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570|回复: 146
收起左侧

[教材] 秦玉--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9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秦玉的!
秦朝土古玉上之工法与所谓汉工法是有极大差异的,
只可辩其工上自然态质变,否则与您失之交臂!
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定都咸阳。秦废封建,立郡县,所设的中央与地方政权机构,大多为后世王朝所沿袭。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道路,筑长城、修驰道,工程浩大,所费超出国力,导致赋税加重,于公元前206年秦政权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推翻,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的一个统一王朝。
中华古玉文明的探究是一个大工程.不是我们所见到少的可怜的馆藏器能全面解释的.就论辩别真伪.也争论了几十年.瞎说了几十年.什么用料.工法.太浅了点吧.大家从己知的料、形、工、沁、神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大千世界的自然变化规律.往往是相通的,一块小小的土古玉也是一个小千世界呀.她的自然变化规律与自然界万物之变是一样的.而这个自然态的次生变化是仿不了的.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别真伪的关键!十二法只是总结了土古玉质变的典型特征.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是方法,灵活运用去分析辩识土古玉器,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当做标决而被框住手脚!


200887163352985.jpg

201161622359998.jpg a3srq24657478970542.jpg a5fwdy4657316196542.jpg
a5uxww4657332932542.jpg
a7r6954657272142542.jpg
a8zike4657349157542.jpg
a9kvyd4657427012542.jpg
a42o2j4657516447542.jpg

发表于 2012-6-12 09: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用心良苦:
1,为何例举秦玉?
2,怎样判别稀见工法、器型玉?
3,鉴玉的最基本要点?

诸君,此为正道,不可忽略。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1: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对一件玉器的解读分析的着眼点如何,馆藏品多看有意义,记住馆藏图片也不难,但是谁收到过与馆藏一样的东西了--难!!!
   
因馆藏图片光线角度的不同故不可能完全表现古玉的真实面目,而我们只会图上认出哪是馆藏品不是我们学习鉴识古玉的目地。而是读懂每件国藏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的关系,即工上自然态质变辩真伪。从骨子里领悟了自然界万物自然态的变化规律后,宝才与我们不会失之交臂!
   所以请大家在此贴逐件进行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关系的分析,使我们识宝能力的真正提高,才是大家要追求的!不为史料与考证所束缚,自觉杜绝将历史“科学化”的追求,还有致力于在具体的历史境况中寻找一个民族所达到的心智高度,及其所遭受的精神挫折和整体性创痛的努力,有其正当性与合理性。而对说史者来说,他应该有这样的本事:既能善披文意,使大众不再对历史有望而生畏的厌烦感;又能拨去翳障,揭示那些不确定因素背后所隐藏着的历史运化的脉动和节律.

秦代玉器的雕工及装饰技巧,既没有战国玉器的雍容华贵及玲珑剔透,又没有汉代玉器的精雕细琢及千纹万花,形体较为笨拙,花纹较为粗糙。所琢祭祀玉,均作仅具轮廓状的器形,没有细部加工。所琢陈设玉、装饰玉,虽比祭祀玉精致,但与前后两朝玉器相比,还是显得相糙,所饰谷纹、乳丁纹,乳丁半缓,不饱满,且疏稀。所饰勾连云纹,线条粗硬,地子毛糙,后加工修饰显得草率、马虎,从中可以看出秦代玉器水准还欠火候。总之,从雕工及装饰方面观察秦代卡器,粗矿有余,细润不足,给人以一种短期行为的感觉。同时,从秦代玉器中仿佛也能隐约看到其时玉匠不像周汉两朝玉匠,才华横溢。灵气十足,显得力不从心。 a64zge4657463008542.jpg
a81l4d4657585982542.jpg
a87lim4657397995542.jpg
a0912z4657382366542.jpg
mmexport1388327377279_副本.jpg
a158774657299709542.jpg
a2903q4657445525542.jpg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0: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的知识量达到一定量,
眼力才会随之增强,
这个量未达到时-定要静下心来学习,
求知之心有了您才会进步的!
万不可看了几本武侠小说就要开武馆。
    大家从己知的料、形、工、沁、神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对于这众多大洪水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了。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红山文化(8000-4000)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三星堆的器物二十年代就已出现,而当时全部被专家定论为臆造,但现在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红山文化也是如此,红山文化前文化更是如此.而一个好的藏家只有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件玉器的鉴别失误才能少。
mmexport1388327380264_副本.jpg
mmexport1388327383892_副本.jpg
mmexport1388327387093_副本.jpg
mmexport1388327389971_副本.jpg
mmexport1388327391712_副本.jpg
mmexport1388327396739_副本.jpg
mmexport1388327414292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19: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鉴别古玉首先要从老的本质特征入手,首先断定它是否老,然后再从造型、工艺特征进行断代。十二字法讲的就是如何看老这样一个鉴定古玉的基本方法,我们必须悉心领悟才是。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2: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秦玉的!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朝土古玉上之工法与所谓汉工法是有极大差异的,
只可辩其工上自然态质变,否则与您失之交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2: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秦玉的!

秦工

秦工

秦朝土古玉上之工法与所谓汉工法是有极大差异的,
只可辩其工上自然态质变,否则与您失之交臂!

