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文化.25号又有新发现 <视频>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7-4-5 23:58:00 | 只看该作者
[em02][em02][em02]
102#
发表于 2007-4-12 18:44:0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这个平台成为有专业见解,有包容心态,有探索与创新精神,有系统归纳运作的科学领地.
103#
发表于 2007-4-20 23:34:00 | 只看该作者
民间玉石收藏家仁先生

眼前这几块石刻,在普通人看来,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对于民间玉石收藏家仁先生来说这些石刻却是意义重大的发现。在他看来,这些黄色的石刻要比现在晶莹剔透的钻石宝玉昂贵百倍。

 
解玉刀
http://media.ce.cn/jmdh/2006-08/10/cms3059article.shtml
  
 
解玉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0 22:57:46编辑过]

解玉刀五千年前的古老世界,让人惊异的制作技术,削铁如泥的工具是如何练就的? 在这块有着神秘造型的玉石中,一个小小的薄片镶嵌其中,这个薄片到底是什么?它是从何而来呢?当人们真正开始关注它的时候,一个惊人的发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http://media.ce.cn/jmdh/2006-08/09/cms2935article.s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0 23:35:14编辑过]
104#
发表于 2007-5-6 17:30:00 | 只看该作者

解玉刀五千年前的古老世界,让人惊异的制作技术,削铁如泥的工具是如何练就的? 在这块有着神秘造型的玉石中,一个小小的薄片镶嵌其中,这个薄片到底是什么?它是从何而来呢?当人们真正开始关注它的时候,一个惊人的发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http://media.ce.cn/jmdh/2006-08/09/cms2935article.shtml

[em01][em01][em01][em01]
105#
发表于 2007-5-7 00:46: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首次发现后红山文化时期人体彩塑
http://tech.QQ.com   2006年11月25日12:42   新华网       (0)

快来参加年度产经评选,赢取数码大奖立即投票:手机 家电 相机 笔记本

新华网呼和浩特点击查看呼和浩特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 11月25日电(宋景军) 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点击查看赤峰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市博物馆文博馆员张松柏介绍,一件属于后红山文化时期的人体彩塑近日在赤峰市松山区境内出土,这是中国首次发现后红山文化时期人体彩塑艺术作品。

·
短信超人让你高人一等
·
香车美女你的理想世界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管中窥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据介绍,这件彩塑已残,头部和腿部均已不见,仅剩下躯干部分。身体呈扁平状,右手置于腹部,左手残断,似放置于腿上,双乳微凸,后颈部残留有发髻,胸部有一孔,推测为悬挂之用。

彩绘绘于上身前后,呈斜十字交叉的彩带“披”于身上,彩带边缘还绘有褐色单线,似为服饰的装饰物,这也是红山文化时期惟一可见的服饰,以往出土的红山文化人体雕塑作品均为裸体像而未见服饰着装。

张松柏认为,这件人体彩塑属于距今约五千年以前小河沿文化(后红山文化),这一时期动物雕塑十分盛行,而彩塑尚属首次发现,因此这对研究红山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这一彩塑文物已被赤峰市古文化学会收藏。

[

106#
发表于 2007-5-8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找到了服装的证据,是一个大喜事,我们还要找到笔的证据,还要找找那时有没有货币,这都是我需要研究和发现的,大家一起找找看.

[em29][em44]
107#
发表于 2007-5-12 22:12:00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有贝壳出土吗?就是货币吧?[em04]
108#
发表于 2007-5-13 02:5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玉器受沁现象在2007-4-20 23:34:08的发言:
民间玉石收藏家仁先生

眼前这几块石刻,在普通人看来,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对于民间玉石收藏家仁先生来说这些石刻却是意义重大的发现。在他看来,这些黄色的石刻要比现在晶莹剔透的钻石宝玉昂贵百倍。

 
解玉刀
http://media.ce.cn/jmdh/2006-08/10/cms3059article.shtml
  
 
解玉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0 22:57:46编辑过]

解玉刀五千年前的古老世界,让人惊异的制作技术,削铁如泥的工具是如何练就的? 在这块有着神秘造型的玉石中,一个小小的薄片镶嵌其中,这个薄片到底是什么?它是从何而来呢?当人们真正开始关注它的时候,一个惊人的发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http://media.ce.cn/jmdh/2006-08/09/cms2935article.shtml


找到可以学东西的地方了。

109#
发表于 2007-6-9 20:03:00 | 只看该作者
[em23][em23][em23]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12:4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清风剑客在2007-6-11 12:18:24的发言:
这些沁的玉器是不是都有出土记录呀?

学会区分仿品与自然态质变是关键.

按有出土记录表象套用比对是对的/但有记录的才几件呢?土中受沁千变万化.怎会都一样呢?

所以学会辩认工上自然态质变是关键.

可以多看仔料原皮的特征会有帮助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8-26 04:50 , Processed in 0.0577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