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泛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与鞍山古巨石阵 张骏伟 张天夫 任 南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这些大洪水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前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红山文化(8000-4000)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
142#
发表于 2010-4-19 23:47:00 | 只看该作者
[em57]
143#
发表于 2010-4-25 20:08:00 | 只看该作者
鞍山石阵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25 0:49: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鞍山石阵之一《天妈》,天妈的下体呈箕踞状,即分娩状,此石像体长15米,分娩仰角约30度,石阵的阵间关系似乎说明此孕妇娩出的是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452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石阵之二,中央部分,孕妇的两乳房及鼓腹之上分布的是易经符号,鼓腹之上是易经符号“万物之始”。

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威以舞。

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

“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刑天”:就是天的形状(寅河),“帝”:黄帝天鼋氏。“偏句”:山的侧面。“长羊之山”:就是西王母石阵。这些神的遗址中最大的神是无头孕妇和大石龟。“形天与帝(至此)争神,”所提也是这两位神。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威以舞。”西王母身上及石阵边缘的原始符号,西王母石阵原型即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组岩画分布图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石阵之二的平面图,该石阵分五个部分,呈易经天五结构,孕妇无头,居天五的中央,分娩方向为东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4520.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石阵之二的中央部分,长五米。材质:糜凌岩化花岗片麻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193.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为,任南、刘卫东、杨天佑等先生在鞍山地区《西王母》现场讨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44.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鞍山石阵<西王母>

 

      西王母为什么是老虎?因为老虎头上有一字“王”。天黄黄地黄黄、唬人、老虎妈子,这是一些民间跳大神用过的的咒语,现在还在用,一般用来吓唬小孩。


      山海经记录了这些情况:

      山海经卷二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东向立。一曰龟山。西王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千万别把西王母看成是老虎,西王母掌管的是天地人全部,连河图洛书都是西王母的。


       圣经故事创世篇:

      太初,上帝始创天地时,大地混沌一片,是个无边无际的黑暗深渊,强风于水面刮掠。上帝说:“要有光!”立刻就有光。上帝见有光很好,就把光明与黑暗分开,称光明为昼,黑暗为夜。于是黑夜临,晨光现,是为第一天。

上帝说:“要有一穹窿将水上下分隔!”于是他就造穹窿,将水分开,有水于穹窿之上,亦有水于穹窿之下。上帝称穹窿为天空。黑夜再临,晨光再现,是为第二天。

      上帝说:“天下之水要汇于一处,使干涸土地显露!”于是就出现土地。上帝称土地为陆,称汇集之水为海。上帝见如此很好。又说:“要大地生机蓬勃,地上要有能结实之树木,果子要各有其籽实!”于是大地生机蓬勃,出现无数瓜果树木,籽实累累。上帝见如此很好。黑夜又临,晨光再现,是为第三天。

      上帝说:“天穹中要有光体以区分昼夜,要使光体为节令与年月季候之标志,并使于天穹中发出光辉,照亮大地!”于是,上帝造两个巨大光体,较大之日司昼,较小之月掌夜,并造了星辰。上帝把日月星辰置于天穹之中以照亮大地,司昼夜、分明暗。上帝见如此很好。黑夜临,晨光现,是为第四天。

上帝说:“水中要有万种游鱼,地上要有无数飞鸟”于是上帝创造出种类繁多的大小鱼类及飞鸟。上帝见如此很好。于是赐福与他们,说:“让海中游鱼,天上飞鸟滋生繁衍!”黑夜临 ,晨光现,是为第五天。

      上帝说:“地上要有爬虫走兽,大小牲畜,各从其类!”上帝就创造走兽,牲畜和爬行动物,各从其类。上帝见如此很。他说:“要按我形象造人以治理海中游鱼、空中飞鸟以及地上各种爬虫走兽。”于是,上帝按自己形象造出人类,造出男与女。上帝祝福他们说:“你们要生育繁衍,散布及开拓全世界,要做海中鱼、空中鸟与地上爬虫走兽之主宰!”上帝还说:“我要使地上到处生长瓜果,结满籽实,赐与你们为食。我要把青草绿树全赐飞禽走兽、游鱼爬虫、以及一切生物为食。”话语间一切均成现实。上帝见到所造之一切,他十分满意。黑夜临,晨光现,是为第六日。

天地万物已造齐。到第六日,上帝造物工作全部完毕。第七天,他停止工作。上帝赐福于第七天,称之为圣日,因那天他要做的一切都已完成,无须工作了。

这是上帝七天开天辟地的故事。易经的七始之图中的七始也无外乎是这个内容,并且所谓七天创世也就是七天创始,易经和圣经都是由七开始的。

      山海经故事创世篇:

       山海经卷六海外南经应该是山海经的创世篇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六和就是七始。这些内容第七是所谓太岁,太岁是礼拜,礼拜天是不干活的,随意,所以太岁可以认为是星期天。

山海经的这个创世篇与圣经的创世篇是一回事。聖字是易经三才图之上有一只耳朵和一张嘴,一说一听,说的肯定是“创世”问题,聖字与山海经和圣经一样,都是有个人在那里说,我们则都是在听。根据男左女右的原则,在聖字中耳朵在左是男人的耳朵。说话的嘴在右,这张说话的嘴是一张女人的嘴,当然这嘴应该是圣母的。这就是六合或七始的基本意义。因为只有圣母才能说清孩子他爹是谁,所以,所谓七始是圣母第一个说的,后来听众越来越多,至于聖母是谁、老家究竟住在哪里则遗忘的比较彻底。聖字这个字告诉我们的是人们在听取聖者布道,讲授易经天地人“三才”。

