姓多从女一样,是来自图腾.<<楚辞>>中的"离骚"篇名,就是苗语"言志之诗"的意思.苗人为蚩尤之后,不忘祖先.证据二<史记.封禅书>>:"于是始皇东游海上......八神......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八神将自古有之,或说太公以来作之,蚩尤在齐之西境,当为其人其地.这是黄帝命蚩尤宇于少昊的结果.证据三:美国易洛魁人保存的<<蚩尤风后归墟值夜图>>(见<<中华祖先拓荒美洲>),证明蚩尤确实存在,史书所载是实,并非虚构.蚩尤戴蛇珥蛇,与<<山海经>>相合.<<管子.五行>>:"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有易洛魁人的<<蚩尤风后归墟值夜图>>为证,谁还能说黄帝时代的天文学成就不可信呢?蚩尤的天文学成就突出,在迁居美洲的轩辕后裔当中传诵了几千年.他们可能不知识中华故土,但他们为保存古史做出了贡献!

从<<史记.五帝本纪>>和<,逸周书,尝麦解>>来看,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炎帝势力衰落,轩辕"习用千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与周文王,武王之际相仿,诸侯归向轩辕,但炎帝(夸父)仍是天子,蚩尤不肯宾从轩辕,炎帝"欲侵陵诸侯",实际是对轩辕不满.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领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这一段记载,"伐"字尤为恰当.黄帝使诸侯归向他,蚩尤讨伐,自此成为"作兵者","兵主".黄帝战胜蚩尤,但蚩尤成为战神.<<楚辞.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后人把"平定蚩尤乱"(孙中山语)作为黄帝的,若在当时而论,群雄逐鹿岂分善恶?

<<山海经>>有巫术色彩,<<逸周书.尝麦解>>更为朴实:"......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按轩辕灭蚩尤,夸父后正式即位,方代神农氏,这之前"命赤帝","命蚩尤",有僭越之嫌,蚩尤之举名正言顺.赤帝(夸父)助黄帝,打败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已杀蚩尤,又杀夸父",当事人"应龙"为黄帝之臣,有翅之龙,即印第安人的"羽蛇神",即少昊,后世舞龙求雨,来自有关史事.<<山海经>>所记并非后人虚构,而是对事实的渲染.民间以桃林避邪的习俗,源自夸父族人桃都山的传说,两大习俗均来自黄帝时代,<<山海经>>身为"信史"多么恰当!<<史记>>先战炎帝(夸父)后战蚩尤,与<<山海经>>,<<逸周书>>不同.后二书更准确?轩辕在炎帝为天子时,欲"命"赤帝与蚩尤,可能已司炎帝战,炎帝默认了黄帝的地位.但最后夸父还是被杀了!

成者王侯败者寇.蚩尤,夸父被杀,但其文化融入了中华古文化,其族人不但成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而且远涉重洋,迁往异域.开拓精神可歌可泣!自古至今,蚩尤虽被看作叛乱者,但其"战神"的地位不可动摇.蚩尤后裔之一----苗族的评价尤其公正.汉族人的血管中何尝没有蚩尤的血?是该公正地认识蚩尤的时候了.

127#
发表于 2007-5-2 19:17:00 | 只看该作者

共工浮沉录 王立

古代因为正统思想的作用,共工往往被视为"恶神".毛泽东"不周山下红旗乱"的诗句,使共工翻了身.诗人的创作与历史无关,但学术界对共工的赞扬受到了政治的影响.共工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变化,共工自身的历史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有浮有沉.

共工,是族名,是领袖名,是官职名.共工氏住在河南,山西,陕西的边界一带,即河华地区.共水的命名与共工氏有关,洪水得名于共工氏.<<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那些主张共工氏霸九州在伏羲,神农之间的人,对这里展禽的话怎么想呢?共工氏在神农氏之后,与<<山海经.海内经>>列出的炎帝世系"炎帝--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后土--信--夸父"相符.共工及其后裔姓姜,显然也与共工为炎帝后裔并身为炎帝相符.神农十七世有天下,或说八世.有天下既是为天下之王,就不是空话--仰韶文化的统一性就是这种"有天下"的事实.如果与夏,商的中心区域的文化面貌对比,神农十七世(八世)的统治区域要比夏,商还大.祝融被有的人称为"三皇"之一,其实际情况就与共工"有天下"一样,只是祝融符合后人的"火德"之说,成为炎帝的佐臣.共工治水,"以水德王",并不影响其成为一代炎帝.祝融,共工,后土既有令名,当为神农氏世系中的鼎盛时期.

