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泛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与鞍山古巨石阵 张骏伟 张天夫 任 南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9-9-2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angjunwei在2009-8-29 4:19: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Post By:2009-8-28 19:04:00

注册一个民办的研究机构或研究学会的手续是很简单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当然你想花政府的钱办自己的事想都别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Post By:2009-8-29 4:17:00

      任南的团队个个都是好样的

     实际长期以来的情况是花的是自己的钱办的却是公家的事并且这是个与我个人毫无关系的工作。例如根据文物保护法这些遗址都归国家所有没有一处是个人的。

您认为“当然你想花政府的钱办自己的事想都别想。”我跟您不一样我没那么高尚,我也没有财力。我十分非常地想念能够花国家钱办自己的事 ,可这钱我们花不着。因为花国家钱办自己的事的人已大有人在。

我只是力所能及的尽可能让更多人知道这里有一个古文化,因为这些是我看到的这也是我能做的。但是也不顺利,众所周知的主要问题是文章不好发表等等。这里有一个复杂过程,在这个复杂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人,这许多人先花了国家的钱办了自己的事,然后又需要花人民的钱办自己的事了。我想这类钱您也花过,否则您一定是个大官。

      这个网站应该是最好的学会,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能谈得起来。任南先生多年以来参与和指导了辽东半岛这个古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工作,他们来辽东那么多次费用都是自掏腰包并没有要政府花一分钱,起码据我所知鞍山市政府一毛没拔。任南最近一次来鞍,鞍山的某单位提出仅仅派出一位观察员、以示注意,当然,我拒绝了。

任南的团队个个都是好样的。众望所归《任南》和大家的工作是辽东半岛这个古文化从见天日的唯一希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5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4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5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6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5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4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05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5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1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1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3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3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3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3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4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4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i033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31 17:17:36编辑过]

任南的团队个个都是好样的

102#
发表于 2009-9-3 08:12:00 | 只看该作者
辽东半岛寻根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 14:5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人山 (1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稷稷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人山 (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人山 (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人山 (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3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社稷草

                                      《社稷》 辽东半岛寻根(本网网友们的意见)

 

     “辽东、胶东、朝鲜三半岛甚至包括日本列岛在内的广大海域及其腹地。它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地位即可统属在广义的中国北方,又可统属于中国面向太平洋(环太平洋)的重心位置。它是打开东北亚(包括中国大东北)的钥匙,又是连接东南沿海的龙头。”

                                                                                         苏秉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逢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

 

   “沁水出井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济水出共山南东丘,绝钷鹿泽,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潦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

                                                                                       ——山海经卷十三海内东经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其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山海经卷十三大荒东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蜚蛭,四翼。有虫,兽身蛇身,名曰琴虫。”

                                                                                       ——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

“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鞈,修鞈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

 

      以上我们抄录了山海经中的几段,意思是大概这些就是苏秉琦先生所谈的辽东、胶东、朝鲜三半岛和包括日本列岛在内的广大海域及其腹地。

苏先生又谈了这一地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地位。一、是统属在广义的中国北方。二、是又可统属于中国面向太平洋(环太平洋)的重心位置。三、它是打开东北亚(包括中国大东北)的钥匙。

      谁者是这把钥匙?这要看条件:苏先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地位。”这些大概就是山、海、经。在此苏先生与山海经不谋而合。或以一部《山海经》来衡量:这个重心的中心应该是古《遼阳》的原始千山即所谓潦山、列阳。原始千山的第一山应该是龟山,昆仑与华表。大荒就是所谓北大荒。

“夔”白令海大海牛,体重可达6700公斤。其分布范围大致位于白令海的司令群岛周边,往东达阿留申群岛西侧,往西至堪察加半岛。由上新世(Pliocene)与更新世(Pleistocene)的化石发现记录分析,过去大海牛的分布范围可能广达整个北太平洋中北部海岸地带,东侧达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与现今墨西哥西岸约北纬30度处,西部则到日本的本州岛(南限约北纬37度)。该物种1768年灭绝。

