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世之大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祝华英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2:28:00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六、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的唯一途径

人体“十二经脉”的感应性非常敏感,如缓慢进展性的疾病,当病人本身还未感觉到有疾病症状时,“十二经脉”先已生病而产生了明、阳经脉不平,在病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我们人体的感觉器官才感到自身有了病。

  按古人有“治未病之说”以具两种含义:一是在患者还未有感觉到有病之时,而医者在诊候中已发觉到患者有了阴阳经脉偏差而给予及时的调正。二是如肝木有病,知道易传脾土,在治疗上当注重实脾以防其传。故曰:“治未病”。

  笔者曾常见到有的病人到医院里通过各项医科仪器检察、化验、都察不出任何疾病的现象,但患者本身又确实感到有病。经我通过“两脉口及两人迎”的诊候,即能发现患者的阴、阳经脉不平衡,经过调治而到达阴、阳平衡之际,其患者即觉得自身的疾病消除。由此,才了解到,现代仪器检察疾病,只能诊断出有形有质肌体内外的器质病变,以及有化验数据的病变,但对一部分因“十二经脉”无形象之机理病变却难以诊断出来。因此,能证明十二经脉的正负机理、是诊疗疾病的“本中之本”,而肌体内、外形质的疾患变态乃是“本中之末”。如果遗弃祖国医学中“十二经脉”的本源基理,在辨证论治中就易于导致迷惑。

  据现代医学观察人体之内亦有两种相对立的结构,在运行生理形态及病理形态,而在生生化化衍变无息,却不知皆发源于这无形无象之“十二经脉”正负机理的潜能。

  我们祖国医学虽具备了这最本源最高深的中医体系理论,但在利用科学化的现代医疗条件上又远远不及西医。例如西医的输液、输血、输氧等,都是西医治疗最优良的疗法,利于急性病及垂危病的救治。但西医治疗慢性疾病在疗效上又远远比不上中医,如长期服用西药。甚至还有不良的药物反应。

  因为一些慢性疾病,皆由于脏腑阴阳“十二经脉”在长期偏差不平的运行中、所形成的疾病。按中医治疗,是辨别脏、腑、阴、阳经脉的虚、实之后,才立方用药调治,所施治的原则,是转化脏腑阴阳经脉的运动,使之走向正常,所以恰合纠正患者的病因及病症,故服药虽然长久却少有不良的药物反应。

  故认为西医如结合中医理论之阴阳“十二经脉”的正负运动机理,来配合药方而治疗,在疗效上应当更为理想。只有将中、值医理结合起来各取其长处、才是全面提高医学发展的方向。因此,“十二经脉”之阴、阳、正。负运动的机理,是导引融合贯通中、西医理的纲领。

  这“十二经脉”的正负机理,能联系中、西医理使之在理性上互不矛盾,所以中医之“十二经脉”的阴阳对立机理是促进中、西医理相互协调的理性之一,实能促使研究中、西医学理论而共同到达最高的医学治疗水平。

4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2:29:00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七、论“十二经脉”与手术治疗

人体的脏腑阴阳经脉,若长期运行失调,就会产生脏腑疾病。有的甚至病情严重,需要手术切除。贫道认为,如利用“十二经脉”的理论长期治疗,部分患者是可以不需手术而病除。  

  例如在治愈的患者中,有数例因脏、器官病变的患者,病情甚重,都经过大医院确诊需要手术治疗。但经过贫道利用“十二经脉”的机理给与调治而愈。典型病例:

  冯××,女, 50岁,住公安县红旗大队。

  患者右肾部常有轻微疼痛,小便频数,排尿时疼痛增加而尿量较少。经医院检察诊断为:“右肾结核”。患病三年有余,常用中、西医药治疗而病症时轻时重,未能解除病患。后来其病症逐渐加重,又通过沙市市两个人民医院检察诊断、均确诊为“右肾坏死”,皆决定用手术“切除右肾。”

  因患者畏惧开刀治疗,经人介绍请我医治。通过阴阳脉象诊断之后,嘱咐患者每天用毛巾浸入70至80度温水内、在拧干水份后热敷右“太溪穴”、右“委中穴”;兼敷疗左、右“足三里穴”。敷疗时需温度适中以不烫伤皮肤为度,如毛巾温度太高可隔衣物外敷,毛巾变凉则重复加温,每次敷疗35至50分钟。并配制一料调正阴阳气血的中成药丸,日服两次以辅佐治疗。