<<淮南子>>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明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另有共工与高辛战,与祝融战的说法.共工在五帝时代为诸候,能与颛顼等人争战,势力仍是比较强大的.<<淮南子>>的说法比另两种早,更为可信.但引文所述,是为了说明自然现象的原理,这是古人的理解.共工有这么大的威力,影响到天地的运行,本身就体现了神话对共工实力的肯定."争"字已有感情色彩了.颛顼出于黄帝,为正统,共工被看作挑战者.共工败了,却使"天柱折,地维绝"!

尧时发生了大洪水.共工"虞天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厚,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福乱并兴,共工用灭."(<<国语.周语下>>)共工为尧之臣,治水失败,被流放到幽都.共工从孙四岳佐禹治水有功,"祚四岳国,命以侯伯".<<山海经>>有"禹攻共工国山",有共工臣相{(礻卯)为一字}被杀,在其地建众帝之台.共工国被消灭了,但共工族仍存在,周代有共国.姜太公为四岳后裔,当然是共工后裔.

<<尚书>>:"咨垂,汝共工."这是共工作为官名,治理百工之事.<<山海经.海内经>>提到巧倕,即此人,这与本文要说的共工氏无关.

<<尚书>>,<<国语>>等对共工以贬为主,责怪共工自身品德不好.<<逸周书.史记解>>与众不同:"昔有共工自贤,自以无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乱,民无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这里说共工"自贤",亡国由于政权不合理,比起<<尚书>>,<<国语>>来呈现不同的立场.<<山海经>>有"共工之台","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表明人们对共工的敬畏.<<山海经>>中的"台"都在昆仑墟附近,牵涉到昆仑的特殊地位.因为昆仑代表了天,代表了神权,在其附近筑台者只有天下的帝王.<<海内北经>>有尧,丹朱,帝喾,舜的台,丹朱在<<竹书纪年>>中也是"帝",足见其实力.<<山海经>>中有这四位的葬地,不以之为神,却没有共工的葬地,显然共工没有死.作者这样的立场是显而易见的.

共工在上古时代有不同的地位,要根据具体环境实事求是地评价.楚帛书:"共工囗步十日四时",说明共工时已用十个天干纪日.阿斯特克太阳历石上,有五个太阳,一个为现在的太阳(少昊),四个为过去的太阳--龙日,虎日,洪水日,土日,其中洪水日代表共工,土日代表后土.(<<玛雅八卦太阳历破译>>王大有,宋玉忠文)那瓦霍人与赫比人的世界迁徙图,使用的是共工--后土句龙族徽本图,该族徽见于分布在甘,青,陕,川,云,贵,湘,闽,粤和晋,冀,豫地区鬼方,工方,土言,邛等族的石刻,陶文,甲骨文,金文和铜鼓上,他们供奉的神偶"卡奇那"就是连山氏炎帝和共工.(<<中国文字和古代美洲文明>>,王大有,宋宝忠,王双有文)这些证据不仅说明共工为炎帝后裔,而且确为一代有为之君,在印第安人当中使用其族徽的,当然是共工后裔.五帝时代,共工衰落,在禹时作为"国"不复存在.

128#
发表于 2007-5-2 19:22:00 | 只看该作者

玛雅文明与中国文明--王立

在古代美洲各文明当中,玛雅文明被公认为最高的文明。王大有等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了到雅文明根在中国,玛雅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一个分支。我认为这是确实可信的,是上古中国史与世界史不应漏掉的重要篇章。

玛雅文明断代如下:前古典时期是公元前1500-公元300年,古典前期是公元300-600年,古典后期是公元600-900年,后古典时期是公元900-1527年。玛雅历法大周期起点—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是所有历史记载共同的时间基准。但是,实际发现的碑文所属年代,最早是公元328年。这以前的历史没有留下当时的文字记录遗物?神圣的年月日没有可信的依据,最初3000多年是子虚乌有?这一点与中国文明前半部分的情形很相似:缺少早期文字记录实物,但古人分明严肃地对待那一段历史,也许当初是有证据的。

玛雅人的最高神——羽蛇神既是凤,又是风神,又是金星(启明星).....与少昊金天氏相同。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少昊挚为凤鸟图腾。古凤、风通。金星又名太白,“大司马位谨候此”(《史记.天官书》),因为金天氏曾为“司马”(《逸周书.尝麦解》)。羽蛇神与金星的关系不仅在中国史书上有明确记载,而且在民间传说中保留着这一史实。称金星为太白金星,太白金星为玉皇大帝的大臣。在中国本土,少昊是诸侯,但在美洲,被尊为最高神,揭示了中国的少昊把高度文明传给美洲的史实。《山海经》“少昊之国”的记载非常精确。