       东北亚地区或太平洋西北海域及其纵深具备建立四个海地理概念的条件。其中的西海是渤海,北海即日本海及该海域以北海域,东海南海的主要部分就是中国东海和黄海等海域。

       所谓《东方析木》并不是东方有人在劈木头,东方《析木》指的就是象劈木头那样一分为二的两个轩辕国,两个轩辕国就叫东方析。山海经所述的这两个轩辕国也只有古潦阳文化可以与之相匹配,东方析一南一北。北部地名标志是鞍山市大孤山—羊耳峪。南部地名标志在海城小孤山—羊角峪。故:根据“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的原则,我们也没有理由不这样看:东方析木、两个轩辕国就在辽东半岛的鞍山、辽阳、海城。石器时代的轩辕国要比现在美丽一万倍。美丽的轩辕国就是析木国,析木国就是“大析国”,大析国很可能就是人们寻找的《大西国》,“大西国”在东不在西。

       根据司马迁的说法“黄帝”曾合符《釜山》。而山海经中《毛民国》属黄帝。《倭属燕》。我们可以初步认定所谓《黄帝》应该是东北亚先民的共祖。所谓中国一辞也不一定指的是地盘,也不是仅指中原那么大的地方,中国就中原那么大那就坏了。“中国”一辞很可能是原始宗教词汇,对它的词意应该进行再认识。

所谓“社稷”,社字应该是祭拜天地,土字表示地的一横较长,十字表示的是天,天之下就是地,土字代表的是以地为主的天和地。

山海经提出两种稷草一种是野菜“稷稷”草,另一种即“社稷”社稷草又叫散房草,两种草的用途是一吃一住。稷稷草的籽实携带的是两个灵魂,社稷草携带了多个灵魂。散房草散到房上,意一大片灵魂来投胎。内涵是灵魂乘坐在两种草的籽实里进行天地间的轮回,社稷一词“社”又有愿望、礼貌、接触、交往之意,“稷”是目的,“畟”就是交配。社稷一词大意应该是“文明求偶”。也可能是男女碰头,作为标志各执一草,女执稷稷草,男执社稷草,以便验明正身。这大概应该是社稷的基本过程之一。所谓社稷实际是在向这两种草所代表的吃、住和交配行礼,以感谢食物、房子和繁殖。社稷一词太古老,人们主要是在祈求繁殖。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这四种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其中“膏菽”就是野菜稷稷。膏稷就是社稷。其他两种“膏稻和膏黍”是指大米和高粱谷子一类野生作物。

     “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与社稷草的形态一样指的就是社稷草。

山海经中的这两段关于草的说法,前者说的草属于女人而后者说的草则属于男人。

       

      社稷草又名散房草和鸿茅草,中空,大约九支左右一组,“下有九枸,”分蘖繁殖,籽实已退化没有繁殖能力,散在房上不发芽,其实如麻,其叶如芒。我国东北地区冬季较长,这种草保暖效果好,对北方古人熬过漫长的冬季功劳不小。稷稷草是春季最早出土的植物之一。稷稷草又名救命草可供人们食用。早春,人们熬过了漫长的冬季、饥肠辘辘的古人唯一能吃到的食物就是这种草。现在这种草叫野菜,一般采摘回家包饺子祝贺春天的到来。  现代人好像有些忘了,春季采摘《稷稷菜》吃稷稷菜包饺子早就是北方民俗,叫开春。说句实在的:实际我们大家倒是真应当对稷草磕几个响头。

      长期在野外散步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有稷草的地方一般都有古遗址。准确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 8:03:54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 14:13:45编辑过]
103#
发表于 2009-9-3 08:15:00 | 只看该作者
辽东半岛寻根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 14:53:00
                             稷稷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人山 (1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人山 (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人山 (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人山 (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3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社稷草

                                      《社稷》 辽东半岛寻根(本网网友们的意见)

 

     “辽东、胶东、朝鲜三半岛甚至包括日本列岛在内的广大海域及其腹地。它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地位即可统属在广义的中国北方,又可统属于中国面向太平洋(环太平洋)的重心位置。它是打开东北亚(包括中国大东北)的钥匙,又是连接东南沿海的龙头。”