  经过六十多天理疗法,患者略见微效;经过半年理疗、患者才觉得肾部疼痛减轻其小便减少次数;理疗到达一年半时间其诸症悉除来告全愈。患者再到医院检察其“右肾”已恢复正常。追访八年病未再发。并能操持家务身体健康。

  因此,用“十二经脉”道理治病,是在脏腑阴阳经脉循环的路线上调治疾病,能持久调治,即可将脏、腑阴阳经脉调整而愈,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是仅仅对某一症状、或某一局部的病变现象治疗,而是按阴阳运行规律全面性调整。

  以上表明:利用脏腑阴阳经脉的整体观点,能持久调治脏腑的“疑难病症”,亦可能避免部分需手术治疗的“脏腑”疾患。贫道深感:当今经过手术切除“脏腑”的病人真是可悲可悯。但特殊的患者若不经过手术治疗即难以生存、故手术不可避免。但有部分患者,如用“十二经脉”的原理就可能治好的、若采用了手术切除治疗,即是给患者们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为通过手术治疗不但使患者受到手术之苦,而且使患者丧失了完整的脏腑阴阳生理功能。

  曾见到有些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以后,往往又相继发生“手术后遗症”而很难医治。所以医者治疗脏腑等疾病,应尽可能的利用“十二经脉”的阴阳机理进行调治、来挽回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4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2:30:00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八、论十二经脉与天地阴阳之道

祖国医学发源于《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从始到终都贯串着天人合一的理论观点。根据贫道练功的体验,认为发现“经络学说”是古圣人通过养身修道达到与宇宙的“大自然之道合体”之时所取得的“中医理论”——“十二经脉”理论。

  祖国医学理论虽“玄”,却是通过自身反应,故是十分科学实用的,所以数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人类疾病的治疗与防治。

  根据祖国的“医学理论”和我们道家的“道学理论”相同都是以“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宇宙有无形无象之三阴三阳的循环轨道场在运行“五运六气”,才能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变迁;人体之内有无形无象之三阴三阳的循环轨道场(即十二经脉路线)在运行“五脏六腑”,才能体现春季脉弦、夏季脉钧、秋季脉浮、冬季脉石的脉象变迁。在宇宙间若没有“自然大道”的运动场、其日、月、星辰即不能有规律的运行,而万物也不能生长。在人体内若没有“十二经脉”的运动场、人就没有生命。所以人体的“十二经脉”运行之道是至关重要,又非常玄微的。

  《灵枢·经脉篇》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也”。又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以天、人相应的观点说:“肝应岁星(木星)心应荧惑星(火星)脾应镇星(土星)肺应太白星(金星)肾应辰星(水星)”。说明:宇宙是个大天地,人体是个小天地。前圣日:“人乃天地之精灵”可以说、人体即是“天体”的一个缩影,其太阳系的天体结构在人体内都有,却隐藏着,因而许多修行人在修炼到一定的程度时(有日月会合境界)就能见到太阳、月亮、星辰。故我们道家说:“大道在自身、身外无道。”也就是说明我们的人体已具备天地这全璧,应予珍惜修养。

4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2:30:00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九、略论动静功身法

疾病危害人类,生命在于运动,要减少和预防疾病,应以修养为主,治疗为辅,前圣先哲早有定论。所以《素问》的开始章:即论“道生之理”,接着第二章即提倡《四时调神》保健,证明古圣人非常重视“养生”使人精气充沛健康不病,故安排在首要的位置。

  如果人体生病,阴阳失调无法恢复即需医治,还待医治以观疗效如何?故古圣人对于诊、疗治病而置於次要地位。愿世人争取道德修养、也是我们道家是推崇的“保健方法”。因善于养生之人可以却病延年,就能获得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应提倡和发扬锻炼修养,才是我中国的优良传统。,然而,我们人体的生理结构虽然与宇宙“大道”的运动规律相协调。但是宇宙大道却是“无有意识”的“自然之道”,而我们人类,在日常的生活中全是以“人道”处世,故而受到认识、记忆、思维、感觉、反应,并受到七情、六欲及名、利嗜好的等等干扰,所以与“自然之道”运动频率不同而有差距。

