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泛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与鞍山古巨石阵 张骏伟 张天夫 任 南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10-5-28 09:2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张骏伟在2010-6-4 19:46: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复件 dsc_458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是发给任先生的图片。谢谢你们,大家真热情。但是千万不要弄错,这个规模十分庞大的古文化是被一位以上的国家级权威判处了死刑了的。理由是:1、“日本有人作假,而这个遗址是中国人造的假,”2、就算是真的没有人认识也没有用。3、别人都有了。

      这个古文化被权威判处死刑后,一些年来这个古文化又被破坏掉百分之三十以上。

      如果没有任南和大家的努力,取得一点进展 是根本没有可能的 。面对大家的热情努力,我冒昧的代表那些古人、故人,和我自己向大家深深鞠躬了。我以我是任南网一成员感到自豪。

                                              谢谢大家!

152#
发表于 2010-5-28 09:31:00 | 只看该作者
象形字“天”字的起源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28 9:10:00

象形字“天”字的起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Post By:2010-5-27 21:07: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29b.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原件已破败不堪所以这张图不好看,应该标明一下,容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8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8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9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9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9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9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4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3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14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对这类石像由于石像的头部特征不明确或根本就没有头,故 国际公称此类石像为“无头孕妇”。但是这样巨大的分娩中的无头孕妇 是仅有的。该石像鼓腹大乳分娩特征明确。请注意该石像的左腿是后加的,石与石缝间不咬合。由于风化该石像腹部的原始符号已很难辨识。                 

 

 

                              象形字“天”字的起源

      无头孕妇是象形字念“天”因为天字的结构是二和人,二字意是天地,人字意是女人腿。八子可以是分娩的女人生殖器,土话是“妈八子”,入字是灵魂回归。人字是女人分娩时的正面,人和入两个字,人字表示“里出”即是生出来,入字表示“外进”即灵魂回归。面对箕踞时的女人,左边一点观察其线条是“人”字,右边一点观察即是“入”字,在这条道路上使用的是右侧通行的原则。古文化认为,由于女生殖器是一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摄人魂魄的东西,因此面对别人时夹紧双腿并偏向一侧是女人的基本常识,后来演变为一种文明和礼貌。

      兲这个字念王八也念天,就是鳖盖所谓《盖天》。天和兲两个字,天字意使人们灵魂通过回字形“管道”归去西王母那里,那里就是西天。兲字意,由此上天可以看到美好華丽天上的景象,从而可以完成一个天地人的三才过程,八字的仰视图就是回字,“回”字就是红山文化中的所谓马蹄筒。马蹄筒就是女人阴道,老字的所谓“谷神不死,谓之玄牝。玄牝之门谓之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瑾。”指的就是此物。能完成这个过程的地方就是“中 华”。华子就是工具,中华或许也可以是古代工具,是一件可以中间華(划)的工具。例如在一块对象“口”的中间划一条线,这块划过一条线的口(一块)、就是“中”。中字本身就是中华,“華”意是天路之上华丽的景象天华。所以上天是人们的愿望。天路就是《遼山》。

      潦天和老天:遼山就是潦山说的是辽山和遼水组成的一条人们可以沿这条路上天的“回归之路”山海经认为灵山十巫就是沿这条天路上下于天的,这个天地之门在华表山,山海经中的“风沮玉门”。老天、孝感动天、老字就是耶稣的十字架,其中的匕字是一个灵魂,孝字是男性“小子”,去天上灵魂的下一个。老字是一条向左撇的天道,说明的是一个灵魂沿着这条天路上天时的情景。人们彼此接送,老了、您老、您请、您先请等人情大礼与这个文明密不可分。

无头孕妇、西王母、老天妈就是“天”字。这位老天妈箕踞在大地之上,天地之间,老天妈在分娩、繁殖后代。这个箕踞大地之上的老天妈与天地在一起,这就是易经天地人三才的由来,三才图所谓太极两仪四相是一园、两个点、一方,是太极图的基础,其中的园就是天,太极图在“天”那里,太极标示的是我们的起源,也是我们文明的起源。中国文明起源于《老天妈》,老天妈就是天。箕踞是人类最伟大的时刻。