                                                                                         苏秉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逢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

 

   “沁水出井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济水出共山南东丘,绝钷鹿泽,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潦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

                                                                                       ——山海经卷十三海内东经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其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山海经卷十三大荒东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蜚蛭,四翼。有虫,兽身蛇身,名曰琴虫。”

                                                                                       ——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

“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鞈,修鞈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

 

      以上我们抄录了山海经中的几段,意思是大概这些就是苏秉琦先生所谈的辽东、胶东、朝鲜三半岛和包括日本列岛在内的广大海域及其腹地。

苏先生又谈了这一地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地位。一、是统属在广义的中国北方。二、是又可统属于中国面向太平洋(环太平洋)的重心位置。三、它是打开东北亚(包括中国大东北)的钥匙。

      谁者是这把钥匙?这要看条件:苏先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地位。”这些大概就是山、海、经。在此苏先生与山海经不谋而合。或以一部《山海经》来衡量:这个重心的中心应该是古《遼阳》的原始千山即所谓潦山、列阳。原始千山的第一山应该是龟山,昆仑与华表。大荒就是所谓北大荒。

“夔”白令海大海牛,体重可达6700公斤。其分布范围大致位于白令海的司令群岛周边,往东达阿留申群岛西侧,往西至堪察加半岛。由上新世(Pliocene)与更新世(Pleistocene)的化石发现记录分析,过去大海牛的分布范围可能广达整个北太平洋中北部海岸地带,东侧达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与现今墨西哥西岸约北纬30度处,西部则到日本的本州岛(南限约北纬37度)。该物种1768年灭绝。

       东北亚地区或太平洋西北海域及其纵深具备建立四个海地理概念的条件。其中的西海是渤海,北海即日本海及该海域以北海域,东海南海的主要部分就是中国东海和黄海等海域。

       所谓《东方析木》并不是东方有人在劈木头,东方《析木》指的就是象劈木头那样一分为二的两个轩辕国,两个轩辕国就叫东方析。山海经所述的这两个轩辕国也只有古潦阳文化可以与之相匹配,东方析一南一北。北部地名标志是鞍山市大孤山—羊耳峪。南部地名标志在海城小孤山—羊角峪。故:根据“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的原则,我们也没有理由不这样看:东方析木、两个轩辕国就在辽东半岛的鞍山、辽阳、海城。石器时代的轩辕国要比现在美丽一万倍。美丽的轩辕国就是析木国,析木国就是“大析国”,大析国很可能就是人们寻找的《大西国》,“大西国”在东不在西。

       根据司马迁的说法“黄帝”曾合符《釜山》。而山海经中《毛民国》属黄帝。《倭属燕》。我们可以初步认定所谓《黄帝》应该是东北亚先民的共祖。所谓中国一辞也不一定指的是地盘,也不是仅指中原那么大的地方,中国就中原那么大那就坏了。“中国”一辞很可能是原始宗教词汇,对它的词意应该进行再认识。

所谓“社稷”,社字应该是祭拜天地,土字表示地的一横较长,十字表示的是天,天之下就是地,土字代表的是以地为主的天和地。

山海经提出两种稷草一种是野菜“稷稷”草,另一种即“社稷”社稷草又叫散房草,两种草的用途是一吃一住。稷稷草的籽实携带的是两个灵魂,社稷草携带了多个灵魂。散房草散到房上,意一大片灵魂来投胎。内涵是灵魂乘坐在两种草的籽实里进行天地间的轮回,社稷一词“社”又有愿望、礼貌、接触、交往之意,“稷”是目的,“畟”就是交配。社稷一词大意应该是“文明求偶”。也可能是男女碰头,作为标志各执一草,女执稷稷草,男执社稷草,以便验明正身。这大概应该是社稷的基本过程之一。所谓社稷实际是在向这两种草所代表的吃、住和交配行礼,以感谢食物、房子和繁殖。社稷一词太古老,人们主要是在祈求繁殖。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这四种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其中“膏菽”就是野菜稷稷。膏稷就是社稷。其他两种“膏稻和膏黍”是指大米和高粱谷子一类野生作物。