一、二、三,是咒语,例如:大家需要用力时要喊一二三力气就来了。因为易经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一般只要念动一二三这个著名的咒语就想要什么就会来什么。易经中三是三才图中的基本元素,连接三就会得到三才图就是王字,王字用以表示无所不能。丫字是女孩两大腿间的缝及缝两侧的延伸部分,用丫连接三就是羊字三羊开泰,泰字春字头下一水字意春水,指的是女人,这位女人就是西王母。泰山指的是女阴形山体。例如鞍山的潦山《羊耳峪》,海城析木的《羊角峪》。


      生出了天地人全体的母亲才能叫做王母这位王母又叫做天妈,这位天妈的石阵由五部分星座构成,呈易经天五图分布,王母居中,四星座分列四角,东:天鹅座,西:天蝎座心宿二,南:牛郎(注:牛郎座为女),北:织女(注:织女座为男)这四星座界定的是银河。这证明了天妈就是天上的寅河,银河就是天妈而天妈的头部特征不确实,由于天妈的头部特征不确实可以说明,这就是所谓“无头孕妇”的源。所以所有的天妈像都被今人称作“无头孕妇”所有无头孕妇的头部制作的都比较模糊,因此:所有的无头孕妇像都应该是老天妈。天妈在这个区域的西部某地所以又称之为《西王母》。西王母居住在这里西部的九天昴宿山之上,昴宿代表的就是西。分娩时的西王母石像也在这个地域内。所有的无头孕妇像都是一个文化源。原母神在中国鞍山(古辽阳),


      天妈的石阵能够证明,由于老天妈是无头孕妇与呈天五图分布的十字架,就是天、十字架、无头孕妇占据的是一个石阵,无头孕妇腹中孕育的是易经符号“万物之始”等符号。

 

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威以舞。

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

“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刑天”:就是天的形状(寅河),“帝”:黄帝天鼋氏。偏句:山的侧面,长羊之山:就是西王母石阵。这些神的遗址中最大的神是无头孕妇和大石龟。“形天与帝(至此)争神,”所提也是这两位神。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威以舞。”西王母身上及石阵边缘的原始符号,西王母石阵原型即此。

 

      显然:无头孕妇石像、“无头孕妇”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天上的事。因此,无头孕妇就是天上的母亲——聖母。老天妈和圣母是一个人。目前老天妈的圣像共发现两组。都有石阵为背景。石阵作为易经图案天五图的本身就是告诉人们这就是天。

      找到天妈石阵,大家能认识到鞍山石阵和巨石阵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中应有的地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6 11:17:03编辑过]
144#
发表于 2010-4-25 22:55:00 | 只看该作者
向张骏伟
145#
发表于 2010-4-26 11:1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张骏伟 在2010-4-12 5:24:00的发言:
中国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Post By:2010-4-11 18:20: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石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鞍山千山仙人台上巳龟,龟头向东,该龟体积巨大,龟的肩部经人工加工成型。现今人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所谓仙人就是这尊大石龟,只知道是个“鹅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12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鞍山千山仙人台,海拔708米,人们并不知道所谓仙人究竟在在哪里,也并不知道仙人台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龟山。该大石龟的肩部非常明显是由人工加工成型的。上巳河即源于此龟之下,故此龟为上巳。我们这里“人”的土音是“寅”那么所谓《仙人台》应该是“仙寅台”这样仙人台和仙寅台可就不是一回事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662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下巳龟;下巳河源于此龟之下故名。下巳龟的肩部也是人为加工而成,龟背之上负载了原始符号水、火、太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10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上巳龟的肩部特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13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山海经卷六海外南经所记载的符号群,该符号群面积36平方米,海拔约200米,

符号太阳直径70厘米,月亮直径25厘米,时代的凝固点约在十万年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18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符号群中的所谓“地之所载,六和之间,四海之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6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两个轩辕国各有各的上巳龟和下巳龟 ,该图为《析木》上巳龟,海拔260米,龟长310厘米。花岗片麻岩质。               

 

                   中国(草稿)

      需要说明的问题是:这些问题都是山海经里面说的。我们只不过坐在山那边,看到山海经中的许多情节与山那边景况完全一样,这个时候,我们就盟生了把这些情况告诉别人的念头。后来有人告诉我们说,这些问题涉及的是中国文明起源,是大事情,国家为此曾出了三亿钱。

      两厢比较我们拿到的这个文明起源便宜得很,国家不曾花钱。虽则没花钱但可是货真价实。其价值又岂止三亿。


 

       一般说:由于找不到中国文明起源,那么《中国》一词的起源也没法说清。许多人试图对这个“中国、中华”称谓问题进行解释,例如,中国应该是地处中间的国家——中原,而中原有一朵中花就是中华。因此中国人把历史上发生的几乎所有的好事都一股脑的说成是发生在中花。这是造成中国文明史不足五千年的主要原因。我们是这样看的。

      但是山海经中确有关于《中国》的概念。山海经目录已经说明了这样情况。山经:南、西、北、东,至山海经卷五中山经。海外经南西北东,海内经南西北东。大荒东南西北,至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山海经是按照十字框架布局的是按易经天五图布局的,并且山海经卷一是南北轴,卷十八是东西轴。海外和海内指的是四个海的内外,西海就是今之渤海、东海就是今之黄海及日本以东的广大海域、日本海及其以北海域即北海,东西海以南的海域即南海。这个范围的里边就叫做海内,这个范围的外边就叫做海外。中山经和海内经说的就是中国的中心部分,山海经又称呼这个地方为“大荒”。这其中就包括了潦阳、义乡、朝阳、章武、盖余、朝鲜、日本、毛民、犬戎、肃慎氏之国、大幽、钜燕、胡国、匈奴等地。

      中国就是大十字架,辽山这个中国的中部,就是辽东半岛的古辽阳。山海经本身就是按照易经天五图十字布局的,这个天五图覆盖的是东北亚,涵盖面积则更为广大。这个十字的中心地区就是所谓“大荒之中”,即大荒的东西南北中就是中国,中国的概念应该源于易经天五图,或者所谓中国的概念是始于易经天五图的表述而逐渐形成的。或中国的概念就是易经天五图。

