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收起左侧

[教材] 秦玉--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0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秦式玉器有本书挺不错,可以参照,刘云辉“陕西出土东周玉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0: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的知识量达到一定量,
眼力才会随之增强,
这个量未达到时-定要静下心来学习,
求知之心有了您才会进步的!
万不可看了几本武侠小说就要开武馆。
    大家从己知的料、形、工、沁、神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对于这众多大洪水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了。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红山文化(8000-4000)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三星堆的器物二十年代就已出现,而当时全部被专家定论为臆造,但现在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红山文化也是如此,红山文化前文化更是如此.而一个好的藏家只有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件玉器的鉴别失误才能少。
mmexport1388327380264_副本.jpg
mmexport1388327383892_副本.jpg
mmexport1388327387093_副本.jpg
mmexport1388327389971_副本.jpg
mmexport1388327391712_副本.jpg
mmexport1388327396739_副本.jpg
mmexport1388327414292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1: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对一件玉器的解读分析的着眼点如何,馆藏品多看有意义,记住馆藏图片也不难,但是谁收到过与馆藏一样的东西了--难!!!
   
因馆藏图片光线角度的不同故不可能完全表现古玉的真实面目,而我们只会图上认出哪是馆藏品不是我们学习鉴识古玉的目地。而是读懂每件国藏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的关系,即工上自然态质变辩真伪。从骨子里领悟了自然界万物自然态的变化规律后,宝才与我们不会失之交臂!
   所以请大家在此贴逐件进行玉器表相质变的因与果关系的分析,使我们识宝能力的真正提高,才是大家要追求的!不为史料与考证所束缚,自觉杜绝将历史“科学化”的追求,还有致力于在具体的历史境况中寻找一个民族所达到的心智高度,及其所遭受的精神挫折和整体性创痛的努力,有其正当性与合理性。而对说史者来说,他应该有这样的本事:既能善披文意,使大众不再对历史有望而生畏的厌烦感;又能拨去翳障,揭示那些不确定因素背后所隐藏着的历史运化的脉动和节律.

秦代玉器的雕工及装饰技巧,既没有战国玉器的雍容华贵及玲珑剔透,又没有汉代玉器的精雕细琢及千纹万花,形体较为笨拙,花纹较为粗糙。所琢祭祀玉,均作仅具轮廓状的器形,没有细部加工。所琢陈设玉、装饰玉,虽比祭祀玉精致,但与前后两朝玉器相比,还是显得相糙,所饰谷纹、乳丁纹,乳丁半缓,不饱满,且疏稀。所饰勾连云纹,线条粗硬,地子毛糙,后加工修饰显得草率、马虎,从中可以看出秦代玉器水准还欠火候。总之,从雕工及装饰方面观察秦代卡器,粗矿有余,细润不足,给人以一种短期行为的感觉。同时,从秦代玉器中仿佛也能隐约看到其时玉匠不像周汉两朝玉匠,才华横溢。灵气十足,显得力不从心。 a64zge4657463008542.jpg
a81l4d4657585982542.jpg
a87lim4657397995542.jpg
a0912z4657382366542.jpg
mmexport1388327377279_副本.jpg
a158774657299709542.jpg
a2903q4657445525542.jpg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10: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研究古玉第一人   众多古玉爱好者的口碑才是丰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4 12: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玉--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的!

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秦玉的!
秦朝土古玉上之工法与所谓汉工法是有极大差异的,
只可辩其工上自然态质变,否则与您失之交臂!

中华古玉文明的探究是一个大工程.不是我们所见到少的可怜的馆藏器能全面解释的.就论辩别真伪.也争论了几十年.瞎说了几十年.什么用料.工法.太浅了点吧.大家从己知的料、形、工、沁、神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大千世界的自然变化规律.往往是相通的,一块小小的土古玉也是一个小千世界呀.她的自然变化规律与自然界万物之变是一样的.而这个自然态的次生变化是仿不了的.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别真伪的关键!十二法只是总结了土古玉质变的典型特征.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是方法,灵活运用去分析辩识土古玉器,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当做标决而被框住手脚!

L1240439.jpg
L1240440.jpg
L1240443.jpg
L1240444.jpg
L1240448.jpg
L1240446.jpg
L124044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4 13: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秦玉--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的!

L1240448_副本.jpg
看似圆头收刀,
L1260530.JPG
L1260529.JPG
L1260533.JPG
L1260531.JPG
L126053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5 11: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秦玉--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的!

L1260539.JPG
L1260540.JPG
L126054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5 11: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秦玉--只会认工法是看不懂的!

L1260543.JPG
L1260544.JPG
L126054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5 14: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十二字法,不深究工上自然态,永远是玩玉的门外汉,菜鸟偶离开咱们这里几年才更深刻的感受到12字法的深刻,科学。再次向各位老师们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9 00: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夜窗外静悄悄,学习好贴看到精彩时,喝一口清凉的青岛啤酒,这也许就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3-28 17:13 , Processed in 0.0525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