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螭纹洗,汉,长16.8cm,宽14cm,高2.8cm。清宫旧藏。
此器玉料为青色,圆形,内膛很浅,可贮水。口沿宽而平,两侧横出片状柄,左侧柄饰龙、螭,螭头似虎而有角,身自云水中隐没,龙隐于螭后,仅露头,头形似熊。右侧柄装饰一长身龙,独角,身亦隐于云水中。柄的背面为阴线刻的图案,与正面图案近似。
中国文化在汉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书、画勃兴,文房用具出现了很多新品种。目前已发现的汉代文房玉器有砚滴、笔屏等。此作品内膛较浅,口又阔,应是文房用品中的笔洗。 玉卧羊形砚滴,汉,长7cm,高5.6cm,口径1.6cm。清宫旧藏。
此羊形砚滴青玉质,通身有褐色沁斑,头部尤为严重,被沁蚀成深褐色。羊为立体圆雕,呈跪卧式,昂首挺胸,二圆目平视前方。面部呈三角形,双角回卷,贴于头部两侧。身躯丰满,四肢屈于腹下。胸前、眼下部、面颊及腿弯处皆饰阴刻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玉羊背部有一圆形凹洞,洞上置双兽形圆柱纽盖。此玉羊背上的凹洞及双兽形纽盖和中空的腹部均似明代的制作风格,故此物可能是明代人以汉代玉羊改制而成的砚滴。
汉代玉羊多饰有以手工刻出的阴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且弯曲有度,一般刻于颈下、身体两侧、腿弯处,这些特征可作为识别汉代玉兽的重要标志和断代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