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收藏家任南

   关闭 [复制链接]
351#
发表于 2007-8-31 12:28:00 | 只看该作者
 
[em27][em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31 13:10:49编辑过]
352#
发表于 2007-9-1 08: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8-22 21:53:51的发言:

为任老师红山古玉鉴别方法的12字而作

“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

看净观熟知肥透,

红山葬气有土香。

孔坑缩次写沧桑,

过度包浆悟神光。

步高翔先生韵,附和一首
 

止净观熟呈肥透,
 

檀土鼻根智归藏;
 

孔坑缩次自然态,
 

过渐浆妙葆神光。
 

[em27][em27][em27]

以下是引用才洪在2007-3-7 10:07:05的发言:
对红山古玉器研究、收藏之我鉴

  

红山地域宽广(地质条件不同),延续时间久(两千余年),另外,红山时期大型集中墓葬群不多,相反零星散落在地表、浅表比较多见,单凭一个地域出土物件或自己认为的单一标准器做鉴定标准都会误入片面歧途,不要轻易否定你所不认可的东西,但现代人用现代机械加工的痕迹和追求利益的那种浮躁心理是不难看出的,工不对必否决。沁色中假沁很多,如何识别假沁还在探讨中,我的观点,不能以红山没有某种色沁简单否定,要研究假沁是如何做的,比如用药水沁泡多半有药味、掉色(与真沁掉的浅黄橙色不同,假色用湿润的手在玉件上摩擦会掉色)。做低档假红山古玉件一般用低档的蛇纹石岫玉或者用半石半玉的东西冒充沁色,所以,低档玉料做的东西更要小心。过去古人的生产力极为底下,没有金属工具、炸药,山上的玉(山料)一般是无能力开采的,一般都是采集河道内玉料,也就是现在所说河磨料或子料,而大部分这些料都是高档料,现在有的资源已经接近枯竭(如和田玉子料),因此建议玉友们研究红山还是要从识玉开始,否则你要吃亏的。我认为只要工好、玉料好、玉质好、老工、造型漂亮价钱合算就有收藏价值,买到手待以后研究,你知道现在河磨料、子料特别是白色、黄白色、和黄色的料涨到多钱了吗?有的涨飞啦。至于次生物任南老师也承认,不一定所有的红山古玉件都有,所以不能以有无次生物做为否决依据,但要着力从鉴别假次生物鉴定做起,任南老师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关于肥的问题,我认为一般河料都很有油性,因此我判断真古的东西一般都很肥,就是生坑件不肥盘一段时间也会转肥的。关于孔坑,要注意人为作假,假的一般是外大内小,但你认为孔坑都对的时候要注意老玉新工,此时要重点观查有雕工部分。关于浆的问题我认为还没有定论,古玉件不一定都有浆,玉质越硬、密度越大、干坑出土不一定都有浆。举一个例子,和田子料在河道里有的冲刷几千年甚至上亿年,但你煮它会出浆吗?关于熟那是人为在手上盘的问题了,我认为熟一定在肥的基础上。关于神,我认为无论真古、假古只要神不对就不必上手了,但领悟神要凭自己的悟性了。

综上所述,红山地域宽广、延续时间长久,不要简单否定,要综合判断才好。同时还要时时掌握造假的新手段,及时公示,以便收藏者借鉴。

以上是自己的拙见,请各位发表建议。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7-9-8 11:28:27编辑过]
353#
发表于 2007-9-1 10:51: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怪圈中之怪圈

红山文化时代与前诸文化古玉的真伪辩别.因几十年来.以有出土记录300件古玉做为标准来比对辩别真伪依据.国字牌专用之.民藏家用之.

    以有出土记录300件古玉做为标准来比对辩别真伪依据使大量与标准器表象不同的祖国珍宝被定为仿器.大量流向国外.其原因单一用比对法是一个铁怪圈.众多藏家.专家巳提出质疑.有藏家为此跑

遗址.看坑口以此跳出怪圈.并有了新体会.

但是大多数藏家跳出怪圈又入怪圈.即有了新体会.新标本.又再次用上比对法耒辫真伪.有经验的藏家.会辩认多个地区不同表象.而用不同地域特征来辩别相对应地区特征.基本跳出单一国标比对法的怪圈.

可是红山文化及前诸文化的文化历史深度远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即使是己知的文化.也会因文化区.文化层的不同古玉特征也是有差别的.就是一个文化区也因地层不同.土壤元素不同.地质变迁程度不同.其表象也是不同的.更何况还有文化层的不同呢?

     红山文化怪圈中之怪圈不能跳了小圈再入大  圈.    