 石像所在地点:鞍山市大孤山镇山区某处遗址群中。

 材            质:弥凌岩化花岗片麻岩。

 通            长:十米。

 海            拔:约170米。

153#
发表于 2010-6-4 05:34:00 | 只看该作者
[em50]
154#
发表于 2010-6-4 11:23:00 | 只看该作者
有幸目睹了,震撼!
155#
发表于 2010-6-4 23:39: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56#
发表于 2010-6-7 09:16:00 | 只看该作者
                              考古狂人张骏伟踏遍海城深山解读神秘符号

                                                   2010/06/07 00:46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辽宁人张骏伟发现的石窝群近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为“县级保护单位”———

  没有显赫的身世、学历、学术背景,只凭着对中华古老文化的痴迷,张骏伟这个62岁的东北人,数十年奔波辽南、辽西大地,面对人们的质疑、专家的不屑和无数的磨难,疯狂寻觅,发誓要为中华民族寻找祖宗。是大山中那些承载着中华史前文化的神秘符号注定要成就张骏伟,6月1日,在辽宁海城深山里的析木镇姑嫂石村大石龟旁,当海城博物馆副馆长李荣升宣布,海城所发现的石窝群在刚刚完成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为“海城县级保护单位”后,所有在场的人都鼓起掌来。这掌声既是欢庆中华古老文化的初始符号终于等到政府部门的认可,也是对张骏伟多年付出的认可。

157#
发表于 2010-6-7 09:17: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档案

  ■

  ■姓名:张骏伟

  ■年龄:62岁

  ■职业:考古爱好者

  ■留言:快乐的事就是不管权威部门承认不承认,我总会有些新的发现。最不快乐的事,就是总要遇到经费短缺的事

  ■人物对话

  ■

  让人相信真理

  比探求真理还难

  记者:你为什么会迷上考古?

  张骏伟:也是偶然,先接触到,然后就迷上了。越去探究,就发现这里面的学问越多。

  记者:这么多年考古遇到的困难都有哪些?

  张骏伟:不说困难,好像要人可怜似的。

  记者:那就说这么多年最快乐和最不快乐的事?

  张骏伟:快乐的事就是不管权威部门承认不承认,我总会有些新的发现。最不快乐的事,就是总要遇到经费短缺的事。

  记者:多年考古的经历让你觉得有些什么感悟吗?

  张骏伟:有,就是专家、权威的观点有的也不可信。让人相信真理很多时候比探求真理还难。

  发现揭秘

  ■揭开神秘石龟与《山海经》中

  轩辕氏的身世之谜


158#
发表于 2010-6-7 09:17:00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10月,辽宁鞍山当地媒体的一篇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在辽宁南部海城的深山里,惊现神秘大石龟,疑为《山海经》中所载的轩辕氏。这个大石龟隐藏在海城析木镇姑嫂石村。姑嫂石村分五道山岭,石龟所在的山头正居于五座山岭中央,山体就像盘龙,周围有S形河流围绕。石龟首朝南,尾向北,微微缩着头,卧在山岭上,好像停在此处歇歇脚。石龟身长二点九米,高和宽为一点四米,加上石座,共占地三十六平方米。

  当年已经57岁的鞍山市考古爱好者张骏伟是这一石龟的发现者,他发现在《山海经》中讲到东方神木“析”。这个“析”是不是和鞍山下属的海城析木镇这个地方有联系呢?带着这个疑问,张骏伟来到海城的析木镇,在这里果然发现了石雕巨龟。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轩辕氏背负《河图洛书》交给伏羲氏和女娲,而轩辕即为鳖也就是龟。在这里抬头远望,西有石棚,南有四平山,正符合了《山海经》中轩辕丘、轩辕台的布局。”张骏伟推断道。