     “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与社稷草的形态一样指的就是社稷草。

山海经中的这两段关于草的说法,前者说的草属于女人而后者说的草则属于男人。

       

      社稷草又名散房草和鸿茅草,中空,大约九支左右一组,“下有九枸,”分蘖繁殖,籽实已退化没有繁殖能力,散在房上不发芽。其实如麻,其叶如芒。我国东北地区冬季较长,这种草保暖效果好,对北方古人熬过漫长的冬季功劳不小。稷稷草是春季最早出土的植物之一。稷稷草又名救命草可供人们食用。早春,人们熬过了漫长的冬季、饥肠辘辘的古人唯一能吃到的食物就是这种草。现在这种草叫野菜,一般采摘回家包饺子祝贺春天的到来。  现代人好像有些忘了,春季采摘《稷稷菜》吃稷稷菜包饺子早就是北方民俗,叫开春。说实在的:实际我们大家倒是真应当对稷草磕几个响头。

      长期在野外散步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有稷草的地方一般都有古遗址。准确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 8:03:54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 14:15:10编辑过]
104#
发表于 2009-9-3 18:38:00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帮忙行个好——鞍山市《真武大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152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辽东半岛鞍山的真武大帝

      如果单看山海经或是单独看千山,有许多内在的逻辑关系是没办法弄清楚的。

比如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的“东海之内、北海之隅、西海之内,南海之内”。朝鲜在东海之内北海之隅,这显然指的是黄海和日本海之间的朝鲜。西海只能是黄海和渤海。这个南海指的也是黄海,与这片南海对应的只能是辽东半岛。所以这块陆地是辽东半岛。山海经与这一地域相互对照应该一目了然。同理这个地域内的十山九丘、两个轩辕国、帝之下都”、昆仑山等等也只能是与山海经相互对照才能看清楚。我们用山海经对照印第安人的《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并与 鞍山地区的实际地理情况相对,得出的结论是三者完全是一个模子。

      山海经这部书名气太大,可是渤海、大荒、东西海、大幽国、朝鲜、白民、倭国、章武、义乡、盖余、巴国、潦阳、十山九丘、两个轩辕国等等的这些称谓、情况与这里的地理、民俗、遗址相同。有的地名称谓变了有的则根本没变。在山海经中这样一连串的地名称谓所指就是辽东半岛,这是没有办法回避的。

      古文化中有三月三拜轩辕,可是同一个三月三又是真武大帝的生日,大家也都知道真武大帝是龟蛇合体的“大帝”。郭沫若又认为:“黄帝轩辕氏实为天鼋氏”那么这个龟蛇复合体的真武大帝是不是黄帝?如果是,那么天鼋氏黄帝就是真武大帝,真武和黄帝是一个东西。鞍山市巴坟沟大石龟就是真武大帝,巴坟沟大石龟和其它大石龟应该就是所谓“黄帝”。轩辕黄帝也可以是“真武黄帝”。

      据说:黄帝称谓的历史并不太久,真武大帝也一样,可是作为真武大帝的原型的“玄武”年代就很远了。

      一般认为道教源于老子,可是在红山文化的古玉之中却偏偏有所谓“马蹄筒”。马蹄筒与道冠“混元巾”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出一辙。

      道教是讲轮回的,马蹄筒就是轮回的第一关“阳关”,也就是女人阴道。女人生产前阴道的内表面形态与马蹄筒的形态相同,并且“流”表现的是“破水”即分娩前流出了“羊水”。毋庸置疑,红山文化“混元巾”证明,中国道家源于红山文化。当然说到这里应当有所保留,用一些诸如萌芽、启蒙、思想一类的词以示“明白”。可是你再保留那个马蹄筒也不是我们祖先“关于马蹄子的文化”。希望大家来鞍山看看,看看真武大帝、看看那座久违了的《昆仑山》。

  道冠表达的是一种发自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回归”。而深山、古洞、故土、家乡、祖宗、子孙、潦阳、天路、潦天妈、昆仑山、落叶归根等,则代表了这种情节的实质。

