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丁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长宜子孙出廓璧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7:19:39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老师给予解惑!就是回答也是不认知的太多太多了!另:你想要多少吧!------这就是现状--------放松心 ...
严谦 发表于 2012-1-8 14:24



    不是没有老师给予解惑,实在是这个问题太高深莫测,已经脱离了技术性而上升到了一个哲学范畴----------好吧,俺也提个类似问题:俺看到的你为什么和俺看到的他不一样呢?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呢?俺很严肃的,不要误会俺很傻很天真哦:)))
92#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7:22:39 | 只看该作者
云龙版主,见意应该参考学习.
红山情 发表于 2012-1-8 16:27



    呵呵,认真思考过了。
共同进步!
93#
发表于 2012-1-8 17:37: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魏版释疑解惑!但任南老师用“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  十二字法鉴别 ...
丁香 发表于 2012-1-8 16:15



    当然不可以工断新老!
1,“长”字有残,是否老残;  
2,质变处是否有沁门。(要微拍图)

  仿汉从宋至清皆有,我们在探讨此璧是真古还是古人仿古,
  只有大家不断提出质疑才可探讨明白让人心服口服。
  
  我个人所提到疑点已经找到答案可以排除几处排除了...

  我把馆藏类似品发上对比探讨!
94#
发表于 2012-1-8 17:41:50 | 只看该作者
95#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8:03:48 | 只看该作者
当然不可以工断新老!
1,“长”字有残,是否老残;  
2,质变处是否有沁门。(要微拍图)

  仿 ...
魏云龙 发表于 2012-1-8 17:37



    1长字稍微磕碰掉了一点,不是老残,保管不当所至(一次意外)。
    2玉质坚硬,仅仅有稍微土沁,沁色处有轻微色变和自然过渡。
    3周身玻璃宝光,光可鉴人,此种战汉精品玉器上常用的打磨方式,自汉代后技艺便已失传,汉后极少再见到这种玻璃光的玉器。

共同学习。
96#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8:08:17 | 只看该作者
魏云龙 发表于 2012-1-8 17:41



    馆藏不见得就比民藏精彩!这么一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不同的坑口,玉器的保存形态会大不相同!看新实老才为宝:))
97#
发表于 2012-1-8 19:35:10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没有老师给予解惑,实在是这个问题太高深莫测,已经脱离了技术性而上升到了一个哲学范畴------- ...
丁香 发表于 2012-1-8 17:19


只有一种解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我要说一句真的永远是真的!仿的永远是仿的!-----不是一个人能欲盖之----
98#
发表于 2012-1-8 19:36:17 | 只看该作者
这才是好贴,在此向正反双方致礼!
建议继续!个自的看法不同很正常!
99#
发表于 2012-1-8 19:43:56 | 只看该作者
这才是好贴,在此向正反双方致礼!
建议继续!个自的看法不同很正常! ...
任南 发表于 2012-1-8 19:36



    任老师不一锤定音

看来还有得争

小的看的愉快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20:55:18 | 只看该作者
“愚钝如我辈,井底之蛙岂知世界之大、万物之丰!”......你骂得很解恨,骂得很开心啊      ...
zqslbrj 发表于 2012-1-8 18:29



    这句话,是与大家共勉。丁香时刻提醒自己,世界之大,万物之丰,而我们所知所学所见,能有多少?不过沧海一粟。

我辈为井底之蛙,原来z兄辈为狼族。对狼族的母狼饥饿状况深表同情并致以亲切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9 06:23 , Processed in 0.0592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