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过山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引用] 图解 不同时代玉器造型特点【转】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2-12-14 10:4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0:41:35 | 只看该作者

宋元时代,玉器细腻灵巧,小件多,大件少(除北京团城元朝大玉瓮外)。虽然花鸟一类没有唐代淳厚朴实,但因受当时国画风格的影响较深,所以非常重视神态。琢工无粗制滥造之处,是宋元时代突出的特点。


传世宋代玉兽中,虽有异兽,但雕琢风格属写实者为多,注重肌肉处理,躯干部位有如布袋装西瓜,浑圆凸起,结构感较强。


宋代玉鸟或鸟纹玉器除少量立体型外,多为片状、衔花,玉雕的平面感较强,注重大的结构轮廓,边缘弧线少且简练,鸟身饰有长而有力的阴刻线条。这类玉佩表面保留着较大的平面,平面边缘呈光滑的缓坡,镂雕剔去的部分准确而不琐碎,古玩家谓这“肉头”,即风格浑厚。

宋代玉鱼种类较多,一般头较小,鱼身扁平或微微隆起,分为光素无鳞和有鳞两种。鱼鳞是用直线或弧度极小的弧线交织出的网状纹,线条较有力。一些鱼尾饰有匀称有力的弧线。许多玉鱼衔有荷叶、茨菰,荷叶为平面圆形,边缘四处向内微凹。宋代玉龙纹的特点是:龙头窄长,嘴角大,上下唇较薄,长唇端翘起,眼细长,发向后飘,蛇形细长身。其中素身龙多,少数有网格状鳞,龙身两侧各有一条阴刻线,腿细长,腿毛也较长,爪似鸟爪。


宋代仿古玉器,风格以仿汉代玉器为主,又不完全仿汉,结构造型均较汉代复杂、不变化,给人一种似古非古、似今非今的感觉。

一套八块,纹饰各自不同。宋、辽、金各朝皆用玉带,这是迄今唯一一套完整保留下来的实物。


27348003_82.jpg (20.44 KB, 下载次数: 41)

27348003_8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0:43:25 | 只看该作者

元代一年有两次重要的狩猎季节:春天与秋天。春天到水滨去猎大、秋天时则到山林间猎鹿。以此春秋渔猎活动为母题的玉雕称为「春水珮」或「秋山珮」。

炉顶系用多层透雕镂刻而成。由莲叶、莲瓣、莲篷、苇叶、水草、鹭鸶组成。整体造型似馒头状高高隆起,表面雕饰起伏,手摸立面有高低不平、参差不齐的感觉,这是元代炉顶制作风格上的重要特征。

元 海東青攫大雁玉飾


27348003_83.jpg (26.26 KB, 下载次数: 25)

27348003_8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0:44:56 | 只看该作者
明代早期玉器多选用白玉,玉质较好,雕制也精,有宋元玉器遗风。
明中晚期玉器,北方与南方有所不同:北方玉器一般器型浑厚,加工较简洁,刀法粗犷有力,阴刻线转折连接处衔接不紧密,器物棱角较硬,有浮雕图案时地子磨的不甚平,因此有“粗大明”之称;南方玉器一般选料精细,讲究工艺技巧,所制玉器精巧玲珑、器型规矩、地子平整、边线流畅、一丝不苟,出现“三层透雕法”,镂雕十分精细。
明末清初青白玉鏤空螭紋

27348003_84.jpg (26.48 KB, 下载次数: 26)

27348003_8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0:46:06 | 只看该作者
明代 玉佩

27348003_85.jpg (42.51 KB, 下载次数: 34)

27348003_85.jpg

27348003_86.jpg (9.87 KB, 下载次数: 27)

27348003_8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0:47:55 | 只看该作者
清代玉器在造型、琢磨、风格特点上已失古朴之意,给人一种新的感觉,加工特点可用“精”、“细”二字概括。地子平,线条直,方圆合于规矩,不拖泥带水。人物、植物等装饰图案雕得棱角很硬,边角处似有锋芒,表面光泽为脂肪或蜡样光泽,较少有玻璃光。同古玉相比,结构、图案均显得很每繁琐,但同现代玉雕相比尚属简约。清代玉器,全面继承运用历代琢玉工艺的优秀遗产,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的成就和外来影响,创造和发展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玉器艺术。此期玉器,不但对古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复制了大批古玉,而且还大量发展和变化了古玉的造型,尤其用玉石制作古代青铜器方面,或者制作器皿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清代的薄胎器皿和在玉器上压嵌金银花纹的技术是对中国玉器技术新的发展和贡献,在山子雕方面表现出的成就,也是重要的方面。清代的玉器设计注重造型向情景交融方面发展,尤其是绘画性题材纹饰受到清院画影响,近似工笔画,往往采用传统组织题材与西方或阿拉伯图案融合成新型的图案。总的风格均较繁褥精细,丰富饱满。还有用大块头的玉材碾成各种雕琢简练而又能显示玉质美的器物,充分体现了传统的玉材观。


清代玉器工艺极细腻,一丝不苟,它吸收了传统的阴线、阳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立体、俏色、烧古等多种做工,加以变通,综合应用。从大件“大禹治水图”玉山,到小件烟壶、别子、挂坠等,均达到远看有效果,近看耐人寻味的程度,有很多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技艺是现代技术也很难达到的。清代的器皿造型,无论是外轮廓,还是内花纹,都无法挑剔出它的工艺不足之处,可见玉工眼力准确,技艺高超。另外在刻字、题款等方面,也都代表了清代玉器的新技术水平。

清代 马上封侯


27348003_90.jpg (23.74 KB, 下载次数: 38)

27348003_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0:48:47 | 只看该作者
清代 玉佩

27348003_89.jpg (9.52 KB, 下载次数: 25)

27348003_8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0:49:16 | 只看该作者
宁可无形不可无神 发表于 2012-12-14 1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0:50:03 | 只看该作者
尚古 发表于 2012-12-14 10:38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10:50:32 | 只看该作者
古玩369 发表于 2012-12-14 1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14 22:32 , Processed in 0.0631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