为什么玛雅人用二十进制,中国用十进制?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当注意两个前提:一是古代玛雅文明的源头不是近两千年的中国文明,而是公元前三千年的中国文明,中国文明犹如大江大河,不断有支流汇入,玛雅文明在中国的源头可能已经消失了的一个地方文化;二是历史是在发展的,中国历法、计数法的确切情形目前只可上推到商代后期,更早时用什么计数法无法证实,玛雅人的祖先也许用的不是二十进制,后来才发展出来。

学者对比了玛雅语与汉语的基本词汇,很多词是相同的,如“人”、“天”、“昊”,两者分离的时间应当在距今5000年以前。(北京电视台《探索时空》节目2001年8月31日)

六十干支的配合法是世界各地历法中非常独特的,玛雅人的卜卦历用20个日名与1—13配合,方法与干支配合完全一致,只是数字不同,可以说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对纪日法必出自同一个源头。

玛雅的短年历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都用象形文字表示,中国的干支本来就是象形文字。如甲为古盾形,乙为鸟形,.....子为已经或正在出生的婴儿,丑为指间抓物操作形......(详见康殷《说文部首》、唐汉《汉字密码》)商代人及其祖先和后代曾用干支命名,如上甲、祖乙、帝辛。中美洲印第安人至今仍有这种用生年生日命名的做法,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十二月相图,十二个月的名称,用历史上十二个著名的民族或氏族图腾(或姓氏)表示,如(虍/且)又司夏,作猴形。《尔雅.释天》说六月名且,与夸父(猴)又作举父(狙父)联系,知道六月实际上是用猴图腾的夸父命名的。

玛雅人的十二生肖为虎、兔、龙、猴、狗、猪及六种与我国不同的生肖。这一点说明玛雅人迁出中国时十二生肖未定型或未统一,也可能是玛雅人对十二生肖作了改动,就像伊朗人用鳄代替龙、用豹代替猪一样。

巴蜀金文与玛雅象形文字有共同的符号和组合方式。从古蜀文物及文献关于蜀人与中原、与美洲关系的记载来看,这种联系绝不是巧合。黄帝及其子孙与蜀人联姻,少昊、颛顼曾在蜀生活,又一起去美洲,古老的文字在蜀与中美洲同时保存下来是完全可能的。玛雅文有了发展,而巴蜀金文相对简单一些。

以上几个方面比较了玛雅文明与中国文明的相同特征和细节差异。计数法的差异是不足为奇的。早就分开、各自独立民展的两种文明不会是完全相面貌。

从十二属相发展史来看,二辈制族外婚形成后,“八进制”曾经盛行。中国既保存了十二属相的全部发展史,用过八进制是事实。八卦是最有深远的意义的一项发明。重卦——六十四卦是八个八。(八进制的三个数位,最低位以一为单位,满八向上一位进一当作八,第三个数位则用一代表六十四。)请参看杨西海亮《史前基本婚制与十二属相史探》)

王大有先生考证认为为黄帝时已应用六十龟甲历。干支的轮六十正与龟甲的六十片一致。这周而复始的六十个干支名称是六十进制。干支不仅是不曾中断,而且必有一个起始点,张汝舟先生推算为公元前5073年。

玛雅人在5000多年前就已从中国迁出,玛雅文明与中国文明各自经过了长期的发展,玛雅人的天文学、数学成就达到了极高水平,超过了中国。但是两者的相同点远远多于不同点。随便举一些例子吧。

1、太阳扶桑崇拜。太阳崇拜是各地古老民族都有过的现象,但《山海经》说的扶桑、三足乌与太阳崇拜相结合却仅见于中国文明和源于中国文明的一些文明。玛雅有人形扶桑,与甲骨文、金文若、女合体相同(若作三个又:叒)。

 2、龙蛇崇拜。《山海经》反映出中国人对龙蛇的崇拜也在美洲印第安人中存在。这与欧洲、近东的观念差异很大。龙本为鳄,但早已变为虚幻的龙。

3、太极八卦文化。所有印第安历图,中间必有太极形。玛雅、密斯特克、阿斯特克历图均为八卦格局。先天八卦早已传到美洲。到欧洲殖民者入侵为止,一直在应用。反观中国自公元前4500年以来的八卦历图(河图洛书),才知其深刻内涵。

 4、时间、空间、颜色、五行一体的观念。从玛雅人、阿斯特克人的类似体系可以看出,八节、八方相配,五色、五行、五主相配,是有悠久历史的,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内容《五帝德》固然有后人附会的地方,但其依据是远古时代的实践。太昊木德与扶桑(建木)有关,炎帝火德与尚火有关,黄帝土德与土星有关......五德终始说本已是附会,秦汉人编造和改变“德”的说法更是毫不足信。