  如《灵枢·五十营篇》论人一日一夜的呼吸为:“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八百一十丈。若不明修炼的道理,就会认为这“一日一夜的一万三千五百息”有错误而不符合实际。因为一日一夜行一万三千五百息,乃是指古圣人与“周天运动合度”的“道体”呼吸,并不是指我们常人之呼吸所说的。我们平常人的呼吸息数,一日一夜可达到“二万三千多个呼吸”左右。如想修养得与宇宙的“自然之道”同频率,必须有正确的生活规律,每天当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在业余时间里应清心性、淡私欲,每天坚持二至三小时的静功修养、心无挂碍即可获得身心健康,若能刻苦精进,其修行的境界将是非常玄妙而无止境的。

  由于当今世人多爱好炼功健身,故各门各派都在传授修炼功法,虽所获得的层次境界和体验反应颇不一致,但都能取得一定的健身效果。

  各门各派的功法虽不同,贫道认为其作用皆无外乎“静化身心”,使人体“十二经脉”通过安静造化的运动机能,来自行协调达阴、阳共济,从而健康长寿并能使思想得到升华。故常清常静的静化修养,才是最佳的保健护身方法,愿世人自勉。

  关于动功健身法:世界上运用“动功”的健身法甚多,贫道认为太极拳健身效果最佳。

  武当太极开创于张三丰祖师,三丰祖师不但拳技绝伦、而且精通道术,故发明太极拳的道理。是以太极化阴阳两仪;以两仪化四象;以四象演八卦而变化无穷。其太极拳的主要原则,是在人体内运用精神意念行功,须排除妄想,意志专一、气沉丹田、尾闾正中、涵胸拔背、虚灵顶劲,以心神领气练拳,提手举足挥发拳路皆要运用神到、意到、形到。据以上的心神内用等项,故称为:“内家拳。”每天早晚练习一套“太极拳”,可使全身的筋骨灵活气血流利,并使“十二经脉”通畅无阻。如能恒常练习,可以助长精神、和悦颜色、减少疾病、益寿延年,长年身患慢性疾病之人缎练“太极拳”,体胖者可使之减肥;体瘦者可使之肌肉增长发达。

  何以“太极拳”有如此显著的功效?由于太极拳的每一招一式,皆符合人体左、右侧“十二经脉”的运动规律。因为练习“太极拳”其左右手足的动作是:当左侧出手向上方运行拳式时,而右侧的出手即向下方运行拳式;正当右侧出手向上方运行拳式时,而左侧的出手即向下方运行拳式,其左、右手足并且动作协调而轮换不已。因此、却正好与人体“十二经脉”的机理相一致,按“太极拳法”实合乎人体阴阳经脉的运行规律,故能获到优良的健身之效。

4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2:31:00 | 只看该作者
三十、“十二经脉”是人体生命之本

《灵枢·经脉篇》曰:“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人所止也。”明代医学家张介宾注释道:“经脉者、脏腑之枝叶,脏腑者、经脉之根本,知十二经脉之道,则阴阳明、表里悉、气血分、虚实见,天道之逆从可察,邪正之安危可辨。凡人之生,病之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莫不由之。故初学者必始于此,工之良者、亦止于此而已。”这充分说明:十二经脉道理、虽然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对于诊、疗疾病却联系着阴阳五行、脏腑血气、表里虚实、邪正安危都能全部包括于“十二经脉”的机理之中,故非常重要。

  又如《灵枢·经脉篇》云:“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经络学说”在中医的诊疗上有至关重要地位,故初学祖国医术者,怎能不从这个简捷的“十二经脉机理”入手;如想求得医术之精深者,又怎能舍却十二经脉的“真理”而他求呢?

  又明代马元台在《灵枢·注证发微》中所说:“十二经脉。……实学者习医之第一要义,不可不究心熟玩也,后世能言,不识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而于此槽然,借哉。”这说明不明“十二经脉”道理错误难免。

  贫道之所以在平生劳心费神挖掘古圣“经络学说”的隐秘,期望揭开十二经脉机理使之真相大白来服务于健康事业。笔者通过多年来的研究探讨,确认十二经脉阴阳正负的“灵机运动场”是枢转不息的,所以古圣著作外经者而定名为《灵枢》。即明确的指示我们人体内有这个视之不见,听之不能闻的“灵机”(或称元神)在枢转,这个阴、阳、正、负无止息的运动灵机一直到人死亡时才告终结。

  贫道的临床经验,人在死亡之时,不是先绝于阴面即是先绝于阳面,因而相对立之后绝的一面,就不能够孤立存在而随之脱形而出,故阴阳神机离体人即死亡。所以为医者在拯救危证之时,当特别关注拯救其薄弱的一面。贫道认为是十分重要的。