  文明后我们使用了汉字,这个文明对在它之前的“明文”谓之曰《易经》也就是所谓天文。谁敢说天文不丰富,谁敢说易经仅仅是算命。现在我们有机会越过那个《马蹄筒》而看到真正的史前世界,看到在“马蹄筒”另一面祖先们建立的的宇宙。把握住另一面的一个起点走下去,这才是真实的《回归》。我们愿意称这个始点为《了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玄武大帝改称为真武大帝,因避清圣祖玄烨名讳,亦为一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7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鞍山市《巴坟沟》大石龟的南面,石龟1、4×1、4×1、9米。正中图案即易经《天五图》该图面对祭祀者,意此龟代表天,龟背之上的复杂图形就是《天文》。该石龟在一处古祭祀场中央,祭祀场纵深约6公里,宽约1公里。原始符号分四片分布于四个方向。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二十八宿图。该祭祀场的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无可估量,但已被破坏和继续被破坏的前景已不可逆转。因为当局无人过问、不管。与这些人相比,我倒成了官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8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鞍山市巴坟沟大石龟北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462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鞍山市巴坟沟大石龟背上的一条“龙”,龙头向东,该龙长250毫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322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张俊伟先生只有 冒着危险去山上遗址烧纸,说:各位酋长,我可是已经无能为力了,你们如果有什么办法就请拿出来好了,如若不然就只有自己顾自己吧。薄酒一杯,些许纸钱,略表寸心。惭愧!惭愧!勿怪!勿怪!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4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鞍山市垃圾总场掩埋古遗址的工作进展顺利。具不完全统计在羊耳峪这处巨大的古遗址掩埋城市垃圾已达四百万吨。占遗址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原始符号大片被毁,大片古墓被毁,辽墓画像石被盗卖,承载古符号群的巨石头被炸掉用作《千秋公墓》         恳请党政领导、大家、权威、专家、专业者行个好吧!说句话!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我代表这些遗址、故人、死人,行礼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1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1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 18:04:45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4 8:38:00编辑过]
105#
发表于 2009-9-4 06:53: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3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1-3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鞍山铁架山南麓《羊耳峪》面积约4平方公里,相机所在位置约海拔200米,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女阴形构造,在这个构造带内集中了古人留下的大批原始符号、祭祀场、古墓等遗址,这些古文化遗存密度之高实属罕见。这里原住的是一个导弹部队对外封闭,其植被和遗址情况基本完好。现在的情况是非法选矿厂、垃圾掩埋场、火葬场、养猪场、公墓等集中在此,是一处最优美藏污纳垢的地方。图左下方棕色处即鞍山市垃圾场。鞍山市羊耳峪是古潦阳文化的一个核心文化地带,这个古文化的环境如不能得到改变,用不了几年,羊耳峪遗址将无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9 14:28:35编辑过]
106#
发表于 2009-9-9 14:22:00 | 只看该作者
 就《必要的引子》一文与友人商榷

      山海经卷八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杖就是丈,意:“一”是天,来自(天)上面的 丿 与下面的 乀 交叉,指的是性交叉,“叉”了的后果:女人怀孕生产。

      邓林:“又”字是交叉中的男女性器官, 阝男祖。林:人群。这个人群在东方《析木》,两个轩辕国有一样的民风。都有“邓林”,邓林应该是男女交接地。

      夸父就是“跨”父:夸字是纵向看性交中的男女,父字是横向看。

     “看”字:毛发,发是头发,毛指的是阴毛,乚 指的是脚尖向上半卧的人,三 是《天地人》代表人的来源《女阴》,“看”指的是向左掀开阴“毛”后,加 目 字就是“看”。

这也是人始初,男女互相识别、友好的亲近过程。这与其他动物没有两样,但这却应该是祖先“礼”的开始因为汉字的确做出了关于这个“礼”的记录,所以文明应该是这样、这时开始的。

      性关系是文明的基础、源泉。汉字完整细腻地记录了这个文明源泉发生的全部过程。后来聪明的人们又发现了许多性外文明,于是汉字无比丰富了起来。原始人类眼中的的世界应该没有平面。

