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08|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分析] 玉马首,色是料自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3 21:48: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师友随评:








2#
发表于 2012-6-3 21:56:02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21:59:53 | 只看该作者
过山车 发表于 2012-6-3 21:56

欢迎莅临谢关注!
4#
发表于 2012-6-3 21:59: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12-6-3 22:01 编辑

我不知道你是否认真看过12字鉴定方法。我请你再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看几遍。看懂了,你自己就可以知道你的藏品是真是老?

10.过:土古玉器的“过”渡.必须注重其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和入沁之沁门,处于土层最下端水浸蚀时间最长,故其质变最严重呈失透失色态,玉软沁方入,形成表层减缩态.且表层沁蚀对应内质有质变与色变向上或以沁门为中心渐变向外扩散呈包裹状:也有外部物质顺微孔进入产生由内而外的渐变,色与质变也有随裂和孔为中心向外扩散且呈三色过渡状且呈胶冻感。并少数在方位下端质变失色处伴有腐蚀质有机炭沁入(多呈以失色部位为起点依器表同状态开口且边口色清晰)微缩端且有随型硬质解理显现.古玉的次生变化是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玉器有色变减缩态而无台阶,其因玉器色变轻端多土中朝下(封闭的泥中产生一个稳定的环境)在方位下端(多呈周身同状态边口色清晰裂) ,外界挠动对其相对上半部松土部位小.。而老料带沁仿品,色的分布无对应内外质变的方位感 ,观其表层沁蚀程度与内质质变不对应,其色含糊不清无三色胶冻感过渡.表象的色和质变非渐变包裹状。
5#
发表于 2012-6-3 22:05:48 | 只看该作者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2-6-3 21:59
欢迎莅临谢关注!

别客气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22:17:40 | 只看该作者
马纪宁 发表于 2012-6-3 21:59
我不知道你是否认真看过12字鉴定方法。我请你再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看几遍。看懂了,你自己就可以知道你的藏 ...

      对于“十二字法”晚辈一直在学习,只是悟性太差,至今只知皮毛、知之甚浅。
      就此玉马首晚辈观点如下,请马版指教:
      1、此物年代不到明!而清以后入土玉器是难以形成水银沁的,故疑料自带色;
      2、马版所言“过”,似乎对于水银沁是个例外。在本网中应该学习过此类帖---碳沁、水银沁没有“过”的现象。

            谢指教,给您敬茶!      
7#
发表于 2012-6-3 22:27:36 | 只看该作者
不錯的馬頭玉飾!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22:29:56 | 只看该作者
殷商004 发表于 2012-6-3 22:27
不錯的馬頭玉飾!

谢殷版鼓励!
9#
发表于 2012-6-4 00:04:15 | 只看该作者
是甚玉?
10#
发表于 2012-6-4 00:10:06 | 只看该作者

熟透了的和田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9-14 00:38 , Processed in 0.06162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