      山海经:山经、海经、大荒经,都有四个方向和中心,中心是中,四方就是国,这个四方加中心就是中国。天五图就是中国,河图洛书就是中国。山海经全篇讲的都是中国。中国文明的起源在“中国”。说到底,一男一女就可以是中国,华表加一片地就是中国,天圆加地方就是中国,东西南北山,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加海内、中山经就是中国,仙人台加东西南北海就是中国。“四海之内”就是四海加一个内,四个海一个内就是中国。中国一辞在古人那里应该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概念,应该是一般性宗教常识。内涵的地理概念中并不带有更多的政治军事内容。

在天上,北斗星座与仙后星座围绕北极星转大圈,四相二十八宿就是中国。在地上与天上的中国相应,哪里有同样全可的地形地貌哪里就是中国。这个地方就是古潦阳,今鞍山和辽阳地区。

      山海经有多处记载这些古符号群的段落,如:山海经卷六海外南经记载:“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这讲的就是析木大石龟下的原始符号群:地之所载、六和之间、四海之内,是该符号群之一个部分中并列的三个情节。“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是时间概念。照之以日月:白天和黑夜。经之以星辰:表示早晚星辰,黑白天的交接的太白金星。纪之以四时:四时二十八宿表示一年的四季。太岁:用以表示永恒。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我们看这部分符号群有同感。但是“其物异型或夭或寿,”显然指的是那尊古老的大石龟,玄鼋。该物能存留至今实乃天意“唯圣人能通其道。”这是先人对我们的要求,是祖先通过符号群告诉我们的一些基本内容。先人希望我们能够理解,请大家努力。与孤山文化的某期相对应。这个符号群时间的凝固点约为十万年前。

这里是什么地方这样美丽、神奇?这里是轩辕国。轩辕国至高无上的神就是大石龟,有千岁、万岁,当然就有太岁,大石龟就是“太岁”,人们向大石龟祈祷“要之以太岁”。中国人向太岁讨要的这一方美丽的国土就是中国。


 

      在山海经的这个十字框架中老山是核心,老字划的就是老山十字架,老山就是十字,山海经是按照老山十字确定东西南北的。东南西北的字义是,東:东发生在太阳出山前,一、曰、小的套合,一地平线以下,曰和小套合等于性交。西:西发生在太阳落入地平线以下,口中分开的七,丿乚男女各不相扰,意休息。南:就是南山昆仑。北:两枚由北向南飞向昆仑山的灵魂。

老天妈、老天爷是一个人,就是十字架,十字架就是易经的三才图,耶稣是在十字架之上进入下一个轮回的,所以十字架又是天父,男女一体的神。天爷就是夸父,天妈就是西王母,西王母的生殖器就是女娲。天爷的生殖器就是伏羲。而天妈天爷是雌雄同体的一个人,这是天妈像,这也是无头孕妇像图案说明了的。

把中心十字放大就是山海经的结构,南西北东中。



 

     

      两个轩辕国都有玄鼋这不应该是偶然发生的事情

      两个轩辕国是两个美丽的地方。

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夸耀一个轩辕国说: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此诸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夭之国的玄鼋有一尊在《析木》。

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又夸耀另一个轩辕国说:

     “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沃之国的玄鼋有一尊在仙人台。两个轩辕国各有各的十字结构


 

      山海经有两个轩辕国。应该是两个玄鼋国。所谓轩辕指的就是这些大石龟、玄鼋,或者说这些大石龟是轩辕国的图腾,玄鼋就是轩辕,玄鼋国就是轩辕国。两个玄鼋国,就是山海经中的两个轩辕国。就是潦山的“丸十山”,十山的第四山名曰“杻阳之山”(今鞍山市境内铁架山),从该山开始就有这种大石龟,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就讲了这种玄鼋龟:“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旋龟就是玄龟,玄龟就是玄元。

山海经卷一南山经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

      1、招摇之山。2、堂庭之山。3、猨翼之山。4、杻阳之山。5、柢山。6、亶元之山。7、基山。8、青丘之山。9、箕尾之山。一共是九山。山海经接着说“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出,以至箕尾之山,丸十山。”为什么说丸十山而实际只有九山?山海经在此留下了一条“缝”,山海经的作者用心良苦,一条缝的用意是,如果你不了解这情况的全部,你就不能理解这条缝,你就就破译不了山海经。第十山在哪里?第九山是“箕尾山”,该山是九首火焰形山体。山海经卷十一海内西经记“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山就是现在的通明山山海经也是从该山的四面看山的:同卷“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开明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玕琪树、不死树。凤凰、鸾鸟皆戴<瞂>。又有离硃、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该山是座四面角锥形山体有四个漂亮的面,山海经所记不错。这样山海经中的所谓箕尾之山也就是山海经中的昆仑山。这座昆仑山是九首火焰形山体,就是说:后羿射落九日,九日落在了昆仑之上,昆仑山上的所谓“火焰”是九颗太阳的余晖。那么十山中的第十山就应该是天上唯一的太阳。因此山海经中所说的“丸十山”的记载与实际情况对照,第十山只能是《太阳》在我们这里太阳的土称是《易头》,十山的文化内容说明,古老的易经应该是天地重叠的,河图应该在天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人始初人对自己的称谓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人该怎么称呼自己呢?人们根据男女交合后就会生人的这个必然现象称自己为寅,易经说“天开于子,地僻于丑,人生于寅。” 分解寅字是人、T、曰、八,人和八 是人的胯下人字为男人胯下,八字有缝是女人胯下,T曰相加即天地相交。人就是通过自己这么个过程来的,故为“寅”。天地相交时的天就是寅(银)河。天很大地很大天地相交也很大。无头孕妇石像所说明的内容大概就是这些。