4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2:31:00 |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一、《黄帝内经》中有关“十二经脉”的一切论述不到一个呼吸的分析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以上说明:我们人体之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生化能量无形难辨,但是,当古圣人在阐述五脏六腑之“十二经脉”的机理起源时,却是从很微小、很暂短、一霎那、一瞬间而不到一个呼吸的往返运动为起点,再沿着这一个微小呼吸,由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的推移来“推之大之”,就可能演化一秒、一分、一刻、一时、一日、一月及一年的五运六气阴阳运行。

  所以,大道理从“微小道理”产生的。贫道研究后认为:《灵枢经》对有关“十二经脉”运行过程的论述,都未有达到一个呼吸的时间。据论述最多的章节实只达到“半个呼吸”的运行时间,而论述最少的章节,就只有一个呼吸之“四分之一”的时间。

  例如:1、论述“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证明只说出了人体一个侧面十二经脉的“正运机理”。

  2、论述手三阳经的“根、溜、注、入”之运行,也只说出了人一个侧面之手三阳经的正运机理。

  3、论述足三阳经的“根、溜、注、入”之运行、亦只说出了人体一个侧面之足三阳经的“反运机理”。

  以上三例,都不过只说到一个呼吸之“四分之一”的十二经脉运行时间。再例如:论述阴阳十二经脉的别正、六合运动、乃是一侧面之正、负运行的阴、阳交合,故有一往一来的运行时间,又如:论述足三阴与足三阳经的根、结,其运行机理从根运行到结、由结运行到根,亦只有一升一降的往返时间。

  故以上二例,都只是论述到一个呼吸“二分之一”的十二经脉运行时间。所以说:《灵枢经》中有关人体“十二经脉”的全部论述,确实没达到人之一个呼吸的所有循环过程,由此证明我们中国“古圣人”发现的“经络学说”是非常“玄微深奥的”。可是,这个最微、最小、最简捷的十二经脉道理之中,却又包涵着最浩大的天地之理。

4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三十二、“十二经脉”理论是中医诊疗的指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主地气其气上腾,阳主天气其气下降,阴阳交合而万物,故阴阳乃天地之道也;其大地万物的生、长、收、藏都是根据阴阳消长的变化进行的,所以说阴阳是万物之纲纪;在春、夏、秋、冬四季中阴阳气候互相交替演化,其世界上的万物及生命就会产生出千变万化,所以说阴阳是变化之父母;随着年、月、日、时的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阴阳盛衰规律,其万物及生命均受此阴阳制约而由生到死,所以说阴阳是生杀之本始。

  这是论宇宙自然界之无形无象而又有大能量的“阴阳之道”天地万物生命的关系。然而人体之内、亦存在着这无形无象而又有大能量的“十二经脉”阴阳之道,它运化着人体的头、身、四肢、脏、腑、内外的新陈代谢与生死过程,故“十二经脉乃人身之道”。

  玄门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故我们的道祖太上老君传教玄门弟子“反朴归真”即是真道。所以追溯简朴乃“归真”的需要;如追求分化道理是“应物变态”的需要。

  其现代医学在微观现象上已将人体的各器官各组织研究得非常清楚,却缺少这无形无象“十二经脉”之宏观的阴阳道理。故贫道认为,在当今医学理论上,也要学习我们道祖的“反朴归真”,而十分需要反归到最“简朴本原”之“十二经脉”的阴阳道理。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只注意于万物各式各样的复杂现象,却忘掉了这个最本原的“一”,就会受众象所惑。

  贫道认为:其人体之有形的众象表现,可作为“标”的诊断;而简单无形的“十二经脉”机理,可作为“本”的诊候,如“标本互用”,才是最周全、最准确、最合适、最完整的诊疗原则。

  由于人体产生疾病,皆因“十二经脉”运行不平、如因阴、阳经气虚弱而遭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不正之气犯人,则病由外入,若由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所伤害人,则病从内生。所以人体患病均是受内、外的因由而感染,其内、外因由的疾病,都是有道而来的,医者治病即可以有道而排除。按人体患病而种类甚多,实难确定其数量。可是,人体之内阴阳“十二经脉”的运动、仅只有“一升一降”的正负机能。从古到今的“中药医方”不下千万种之多,但是,在投入人体之内所起药物作用,实只有五脏六腑吸收来转化阴阳经脉。由此证明唯有掌握这个最简捷最本原之“十二经脉”的阴、阳、正、负机理,即能灵活应变而处治一切疾病。