  被张骏伟一道关注并一直在研究的还有石龟背部那凿刻的众多神秘符号。对石龟背上的“十字架”、“五瓣花(类似河图中的天五图)”、“七星图”、“日月”、“

  □型”符号,张骏伟的解读是,对应着天上的星座,有的是宗教神怪崇拜、易经和原始数学的雏形。

  而类似的神秘符号分布地点,张骏伟早已发现了很多。

  曲折经历

  ■20年前迷上考古

  张骏伟迷上考古是在20多年前,那时他在鞍山当地的一家国有企业工作,闲暇时间随当地地质局的朋友去周边考察矿藏时,在方圆百里的山上总是发现显然是人工完成的神秘符号。符号绝大多数都成鸡蛋、鸭蛋大小的石窝状,并有规则的排列,或圆形、或三角形、或直线形等。这让张骏伟越来越感到神奇。

  这些符号到底隐含着什么秘密?是谁创造了这些符号?这些符号又创造于什么年代?它的分布范围到底有多大?无数的疑团困扰他,也让他产生了解开这些疑团的强烈冲动。也是从那时开始,他迷上了考古。

  张骏伟没上过大学,也从没接触过考古,在部队时拿到的中专学历是高射炮专业,再有就是上电大时学的一些机械知识。但五年的军旅生涯和在企业做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的经历,使他养成了做事严谨、坚韧、执着、虑事周详的品性。也从那时开始,他对《河图洛书》、《山海经》、《易经》等这些记述中华初始文明的古籍、奇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有车族变成无车族

  张骏伟刚开始迷上考古时,也是他成为中国最早一拨有车族之时。为了给众多谜团寻找答案,他疯狂驾车跑遍了鞍山周边的山川、河谷,也跑遍了鞍山周边的朝阳、铁岭和内蒙古赤峰、吉林的通化等市县地区,最远到过甘肃。

  他先是跑坏了一辆标志505,最后一辆私人小车桑塔纳也在内蒙古敖罕旗被他跑“趴了窝”,从此他个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也每况愈下:老婆早就于20年前“跑了”,他所在的企业也越来越不景气,最终“黄了”,工资也没了,他也再买不起私人小车了。他自嘲道:“大伙还没车时,我就有了车,大伙都有了车时,我又没了车。”

  而这么多年他考古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经费问题”。再到后来,他甚至连吃饭、坐车的钱都捉襟见肘,他就直接找过去的同学、朋友、同事开口借:“没钱了,帮一把。”

  了解他为人与追求的人,都会鼎立相助。不了解他的人,认为他是个狂人、疯子。

  于是,为了继续考古,他去近处就坐公交、乘三轮;远处就乘私人摩托车或步行,经常一出去就是一个月,走到哪住到哪,走到哪吃到哪。住就住那种5元钱一天的农村大车店。有时实在饿急了,就向沿途遇到的村民、路人要个土豆、馒头,他的蓬头垢面、一身风尘,让他人也心生怜悯。在内蒙古、在甘肃的大漠、荒原上,他甚至用野草和采摘到的野果临时充过饥。

  这些年里,光穿烂的鞋就有好几筐,满一筐扔一筐。很多鞋都是在农村小店买的,因为便宜。同样的鞋,城里的街上要15元一双,农村小店里一双才要11元。



159#
发表于 2010-6-7 09:18:00 | 只看该作者
现实状况

  ■鞍山附近山梁上发现众多神秘符号

  数十年中,张骏伟在鞍山附近的山梁上发现的最奇特也最多的东西,就是遍布这一地区的神秘符号,他发现这些符号分布面积十分广泛,而其表达的含义更是深不可测。

  6月1日,在辽宁海城深山里的析木镇姑嫂石村大石棚旁,张骏伟判断,这里曾是个祭祀的场所,原因就是这里到处长满了一种叫社稷的草。“我在所有有大石棚的地方都发现有这种草。”在祭祀场的南边可以看到人为砌的墙,而祭祀场长满了杂草,可以看出来以前是很平坦的场地。

