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任南红山文化网》考研探究红山诸古玉人文文化理路管窥[经]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9:27:00 | 只看该作者

十念

一、念死:世人都不愿意念死,事实上头陀行都在寒林之中,即公墓荒冢之上,这是正统的佛法。

民国初年的净土宗大德,印光老和尚,在他的屋子中并没有供着佛像,他只供了一个大字,就是,这是学佛者要首先面对的问题,也就是念死的方法,日日夜夜,念念不忘这个死。

二、念出入息:一口气不来,这个生命就没了。

三、念身:每人都有身,知道这身是四大假合,了解身之无常,经过成住坏空,缘尽则散,吾身即坏。

四、念休息:大圆满休息禅定,即是念休息的法门,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五、念天:感谢一切神明,土地公也好,城隍也好,心心念念为善,处处牺牲自我而为人。

六、念施:布施是修持的重点,有人一生修施舍,也是消解结使的意思。

七、念戒:约束自己的行为,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处处在念戒修持。

八、念僧:念念不忘出家人的梵行,时刻守持出家人出家为僧的意义和目标。

九、念法:不是单独传授某种特殊法门的意思,法包括了一切事理,法是思维修的意思。

十、念佛:这是要通晓一切智,能穷万法源,无所不知的意思。目前的时代文化爆炸,出版界、传播界,知识都在到处充满,所以只念一点点佛学是不行的,要通一切智。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9:28:00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方法最好

修持的方法,不下八万四千,皆要遇到明白的导师指引才行,主要的是配合各人的习惯、生活背景等等。

从前,有一位佛弟子,教育了两个弟子学佛,一个是修白骨观,一个则修数息观,修了多年,未见成就,这位佛弟子无奈,就把两位修行人带到释迦牟尼佛处,请佛想想办法。

释迦佛就问修白骨观的人,以往是作何种行业,答以是打银子的。

又问修数息观的人,以往作何行业,答以是漂布的。

释迦说,你们两个人把修法对换一下就行了。原来漂布的人,看惯了无尽的白布,改修白骨观很容易观想成功,而打银子的,工作细微,改修数息,亦易成功。

果然,这两个人改换了方法,很快就有成就。所以,不是哪个方法好,是这个方法对那个人才好。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7-3-4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山贼易除

听起来这人有了成就,那人也证了罗汉果,好像学佛的成就极为容易而且单纯。

如果多多体悟,研究,反省,才知道结使的根深蒂固。

从前在四川峨嵋山时,曾有一个修行大师,专修白骨观,后来观想成功,可以看见世上任何人,都是一具白骨而已,至此为止,有一日,他以修道的立场对我坦白表示,觉得虽然在他眼中世人都是一架白骨,可是,自己却有纵然白骨也风流的感觉。

可见欲界中人爱欲的牢固难除,不能不叹为观止。王阳明在佛学中陶醉了一番后,说了一句话,颇为有理。

“除山中之贼易,除心中之贼难。”

自己不努力修,不会知道其中的甘苦。

(一壶:以上第八讲,中国文化与佛学八讲共八讲,正是正月十五,值此元宵佳节,瑞雪年丰祝中华民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祝大家吉祥如意!阖家幸福!阿弥陀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4 9:52:05编辑过]
114#
发表于 2007-3-4 10:03:00 | 只看该作者

一壶老师:

     元宵节快乐!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7-3-5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ongzhi在2007-3-4 10:03:55的发言:

一壶老师:     元宵节快乐!

hongzhi先生:     您元宵节快乐!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7-3-5 08:46:00 | 只看该作者

释迦牟尼至极广大的宇宙观

1.地球是个扁圆的球体,运行于虚空。按《阿含经》等,皆言以须弥山为轴,
    有四大部洲绕日而行。即有四个绕恒星旋转的星球,上面者有人类居住,有生命存在。地球在其中,称南瞻部洲,即“阎浮提”,形状如庵摩罗果,略为扁圆。科学直到最近两百年,才证明地球是个扁圆球体;而佛经中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

