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03|回复: 2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文化诸文化古玉.裂的表象【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6 10: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玉开裂.自然态.为开裂边有解理状残痕.<需放大观查>.痕纹非直线.应为撕裂状.裂纹口边有溢出状物质.

仿品裂直并向下或斜下走向.而真品有漂移感裂开

撕裂型也叫横向剪切型,在剪应力作用下,裂纹面上下错开,裂纹沿原来的方向向前扩展,称撕裂型裂纹,也叫3型裂纹。

高古玉在土下墓中长时间受地引力,温差,游离氧,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原本较弱的晶格化学键发生“裂变”而产生绺纹,在土下产生的绺纹绝大多数携带碱性离子而生色相,时而展现出晶格内的弯曲形色带或色丝。这是高古玉的一道特有现象!!

古玉上的裂痕多是经历极缓慢的压力和侵蚀才形成的,因此常常是玉的表面在中间有裂,而裂纹两头不到。或是从边上看裂的挺大,却并不到头完全裂开,裂纹有隙处也会受自然的侵蚀而塌陷。极难以靠人工制作出来的。

[理]

建议少听多看自己悟

多看要看有出土记录的特征

少听是因对物的理解千差万别.

悟开眼明需积累

古人视<石之美者>为玉.故<玉>的来源种类很多.而静观万物.凡历经岁月者.必留下痕迹.从立体显微镜下表象归纳出系统.这种出土古玉质变特征.由镜头逐层的揭开在我们眼前.

产生这种现象和晶体解理的交角有关。原始状态下的晶体晶面一般不太平整,一经受外力产生解理后,这样的晶面就消失了,产生了所谓的具有光滑面的晶体解理。解理也就是晶体内部在连接力弱的地方,受外力作用(如敲打、挤压等)出现了断口。解理面呈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的光滑平面,透闪石的断面,小角侧的聚合解理面,容易形成纤维丝状或错综细多片状。而大的一侧,则较易显示为平整的光滑面.

要知道玉的内部显微结构特点直接影响到蚀变速度。具体地说,顺着杂乱排列的透闪石针状晶体,比沿着整齐排列的晶体更易于蚀变溶解,沿裂缝处和未抛光的表面蚀变更加迅速。所以图中的一段有沁而另一段却丝毫没有沁色的肌理,就是因为受外力作用后玉器断口解理的交角接受沁色的速度不同所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 10:23:17编辑过]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51:0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态撕裂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循着出土古玉的质变过程.矿物.岩象学证据.以及工法比较和工上质变态,就古玉器时代风格.工艺特征.美术风格.从后天的自然态次生质变进行分析论正.并做综合分析.以多学科研判于解读.对了解和鉴定古玉是有帮助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6 11:59:04编辑过]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贴心情
[讨论] 表层特征如何形成? 任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1 15:47:58编辑过]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民间藏家一盘散沙.官方不认可.大家心中如压大石.

民间藏家应争口气.同心同德.用自己的眼力与珍藏为基础.为民间藏友做些实事.是利国利民的善举.

民间藏家无话语权.关键是相互排挤.一盘散沙.互相打击何时出头.

大家理智的面对现状,团结一起,多交流.利用很好的眼力加上科技手段支持.一定能有一番做为.

古玉的辩别关键读懂各年代,地层,地域,材质.各种不同自然环境所造就的工上自然态质变特征.

而单一用比对法是有局限的.读懂自然界变化规律是区分真伪的基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1 16:01:04编辑过]
5#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55: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55:00 | 只看该作者

裂纹处有溢出长合现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态沁入质变裂.这个质变为渐变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有漂移感裂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6 11:04:46编辑过]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撕开裂自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22 07:56 , Processed in 0.0836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