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姜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馆藏] 南越王墓博物馆二百多件玉器全赏析[转帖]资料----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2:55:00 | 只看该作者
谷纹内出廓龙纹璧 直径88毫米,好径43毫米,厚4毫米 青玉湖绿色,部分白化,玉质佳,双面纹饰相同,出土于玉衣面罩上。
72#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2:55:00 | 只看该作者
组玉璧的出土情况 在玉衣的下半身,从腹部到腿部,舖置着10块玉璧,排列有序,其中6块较大,直径250-270毫米, 4块较小,直径93-140毫米。 玉璧上面残留大面积丝缕缠绕痕迹,估计当时用丝缕将10块玉璧按照一定顺序,连接成一片,并盖于玉衣下身。 在尸体或者玉衣上舖置组玉璧,在曲阜鲁城东周墓,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巨野红土山西汉墓等都有发现。
73#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2:57:00 | 只看该作者
组玉璧的位置复原情况。
74#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2:58:00 | 只看该作者
玉璧 直径258毫米,好径68毫米,厚7毫米 碧玉,墨绿色,大面积白化,纹饰两面相同,纹饰分为两区,分区棱与内环棱是凸起弧面,上面阴线刻云气纹。 这在全墓出土的71块玉璧里,是唯一的一例。 内区谷纹,外区双体龙纹。这是组玉璧之首,玉衣的两只手套合拢放在这块玉璧上。
75#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2:59:00 | 只看该作者
玉璧 直径268毫米,好径62毫米,厚5毫米 青玉,表面大部分为棺材漆皮,以及大量丝缕和织物残留,最特殊的地方,是近好处钻了一孔,作用未知。 孔为桯钻孔,直径一面大一面小,大径10毫米,小径7毫米。 另外,好径也是一面大一面小,单面钻成。
76#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3:00:00 | 只看该作者
玉璧 直径256毫米,好径92毫米,厚6毫米 碧玉,墨绿色,大面积黄化白化,双面饰蒲格突起谷纹,表面带有丝织物残迹。
77#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3:01:00 | 只看该作者
玉璧 直径263毫米,好径53毫米,厚5毫米 碧玉,大部分成象牙黄,纹饰分为两区,内区蒲纹,外区双体龙纹。
78#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3:06:00 | 只看该作者
玉璧 直径260毫米,好径50毫米,厚5毫米 青玉湖绿色,纹饰分为两区,内区蒲格谷纹,外区双体龙纹,表面残留丝缕缠绕痕迹。
79#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3:07:00 | 只看该作者
玉璧 直径255毫米,好径48毫米,厚5毫米 碧玉,墨绿色,斑块状白化,纹饰分两区,内区蒲格谷纹,外区双体龙纹,表面残留丝带缠绕痕迹。
80#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3:07:00 | 只看该作者
玉璧 左,直径142毫米,好径42毫米,厚4毫米 右,直径93毫米,好径34毫米,厚4毫米 左为青玉,表面黄化,被墓顶大石所砸,破碎不全。双面蒲纹。 右为青玉,湖绿色,表面白化严重,双面饰谷纹。 右是10块组玉璧中最小的一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10 10:45 , Processed in 0.0568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