     夸父逐日是什么?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不能正确处理发育所带来的性烦恼的表现。女人生孩子,夸父是女人生下的男人,而男人又不会生孩子。我们最初在区分男女和区分男女功能时有许多无奈和莫名其妙甚至彷徨,这许多无奈、莫名其妙和彷徨的总和就是“夸父逐日”。日字原型表现的就是男女性器。见海城析木大石龟龟背象形字“日”。我们的第一个文化时称太阳为“易头”,“日”字完全是动词不是名词。

手套称谓手巴掌,手称谓“巴掌”巴字是屁股掌字是摸,故义思名就是“手”。

     脑袋瓜,装脑子的袋子叫脑袋,脑字:脑袋上敲开一个盖子,五根手指中间的三根就是汉字“爪”,三指的中指伸进袋中勾取一块脑子吃,这个动作的象形字就是汉字“瓜”,伸进去是爪,勾出来是瓜所以脑袋又叫“脑袋瓜”。很可能由于脑袋瓜非常好吃,所以瓜果梨桃之中以《瓜》为首吃。“瓜”字应该源于原始时代人吃人的脑袋。

     山海经卷十一海内西经:“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始。

     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

     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曰从足。

     山海经在此介绍了有一次食用两个人的大致情况。是犬吃人还是虎吃人?应该是人吃人,因为“所食被发”就是要用热水汤掉头发才能继续进行。“一曰从足”意一头一脚也可以选择先从脚吃起。而犬和虎食人时则无此必要,再说它们也不会弄热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31 6:57:26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9 14:27:23编辑过]
107#
发表于 2009-9-9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北斗星座、北极星、仙后星座与鞍山地区的天文山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11 12:21:00



 

   北斗星座、北极星、仙后星座与鞍山地区的天文山

      易经说:“天开与子,地僻于丑,人生于寅。”根据原始符号人来源于天上寅河,故人就是寅,东北土话人字现在的发音还是寅。

 寅河的背景下有北斗星、仙后星、北极星。古符号之中三角形代表的是女阴,这个三角形来源于仙后星座W。仙后星座的β 、α 、 γ 、 δ 、 ε,代表女人生产时的下体,三角形γ 、δ  、α ,表示的三角形就是女阴 。 β、 ε 表示两腿的膝盖部分。仙后星座代表的是生产时女人的下体。

     北斗七星 并不是酒斗而是男生殖器的睾丸和阴茎。中国历史有不少妇女梦吞北斗而孕生下了儿子。所以“北斗”决不是用来捞酒的勺子。梦吞北斗而孕也绝不可能是做梦喝烧酒而孕,而应该是梦与天交而孕,那么北斗七星就不是酒勺子,而应该是潦天生殖器的雄性部分,与十万年前相比较,器官的睾丸部分不如十万年前对称而已。

      在寅河天幕下最漂亮的W和 I 两个星座围绕北极星不停地旋转,这就是人类古老生殖崇拜的自然文化的基本天文依据。因为鞍山潦山南段的三座天文山与这组星象相同,这三座天文山证明了在史前这组星象文化性质。

     夜空之中的北斗星座和仙后星座一直在围绕北极星转圈,北极星是天极。我们所知的文化对这组星座的解释与十万年前的解释并不一样,例如:《诗经 :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这个说法作为对史前天文的解释一定是弄错了。《小雅、大东》的作者可能是个酒懵子。

    原始符号△和 I 所表达的意思是仙后星座W和北斗星座 I,但它们都不是畚箕和勺子,而是男女生殖器。


[upload=jpg,1.jpg]UploadFile/2009-9/2009991447685533.jpg[/upload]
[upload=jpg,3.jpg]UploadFile/2009-9/2009991447678076.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9 14:47:22编辑过]

0.jpg (56.86 KB, 下载次数: 1)

0.jpg

0.jpg (283.15 KB, 下载次数: 1)

0.jpg

0.jpg (56.86 KB, 下载次数: 1)

0.jpg

0.jpg (283.15 KB, 下载次数: 1)