  张骏伟说,祭祀场是用来祭祀神龟的,而在旁边山梁的神龟上还刻有日月星辰,这说明这里曾经存在有史前文明。他还认为,这里很可能和红山文化有关,因为红山文化中常出现龟形玉器,说明那时人们把龟当做一种神物,而这个祭坛祭祀的恰恰就是神龟,在这个类似石龟的巨石上,又有很多奇异的符号,这些符号有的像是星图。

  张骏伟之所以认为这个符号是星图,因为它的形态排列与十万年前北斗七星的排列方式是一样的,他猜测很可能是古人对于古代星象的记录。

  张骏伟介绍,像这样的神秘符号,在整个鞍山地区非常多,而且都分布在山梁上的大岩石上。 这些刻在岩石上的符号形式多样,最为普遍的一种,就是像这样的小圆坑组成的图形,这些有规则的图形到底意味着什么?目前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推测,这些都是属于史前文明留下的遗迹,并非是野蛮人留下的。他上网查证后发现这上面的七星图与十万年前七星图的图形位置是相同的,假如是野蛮人,是不可能雕琢这些东西,所以,一定是有文明存在过,后来这些文明消亡了,留下了这些遗迹。

  “其实,这种石窝状的神秘符号,在中国的新疆、河南等其他地方已经大量发现,在俄罗斯的远东、朝鲜也都有发现。而这种有神秘符号的大石棚近几年在日本也有发现。这些符号、遗迹孤立起来看显得简单,联系起来看就不简单。”

  “这些符号、遗迹是记述远古时代先民文化的重要‘密码’,也是中国人寻找自己祖宗的唯一机会。现在由于还没引起人们的关注、保护,在我们当地还在被人们有意无意地破坏。像姑嫂石村的大石棚一样的大石棚,原来我们这个地区有50多座,现在已经基本被破坏光了。还有的地方还在开山炸石取材,一些刻有石窝状的神秘符号的遗迹也被随之破坏,这5年内,我们这里因这类原因消失的遗迹已经达到30%,所以必须得有人来关注、保护。”

  ■业余考古爱好者的尴尬

  但是要让张骏伟考古成果被世人承认,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许是他没有显赫的身世、学历、学术背景和业余考古爱好者身份的原因,他曾经不下五十次地给考古研究所、鞍山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局等相关单位投递他的考古研究成果材料,都杳无音信。

  几年前的一天,当他好不容易将一个省级考古单位的著名专家请到鞍山海城析木镇姑嫂石村大石龟旁,请他对这里的神秘符号做出鉴定时,那位专家的一句话却让张骏伟差点气晕过去:“这有什么!你怎么证明这些符号不是你刻的。”“我为什么要刻这些符号!这方圆100多公里的范围内几千处符号,我刻的过来吗!”这个经历让张骏伟至今想来还情绪难平。

  ■文并摄影/本报记者 奚宇鸣

  ■记者手记

  ■

  不愿谈及所受磨难

  不想扫了别人面子

  张骏伟本人极不愿意谈及他在数十年考古历程所遭遇的那些磨难——觉得有些“丢人”,也不想多说他在向各级政府和考古权威部门投递自己的考古成果时所遭遇的冷遇——不想扫了别人的“面子”。

  当所有的专家、媒体记者、考古爱好者随着他在荆棘丛生的山梁、沟壑中穿行,很快就汗流浃背、筋疲力尽后,当张骏伟如数家珍般向人们讲述关于《河图洛书》、关于《山海经》与现实发现的种种奇妙联系时,一切的一切,都能让人强烈感受到这个东北汉子的执着与担当。如果张骏伟的考古成果还算个成果的话,那么当这一考古成果被社会承认之时,是否应是张骏伟成材之时。


160#
发表于 2010-6-7 13:23: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照片 1193.jpg]UploadFile/2010-6/20106713231749561.jpg[/upload]

0.jpg (87.94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与鞍山古巨石阵------------------------------------张骏伟 张天夫 任 南 刘卫东

红山文化与鞍山古巨石阵------------------------------------张骏伟   张天夫 任 南  刘卫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9-24 12:58 , Processed in 0.0640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