仙人台是为仙寅台,仙字单立人是飞向山上面的一只鹤,义天上为“仙”。此台之上天地在此交合为中,就是大石龟。上天在此山之上造化一物,大石龟玄鼋。故此地名为轩辕国(玄鼋)——中国。



 

      杻阳山“其中多旋龟”这山上这种龟的确不少,其中的确有一只大石龟的头不像龟有点像马,马头前面是白的。旋龟就是玄鼋,用玄鼋为代表的国度就叫《轩辕国》。而郭沫若认为“黄帝轩辕氏,实为天鼋氏”故此应该说,黄帝玄元氏就是大石龟。有一只大石龟最大最高,在山海经中叫做“龟山”。根据古雕塑:黄字是无头孕妇西王母的象形字、西王母是天、是寅河,帝是寅西王母连接大石龟的脐带。西王母在此台之上仙寅,大石龟受命于天,是天生的,这应该是最早的黄帝。

      大石龟呆的这个地方叫《仙人台》,我们改用当地“土”话,仙人台就是仙寅台,仙字义天之上,寅字义天地在此台之上交合而生产,就是北斗星座和仙后星座在此台之上交合,此台之上的石龟是天寅(生)的,仙寅(人)台上的仙寅(人)什么样?大石龟就是仙寅(人)的样子,应该是仙寅台,天生就是天寅,大石龟是天寅的,寅字是天地交合、造化之意,意思是这尊大石龟是天生的。仙寅台直译就是天在此台之上孕育了这尊大石龟故名《天鼋氏》

这尊巨大的仙人台大石龟就是天地造化的所谓“黄帝天鼋氏”。山海经记载的《龟山》


 

      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卷十六大荒西经讲的就是两个轩辕国,一个叫夭之野另一个叫沃之野。两个轩辕国一个在海城析木城,另一个在鞍山大孤山。两个轩辕国各有自己的大石龟,玄鼋。

大石龟就是中国,天圆地方就是中国,天地相交就是中国。以北极星为中心,仙后星座加北斗星座就是中国。

请大家多发言,多提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2 5:02:05编辑过]

[em56]学习了。给张骏伟先生敬茶![em27]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6:2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张骏伟在2010-4-25 17:45:00的发言:
 

原文标题:《海城小孤山的骨制品和装饰品》——黄慰文、张镇洪等

        

      孤山文化发掘的相关资料摘录如下;“发现一件,标本出土编号83:24,L3,G6。发现与洞中部第3水平层(L3)层面以下28cm,相当于洞内堆积物层序的第3层。这件装饰品用蚌壳制成,形状像一枚硬币,只保存一半。估计其直径约25mm,厚约2、0mm。他一面微凸,呈“象牙白”色;另一面微凹,有红色侵染。两面磨光,边缘尤为光亮。图面边缘满布一圈放射状刻沟,沟内残留有红色染料,大该是赤铁矿粉末。标本的中心由两面对钻穿孔,孔壁光滑,似乎是长期穿绳摩擦所造成。孔壁内径2、2mm,外径4、0mm(两面测数接近)。孔壁残留有红色染料。

小孤山的骨制品和装饰品,出自第1至第3水平层。按照洞内堆积物的层序,他们多数属第三层,少数则达到第2层。因此,这批骨制品和装饰品的时代不会超出晚更新世,”

“我们曾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和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实验室对采自L3,C4-C5的灰烬样品进行热释光测定,结果为距今40、000±3、500年。这个数字可以代表第3层下部或较低层位的骨制品、装饰品的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实验室从1983年起对小孤山遗址进行系统采样和碳14测定。从已获得的结果看,第三层的年代数据和热释光测定的数据基本吻合。”

该资料又介绍说“山顶洞的穿孔兽牙中有25个仍残留赤铁矿粉末着色的痕迹。这种现象在小孤山的穿孔兽牙中没有见到”。

 

 

我们的看法大致是:

这个情况表明;

      小孤山文化中的牙、骨、蚌制品中有一组的放射光芒的红色圆形和白色月牙形还有一卵圆形“装饰品”,距今四万年。古人对日月颜色的认可是“日赤月白”(司马迁,史记,封禅书第六)显然小孤山的蚌壳和兽牙装饰品的文化属性应该是祭祀品——灿烂的红太阳皎洁的白月亮还有一母腹。

    



C           b              a                          d

图a、b、c、d

图a、b、c采自《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发掘简报》图a、b、c为孤山文化“装饰品”。如按这类符号的传统排列规律复原应得到图d,图d即为孤山文化装饰品的复原示意图。该图从右向左分别读为1太阳2母腹3月亮。他们分别代表天,地,人,也可以认为是天皇、地皇、人皇、三皇氏的原生态。

 

      原文 “ 因此,这批骨制品和装饰品的时代不会超出晚更新世,”。“不会超出晚更新世”这个概念意味的是这批骨制品的年代可达12万年,骨制品“三才图”也在其中。这与星象图《北斗星》的年代基本吻合。

 

(照片我弄不上去)容一点时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6 16:21:10编辑过]
147#
发表于 2010-5-15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65.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64.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70.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1189.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73.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4236.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59.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27.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50568.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50656.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66.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内布拉星盘004.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内布拉星盘004.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23.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2-01-00.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48#
发表于 2010-5-15 08:57:00 | 只看该作者
      日精月华中的中国文明起源

                                         全球华人携手完成民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我们临时使用了“前中国“的这一概念,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对史前中国理解的过程能显得更为轻松一些。同时也希望避开某些陈腐的不必要的观念。

