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珐琅彩瓷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采用景德镇烧制成的瓷胎,早期彩料都从国外带入,称作珐琅料(enamel),在内务府造办处由宫廷画师精工绘画,再经彩烧而制成。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 [/siz
品一品 发表于 2010-12-5 16:14:00![]() 八.皇城大内缩影;
雍正三年(1725),雍正开始在圆明园居住。从此,每年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园内度过,直至去世。雍正虽贵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但也同样具备常人的喜怒哀乐。他兴趣爱好广泛,在圆明园怡人秀美的环境里,他乐在其中,尽情地享受了生活的情趣。
胤祯朗吟阁读书图1707年康熙皇帝第一次来到时,圆明园只是初具规模。当时的园林“因高就深,傍山依水。相度地宜,构结亭榭,取天然之趣,省工役之烦。槛花堤树,不灌溉而滋荣,巢乌池鱼,乐飞潜而自集”,是一座小型的水景园,以略近方形的后湖作为中心。具体范围大致是前、后湖及其周围地段。园门设在南面,与前湖、后湖恰好在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成较规整的布局。
雍正即位后,圆明园升格为皇家御园,雍正对它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将原中轴线往南延伸,在南部建成了具备上朝、理政功能的正大光明殿和勤政亲贤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用以“避喧听政”,形成宫廷区的“外朝”部分,并与后湖四周帝后嫔妃居住的“内寝”部分共同组成了相对独立的御园宫廷区,俨然是皇城大内的缩影。宫廷区的布局基本按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式,自南而北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在雍正园居期间,它成为清帝国的政治中心。这就是雍正所谓的“建设轩墀,分列朝署,俾侍直诸臣有视事之所。构殿于园之南,御以听政”。雍正还将圆明园的北、东、西三面往外拓展。把多泉的沼泽地改造为贯通的河渠水网,构成山环水绕、以建筑群组为中心的园林空间。此外,又把东湖开拓为“福海”,福海及其周围被建设成大规模的水上游乐中心区。而沿北墙的狭长地带,则增建了用以观稼视农的乡村野廓风光区。这样,至雍正末,圆明园的面积达3000余亩,景点30多处,重要园林建筑群组已基本建成。此后虽屡有增建和改建,但基本布局已经定型。
在扩建的同时,雍正还建立了御园日常的管理机构和机制。为加强保卫,又增设了圆明园护军营,包括“圆明园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其主要职责就是拱卫圆明园,确保皇帝出城来园和驻园后的安全。圆明园护军营成员完全由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亲兵中的身体强壮、武艺娴熟的士兵组成。这样,圆明园的防务得到完善和加强,环绕四周形成了严密的拱卫系统,并设“推拨”(即哨所)百余处,日夜巡逻警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