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原创]南缘-南怀瑾讲述与任南红山古玉

[复制链接]
941#
发表于 2007-4-15 13: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壶居士01在2007-1-22 1:35:35的发言:
 劫灰的典故: 劫灰的典故,出在佛经。佛说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和人的生命一样,有它固定的变化法则。在人的一生而到死亡,有四大过程,叫做“生、老、病、死”,谁也逃避不了。但就物质世界的地球和其他星球而言,它的存在寿命,虽然比人的身体寿命长,结果也免不了死亡的毁灭,不过把物质世界由存在到毁灭的四大过程,叫它“成、住、坏、空”。当上一次这个地球上的人类世界被毁灭的时候,火山爆发,天翻地覆,在高温高压下,经过长时间的化学变化,没有烧化的,还保有原来形状的,就是化石。至于烧成灰块的,就是煤矿、铁矿之类。熔成浆的,就是石油。佛学中的“前劫之劫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煤炭。佛学的这种说法,是被现代科学---地质学的理论所认同的。但在西汉武帝的时代,这种理论就很新奇了

一壶居士真乃奇人,

[em17]有时间是要向你请教才好,去任老师那两次也没见到,看来万事还真要讲个缘法。。。。。。。。。。。
942#
发表于 2007-4-16 00:5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普云在2007-4-15 13:30:22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一壶居士01在2007-1-22 1:35:35的发言:
 劫灰的典故: 劫灰的典故,出在佛经。佛说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和人的生命一样,有它固定的变化法则。在人的一生而到死亡,有四大过程,叫做“生、老、病、死”,谁也逃避不了。但就物质世界的地球和其他星球而言,它的存在寿命,虽然比人的身体寿命长,结果也免不了死亡的毁灭,不过把物质世界由存在到毁灭的四大过程,叫它“成、住、坏、空”。当上一次这个地球上的人类世界被毁灭的时候,火山爆发,天翻地覆,在高温高压下,经过长时间的化学变化,没有烧化的,还保有原来形状的,就是化石。至于烧成灰块的,就是煤矿、铁矿之类。熔成浆的,就是石油。佛学中的“前劫之劫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煤炭。佛学的这种说法,是被现代科学---地质学的理论所认同的。但在西汉武帝的时代,这种理论就很新奇了

一壶居士真乃奇人,

[em17]有时间是要向你请教才好,去任老师那两次也没见到,看来万事还真要讲个缘法。。。。。。。。。。。

一壺居士真乃奇人

[em17][em27]
943#
发表于 2007-4-16 09:51:00 | 只看该作者
一壶上山去了.回来后有缘会见面的
944#
发表于 2007-4-16 10:26: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如海深,

万年古玉似金沉。

探索求证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945#
发表于 2007-4-16 16:0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壶居士01在2007-4-11 11:07:14的发言:

谢谢特爱红山朋友!真心话,一壶上世纪一九九0年前确实是读杂书不少,受益不多。一九九一年后读书不多,但受益很多。一壶确实是个无才无艺之辈!一壶清茶混日子!

下面一段话自我再剖析:

特爱红山先生:您好!

一壶者,江湖一术士,布衣一山人。喜玩卦衍易,曾被困八卦阵中,二十年前托人从台湾把南师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辞别讲>带回来了,研读十遍以上后,略有所得,但根性顽劣、慧根少乏,幸由怀师《圆觉经》、《金刚经》、《药师经》、《如何修证佛法》,入佛家《周易禅解》(藕益大师)、《地藏经》、《无量寿经》,从西元一九九六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在大陆出版南老怀瑾先生的其他著述,一壶不是个东西,肚里空,还不主动打开壶盖,只要壶盖开了,古圣先贤和各位老师慈悲,都是古圣先贤自动向壶里投入香茗,先师们为你准备好了往壶肚里注的甘泉水山泉水,一壶给各位有缘人倒到杯中捧上的是茶水,泡的不好,不是茶的问题,不是水的毛病,只能是一壶茶艺不精(没掌握好泡茶的各个环节细节),对不起古圣先贤的好茶和南师怀瑾先生、吴信如先生等诸老师的好水,更可能就是一壶不是纯净的紫砂土(纯矿土掺了化工料、玻璃水、沁了黑炭灰、出窑后打了皮鞋油、上了工业蜡、麂皮抛了光?),或入窑时的节气不对,或烧得火候欠了、过了、窑变了、起泡了、粘盖了!?,,,总之一句话,从一壶倒出的茶不对味儿,错在一壶,与古圣先贤无关,与我老师无碍,与《任南红山文化网》无涉。