      苏秉琦认为:【讲到中国历史,从孔夫子起就不是把中国史看成是铁板一块。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就是把夏商周看成是三家来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而不是看做一连串的三代。】——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所谓前中国指的是轩辕国。轩辕国就是玄鼋国,玄鼋国两个成双,玄鼋国的玄鼋分上巳和下巳也两两成双。这些玄鼋个头大的共五对十尊,其型体均由人工进行过简单和极为简单的加工,背负易经符号。这些玄鼋和玄鼋所处的环境与许多书本介绍的神龟龙马是极为相似的,只是地点不一样,书本上介绍这种情景发生在中原地区,但是中原地区没有类似的实物证据。我们这里却有大量的实物证据,可是却没有哪本书说过这些东西在鞍山地区,我们可以谅解这个疏忽。这些大石龟不可移动而书本则是可以移动的,那么如果综合一下解决这个小小的疏忽问题,何不把书本换个地方看一看。这样就应该是找到了轩辕国存在的证据了,从而我们就会心平气和地,找到了中国文明的起源。这些证据和相关证据是系统存在的而不仅仅只是大石龟。轩辕国的图腾或者是国徽在这里。(图部分大石龟的照片)

      为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多少使用了《圣经》。因为我们寻找的是一片东方古国的文明起源,这个文明起源应该并不是孤立的,这个起源应该禀赋于世界文明的源头之中。或许这个起源就是世界文明的开始。

      苏秉琦认为“ 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这就是我国历史的基本国情。”——苏秉琦(答记者问,1991) 因此两千年前形成的史料应属世界通用。圣经,新约旧约与山海经有本质联系。

      公元2000年由国家启动的中科院考古所和北京大学中国文明起源探源工程已经是十个年头了。希望职业精英能与全球华人携手,与任网携手,参与并指导进行这个民间探源工程。

(待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9.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圣火和圣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复制 未标题-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4337.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4347.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4354.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4605.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易经天五图

 

一处古祭坛山子和海子(图山海)

 

      古雕山子和海子承载的是火和水,火和水才是圣物,它们的和就是灵,这就是所谓“圣杯”,圣杯之中盛放的是《圣灵》。

山海经基本讲清了古雕塑山子和海子的文化内涵,根据这样的一个文化内涵,山海经的地理范围可以很大也可以是很小。山海经反映的地盘究竟有多大?例如山海经圈定,在渤海,黄海,东海,日本海,盖余,朝阳,义乡,章武,蓬莱,朝鲜,日本,辽阳,辽河,毛民,肃慎,匈奴,大幽,犬戎,钜燕的这个范围之内有一片“大荒之中”就并不大,这个大荒不足200平方公里。但是山海经又讲的是天,天大,海大,荒大?。而“大荒之中”有一片占地很小的 “山子和海子”,由它们组合成的一片山海祭坛却只有3×1、5米。

      易经符号“天五”,易经天五图符号显示的是人体:肚脐(包括脐带)、头、生殖器、双乳,共五个部位。所谓“上帝保佑”,保佑的就是这五个至关重要部位。这因该是古宗教最初的基本想法。十字架表现的是我们来源于天妈和我们也有繁衍的基本功能,母腹和母腹中的胎儿是至高无上的。这也是易经天五图的基本意见。“天人合一”发生的位置是丹田,所谓丹田就是子宫,上帝保佑保佑四个位置的功能对应的中心是母腹中的胎儿,这是有客观依据的、具体的。而在天,依据的则是寅河。全世界究竟有多少宗教源于易经,这也是天大的问题,但却有据可依。凡是信奉天妈天父的民族他们的祖先神只有一位,凡是认为奶奶是祖母的民族其祖国也只有一个,我们也一样。这就是东方析木。未来,我们会尽最大可能努力为彻底弄清这个问题尽力。(图易经天五图)

 

      我们声嘶力竭地告诉全世界:人们找了多少辈子的“东方析木”就在鞍山海城市东约25公里的析木城镇(当地发音斯木)到了析木城镇就是进入了《东方析木》的范围。析木指的是析木国,析木国就是这里存在两个两个一样的轩辕国。山海经认为东方析有一棵通天的大木,山海经卷九海外东经这样说:“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沿《汤河》逆流在汤河源,今辽阳县下八会《通明山》(山海经中的开明山)该山北侧山谷中汤河源即《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扶桑指的是扶桑花,扶桑花中一枚雄蕊围以花瓣五枚,花型是易经中的“一积五”意为“火”。扶桑的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指的是昆仑山上的九个山头和天上的一颗太阳,都是太阳。十朵扶桑花、十颗太阳、十团火,后羿射落了九颗,九颗太阳落在了昆仑山上,故昆仑山呈九首火焰形山体。另一种情况是十个太阳轮流上天当班,九个太阳在汤谷水中降温休息,故汤谷的水就成了热水——汤,这也是汤河称谓的来头,太阳洗澡用的水“成汤”(汤河源并不热)。“有大木”所谓大木指的就是大十字架,这枚东方析木,在两个轩辕国中间。析木、用木做成的大十字架,汤谷之上曾经竖起过一枚木架,顺此架可上天。后来根据昆仑山后汤谷木架山又称呼与昆仑山遥相对应的“昆仑虚”为《铁架山》至今。一赤一青两条蛇两种颜色,当地的蛇只有这样一个品种,两种颜色一雄一雌,它们与野鸡(中华雉)的颜色相近,故名野鸡脖子。一赤一青两条蛇指的是遼陽和遼阴。所谓东方析木显然指的是很早以前的人们在这里做了一枚能通行上天的大十字架。

(待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219.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220.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女娲氏 》    

         民间故事中的“蠢沟(春沟)”民间传说:春季,上巳节,沟中会流出红色的血水。

《春秋合成图》曰:“尧母庆都,盖大帝之女,生於斗维之野,常在三河东南,天大雷电,有血流润大石之中,生庆都,长丈,形象大帝,常为黄云覆盖之,蔑食不饥,年二十,寄伊长家,无夫,出观三河,奄然阴雨风,赤龙与庆都合,有娠而生尧也。”此地天象斗维与辽阳斗维相合,故此地应为斗维之野 。河东与此是相对亦即《伏羲氏》。