秦工

秦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6 22: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老师此贴很重要,----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秦玉的!希望能够反复学习。
考证馆藏、探寻民藏,秦式玉存量甚少。秦式玉有着鲜明的特征,非常值得藏家、学者研究。
1,秦式玉,顾名思义秦国早期玉。宝鸡馆藏品明确出土地为周源一带即关中西部,民藏所见也少,似来源陕甘一带;

2,所见秦式玉学者断代约在春秋中晚期,除馆藏明确出土地即其他旁证器物外,
其依据主要是从碾玉工艺、以及铁质工具应用判断;
故,平王东迁后,南阳淅川春秋墓出蟠虺纹玉璜等也似应列入秦式玉范畴;
3,所见秦式玉似均为片状器,有单面工与双面工,以硬刻阴线饰以蟠虺纹。
其主要特点是由变形云纹、虺纹组成隐形龙纹或饕餮纹;
繁缛、神秘、深邃,华丽精美,开商周以来先河;其镂空处尖锐利落令人惊叹!
所见片状器最薄仅0.2cm;
4,所见秦式玉似均为和田玉质,细腻温润,沁色雅美(宝鸡馆藏为鸡骨白);
5,时至春秋,虽礼崩乐坏,但周王朝政权仍一统诸侯,玉器纹饰仍未脱离周代主流形制,佩饰仍以龙、虎、饕餮纹为主;
6,现馆藏、民藏存量甚少,不足以充分研究,尚待科学发掘秦先公大墓,出土更多玉器实物佐证。但秦式玉之神秘,或隐或现,早已被学者和睿智的藏家高度关注;
以上浅见,请师友指摘。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7 22: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请大家在此贴逐件进行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关系的分析,使我们识宝能力的真正提高,才是大家要追求的!不为史料与考证所束缚,自觉杜绝将历史“科学化”的追求,还有致力于在具体的历史境况中寻找一个民族所达到的心智高度,及其所遭受的精神挫折和整体性创痛的努力,有其正当性与合理性。而对说史者来说,他应该有这样的本事:既能善披文意,使大众不再对历史有望而生畏的厌烦感;又能拨去翳障,揭示那些不确定因素背后所隐藏着的历史运化的脉动和节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4 22: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认识秦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6 12: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秦玉--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的!

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秦玉的!
秦朝土古玉上之工法与所谓汉工法是有极大差异的,
只可辩其工上自然态质变,否则与您失之交臂!

中华古玉文明的探究是一个大工程.不是我们所见到少的可怜的馆藏器能全面解释的.就论辩别真伪.也争论了几十年.瞎说了几十年.什么用料.工法.太浅了点吧.大家从己知的料、形、工、沁、神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大千世界的自然变化规律.往往是相通的,一块小小的土古玉也是一个小千世界呀.她的自然变化规律与自然界万物之变是一样的.而这个自然态的次生变化是仿不了的.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别真伪的关键!十二法只是总结了土古玉质变的典型特征.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是方法,灵活运用去分析辩识土古玉器,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当做标决而被框住手脚!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9 21: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捕风 于 2012-6-9 21:51 编辑

老师的话有深意。
玉璧.jpg
发表于 2012-6-9 22: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法只是方法,灵活运用去分析辩识土古玉器,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
.不可当做标决而被框住手脚!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22: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朝土古玉上之工法与所谓汉工法是有极大差异的,
只可辩其工上自然态质变,否则与您失之交臂!

海到天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站的高看的远,在井里看天只有一片,有时还会有被农夫埋掉的危险。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当小学生!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真伪的关键!
辩玉本领学成后您将一生受益,
一知半解到头来真品与您失之交臂!
当我们的知识达到一定量,
眼力才会随之增强,
这个量未达到时-定要静下心来学习,
12法是教会大家如何辩识真伪的初级入门方法.
真能看懂各文化区与文化层玉器工上自然态质变态,
还需用12法的方法去大量观国藏看精华贴充分理解消化,
眼力才能逐渐提高.
当我们的知识达到一定量,
眼力才会随之增强,
这个量未达到时-定要静下心来学习,
求知之心有了您才会进步的!
如自己的鉴论与收藏水准脱节,
就为别人指点江山,
这将会误导初学者!
万不可看了几本武侠小说就敢开武馆。
64b70609c7d865bbf243cb0287008bb2.jpeg
120849n643hwt4i4nmkl06.jpg
120853o6lg3flkg9fghhtf.jpg
121011vfzbj6gws4g9z737.jpg
121103ge2ftbf2gbgweifz.jpg
121106hs2bh06kk0j2cfp2.jpg
121150znuh44k0k935u73a.jpg
121203e7ksaf3gj2pbljef.jpg
121311qi1k76uq7ijux4jq.jpg
121316zxihoxoqpvip2whw.jpg
121318a1ppwumanru0uloz.jpg
213519ihuzgyijxdjxinxz.jpg
654160a0f4f8e1b43c26ee2a5a3e778f.jpg
1211522pe3grwgnsbr2ely.jpg
1211558e8e3exctt3z6dje.jpg
1211572jz23t71g5ujgt7a.jpg
1213145xd6bkxxbxkdzxxg.jpg
121005887x8c1st1cuu883.jpg
a1mdcb4657547925542.jpg
a2yy834657365333542.jpg
a3g0yk4657497426542.jpg
发表于 2012-6-9 23: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老师的说法,几千年来有多少种琢玉工具,多少种琢玉技法有谁能全部说清楚,但是玉器一旦制作完成它就只能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自然规律,也就是老师所指的“工上自然态质变”的规律,所以我们只要从自然态的角度出发灵活掌握了‘工上自然态质变’,我们就掌握了鉴别古玉的钥匙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2: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秦玉的!

秦朝土古玉上之工法与所谓汉工法是有极大差异的,
只可辩其工上自然态质变,否则与您失之交臂!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2: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秦玉的!

秦朝土古玉上之工法与所谓汉工法是有极大差异的,
只可辩其工上自然态质变,否则与您失之交臂!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2: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秦玉的!

秦朝土古玉上之工法与所谓汉工法是有极大差异的,
只可辩其工上自然态质变,否则与您失之交臂!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秦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9-13 23:35 , Processed in 0.09151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