                                       不客气,咱俩没事!一起向任南老师学鉴赏古玉。

                                                             一壶谨上

一壶居士最近进山了?!
946#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现代科技进步,进山也有电脑网络,同样可以为红山文化研究服务!这使得一壶想起有些人反对科技检测手段为红山古语鉴定服务事,不禁使人们哑然失笑,科技进步和科技手段为中性,很多被用来制假造假,被用来辨假避假,遭到反对,还论辩,真是瞎耽误功夫!

947#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忘乎道术

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

子贡说:老师你讲了半天,这中间的道理,我还没有懂,请老师告诉我一个方向。孔子只是用比喻来讲,鱼相造于水,人相造于道。这个,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读作音,意义稍稍不同一点。鱼在水中不知道有水,等于人天天在空气中生活,不知道有空气。大家修道求道,其实不需要去修去求,人本身就在道中生活着。所以《中庸》里讲,道没有离开人,是人自己离开了道。道不可须臾离也。道没有一刹那离开我们。可离者非道也 因为修道,道才来了,那就不是道了。
948#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8:23:00 | 只看该作者

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孔子进一步引申。鱼离不开水,所以养鱼要穿池而养给”,故意挖个池塘放上水,才把鱼养得住。那么,道本来在人自己那里,但人找不到,怎么办呢?无事而生定。就是说你的心中,一天到晚要无事。心中无事,就是真正的定,不是打坐才叫定。打坐是练习自己如何做到心中无事的一个方法,不是认为打坐才是修道。如果打起坐来,心中还是很忙,还在念咒子,观气脉守窍啦,怕身体跑了一块骨头,那是在开运动会,那不是道。所以,孔子用一句话,无事而生定,就把修道的道理告诉我们了。真正的定要做到什么境界呢?于事无心,于心无事。定并不是万事不管,你盘腿坐在山上,心中无事,你以为那是道吗?那是半道,半吊子道。要于事无心,能入世作事情,但心中没有事,这是功夫了。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但心中没有事,心中不留事,于心无事 这样才是真做到无事,无事就生定了。
949#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孔子就告诉子贡一个,有静定而得道,得回自己本有的道。因此做了一个结论,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孔子开始说,养鱼必须要挖一个池塘放一些水进去,便于鱼在里面优游自在,修道必须要做到心中无事,才能生定。进一步呢,如同鱼在水里面不知道有水,水也不知道有鱼了。等于我们在空气里生活,活了一辈子不知道空气的形状,天冷鼻子出气,看见冒一点白烟,那还不是真的,所以我们没有看见过气。所以真得了道的人,如同鱼在水里不觉得有水一样,也不觉得自己有道。如果还有道貌岸然,或者俨然有道的一个道象、一股道气、满嘴道话,没有得相忘之故,那就有问题了,不是道的境界。真得了道的人,忘了自己有道,那个有钱惯了的人,身上从来不缺钱,听说今天又赚了二十个亿,哦,今天又赚了。听听而已,并没有觉得欢喜,钱来了也同鱼相忘乎水一样。如果穷人中了奖券,或得了两百万,七天七夜睡不着,镇定剂都没有办法。我们这里也有做大生意、有大资本的人,他听了笑了,可见我很懂他的心里,就是这个味道。可惜很多人好像没有这个经验,等到慢慢发了财,就有这个经验了。
950#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8:26:00 | 只看该作者

君子小人

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同奇,念广东话闽南话,读,单独的一个,畸人,单独的人,超乎常人。修道的人,行为与众不同,在人家看来都是奇奇怪怪的,所以叫畸人就是单数,阳数为之奇,双数为之偶。得道的人,变为畸人,阳数充满,变成纯阳之体。畸于人者而侔于天。不合于人世间的要求,但他是合于天道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25 03:33 , Processed in 0.0642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