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原创]南缘-南怀瑾讲述与任南红山古玉

[复制链接]
951#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接着孔子有一个观念,不光指修道,也含有做人的道德,以及人生哲学,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在人中看来了不起的人,做人做的很好,汤圆一个,到处都得滚得圆圆的,逢人必笑,实际上不是那么一回事,这是人之君子,一般人叫君子,却是天之小人,在天看来是小人,不合于道,心肠不直。其实庄子这里用的四句话,不是这个道理。这四句话,先要申明,年轻同学不要随便拿来用。有时候人家骂你讨厌你,你说我是天之君子,所以让你看不起。这就不对了。
952#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8:28: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看古今中外历史上很多的人物,的的确确道德非常高明,可是做人很差劲,看起来到处不合适宜,而且命运也不好,到处不得志。像孔子当年周游列国,连一个便当也弄不到,不是买不到,而是没有人给他吃。哪里知道孔子死后,每一年祭孔,都是牛肉猪头肉等一大堆。所以我说,死后给孔子冷猪头,不如当年给一个热便当。可是当时孔子很可怜,是人之小人,天之君子。历史上这类人很多,我们年轻时也借用过这四句话,有同学被搞烦了,就讲我是人之小人,天之君子,就骂人了。实际上一个真正得道的人,往往不合于世法,同世俗看起来完全两样,很讨厌。但是我们要知道,不是全才不够称得上大宗师,如果是大宗师,那是天之君子也是人中君子 圣人之才也有圣人之道。庄子这里用的四句话,不是大宗师,也就是说,有圣人之道圣人之才的人,处事都是不高明的。
953#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8:29:00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派子贡去给子桑户吊丧,子贡看到子桑户的朋友不但不哭,还在唱歌,就回来向孔子报告。孔子就说,这些是得了道的人,他们已经了了生死,生来死去他们看得很自然,死不过睡长觉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你不要拿世俗的礼法要求他们。因此引出孔子讲自己修道的方向。
95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8:30:00 | 只看该作者

接着庄子又另起一段故事,与这段故事又同又不同。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丧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梦者乎?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寮天一。
955#
发表于 2007-4-16 22:56: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古玉                

万年悄隐在土中,

历尽沧桑为谁容。

今遇盛世见天日,

几度轮回几度空。

956#
发表于 2007-4-16 22:5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gaoxiang在2007-4-16 22:56:07的发言:

 红山古玉                

万年悄隐在土中,

历尽沧桑为谁容。

今遇盛世见天日,

几度轮回几度空。

[em27]
957#
发表于 2007-4-17 10:32:00 | 只看该作者

晚辈景圆一路走来, 从参悟开始至目前, 通过[][][]的学习,基本已对史前高古玉有了一定的认知。

 

      1.  少听多看自己悟

   多看要看有出土记录的特征

  少听是因对物的理解千差万别.

   悟开眼明需积累

2.古人视<石之美者>为玉.<>的来源种类很多.而静观万物.凡历经岁月者.必留下痕迹.从立体显微镜下表象归纳出系统.出土古玉质变特征.由镜头逐层的揭开在我们眼前.

 3.循着出土古玉的质变过程.矿物.岩象学证据.以及工法比较和工上质变态,就古玉器时代风格.工艺特征.美术风格.从后天的自然态次生质变进行分析论正.并做综合分析.以多学科研判于解读.对了解和鉴定古玉是有帮助的.

 

    

 3.循着出土古玉的质变过程.矿物.岩象学证据.以及工法比较和工上质变态,就古玉器时代风格.工艺特征.美术风格.从后天的自然态次生质变进行分析论正.并做综合分析.以多学科研判于解读.对了解和鉴定古玉是有帮助的.

 

    

958#
发表于 2007-4-17 10:32:00 | 只看该作者
  4.

关于工的辩认很重要. 但古人能做现代人更能仿. 故更要观查工之上千年质变的痕迹.

长期自然性的沁蚀是永远仿不出来的

     5.

只要是观赏任南老师收藏的红山古玉和有出土记录的红山古玉,给你心灵和传统习惯意识的冲击和震撼,就足够说明些什么了!看有出土记录的红山古玉和任南老师珍爱的件件藏品,你能揣摩其创造者们初终吗?没有看出丝毫的"铜臭"气息;寄托的是先民们对天地万物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崇敬!至诚!圣洁!敦厚!质朴!

959#
发表于 2007-4-17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6.“辞不尽言,言不尽意,先民之圣人则之!细细品味任南老师珍爱的件件藏品,你能悟,,,你能开物成务,,,您只要:不自欺;不欺人;就基本上避免了被人欺(骗),,,

7."次有万万种,学会掌握自然态质变渐进规律特征."

"多掌握原生态后天之自然变化的次、对于各文化区、文化层、众多不知名的玉的辩真伪就不难了"

 

要学的还太多太多太多!!! 晚辈景圆还尚需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学海无边, 永无止境.

 

 

任南老师是我渐识、认知红山古玉的启老师。永远是我的老师。老师学习.       

960#
发表于 2007-4-18 22: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dmin在2007-4-17 10:33:27的发言:

6.“辞不尽言,言不尽意,先民之圣人则之!细细品味任南老师珍爱的件件藏品,你能悟,,,你能开物成务,,,您只要:不自欺;不欺人;就基本上避免了被人欺(骗),,,
   

7."次有万万种,学会掌握自然态质变渐进规律特征."
   

"多掌握原生态后天之自然变化的次、对于各文化区、文化层、众多不知名的玉的辩真伪就不难了"

要学的还太多太多太多!!! 晚辈景圆还尚需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学海无边, 永无止境.
    

任南老师是我渐识、认知红山古玉的启老师。永远是我的老师。老师学习.       

師者

所以

傳道

授業

解惑

三人行

必有我師

[em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24 23:04 , Processed in 0.0707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