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清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收藏家] 收藏家清泉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7:57:00 | 只看该作者
商周玉器是高度“垄断”的王室玉器作坊的产品。 西周墓葬出土的殷商玉器当然不在少数。此件似出于属于北方典型的干燥的土壤环境, 就其入土时间相对说,沁蚀并不十分严重,商周玉器中褐色、黑色、黄白色、 橙红色沁色常见,没有出现其它地区出土古玉上的颜色深重、掺杂多变的现象。 商周玉器的沁色,大多数色阶过渡平缓,边缘界限浑然,沁色深入玉质。 此器的包浆非常明显,厚重古朴,精光内涵,没有“贼光”,无论怎样清洗, 甚至非金属硬物刮、擦,包浆不掉,且表面、背隐、纹饰刻痕、蚀坑、甚至缺损等处包浆一致, 尤其是沁色斑斓处的包浆,与没有沁色部位的包浆完全一致,镜下,包浆丝毫不影响抛光细痕中 极其细微的刻痕的清晰度,这层坚固温润细腻的包浆是任何化学药品仿制不出来的。
122#
发表于 2011-4-9 18:01:00 | 只看该作者
商周玉器是高度“垄断”的王室玉器作坊的产品。 西周墓 清泉 发表于 2011-4-9 17:57:00
学习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8:03:00 | 只看该作者
审美非思维,以物开启心田。 ----无极语录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以玉寓道、以玉寓礼、以玉寓志、以玉寓情,乃古玉精华所在,艺术大美所在,先祖大智所在!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高古玉充满神秘感,它们包含了宗教、 神权、政权、祭祀、图腾、时尚、民俗等象征, 充满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126#
发表于 2011-4-10 10:38:00 | 只看该作者
高古玉充满神秘感,它们包含了宗教、 神权、政权、祭祀、图腾、时尚、民俗等象征,[ 清泉 发表于 2011-4-9 18:05:00 深刻学习感悟!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1:00 | 只看该作者
春秋玉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玉器时代,从商周玉器纹饰的简单抽象,到春秋玉器纹饰的密集复杂,繁缛美丽,到战国和汉代玉器的犀利流畅。而春秋玉器中,最为经典的纹饰,就是那种密密麻麻,密不透风的浅浮雕卷云纹了,可以是这种纹饰堪称是春秋玉器的招牌纹饰,是这个时代的象征,春秋的卷云纹又叫蟠虺纹,俗称卧蚕纹。台湾人叫寄生虫纹,坊间叫电话纹,总之,叫什么都是象形而已,这个纹饰鉴定的主要特点是: 1 有隐藏的龙纹,真的春秋玉器一般都会有隐藏的对称的龙纹,这个隐藏的龙纹是和时代背景有关系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都想称王称霸,但是面子上还要顾及周王的存在,所以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彰显自己的野心,所以还要做到犹抱琵琶半遮面,躲躲闪闪的,所以,把这种想法隐藏在了玉器中,这样的隐藏龙纹,不仔细是看不出的。 2 春秋玉器的浅浮雕卷云纹一般都是磨掉边棱的,是浑圆的,不是坚硬笔直的,这个是鉴定真伪的主要依据。坚硬笔直的卷云纹一般都是现在工艺形成的,不论做的如何精致,如何规整,还是脱离不了现在工艺的特征。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清泉藏玉——6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泉 于 2012-1-1 20:46 编辑



                                 春秋玉器鉴赏