 (待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3.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伏羲氏 位置在上巳河河东俗称“屌石”与女娲遥相对应约2个千米。伏羲为荷花花蕾形巨石,荷花有明开夜合的特性故为伏羲。民间传说伏羲为“屌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110.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5 9:05:41编辑过]
149#
发表于 2010-5-15 08:59:00 | 只看该作者

 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 女娲与三面人咫尺之遥。三面人也应该是女娲制造的。根据山海经,三面人位于大荒之中,是大荒之野的标志。

 

 

      山海经:

山海经按该书目录依次是山经、海经、荒经。山经南西北东,中间有一点为中山,山经结构是由易经天五图组成的十字配置。海经结构是由菱形海子即海内和海外两个套合配置的南西北东,海子是四方四边形的石质大海腕,碗里碗外就是海内海外,在易经符号群中用以表示的是“地”。经就是大荒那部分,结构也是由东南西北菱形配置,加中心一点是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也是天五。就是说山海荒三部分均带有易经天五图的结构元素,山海经三个结构应该是由三组易经天五图构成的,山海经的天地荒就是易经三才图。天五结构组成的三才图说明天地人都是由天上来的。所谓大荒是女娲补天前对此地的称谓,女娲认为她在此补天之前这里称做大荒才对头,有女娲后这里才有了人气。或者说:打从有了女娲补天的故事起才有“大荒”。这里也确实有过所谓“天柱折”的情况,即不知何年何月可能是由地质灾害引起的很多大石柱形山体拦腰折断的现象,女娲补天的故事应该与那次地质灾害有关而补天前的女娲则只与伏羲有关,是时代更为遥远的另一回事。甚至在伏羲女娲之前,伏羲女娲的前身是,女娲那地方叫“蠢沟”,伏羲那地方叫“屌石”。这地方流传下来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中只有蠢沟和屌石。理应属于女娲前转。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 女娲与三面人咫尺之遥。三面人也应该是女娲制造的。根据山海经,三面人是大荒之野的标志,(图三面人、女娲)

女娲在大荒之中,由于女娲在大荒“抟土造人”,古人认为人的起源在这个大荒中,因此“荒”可以理解为“人”这样:山海经就是易经天地人三才。

山在东,海在西加大荒这就是祭坛和祭坛之上的山子和海子。

(待续)

 

 

       红山文化牛河梁石阵祭坛东西排列由右至左读“方圆,方圆,方圆”,圆在东方在西,共三组六座。 每组即一山一海。三个方阵的一侧均有尸骨,甚至有尸骨似排号等待进入方阵现象。三个圆形阵一侧祭坛均无尸骨埋入。对上述情况有人认为牛河梁石阵积石冢是一组五座,中间的那座是一人独尊。圆形内无尸骨,有人认为是盗墓造成的。这两个说法与现场遗址的实际情况不符,都不对。辽西红山文化牛河梁积石冢的文化特点源于辽东的《山海经》,红山文化玉器源于遼东的岫岩。岫岩北部山区生铁沟就出土过典型的红山文化玉器,这些玉石制品应该是红山文化玉器的鼻祖。


 

      既然山海经主要部分指的是“天上”来的那一部分,另外那部分就成为了山海经中的次要部分,就是山海经中的主线部分和结构的配平部分,例如山海经卷二西山经“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诸毗,槐鬼离仑居之,鹰鹯之所宅也。东望恆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其中的东居穷鬼很可能就属与这种配平范畴。而有时自然条件与易经图有不一致的情况,山海经就用一些人为情况来充填。区分开配平部分,屏蔽掉一些不是必要的情况之后我们再看到的山海经就井然有序了。


 

      山海经的结构是用易经天五图套合的,卷一和卷十八是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大荒的东西南北之中,还是天五。山海经反复强调天五这个概念,用易经天五图告诉大家这块地方是与天有关,天是什么?是星象、是天妈。那么与星象和天妈一致的地方就是大荒。同时山海经也指出大荒的中心在大荒之野。根据山海经的标示这个地方是“”三面人是主要标志、帝之平圃、昴宿星团山、西王母、寅河、天上地下石阵、女娲、伏羲巨石阵、尧母庆都巨石阵、上巳龟、下巳龟巨石阵、北斗星华表、昆仑山、东西南北二十八宿、天极、、、、、、、这就是所谓大荒之中的一些基本内容。当您走到一个地点而那个地点与山海经记录的一模一样。站在一个文明的起点,您的感觉将会是辛酸、沧桑、飘然、回归。(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内容的地理分布与天上的主要星座的分布位置和星象是一致的。所以山海经在这里使用天五这个概念更是显得十分恰如其分。这里没有配平。

      山海经卷一南山经讲的是南北十山,实际是九山加一颗太阳。山海经卷十八讲的是东西九丘。加起来就是九山九丘构合成一枚十字和一颗太阳,这就是易经天五图、意思是这地方好得不能再好了。天五图的结构就是十字架:寅河十字架,易经十字架、天五十字架,山海经十字架,东方析木十字架,辽山十字架全部吻合。天地人三才全部吻合。

(待续)

 

      山海经的纪录大概是从人类社会,人吃人的那个时代的末期开始的。山海经卷十二“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曰从足。”意思是吃人先吃人的脑袋瓜,吃脑袋瓜得先被发,吃法很认真。还有一种吃法是先吃脚,先吃脚就不用被发,人脚没有发,人吃人从首始才需要被发,也只有人才会被发。