0.jpg

0.jpg (279.8 KB, 下载次数: 1)

0.jpg
108#
发表于 2009-9-9 14:51: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十字dsc_1179.jpg]UploadFile/2009-9/20099915274960366.jpg[/upload]

必要的引子(未成年人不宜)

 

    

  

十字架fficeffice" />

现在我们可能辨认出汉字中有大量的十字架,例如田、土、老、黄等等,汉字中怎么有这么多十字架。根据中国神话故事,十字架表达的是十个太阳。哪里是十个太阳的故事发生的地方?当然太阳发生在东方。这就是东方《析木》。一分为二的两个轩辕国就是东方《析木》。这太多的十字说明汉文化是最早使用十字的文化。汉字证明全世界最早的十字架在中国。

这些十字架源于古老易经中的三才图。在这幅古老的三才图中:十字架代表的是天,方块代表地,七始图代表世界的诞生。而在这幅三才图旁边有一幅男女生殖器图,其中北斗是男生殖器,三角形是女生殖器即仙后星座。中国的龙凤起源就是北斗星座和仙后星座。根据北斗星的形状,这幅图的年代应为《十万年》。

  

      汉字起源应该在人类的生殖文化时期的早期,如果我们以生殖为背景来看待汉字就可以看出生殖文化的形和神,象形汉字记录的首先应该是男人和女人形象然后是声音,其次和再其次才是鸡狗猪而鸡狗猪的形象也是为人的形象服务的。那时的文化作品和现在的文学作品的本质没有两样。

         如:

             十代表天,意大全。口代表地,十加口为田字,意为天地相交。

             十下加一是土、地上的十字架,意为女人的想法。

             子字:撒尿时的阴茎和睾丸,意为男孩。

             女:阴茎穿过了上玄月和下玄月一个组合的中间。

             母:女人的肚子,男人是女人生的。

             人:出来,从两腿间寅(生)出来的东西。

             八:扒开两腿间的缝,“他妈了个八子或他妈八子,” 一般就指小孩是从八出来的。

             入:从两腿间回去,轮回的第一步,先回去再回来。

             回字是从这头去那头必须通过的的一根管道,指阴道(或红山文化的所谓马蹄筒)。

             寅:两性关系,上下是男人和女人的大腿,中间是男人和女人的生殖器。

             九:躺下脚尖向上,生孩子的女人。

             旭:有一个女人生出了十个太阳。

             七:女人与男人的交合。

             四:框中有一对相背分离的七,意为不能怀孕、死了。

             死:在地的下面,男向左女向右男女相背。

             五是天火。六是地水。

             一是一个人,加一个人等于二,短的是女人、长的是男人,再加一个更短的是小孩,故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馬字是向后掀开草裙,骑在别人上面得意的男人,那个人是一个女人。象形字女向右男向左,就是“妈”。

             妈妈:发音“麻”:女人被男人触摸乳房时的感受。

             爹爹:有许多夸父,多个男人。

             多:性器向左,性特征明确的两个男人。

             大:高过天的女生殖器,特定的大山,如:昆仑山。

             日:混沌中的男女生殖器。

             小:低头时看到的睾丸和倒挂在那里的阴茎,那个地方应该有个勾。所以女的生殖器又叫“插沟”。

             丰:串起来的天地人“万物尽有”一般指巨大的女阴形山体的中间部分。

             泰:指羊水。

             羊:丫加天地人三才等于三阳开泰。

             丫头是女孩,指两腿的中间仅有一丫形缝,别的什么也没有。

             小子:阴茎“一”的左端按装一个倒勾,竖起来挂在那个地方了就成了男孩。

             狗:犭、口、勹,左边是龙右边是凤中间是窝,意:龙凤分工明确地守护着人类的一个家园。请注意其中的龙就是一条向外扑咬的犬。因此有人说“龙”起源于忠实的《狗》,凤就是《鸡》。当然就狗和鸡对人类历史尤其是我们的文明史做出和继续作出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贡献,人们尊称鸡狗是龙凤这十分正确。同时传统文化中很多人就叫“狗子”,义:龙凤后代,狗子自然就是龙的传人。等等。

       古老汉字的本身就记录和包含了古老的文明史。以上说法或许较为荒诞,勿怪!