    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指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年—221年)两个社会阶段。东周社会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相互争夺,形成分争战乱的局面。在此政治背景下,生产力却有很大发展,手工业的玉器、铜器、陶器、金属货币、纺织、漆器、铁器等,获得极大进步。东周玉器是继西周之后的高峰发展期。数量丰富,出现不少新造型,纹饰和工艺技巧也有新变化,形式和标准大大提高。玉器的总体风格是:细腻精美。统治阶级享玉,由西周时代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故此,装饰品占主导地位,礼仪器与之相应发展。从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前770年)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史称春秋。春秋玉器的发掘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及中原两大区域。
(一)玉器的种类、造型与工艺
1、种类。生产工具有玉斧、玉环;装饰品有璧、环、璜、罐、斧形饰、竹节形饰、璋形饰、玦、梳、襟钩、串饰、笄、贝形饰、璇玑、管、珠、剑首、双系拱形饰、双鸟首拱形饰、双龙环形饰。动物形玉饰有玉龙佩、虎、鸭首、鱼、蚕、蝉、双鸟形玉柄、兽形佩、兽面形饰、龙鳞形饰、龙虎合体佩。人物形玉佩有人首形佩、玉人、人形饰;礼仪器有圭、戈、琮、璋、璜、璧等。
2、造型。器物造型分几何型、人物型、动物型。纹饰造型以阴线龙首纹最多见:龙纹、谷纹、勾云纹、凤纹、龙鳞纹、蟠螭纹等为主要纹饰;谷纹的纹饰造型与布局的特点是满密均细。
3、工艺。玉器的材质主要是透闪石软玉,包括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等,内含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与甘肃酒泉玉等。其他材质有大理石、滑石、绿松石、玛瑙、石髓、水晶、煤精等。说明玉料采选地域较广。装饰品玉器的开料,如凤翔秦国的璧,厚度仅为0.1至0.35厘米。此种精薄的玉器,唯用很薄的金属工具旋切方可奏效。装饰品绝大多数都刻纹饰。礼仪器多数无纹饰。纹饰的刻法,以单阴线和双阴线为主,线条细密匀称。所用工具是直径很小且很薄的金属工具。所刻出的线条,一般不足0.1厘米的宽度,线条圆转柔丽,工艺技巧颇熟练。龙首纹的龙眼,为细小的圆圈,直径约为0.1厘米,有的小得肉眼难辨。所用工具是极细的金属管钻。多数玉器表面,虽注重抛光,但其光泽晶莹程度,与战国玉器相比显得逊色。
(二)春秋玉器的特征
1、西周玉器的遗风。中国玉器发展过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承前启后,说明玉文化有承传性与流变性双重特点。一般的情况是承传性不如流变性表现得突出;流变性主要表现为在承传基础上呈现多方面的创新。春秋玉器在继承西周玉器的造型、纹饰上,亦表现出这一特征。如双龙首璜饰有宽窄双阴线纹的龙首纹等。双龙首延续了西周的基本造型,但有了新变化,如方嘴龙首是春秋时期首现的,这些种龙首被战国玉器所沿用。西周晚期始兴的宽窄双阴线纹在春秋时沿用,但线形有新变化。两条线的宽窄比例扩大,即定线加宽,且线底呈凹圆形,纵剖面为凹形,即在宽线的一侧加刻极细的单阴线。
2、玉觿的广泛使用。
3、龙虎合体造型。龙虎合体造型的玉器,在商和西周时尚未见到,春秋时始有这种创新造型。
4、云纹龙形佩。春秋云纹龙形佩,大大突破与发展了商和西周的同类器型的造型与形制。云纹变商和西周多见的勾云纹为对称内钩卷云纹(简称卷云纹),春秋云纹龙形佩为战国两汉同类器开了先河,特别是战国飞动优美的玉龙造型,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形成的。
5、首现谷纹。古代以饰谷纹的玉器为祥玉,玉器谷纹是谷物种子颗粒的象形。
玉器中最早的谷纹,见于春秋晚期。谷粒的造型及布局特点是:其一,浅浮雕,谷粒圆鼓,体形较大,手感圆钝;其二,谷粒后端较尖细,常加细弯阴线(表示种子萌发后的根须);其三,排则较稀疏,且不太规则。
6、谷纹龙形佩。谷纹与玉龙的结合,始兴于春秋晚期。典型的谷纹龙形佩,龙星主雨,天田星主谷,龙降时雨;有利于农业生产。春秋谷纹与谷纹龙形佩为战国玉器谷纹及谷纹龙形佩的直接源头,并一直流传下去,直至清代的仿古玉器。谷纹与谷纹龙形佩的源远流长及其强大的生命力,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立国为根基,是其文化架构的主梁之一,归根结底是龙星崇拜(祈雨)文化。
7、螭纹初现。玉器的螭(蟠螭)纹始见于春秋。河南温县所出玉龙,刻有典型的螭纹。
8、龙鳞纹造型的新变化。龙鳞纹在商和西周玉器基础上,出现了从简到繁的新形式。玉器龙鳞纹造型发展的趋向大体是从简到繁。把握龙鳞纹的变化是鉴别商至春秋(从战国起基本不见龙鳞纹)玉器的一个重要依据。