2.佛经中指出,地球上有四大海洋,分隔陆地。地球上的大陆都是北广南狭,故阎浮提人的脸形也与之相仿,是瓜子脸,下巴尖。见《楼炭经》等

3.其余三个有生命的星体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东、西两洲人的寿命约为我们地球人寿命的二倍半;北洲人是我们地球人寿命的十倍,并都随着我们寿命的增减而相应变动。东、西两洲陆地形状是半月形,北洲陆地形状是园形。将四大部洲圈起来,其中的范围叫做“四天下”,又名“小世界”。而佛教说的“大千世界”,共有百亿四天下,这是多么广大的宇宙观!而现代科学也证实了此理。但其虽探测至外太空,尚未寻找到其余三个有人类居住的星体,可见佛法的广大。而修行至初禅,即可在定境中看到须弥山和四大部洲,佛之罗汉弟子,如目连等,一昼夜即可飞行遍四天下,数尽其中的人民、动植物种类。可见圣境诚非凡夫所能想象分别。

4.每一大千世界,称为一佛土,有佛住世,教化众生。有的大千世界有千亿四天下,有的有万亿四天下,大小不一。《华严》上说,有正世界,有侧世界,有覆世界,有仰世界,差别万端;人民的身体、相貌也千差万别,有的头大身小,有的多手多足,并有不同的寿命、名字、礼仪、住处......每一世界悬浮于空中,下有风轮执持。所谓风轮,即是无形的强大引力。这是现代科学所证明的。

5.世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从地狱直到他化自在天,色界从梵天直到色究竟天,四空天为无色界。其中人民相貌、身量、衣着、寿命、受用等,难以尽述,诸君可细研《三藏法数》,其中广引经论,有详尽记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5 8:47:49编辑过]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7-3-5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释迦牟尼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解释------从缘起生

世界的成坏。佛教指出,一切法皆是无常,皆是随缘而有生灭。缘,即是因果。一切物质世界,(佛教中叫作器世间)皆有成、住、坏、空的变异。而每一大千世界将坏时,先有巨大风轮起,从一国土旋至另一国土,其中一切,从地狱至有顶天,皆悉散坏。而大千世界外,另有风轮,护住此世界,不使其蔓延,否则,所有世界皆当损坏。而世界将成时,先于界内普兴大云,弥满一切,接着普雨大雨,历时百千万亿年,然而因风力作用,虚空与水际渐次分开,次有金轮执持大地,接着出现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三界依次建立。道教中虽有“混沌初分”的描述,基督教中亦有关于起世间描述,仿佛与此相类,但那充其量,只讲了一个劫的成坏,而唯有得成无上正觉的佛,才能彻底通晓三世的一切。

人的起源。在世界毁时,依次有火、水、风三灾。所谓“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刮三禅”,是指世界火灾起时,一直能从地狱燃烧到初禅天,而其中一切众生,业报未尽者,循业受报,或生他方地狱,或生他方边地;而业报已尽者,或因定力,生光音天。等水劫毁灭二禅天时,众生再依次上升。水灾退后,地面初现,上有地味,厚如乳酪,光音诸天为观新地,而从空下,尝地味者,失却神通,久久尝之,身生粗皮(天人是没有皮肤的),接着生骨。由多食地味者,相貌丑陋,因之而起妒忌、差别。欲心重者、妒忌甚者,化为女人。由贪嗔痴渐厚重故,外在环境越来越坏,地味尽,地味所化之净米亦渐粗劣,并渐渐不能自生。(其中细节甚多,难以述尽,详见《三藏法数》)渐次建立善恶美丑,劳动、争夺,人中渐分出王者、隐士、士、农、工、商。

当光音天诸人,因福尽故,下生大梵天时,先生之人,见后人纷纷下生,且与己相貌一致,下界各类众生、物种渐次繁兴,以为是己之力,遂生大我慢,谓:我生一切诸人,我是众生之父。

从究竟上说,每一大千世界的成立,皆有两个原因:一者,诸佛愿力,二者,众生业力。谓诸佛欲取何土调伏众生,即方便成立何种世界;众生因受何种业报,即生何种国土。如我们居住的娑婆世界的成立,是贤劫千佛的愿力,也是我等众生的共业所感。当世界初成时,大千世界主――摩舍首罗王观见世界海中生千朵宝莲,即知此劫中,当有千佛次第兴世。(见《华严》)