腦字的发明应该有这个时代背景:腦字之中:月代表黑天,“巛”三根手指抓住头发切开头盖骨“亠”:盖子,“凵”表示腦壳,腦壳里面有脑浆“乂”。爪字和瓜字:爪字表示三根手指,中指、食指、无名指,爪字表示伸进脑袋,瓜字表示勾出来。腦袋瓜、腦壳这样的字和辞的创造思想都应该与这部山海经所描述的“吃人从首始”那个时代背景相关。汉字的发明有生活依据,但也够惨的。但是无论多么偶然,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无论怎样天苍苍野茫茫“文明”还是开始了,虽然山海经所描述的那个时代实在是太遥远,但是毕竟我们已经不吃人了,文明真好。打从那时起人类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文明。古人为什么供奉“山子和海子”,因为人们认为大荒这里是祖先栖息起居、是“灵”发生的地方。山子和海子之和就是灵子。

      中国文明起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们讲的是文明起源,无外乎是天黄黄地黄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易经、天火、天水、天地人、、、、、、、。这地方有天有海有荒,当然这只是一些民间的,地域的,但是彼时还没有发明芭蕾舞也没有美国大片。无论是大总统还是跳粪桶谁来寻找这个文明起源也只能是这些东西。这是些从文明开始就传承下来的天然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的一些浪漫的思绪,细腻的情感,抽象的思维,复杂的逻辑。这已经是千秋万代以前的事情了,可贵的是现在这些东西还没有被彻底毁掉,这种美好记忆体现了人类并没有忘记祖先的特质,。从现存的一些线索我们可以想象遥远的时代,美山美水飞禽走兽,举目四望,辽东半岛海天一色,具无比想象的美丽。由此人类曾发生过一个文化。

我们反对野蛮人和文明人的提法,因为这种提法是用人类的所谓现代文明标准看待人类自己的祖先这不公平,现代人比祖先不知野蛮多少倍。说祖先野蛮而没有感情更不对,人类婴儿没有母亲的抚育和父亲的呵护就没得活,原始人怎么就没有感情。他们比我们更高尚。


 

      山海经写的主要是辽东半岛的鞍山地方存在的两个轩辕国。海城的析木,鞍山的大孤山、千山,潦阳、辽阳县的首山、及下八会的通明山。山海经使用了大量的周边地区、海域做标示,例如渤海,黄海,东海,日本海,盖余,朝阳,义乡,章武,蓬莱,朝鲜,日本,辽阳,辽河,毛民,白民,肃慎,匈奴,大幽,犬戎,钜燕等等。

     沿大辽河逆流进入大小辽河,古辽阳,潦山,辽河源就进入了大荒,这些地区的中心就是山海经中的十山九丘组成的十字,位置在鞍山市东部及辽阳县的首山及通明山地区,海城的析木地区。通明山就是山海经中轩辕国的《昆仑山》。(图招摇昆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379.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首山东侧山脚古道北尽头有两枚石笋,即首山、鹊山、招摇,招摇指的是喜鹊尾巴。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出,以至箕尾之山,丸十山。”潦天之路自招摇始即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310.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清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箕尾之山,南数第二山,第一山为太阳(易头)。该山即山海经中的昆仑山,海拔776、4米四面均为女阴形山体,金字塔形结构,九沟二十八岔,该山正面山坳发现了石器时代灰坑,石斧等石制品,夹砂红陶,高句丽时期的陶片、铁锅、菜刀和疑似古墓两座,大批汉代碎砖瓦,辽代古塔基等遗存。据清代张之洞记载该处有古碑数座,现仅存一座清代残碑,据该残碑记载该山为千山第一山,山上有九峰。其他古碑如张之洞记载的“摩挲至正碑,苔藓蚀螭首”等古碑,据老百姓反映都砸碎做建材盖房子用了。山场老百姓分包砍柴,栽种果树,古庙做教室小孩上学用后来学校也黄了。

晚清张之洞对通明山的说法:

泰山何巍峨,支尾直北走。百里一起伏,阴阳自分剖。众峰罗儿孙,峻岭试培塿。兹山特权奇,崛然拱岳后。踞形若置箕,圆顶如覆瓿。树燥泉源微,草丰土力厚。苍翠岚色妍,凸凹石骨丑。当阳具二孔,洞达左与右。摩挲至正碑,苔藓蚀螭首。所言山穴中,光明绝昏黝。堕月辉东流,杲日景西受。行云时出入,飘风历前后。谁凿混沌窍,傥辟仙灵牖。为想鸿濛初,造出天地手。徂徕及新甫,平揖与之友。虚中乃生白,秀外或非偶。责实名必循,妙理寓陵阜。荡荡尘翳空,吾以师无垢。

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晚号抱冰,考古爱好者,南皮人。同治癸亥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不赘述)。

              (接十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5 9:04:45编辑过]
150#
发表于 2010-5-15 09:02:00 | 只看该作者

  (接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310.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清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仅存清代残碑,其他古碑老百姓砸碎盖房子用了

 

 

箕尾之山,南数第二山,第一山为太阳(易头)。该山即山海经中的昆仑山,海拔776、4米四面均为女阴形山体,金字塔形结构,九沟二十八岔,该山正面山坳发现了石器时代灰坑,石斧等石制品,夹砂红陶,高句丽时期的陶片、铁锅、菜刀和疑似古墓两座,大批汉代碎砖瓦,辽代古塔基等遗存。据清代张之洞记载该处有古碑数座,现仅存一座清代残碑,据该碑记载,该山为千山第一山,山顶有九峰,其他古碑如张之洞记载的“摩挲至正碑,苔藓蚀螭首”等古碑,据老百姓反映都砸碎做建材盖房子用了。

晚清张之洞对通明山的说法:

泰山何巍峨,支尾直北走。百里一起伏,阴阳自分剖。众峰罗儿孙,峻岭试培塿。兹山特权奇,崛然拱岳后。踞形若置箕,圆顶如覆瓿。树燥泉源微,草丰土力厚。苍翠岚色妍,凸凹石骨丑。当阳具二孔,洞达左与右。摩挲至正碑,苔藓蚀螭首。所言山穴中,光明绝昏黝。堕月辉东流,杲日景西受。行云时出入,飘风历前后。谁凿混沌窍,傥辟仙灵牖。为想鸿濛初,造出天地手。徂徕及新甫,平揖与之友。虚中乃生白,秀外或非偶。责实名必循,妙理寓陵阜。荡荡尘翳空,吾以师无垢。

