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说到这里,有一段可叙的插曲。
自古以来,有一个关于老子的问题:他晚年究竟到哪里去了?不知道。他死在哪里?不知道。在历史文献的资料上,只说他西度流沙,过了新疆以北,一直过了沙漠,到西域去了。究竟是往中东或者到印度去了?不知道。在他离开中国时,有没有领到关牒——相当于现在的护照和出入境证,也不知道。
但是,历史上提到一个人物——关吏尹喜,大概像现在机场、码头海关的联检处长,知道这位过关老人是修道之士。据《神仙传》上记载:有一天,这位函谷关的守关官员,早晨起来望气——中国古代有一种望气之学——他看到紫气东来,有一股紫色的气氛,从东方的中国本土,向西部边疆而来,因此断定,这天必定有圣人过关。心下打定主意,非向他求道不可。
果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头子,骑了一条青牛,慢慢地踱到函谷关来了。关员向他索取关碟,他却拿不出来,这一下,可正给了关吏一个机会,他本色当行地说:没有关碟,依法是不能过关的。不过嘛,你一定要过关,也可以设法通融,你可也得懂规矩。所谓“规矩”就是陋规,送贿赂。这时,老子似乎连买马的钱都没有,哪儿凑得出“规矩”。好在这位关吏,对于老子的规矩,志不在钱,所以对他说:“只要你传道给我。”老子没法,只好认了,于是被逼写了这部五千字的《道德经》,然后才得出关去。
使用道具 举报
关于老子本身的这些说法,不管最后的结论如何,但有一事实,他的生死是“不知所终”,查不出结果的。倘使根据《神仙传》上古神话来说,那么,老子的寿命就更长到不死的境地了!
那些神仙故事,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他的这部著作,则确实是被徒弟所逼,一定要得到他的道,因此只好留下这部著作来。尹喜得到老子的传授,亦即得到了这五千字的《道德经》以后,自己果然也成道了。因此,连官也不要做,或者连移交也没有办,就挂冠而去,也不知所终。
最近(一壶注:指西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些上古的东西出土,如帛书《老子》等等。由这些文献资料中,更显示了老子学说思想的体系,是继承了殷商以上的文化系统,亦证明了古人所说的话没有撒谎,是真实的。
(一壶注:最近(指西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有些上古的东西、甚至上上古的东西出土和被发现,如任南先生的《红山、红山前诸文化古玉》。由这些实物资料中,更显示了儒释道三家的学说思想的体系,是有根源的文化系统,亦证明了古人所说的话没有撒谎,是真实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例如“道”字。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道,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讲到这里,顺便也把古书上的“天”字提一提。古书上的“天”字,大约也概括了五类内涵:
(一) 天文学上物理世界的天体之天,如《周易》乾卦卦辞“天行健”的“天”。
(二) 具有宗教色彩,信仰上的主宰之天,如《左传》所说的“吴天不吊”。
(三) 理性上的天,如《诗经》小节的“苍天苍天”。
(四) 心理性情上的天,如《泰誓》和《孟子》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五)形而上的天,如《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8 10:05 , Processed in 0.0550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