从究竟上说,生命的起源,即《楞严》所谓:“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圆妙,圆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有漏微尘国,皆因空所立”。本来法界无有生灭,连法界之名字亦无,全是如来藏性净明体,广大周遍,湛寂妙明;但一念忽起,率尔无明,即《楞严》所谓“觉明为咎”者,让我们成为众生,枉受轮回。但此理甚为复杂,难以尽述,怀疑惑之诸君,可细研《楞严》,或可探知此理。真如此,则于佛法圣言量,不再怀疑讥谤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5 8:51:21编辑过]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7-3-6 23:49:00 | 只看该作者

佛学法相唯识宗--种子的阐述

种子
  种子即是功能,此功能未发生作用、於潜隐状态时,称为种子,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 <成唯识论> 卷二中,以六种条件来显示种子的体性,这叫做 [种子六义] 。六义是刹那灭,果俱有,恒随转,性决定,待众缘,引自果。兹分述如下:
  一、 刹那灭: 所谓种子,只是一种 [能力] ,即所谓功能。它无质量形色,不能以色声香味触而测知,但在发生作用时 (即生起现行时) ,却有力用。而当其起现行时,才生无间即灭。所谓 [无间即灭] ,就是它生时即是灭时,中间没有 [住]的阶段。如果有生有住,就成为常法,即不是刹那灭了。刹那灭者,简别对於不生灭、或不转变者,而执为一切诸法能生的因。
  二、 果俱有: 以种子为因,生起现行,刹那即灭,但并不是灭後始成果,而是刹那生灭之际, [正转变位,能取与果。] 正转变位,有别於过去或未来的转变位; 与果,是以种子现行为因,所取之果,名曰与果。也就是即因生现果,因果同时,相依俱有。此处所称的果,事实上就是新熏的种子。果俱有,简除前後相生、以及相离的他身而生等。因为异时异处,便不能和合,便不是种子了。
  三、 恒随转: 种子起现行,刹那即灭,但不是灭已即断,而是前灭後生,刹那刹那,相似随转。即种子、现行与果同时俱有,才生即灭。但在灭了之後,现行成为新熏种子,再起现行,这叫做 [种子自类相生] 。换句话说,种子、现行、新熏种子,三者一类相续转起,没有间断转易。古德有偈曰: [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三法 (种子、现行、熏习) 辗转,因果同时。] 即指此恒随转而言。恒随转,简除七转识的有间断转易,不能维持生果的功能。 (虽然第七识也恒时相续,但在十地中法空智现前,也是有转变的。)
  四、 性决定: 此明种子随它本身能熏的善恶无记之性,生起现行时,也决定其现时的善恶无记之性。亦即是善种生起善的现行,恶种生起恶的现行,此一因果法则不能混乱。这是简别於有部小乘、如善恶因生无记果,或无记因善因生恶果等,明异性不能为亲因。
  五、 待众缘: 种子生现行,必待众缘和合。种子的功能虽是任运而转,但法不孤起,有了种子的因缘,尚须待增上等诸缘的和合,方能起现行生果。这是简除外道等自然因恒能生果,或小乘有部的缘体恒有 (倘缘体恒有,亦应恒时生果,如此於理有违。) 同时显示所待的缘不是恒有,故一切种子之果,不是恒时显生。
  六、 引自果: 种子不是一因生众果,而是各各引生自果。即是色法种子仍生色法之果,心法种子仍生心法之果,此一法则不能混乱。这是简别於外道的一因可生众果,及小乘有部主张色心互为因果。
  种子即是功能,但种子 (即功能) 由何而来呢?照唯识学上说,种子有二类,一者是本有种子,二者是新熏种子,此是指种子的来源或原因而说的。本有种子,谓阿赖耶识中,本来含藏有有漏无漏一切百有为法的种子; 新熏种子,谓阿赖耶识中所藏之种子,非为本来所固有,系由现行之前七识、随所应而色心万差之种种熏习,而成为有生果功能之新种子。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7 7:41:02编辑过]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08:11:00 | 只看该作者

阿字本不生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98112477319.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9 8:12:18编辑过]
120#
发表于 2007-4-20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壶居士01在2007-3-9 8:11:31的发言: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98112477319.jpg[/uploa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21 14:12 , Processed in 0.0635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