  故贫道认为:发现了“十二经脉”的阴、阳、正、负之本原机理”,犹如世间发现了“阴阳电理”一样,而各有各业的科研,能根据这阴阳电流道理作思路、便可设计研制出各行各业能起作用的“科研仪器”。按贫道研究医掌认为,各门医科如能循着这无形无象之阴、阳、正、负机理的“公式”作思路,亦可能研究出各门医科的“正确治疗”方法。根据贫道在三十余年中采用针灸、按摩、及药物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全是以“十二经脉”的核心理论作指导,贫道根据多年的实践证明,认为以上的理想是能够实现的。所以确定“十二经脉”的“阴阳道理”,是各门医科诊疗疾病的“方向盘、指南针”。

4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三、综述篇

祖国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医家所著“医籍”甚多,各有自家的心得已见,若聚集起来真是条理纷纭、浩如烟海,却令习中医者眩目。贫道初学医时、见到各家的医理立言颇不一致,真感到遵此则失彼、遵彼即失此故常迷惑于医道之中。后蒙道机赐缘使我明白到人体之中这个潜藏难得的简捷阴阳机理之总纲,才能理解到其各家创论的独到之处,乃是阴、阳化象所分之目,所以若把握着这“十二经脉”的阴、阳总纲再去观目,即可一目了热胸有定见。

  古今的贤哲总结经验规定有:寒、热、虚、实、阴、阳、表、里之八纲辨证以作中医的诊、疗规则。笔者认为:其“八纲”的显象乃是“十二经脉”运动所转化出的枝、叶表现,虽然能起到在临床辨证的诊断作用。但是,由于人体“十二经脉”的生理及病理机能犹如“树身树根”,所以更应该要了解到这“树身树根”之阴阳发源道理、才不致被阴、阳之极化分相和乖变所惑。医道皆言:“调平了人体之内的“阴阳”,疾病即愈。如果不明人体“十二经脉”正常的阴、阳运行规律,怎能有目的去调整不正常的阴、阳偏差,所以中医了解“十二经脉”的基理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人只要有生命,其体内的“十二经脉”就恒常存在运动不息,故依据人体内在的这个阴阳命蒂之正、负机理,就可以随机应变去医治百、千、万种疾病。《灵枢·经脉篇》云:“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所以敬望读者潜心参考,根据人体之阴、阳、正、负机理来定方立法,从而拟定出治风、治痰、治气、治血、治虚、治实、治寒、治热、治湿、治燥的等等调治的对症药方,或针灸调治的穴位选择。

  再者,关于人体之内这个无形无象的“十二经脉”结构之名称:在《素问》《灵枢》经典医学中称它为“十二经脉”;在现代医学中称它为“神经组织系统”,但现代医学解剖学所说的“神经组织”只不过是“十二经脉”正负运行所促使人体组织的动态而已。因为“神经组织”乃现代医学中的精神感觉系统,如果人死之后解剖观察,其有知感的“阴、阳出入灵机”已经消逝离体,经云:“出入废,川神机化灭……”所以只可以见到“十二经脉”的运行途径,而不能够见到这无形无象之“阴阳神机”。故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组织”路线,与古圣人所论述“十二经脉”的“灵枢运动”路线是有差异的。经云:“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古圣特别重视人体之内这个无形质的“游行出入”神机。

  但现代新出版的个别中医书籍,对肝藏魂、肺藏魄”多有删除,就失掉了祖国医学的精华。这魂与魄是人体内精神活动的代名词,亦如人体“十二经脉”的机能活动一样,虽然见不到它的形象,但在人体之中,却有它的实际能量。

  仅提出浅而易明的道理来说:例如神经病人,因精神错乱,则时喜、时怒、时悲、时恐动作失常而不能自控。这难道也不是人体之内的精神变态事实吗?

