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高古玉高科技测年代

   关闭 [复制链接]
621#
发表于 2009-11-28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数年的遗址考查工作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5 13:12:00    Post IP:222.35.81.9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261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辽西

以下是引用gggg在2009-5-20 12:55:00的发言:

考考眼力这个国藏红山文化玉器也缩了.看出来了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622_ktrsdzwtpgn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缩:红山文化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减缩且对应硬质和同质残留多呈解理态如骸晶和岛状同质残留,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和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土中朝下端等.必存在局部减缩,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且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呈随型包裹态,生坑态时吐灰区对应减缩区.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真品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

622#
发表于 2009-11-28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数年的遗址考查工作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5 13:13:00    Post IP:222.35.81.90

辽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268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620234983423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23#
发表于 2009-11-28 11:21: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数年的遗址考查工作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5 13:13:00    Post IP:222.35.81.9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94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內蒙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非水融点。这回对了其它为水融减缩的解理面..

624#
发表于 2009-11-28 11:21: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数年的遗址考查工作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5 13:41:00    Post IP:222.35.81.9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94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缩:红山文化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减缩且对应硬质和同质残留多呈解理态如骸晶和岛状同质残留,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土中朝下端等.必存在局部减缩,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且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呈随型包裹态,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真品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

625#
发表于 2009-11-28 11:22: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数年的遗址考查工作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5 13:44:00    Post IP:222.35.81.90

等离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15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且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呈随型包裹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且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呈随型包裹态,
626#
发表于 2009-11-28 11:24: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数年的遗址考查工作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5 13:47:00    Post IP:222.35.81.9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3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徳国专家和任南

以下是引用大巫头01在2009-5-20 16:35:00的发言:

老师,看了张教授研究启发很大,质变就是化学成分到矿物成分的改变,古玉的“缩”应是“先入后出”的结果,这个外因前提“成分改变”,可能进一步探讨到“熟”与“浆”的过程中,“浆”的形成或许是玉分子的水液体向胶凝体的改变所致。具体分子间的元素增加递减暂不明确,如老师再次进入实验室检测,可将古玉的浆壳元素与原生料进行化学比对,分子的比列相信应该不同。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623035351063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27#
发表于 2009-11-28 11:24: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数年的遗址考查工作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5 13:47:00    Post IP:222.35.81.9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782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28#
发表于 2009-11-28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数年的遗址考查工作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5 13:48:00    Post IP:222.35.81.9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64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29#
发表于 2009-11-28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数年的遗址考查工作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5 13:49:00    Post IP:222.35.81.90

库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遍地遗存.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缩:红山文化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减缩且对应硬质和同质残留多呈解理态如骸晶和岛状同质残留,此种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和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土中朝下端等.必存在局部减缩,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且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呈随型包裹态,生坑态时吐灰区对应减缩区.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真品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

缩在那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528114518873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528114518873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30#
发表于 2009-11-28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数年的遗址考查工作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5 14:02:00    Post IP:222.35.81.90

三星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339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2 13:17 , Processed in 0.0630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