5、中国和美洲都有巨鳖之类托载大地的说法。欧洲人舍本逐末的“龟岛——大西洲”之说虽然可能与大陆沉入大洋的事实巧合,但不知道龟岛本是中国人的古老观念,在黄帝后裔易洛魁人中有详细的传说。

6、尚玉器、中国与美洲对玉器的喜爱已经超过了日常生活的范围,而是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联系在一起了。商代人对玉的崇尚和利用,达到了自兴隆洼文化(约8000年前)以来中国玉器文化的顶峰。看玛雅文物,玉器非常精美、丰富,除了中国,还有什么地方有这么辉煌的玉器文化?

7、玛雅国家形态与商周政治格局。美洲的古代社会与中国同为马克思说的亚细亚所有制方式。玛雅有繁琐的仪式;通过宗教仪式把握和决定政治行为;文字只用于宗教、政治和历法;亲属制度、氏族制度也与国家强烈结合,与城市紧密结合......(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这与商周国家是同一类型。在政治上相互对抗的城邦,其实属于同一个社会,并分享了一种文明,而又各自形成特色。这是个纷争不断的社会,它的历史充满兼并......(上海书店出版社《马雅古城》)这简直就是中国的东周社会的写照。当然,东周时诸侯国已不仅是城邦,早已出现幅员广大的王国。中国“战国时代”在公元前3世纪结束,而玛雅的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玛雅文明衰落为止。在政治上,玛雅社会发展显然比中国滞后。

 8、人祭。玛雅人用活人的心祭太阳神。如《礼记.明堂位》说:“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甲骨文记载的人祭成千上万!周代有了俑代替人殉,才结束了活人殉葬的历史。但《后汉书》记载巴人的廩君为虎图腾,让虎喝人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佤族“猎人头”的习俗才渐渐被取消。

 9、丘墟坛台文化。中国虽没有玛雅人的金字塔那样的上古建筑保存,但在文献中、古文字中则充分证明我国远古时代有类似建筑。《山海经》记载的“共工之台”、“轩辕之台”、“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楚辞.天问》说的“简狄在台,喾何宜”,其中的台都是四方的建筑。“共工之台”隅有一蛇,与玛雅金字塔上绘蛇形象一致。简锹居九层瑶台,是阶梯式金字塔之类的建筑。这种建筑或繁或简,在中国自远古时代起极为普遍。京、高、亳、郭等汉字显示的正是这类建筑式样。

10少昊羲和常羲——不该忘却的环球旅行家。中美洲印第安人包括玛雅人对于少昊、羲和、常羲的记忆与《山海经》相同,可证《山海经》记载是基于史实。《吕氏春秋.勿躬》说“羲和作占日,尚仪作占月”,尚仪即常羲。这二人,一为日母,一为月母。美洲许多印第安民族的文化都说来自一个相似的最高神,即玛雅人的羽蛇神,也就是少昊。他是大多数印第安民族公认的始祖。这与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也知道炎帝之前还有始祖一样。印第安人也有伏羲女娲图,玛雅文化有太昊文化(在中国失传》。羲和蝶蛾图腾,有玛雅文物和出土的奥尔梅克文物为证。常羲之名也见于古埃及《冥书》(一译《死者之书》),古埃及的拉神与少昊的等同,揭示了古埃及与远古时代中国的联系。《山海经》|、《淮南子》记载竖亥、大章步测大地东西极距离与南北极距离,看似荒诞,可是若没有这类实践,怎么会有《山海经》的记载与《天下图》的标注呢?环球旅行在远古时代怎样艰难哪!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形态,玛雅文明与古代中国文明(炎黄时代到战国时代)的相同点远远多于不同点。至于体征的相似,古史传说与神祗的相近,玛雅文明各阶段的汉字、钱币、佛像、服饰等明显的中国文物,就不用多说了。玛雅文明来自中国,但5000年前已分离出去,独自发展。尽管这样,玛雅与古代中国的共同特征还是足以使我们认识到二者的源流关系,理解二者的同与异的历史内涵。

注: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的KOREANA季刊2002年秋季号(VO1.10 NO.3)第28页载有韩国18世纪版《天下图》,与朝鲜9世纪、法国12世纪的同一地图均为《山海经》地图。

129#
发表于 2007-5-16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介个王立……

咱不说啦。

130#
发表于 2007-5-16 15:03:00 | 只看该作者
比咱老冒还老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4 23:44 , Processed in 0.0604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