9、龙首纹是玉器的主体纹饰。这是春秋玉器总体艺术特点和风格特色的所在。作为单独纹饰的龙首纹,最早见于商代。春秋玉器龙首纹造型的基本共性是:由单阴线或双阴线勾云纹或卷纹构成在一件器物上,龙首纹按一定的方式(方位及顺)排列铺置;极为细密,龙眼睛细小难辨以龙首为单位,绝对不见龙身;龙口吐舌。较有代表性的龙首纹,可举下面几例:上唇上卷,下唇内敛,吐舌,立耳椭圆眼睛;唇、舌、眼形同卜器,尖耳,开战国玉龙耳形之先河(龙形躺);圆眼睛,下唇向下卷(龙纹饰);双阴线构成,双唇呈S形,是战国玉龙唇形的源头。
10、新创的蟋虺纹。
11、双龙合体佩。春秋新兴的双龙体佩,其造型突破了西周双龙合体纹饰的旧范,变成独立成体,以环为中心、边缘凸出二龙首或兼二龙爪,是二龙组合一体的形象。此类双龙合体佩,极可能是战国玉器中,以环为中心边缘附连二龙造型玉佩的直接源头。这类的玉器造型,俗称为“出廓”即龙纹超出环的轮廓。
12、玉石圭矢的发现。圭是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么,圭与矢的合体器,当然是其身份地位及兵权的象征。圭矢是盟誓者的礼仪用器,它暗示主人在政治和武力斗争中必胜的信心。圭矢的缘起,应上推到旧石器时代的狩俗文化(矢)和新石器时代玉圭的象征意义。然而,二者本身本无内在联系,东周人的发明,却创造性地把‘兵’与“礼”牵合在一起出现了圭与矢合体的新造型。
13、工具剑的发端。铜质或铁质长剑上(含剑鞘)镶嵌四种玉饰者;在西汉时专名为“工具剑”。镶有玉饰的礼仪佩剑发端于春秋时期。吴国玉器出土剑首及剑格,证明镶有玉饰的剑,为战国和汉代工具剑的形制提供了规范。
14、纹饰的新技法和新风格。概观多数春秋装饰品玉器上,雕刻一种新型的纹饰,即满满雕刻了由勾云纹或卷云纹组成的复台型龙首纹(整体看为龙首纹而龙首纹均由勾云纹或者卷云纹构成)。这种新型龙首纹,开一代纹饰新风值得深入地研究。纹饰的工艺技法是以单阴线勾画出龙首纹、勾云纹、卷云纹的轮廓结构,然后将阴线全部深入地刻下去,使龙首纹能突出起来,最后将突出起来的部分,琢磨得圆润而有光泽。这种工艺方法可称作‘阴线刻兼浮雕法’;因为,在整体视觉上,龙首纹呈浅浮雕形。这样的龙首纹表现出敦厚而灵秀的美感,它大大优秀于商和西周玉器多平面阴线刻技法的艺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阴线刻兼浮雕型的纹饰具有的形式美特点是:其一满密充实;其二敦厚圆润。满密充实是指纹饰不仅布局满铺,不留一点余地,而且细密均匀排列有序,表现出装饰手法的严密丰实的新风格。敦厚圆润是指从纹饰表现出的视觉效果看上器物比原来加厚了,有柔秀厚实之感;浮雕有匀圆莹泽之美,手感滑润舒适,敦厚圆润的艺术美,恰与厚朴温润的本质美相谐。春秋时通过纹饰的装饰美来表现玉器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阴线刻兼浮雕型的纹饰,在战国玉器中得到继承。

    “游丝刻”也是春秋玉器中的新工艺与新风格。这种极为细密的阴线纹,其细微的程度,有时肉眼会难以辨清好象手表机芯上的游丝。游丝刻多施饰于龙首纹的耳、唇或舌上,实际为表示束丝纹。另外在虎形饰、兽面饰和器物的边缘上,也有这种纹饰。“游丝刻”以细如毫毛、间不一发的纤微秀美,表现出工艺的精巧妙绝。游丝刻阴线纹的刻划工具,可能不是小型金属航轮。因为,航轮过后必很柔软,易弯曲而不能达到效果。设想,这种工具可能是金刚石质尖锋刻具,利用金刚石结构结晶体的锋利棱角刻划阴线是完全可能的。在战国玉器中可广泛地看到游丝刻的线纹形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泉 于 2011-9-15 22:36 编辑

春秋玉器鉴赏的要点与体会:
1,周代近千年,总体仍然维系姬姓周天下,礼制动摇,诸子百家游说争鸣,
诸侯蠢蠢欲动,遂产生“五霸”,中外史学家视春秋为灿烂的历史篇章;
2,春秋时期,玉器的琢治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涵。玉文化更多地被寓于人文思想;
3,春秋玉器用玉多样化,和田玉逐步成为取材主流;
春秋玉器纹饰神奇精美,大体有繁简二式;春秋多佩玉,圆雕件较少;
4,从科学发掘玉器看,最晚在春秋期已有铁砣治玉工具广泛使用;
“硬刀阴刻”、“隐起”是最具特色的治玉技法;
5,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存世量来看,春秋玉器的收藏价值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8-25 01:05 , Processed in 0.0543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