  关于医学理论定要遵重事实,在临床中不能有半点含糊。因祖国医学理论,是古圣人对宇宙大自然阴阳之道的认识,来结合人体的阴、阳生理结构与宇宙同体,认为我们的人体是宇宙的一个缩影,故全是以天、人合一的理论观点来概述其宇宙间、与人体内的生理相联系,都是有事实道理存在的立论。

  经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按医理定位:肝属东方,心属南方,东南方位属阳,隶属于人体的左侧,故肝藏魂、心藏神是人体左侧精神往来活动的代名词。由于人体左侧属阳主升,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皆是受情志刺激使精神提升之故,所以喜、怒过度则伤害人体的左侧精神。

  肺届西方,肾属北方,西北方位属明,隶属于人体的右侧,故肺藏魄、肾藏精是人体右侧精神出人活动的代名词。由于人体右侧属明主降,人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全是受情志的刺激使精神下降之故,所以恐、悲太甚则伤害人体的右侧精神。所以人在正常情况时,即属魂、属神、属魄、属精;在反常情况时,即转化为怒、喜、悲、恐等。这全属人体之内无形的精神转化所演变,故为医者必须了解其因原,在临床诊疗精神变态的疾病时,才以精神理论分析来作诊断依据。但医生治病,对于精神和物质均要重视,物质靠精神来转化;精神赖物质以濡养,故精神与物质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是不可分割的,在诊疗中必须二者兼顾,才能获得良效。

  按《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论述的“天癸至”之言:历来的医家,有认为是指妇女生长到十四岁时期的“月经至”所说的,由于又见到论男子生长到十六岁时期亦有“天癸至”之论,所以有的医家才认为“天癸至”并不完全是指妇女的月经所说的,只能怀着不可理解的疑团而已。直到现在有了现代的科学仪器,对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作观察证明,才认识到《素问》中所说的“天癸至”乃是指女性生长发育到达排卵期;男性生长发育到达“排精”期。

  如果没有进化发展到现代科学仪器观察出来,这个疑问将会永久难以得到解释。由此,这不能不令人惊讶,数千年以前的解剖实验等科技十分落后,而古圣们对人体之内却了解得多么精微透澈!就如这一“天癸至”之例,而一直到今高科技时期才证实无虚,就可证明古圣先哲们有无量的大智大慧,才著作出《黄帝内经》的素问与灵枢二经。

  再根据贫道所取得的“十二经脉”机理,更能证明古圣的著作中没有一句虚言,全是论述有事实存在的真理。如果我们还不能了解的道理,只能说我们的研究认识还没有达到古圣的境界,而不能以个人观点来否认。相信靠现代科学以协助研究核实,就能使祖国的医学理论而逐步地被人类所承认,并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会圆满成功地运用于临床。

4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后  记

贫道先居偏僻乡村,后住高山险岭,与外界医术的见、闻知识隔绝,既未到高等学府深造,又没有现代医疗的仪器设备,仅仅依靠所研究认识的“十二经脉”基理和简单的医疗设施,然而却能治愈一部分经高等医院未治好的“疑难病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于“十二经脉”理论,贫道经过用;“针灸治疗”、“按摩推拿治疗”、以及用药物治疗,皆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全是依靠其正、负机理作指南。多年临床实践证明,确定人体之三阴三阳的正、负运动机理是“十二经脉”的真髓,也是确定人体之内生命活力的“真能量”之道。今将此理贡献出来,希望有关中医学的研究单位和爱好研究“经络学说”的同仁,根据这条理论认识作为对“十二经脉”的探索线,通过现代科学手段检验,而研制出符合人体阴、阳经脉之循环规律的“探索测定仪器”。更可以按人体“十二经脉”之正、负机能运动作指导,而研制出调节人体阴、阳运动的“中药复方注射剂”,从而纵深发掘和发挥祖国医学的宝贵精华,使祖国医学发扬光大并造福于人类,唯此才是贫道的最终愿望。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三日完稿

  武当山道医:祝华英

  道号:达智子;道名:通愚道人

  由于笔者只上过小学其水平有限,无能写作,亦未学习过绘图,故对“十二经脉”的运动,难以用“示意图”一一完美的表达而感到遗愿。又由于下“标点符号”。即不知对否随意而定。所示其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不周之处望各位大德教正。

  此稿是我个人数十年的研究心血,承蒙十堰市中医院杨澄宇、江应运、刘吉善三位中医专家,提出了宝贵建议,特此表示感谢。

50#
发表于 2007-11-19 01:02:00 | 只看该作者

世之大隐前辈:找到一张武当山道医:祝华英照片

道号:达智子;道名:通愚道人

[upload=bmp]UploadFile/2007-11/20071119101794816.bmp[/upload]

0.bmp (386.35 KB, 下载次数: 1)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祝华英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祝华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23 00:58 , Processed in 0.0579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