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人山 (18).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人山 (10).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人山 (5).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人山 (7).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039.jpg

社稷草
《社稷》 辽东半岛寻根(本网网友们的意见)
“辽东、胶东、朝鲜三半岛甚至包括日本列岛在内的广大海域及其腹地。它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地位即可统属在广义的中国北方,又可统属于中国面向太平洋(环太平洋)的重心位置。它是打开东北亚(包括中国大东北)的钥匙,又是连接东南沿海的龙头。”
苏秉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逢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
“沁水出井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济水出共山南东丘,绝钷鹿泽,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潦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
——山海经卷十三海内东经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其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山海经卷十三大荒东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蜚蛭,四翼。有虫,兽身蛇身,名曰琴虫。”
——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
“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鞈,修鞈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山海经卷十七大荒北经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
以上我们抄录了山海经中的几段,意思是大概这些就是苏秉琦先生所谈的辽东、胶东、朝鲜三半岛和包括日本列岛在内的广大海域及其腹地。
苏先生又谈了这一地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地位。一、是统属在广义的中国北方。二、是又可统属于中国面向太平洋(环太平洋)的重心位置。三、它是打开东北亚(包括中国大东北)的钥匙。
谁者是这把钥匙?这要看条件:苏先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地位。”这些大概就是山、海、经。在此苏先生与山海经不谋而合。或以一部《山海经》来衡量:这个重心的中心应该是古《遼阳》的原始千山即所谓潦山、列阳。原始千山的第一山应该是龟山,昆仑与华表。大荒就是所谓北大荒。
“夔”白令海大海牛,体重可达6700公斤。其分布范围大致位于白令海的司令群岛周边,往东达阿留申群岛西侧,往西至堪察加半岛。由上新世(Pliocene)与更新世(Pleistocene)的化石发现记录分析,过去大海牛的分布范围可能广达整个北太平洋中北部海岸地带,东侧达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与现今墨西哥西岸约北纬30度处,西部则到日本的本州岛(南限约北纬37度)。该物种1768年灭绝。
东北亚地区或太平洋西北海域及其纵深具备建立四个海地理概念的条件。其中的西海是渤海,北海即日本海及该海域以北海域,东海南海的主要部分就是中国东海和黄海等海域。
所谓《东方析木》并不是东方有人在劈木头,东方《析木》指的就是象劈木头那样一分为二的两个轩辕国,两个轩辕国就叫东方析。山海经所述的这两个轩辕国也只有古潦阳文化可以与之相匹配,东方析一南一北。北部地名标志是鞍山市大孤山—羊耳峪。南部地名标志在海城小孤山—羊角峪。故:根据“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的原则,我们也没有理由不这样看:东方析木、两个轩辕国就在辽东半岛的鞍山、辽阳、海城。石器时代的轩辕国要比现在美丽一万倍。美丽的轩辕国就是析木国,析木国就是“大析国”,大析国很可能就是人们寻找的《大西国》,“大西国”在东不在西。
根据司马迁的说法“黄帝”曾合符《釜山》。而山海经中《毛民国》属黄帝。《倭属燕》。我们可以初步认定所谓《黄帝》应该是东北亚先民的共祖。所谓中国一辞也不一定指的是地盘,也不是仅指中原那么大的地方,中国就中原那么大那就坏了。“中国”一辞很可能是原始宗教词汇,对它的词意应该进行再认识。
所谓“社稷”,社字应该是祭拜天地,土字表示地的一横较长,十字表示的是天,天之下就是地,土字代表的是以地为主的天和地。
山海经提出两种稷草一种是野菜“稷稷”草,另一种即“社稷”社稷草又叫散房草,两种草的用途是一吃一住。稷稷草的籽实携带的是两个灵魂,社稷草携带了多个灵魂。散房草散到房上,意一大片灵魂来投胎。内涵是灵魂乘坐在两种草的籽实里进行天地间的轮回,社稷一词“社”又有愿望、礼貌、接触、交往之意,“稷”是目的,“畟”就是交配。社稷一词大意应该是“文明求偶”。也可能是男女碰头,作为标志各执一草,女执稷稷草,男执社稷草,以便验明正身。这大概应该是社稷的基本过程之一。所谓社稷实际是在向这两种草所代表的吃、住和交配行礼,以感谢食物、房子和繁殖。社稷一词太古老,人们主要是在祈求繁殖。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这四种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其中“膏菽”就是野菜稷稷。膏稷就是社稷。其他两种“膏稻和膏黍”是指大米和高粱谷子一类野生作物。
“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与社稷草的形态一样指的就是社稷草。
山海经中的这两段关于草的说法,前者说的草属于女人而后者说的草则属于男人。
社稷草又名散房草和鸿茅草,中空,大约九支左右一组,“下有九枸,”分蘖繁殖,籽实已退化没有繁殖能力,散在房上不发芽。其实如麻,其叶如芒。我国东北地区冬季较长,这种草保暖效果好,对北方古人熬过漫长的冬季功劳不小。稷稷草是春季最早出土的植物之一。稷稷草又名救命草可供人们食用。早春,人们熬过了漫长的冬季、饥肠辘辘的古人唯一能吃到的食物就是这种草。现在这种草叫野菜,一般采摘回家包饺子祝贺春天的到来。 现代人好像有些忘了,春季采摘《稷稷菜》吃稷稷菜包饺子早就是北方民俗,叫开春。说实在的:实际我们大家倒是真应当对稷草磕几个响头。
长期在野外散步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有稷草的地方一般都有古遗址。准确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 8:03:5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