      邓林:邓字就是华表山华表,“丨”字是阴茎“了”字是睾丸,合为“阝”字就是“了屌”。了吊就是男祖,男祖就是所谓华表。笔画“ヌ”字表示华表的用途, 乀为女,フ为男。意华表用于男女交配。所谓“邓林”应该是男女“野合”的地方。什么是“夸父”夸父应该是用于交配的男人,有“杖”的男人称为夸父,母系社会的男人就是“夸父”。就是后来的“丈夫”。或有华表的那一片树林是天地相交的地方,夸父在树林里。华表应该是夸父之杖,女人应到此与天交合。“弃其杖化为邓林”:留心山顶树林里有“夸父”。

[upload=jpg,天五.jpg]UploadFile/2009-9/20099915303860488.jpg[/upload]
[upload=jpg,dsc_5235.jpg]UploadFile/2009-9/2009991665791514.jpg[/upload]
[upload=jpg,71.jpg]UploadFile/2009-9/20099916153151427.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0 6:33:30编辑过]

0.jpg (120.07 KB, 下载次数: 1)

0.jpg

0.jpg (120.07 KB, 下载次数: 1)

0.jpg

0.jpg (22.42 KB, 下载次数: 1)

0.jpg

0.jpg (257.03 KB, 下载次数: 1)

0.jpg

0.jpg (160.99 KB, 下载次数: 1)

0.jpg
109#
发表于 2009-9-9 14:58:00 | 只看该作者
  内外辽河

     现在有人,主要是盘锦地区的一些文化人。根据《西拉木伦》河水流入了《双台子》河的情况又分了个驴唇不对马嘴的所谓内辽河和外辽河。

     所谓的内辽河《双台子河》根本就不是辽河。为数不少的考古学家对辽东半岛古文化新发现成见不少。有些人甚至要强行把《大辽河》从地图上抹掉。如果抹不掉就把大辽河定为外辽河。西边的双台子河定为辽河正源即所谓“内辽河”。请问:所谓内辽河"没有一滴水流入辽河",怎么能取名辽河呢?

    人们根据“长城内外”的提法辽河也分为内和外,并且所谓内辽河越拉越长,现在的内辽河从双台子河入海口算起向北再向西直至河北的光头山,跨我国北方四个省。对于这条所谓“内辽河”而言几乎全东北都可以认为是“河外”。本来我国东北就有好几个“外”如:边外(柳条边)、关外,至于还有所谓“外兴安岭”和:“外蒙古”,可惜早就成了人家的地盘。再外下去就是“长城内外”,“黄河内外”还有“长江内外”了。

     李济先生认为:“两千年来的中国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以为中国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长城以南的事儿;这是一件大大的错误,我们应该觉悟了!我们更老的老家——民族兼文化的——除了中国本土以外.并在满洲、内蒙古、外蒙古,以及西伯利亚一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列祖列宗栖息坐卧的地方;到了秦始皇筑长城,才把这些地方永远断送给“异族”了。”

     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鸭绿江以东已经彻底外了,这个内把所谓的中国越内越小。划分内外辽河给我们剩下的又是“内”,像这样的所谓“内”用不着太多,再来几个就够了。依我看划分内外辽河的这些蠢材有些没安好心。俄罗斯贝加尔湖以东的地盘都是抢我们的,但人家对这些地盘都不分内、外而分为“前”和“后”,如《后贝加尔斯克》在满州里以北,这个斯克“后”的称谓就很讲究。

    《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记“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革台】,修【革台】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这个老毛子的《毛民国》是黄帝老子封的。釜山在朝鲜半岛的南端,所谓“黄帝合符釜山”也是个地盘问题,那时候咱家地盘大而现如今如果再外就外没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0 1:56:31编辑过]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河南具茨山岩画,江苏连云港,辽宁鞍山岩画  发帖心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465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三个图第一张是河南具茨山的,第二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9-19 19:57 , Processed in 0.1285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