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晚号抱冰,考古爱好者,南皮人。同治癸亥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易经万物之始图是由两个水构成的。黄字是简化了的无头孕妇身体前的符号群,指的是母亲、西王母、和羊水。黄字头的两个十字是无头孕妇的两只乳房,T字是天和脐带,T加曰是母腹,十字又是母亲腹内的情况。八就是女人的两腿,分开两腿间的间隙表示的是“他妈八字”或“生辰八字”就是生日时辰是从婴儿娩出母体时算起的。在此田字又是古符号一积八,意西王母的肚脐眼。说到底黄字就是以脐带为中心的母亲河,就是《水》。总之炎黄的祭坛之上祭祀的是一个火一个水。火的位置在东南,水的位置在西北。人们把黄河的颜色认作“黄”色,因为黄字的本身就是西王母、母亲(无头孕妇),黄河的黄字本身指的就是母亲。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威以舞。”这个字就是“黄”字,黄字就是天,黄天指的并不是颜色。

      先东后西,先南后北,先炎后黄,先火而后水。可是又可以是先黄而后炎,先水而后火、水火。易经是个纯自然的观念,自然之中水和火,或者是水灾和火灾是交替出现的。水火交替的这种自然现象表现在易经中是一种自然运行方式。炎黄二帝这个轨迹交替的概念反映出了易经的这个特质。辽东半岛这些古遗址中供奉的火水石像就是炎黄二帝的石像。大石龟就是黄帝,大石龟背上的符号火水就是炎黄二帝。大石龟是火水的载体,是大石龟负载火水上天的,火水之和是“灵”,灵早于光。

这组石像发现于孤山子以东生铁沟的北山坡《北央子》生铁沟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是废弃了的古代交通要冲,在同一地域内遗存有旧石器时代的古洞,还有若干石器玉器等遗存。这组石像浓缩了中国古代易文化的精髓,石像的本身就是历史,虽然他们的材质只是一些极为普通的石头,与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格格不入,但石像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由于现场无人看管和盲目采矿我们把这组石像搬回了家,许多年以来我们的研究终而复始,始终是围绕这组石像进行的。所谓的炎黄二帝的实质只能是坎离两个易经符号组成的“灵”。山海经全部几乎都没有离开山子和海子。

      可能在易经看来炎黄问题涉及的是国计民生。在古易经符号群中,我们看到其中的水火符号尽量与大自然的规律相符,其表现也显得尽可能做到平衡,其用意应该是人民希望风调雨顺,水火既济,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山海经到底是什么?山海经就是山子、海子、和易经。山子是天五组成,海子是大地组成,经的本身就是易经。山子是火,海子是水,水火就是易经形成的基本条件 “灵”就是精灵,经就是大荒经,大荒经的框架也是易经天五图,显然所谓经就是易经,易经七始图说明了易经与水火的关系,何谓七始、大家可以参看《圣经第一章创世纪》。古易经符号七始。(参看析木下巳龟天文图),古易经就是、就在大荒。经记录的是山海,山海就是火和水,山海经也可以看做是“精灵发生的地方”。

总之:炎字就是火,黄字就是水。火水组成的是灵,而火在东水在西。没有南北,火水是灵,而灵的宗教意义指的应该是人类生命的开始是由灵点燃的。

圣经这样说“起初,神创造天地。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圣经意思是:圣火和圣水在创世纪前就已经在运行了。如果易经七始与圣经七始是一个七始,那么这组古雕塑水火就是七始之前关于“灵”的直接证据。

      山海经中记载的白色人种有三群,两群白民另群是毛民。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山海经卷十四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豹、虎、熊、罴。”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台,修?台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依姓和肖姓是毛民国古老姓氏的缩写。而禹也是毛民国的祖先。

山海经记载:“老毛子”的国度是“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这些白种人不仅与东方人混血,并且融入了以大十字为标志的东方宗教,他们也乘坐过黄帝的龙,“乘黄”。


日经月华

      最后,日精为火,月华为水。这组石像就是所谓《日精月华》,日经月华衬托的是中国史前深不可测的最高文化成就“灵”。另一组火水是以符号形式刻制在了巨石之上的,不可移动。圆雕仅此一组。另一组《日经月华》直接描写的是,创世纪前“灵”飞上天空浪漫动人的场景。

我们不是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终于找到了易经水火的这组石像。这组石像,是在我们的思考实在接不上茬的时候出现的。这组石像的出现又引发了新的思考,然后又碰上了新的情况,然后又是若干个年头,一开始我们并没有看懂。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我们几乎已回到了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它们也来到了我们这里,没什么香火。我们是分五次 运回来的,第一次是主体部分,那年初冬几个人从山里向山下抬,必须赶在下大雪前通过一处山口。我们通过后天终于开始下大雪了,真是天黄黄、地黄黄、人慌慌。


      究竟怎样处理这样一组超时代跨度的永恒的石像,究竟把他们送到那里去呢?这组石像毕竟是一个文明起源的一个证据,他们不能永远存放在我家不永恒的后院。可是扔掉太可惜、太可惜,是罪过,贡献给博物馆根本行不通,他们有他们对历史的理解。与其献给博物馆看白眼还不如扔掉。

有人说:最后还是把他们送回永远的大山里继续“日经月华”好了——渺渺茫茫,归彼大荒。同时也可以以这个理由留下一封给未来人的充满深情、信赖的信,告诉他们这座祭坛之上摆放的是他们祖先的祖先。这可能是唯一可行的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9-19 02:04 , Processed in 0.1431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