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收藏家任南

   关闭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7-2-5 16:48:00 | 只看该作者

凤兮!!!凤兮!!!祥瑞之兆!

伟哉大宇宙!燕雀焉知大鹏鸟之志哉!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6 0:40:19编辑过]
72#
发表于 2007-2-6 00:33: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魂牵梦绕红山玉——记古玉收藏家林敬超

 

魂牵梦绕红山玉——记古玉收藏家林敬超

金波


 

  林敬超先生爱玉,这是祖国大陆和台湾古玉收藏界人士公认的。
  林先生1943年出生在我国台湾省,祖籍河北石家庄。1972年,林先生赴美国留学、经商,与资深古玉收藏家、原东北军将领张老先生毗邻而居,从而使他有机会与古玉结缘。
  张老先生原是东北军的高级将领,酷爱古玉,在领兵打仗之余,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古玉的收藏、鉴赏和研究上了。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张老先生的收获颇丰,非常人所能比拟。戎马数十载,张老先生卸甲归田,先到台湾,后到美国。在此期间,他的夫人离他而去,子女们工作、生活在别的城市,只有古玉始终伴随在他身边。远在他乡遇故知,所以备感亲切,林先生很快就成了张老先生家的常客,聊天话题自然离不开古玉。林先生被张老先生丰富的古玉知识所折服,也被古玉的神韵所吸引。开始时是张老先生说林先生听,后来是张老先生问林先生答,再后来张老先生带着林先生逛古玩市场。旧货摊、古董店或是拍卖场,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俩的身影。最让林先生得意的是1978年,他在美国加州的一个家庭拍卖会上,以一美元的价格买到了一件难得的古玉,后经国内专家鉴定是一件红山文化时期的玉,价值约10万美元,捡了一个大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老先生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身为中医硕士的林先生主动承担起了张老先生的日常保健工作,先后三次在冬天的深夜张老先生哮喘病严重发作危及生命时,是林先生及时发现,把他送进医院,挽救了张老先生的生命。由此更加深了两个人的友谊。82岁的张老先生在病重时刻,满眼含泪握着林先生的手说:“一定要把这批玉带回祖国,别让它们再流落他乡……”听了张老先生的话,当时在生意场上一帆风顺的林先生毅然卖掉了经营状况良好的三个汽车旅馆,用所得的150万美元买下了张老先生毕生收藏的这批古玉。张老先生立下遗嘱,走时只带一件最心爱的玉鸟……张老先生走了,林先生再也无心在美国待下去了,他卖掉了剩下的四个汽车旅馆,回到了台湾。
  回到台湾以后,林先生除了忙生意上的事情以外,把主要心思用在了玉石研究上。为了学到更多的玉石知识,1995年秋,林先生携带着200余件珍宝来到祖国大陆,见的第一个人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玉石专家周南泉先生,以后又拜访了原北大考古系主任李伯谦,还拜访了孙守道等专家。
  同年10月至12月,林先生的这批古玉先后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北京大学校园和深圳市博物馆公开展出。1996年,又应邀到红山文化的故乡——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展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当时就有不少人表示愿意购买玉石展品,但都被林先生一一婉拒了。展览结束后,林先生却慷慨捐赠给北京大学60件,深圳博物馆8件,首都博物馆2件,并受聘为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顾问。今年8月中旬,林先生再度应邀在北京首都图书馆展出,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却吸引了近七千名京城红山玉爱好者前来参观。多次展览提升了林先生收藏的这批古玉的社会知名度,先后有欧美、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收藏家慕名而来,纷纷想“连锅端”,全面收购这批古玉,也都被林先生拒绝了。在台湾,一些与林先生有交往的爱玉同好也看上了这些古玉。1996年春节期间的一个夜晚,林先生的一个玩玉朋友提出要用他手上的一克拉钻戒换林先生佩带的一件红山玉鸟。见林先生不同意,以为嫌少,就又把他手腕上的劳力士金表摘下来交给他,但林先生还是舍不得交换。1999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一位建筑商朋友看了林先生的红山大玉鹰后非常激动,提出愿以他在台北淡水刚完工的别墅区里的任意一栋价值上千万台币的别墅来交换大玉鹰,林先生依然摇头。建筑商又提出把他的“坐骑”——一辆奔驰500型高级轿车也搭上,还是被拒绝了。看他是真正喜欢古玉,最后林先生送给了他一件战国玉龙佩饰。从此他们成了莫逆之交。
  后来,林先生决定将此次携回的200多件古玉委托北京新世纪与上海新世纪拍卖公司于2004年12月9日在北京首都大酒店举行专场联合拍卖,将拍卖所得部分款项留做内地慈善救援及发展环保绿化事业之用。
  林先生还是一位蜚声中外的著名环保绿化专家,他研制发明的以人造纤维混合植物纤维为基础,创造出“天然草毯”,曾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000年他在北京京鼎大厦屋顶上举办的“立体绿化实验成果发布会”取得了极大成功,被人称为“绿化革命之父”。

来自:《艺术市场》2004年第12期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9-6-2 10:43:54编辑过]
73#
发表于 2007-2-6 11:09:00 | 只看该作者

释迦捻花在云台,众生疑惑实无奈;

正法眼藏教外传,迦叶尊者笑颜开。

大道无言谁担承,禅宗一脉东土来!