                   

 

                                                     任南..rn

发贴心情
[建议]红山爱好者应去地质博物馆看一看 任南

红山爱好者应去地质博物馆看一看

泛红山的一些奇异造型和怪兽,在博物馆馆藏的岩石标本中都有它们的影子.为了解红山古玉的用料,馆中藏有各种当地的岩石标本.关于我在北京三台对古人解玉的解释,在馆中也有在内蒙古河床采集的极硬的细沙标本(如用虫胶粘合足以解玉).看后对了解红山文化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层次.

探索红山文化需有全面的知识支撑(材料学,化学,天文学,美学,历史知识,物理,地质结构学,考古学,易经,进化论等等),跳出用比对法等片面鉴别古玉的狭隘怪圈.才能让真正的红山古玉重见天日.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7-9-8 11:27:58编辑过]
354#
 楼主| 发表于 2007-9-1 21:08:00 | 只看该作者

探索红山文化需有全面的知识支撑

[upload=jpg]UploadFile/200791217366364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91217365057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91217364464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91217363801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912173626916.jpg[/upload]

0.jpg (182.52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0.jpg (179.4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0.jpg (162.56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0.jpg (159.89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0.jpg (181.12 KB, 下载次数: 0)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任南其人一壶居士说
355#
发表于 2007-9-2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任南在2007-9-2 10:23:31的发言:
古玉辨真伪眼力是藏友追求和探索的.一件真古再真.各表象与变化均无可非义.我们自己会为之感动.可这自信中我们自己会隐隐有个念头.即.要是土中自己拾到的就太好了.多多少少的生疑.

玉上有缘身.终于机会来了.终于到遗址亲手拾起千万年前祖先遗存的灵玉.心明眼亮了.多年的经验否掉了.只因手中之物是真真切切的真了.什么专家.什么藏家.什么书呀报呀朋友与老师呀.此刻会全部消失.只因真理在手.与手中之物不同者全是假了....无可非议.

可这无可非议之物给我们自己带来了光明与自信的同时.也掉在了井里...................

                                   任南

任南先生:

从我们一出生来到世间,自己都是不知不觉掉进了井里的..执着之井、分别之井、妄想之井;贪之井、嗔之井、痴之井、慢之井、疑之井。有一出生不掉进了井里的,在那个地方妙处呆着,一壶知道!

任南先生和《任南红山文化网》论坛的会员们,掉到华夏古圣先祖设下的红山诸文化古玉之井,那是大荣幸啊!在井里用红山诸文化古玉摆起坛城,入坛城之中,修禅定(三摩地、四禅八定)即可从井中腾升而出,展鲲鹏之志,抟扶摇而上九天,逍遥往来,与设局的红山诸文化先灵共品三杯香茗,岂不悠然哉!

畅快!

一壶痴人说梦胡言乱语一通

有一出生不掉进了井里的,在那个妙地方呆着呢,一壶知道: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 未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纹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宵然丧其天下焉。

一壶敬告:

红山诸文化古玉摆坛城,可不是儿戏啊!首先要用任南藏古玉真品中之珍品,第二,摆放的位置悬挂的高度布局要切理如法,第三,也是最核心的,永远怀着一颗虔诚敬畏之心!

无缘无故阻止阻碍任南先生和民间正经藏家们用任南藏古玉真品中之珍品摆坛城者,将身心不宁,精神恍惚!

那些个乱七八糟的现代红山工艺品、现代仿品可没用啊!尤其是看到《任南红山文化网》真品图片后,用酸咬过、葬水沁泡、朽土掩埋等方式的的仿品,用它们摆“坛城”者,可是要堕下三涂的啊!入其中者,伤身心!

二OO七年九月二日

356#
发表于 2007-9-2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古圣先贤,我佛如来,给我们慈悲开示的种种妙道妙法,只要信愿奉行,三界火宅都能出离,何况红山诸文化先灵用众红山诸文化古玉珍品满地的清凉老井。任先生,您那儿红山古玉珍品飞行器型制的重器不少,想着给一壶留一个!一壶不白得,一壶用老紫砂壶和好茶换!?

[em27][em27][em27]

357#
发表于 2007-9-4 13:24: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316162215052.jpg[/upload]

李老为任南先生讲解

358#
发表于 2007-9-4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44201127804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74420123368313.jpg[/upload]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资深专家与任南老师研讨红山古玉<2007.04,04>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7-9-7 21:04:04编辑过]
359#
发表于 2007-9-4 13:37: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甲古文殷商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王震中博士与任南在一起研讨如何推动红山文化研究和发挥民间收藏家作用等问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7-9-7 20:36:21编辑过]
360#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17:14: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316162215052.jpg[/upload]

李老为任南先生讲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4 11:00 , Processed in 0.0651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