74#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2611294036597.jpg[/upload]

0.jpg (85.37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75#
发表于 2007-2-6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郭沫若先生是结合《古文学》和《古詺刻文》的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中国古代史的第一人!

尹达先生是结合《考古实物》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中国古代史的第一人!

任南先生是民间结合《收藏和馆藏红山古玉实物》资料,提出运用《易经》《山海经》《黄帝内经》研究华夏上古人文文化源流、印证古圣先贤学说和探究生命(有情世界和无情世界)究竟的第一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6 20:14:53编辑过]
76#
发表于 2007-2-6 20:17:00 | 只看该作者
<p><a href="http://www.chinaculture.org/img/2004-06/28/tu37_1633.gif" target="_blank"><img height="113" alt="" hspace="10" src="http://www.chinaculture.org/img/2004-06/28/tu37_1633.gif" width="103" border="0" style="WIDTH: 103px; HEIGHT: 113px;"/></a></p><p><font color="#5f31a1" size="4">郭沫若先生</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6 20:18:45编辑过]

77#
发表于 2007-2-8 02:23: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是需要有人呵护的
78#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19:00: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先生和助手与领导一同就地质材料在自然环境下解理表象和中国地质博物馆专家做专项研究

[upload=jpg]UploadFile/20072818553098508.jpg[/upload]

0.jpg (237.16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79#
发表于 2007-2-9 15:23:00 | 只看该作者

大胆想象,小心求证;这是科学的研究态度。

以下是引用zhangjunwei在2009-8-29 4:19: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Post By:2009-8-28 19:04:00

注册一个民办的研究机构或研究学会的手续是很简单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当然你想花政府的钱办自己的事想都别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Post By:2009-8-29 4:17:00

      任南的团队个个都是好样的

     实际长期以来的情况是花的是自己的钱办的却是公家的事并且这是个与我个人毫无关系的工作。例如根据文物保护法这些遗址都归国家所有没有一处是个人的。

您认为“当然你想花政府的钱办自己的事想都别想。”我跟您不一样我没那么高尚,我也没有财力。我十分非常地想念能够花国家钱办自己的事 ,可这钱我们花不着。因为花国家钱办自己的事的人已大有人在。

我只是力所能及的尽可能让更多人知道这里有一个古文化,因为这些是我看到的这也是我能做的。但是也不顺利,众所周知的主要问题是文章不好发表等等。这里有一个复杂过程,在这个复杂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人,这许多人先花了国家的钱办了自己的事,然后又需要花人民的钱办自己的事了。我想这类钱您也花过,否则您一定是个大官。

      这个网站应该是最好的学会,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能谈得起来。任南先生多年以来参与和指导了辽东半岛这个古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工作,他们来辽东那么多次费用都是自掏腰包并没有要政府花一分钱,起码据我所知鞍山市政府一毛没拔。任南最近一次来鞍,鞍山的某单位提出仅仅派出一位观察员、以示注意,当然,我拒绝了。

任南的团队个个都是好样的。众望所归《任南》和大家的工作是辽东半岛这个古文化从见天日的唯一希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5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4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5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6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5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4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5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5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1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1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3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3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3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3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4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4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3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31 17:17:36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任南于2009-8-31 17:28:18编辑过]
80#
发表于 2007-2-10 08:09:00 | 只看该作者

屡建战功的虎将——姚喆

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中,记载着一位能征善战,屡建奇功的虎将,他的名字叫姚喆。  
 
  姚喆,1906年生,湖南邵阳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月在福建沙县战斗中姚喆率领50余名战士与反扑的敌人展开激烈巷战和白刃格斗,他身负重伤,但仍然顽强指挥作战。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姚喆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姚喆与李井泉率部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并领导大青山军民进行反“扫荡”作战,为绥远和山西抗日游击战争紧密配合创造了重要条件,也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45年起,姚喆任绥蒙军区司令员,率部参加解放大同、集宁等战役。在革命战斗中,他出生入死,屡建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姚喆任绥远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9年5月27日在北京逝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4-26 08:04 , Processed in 0.0550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