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原创]南缘-南怀瑾讲述与任南红山古玉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3:35:00 | 只看该作者

景圆先生您好:

《山海经》一书,确实要读木刻板古本的,我正托人找寻,那怕是明清版影印,当然宋版更好。千万不提辈份,我在红山古玉上是个新人,得益于对古文感兴趣,只是有向道之心,但自己知道自己学的还够不上半瓶子醋,要能达到“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真是差着十万八千里还带十八道湾呢!咱们共同探寻、切磋吧!有了书的消息,立即告您并送您一部。

我老师的治学风范是:但开风气不为师!我散淡之人一个,即开不了风气,更为不了师!与诸位有缘人一起,喝喝好茶、玩玩紫砂壶、赏赏红山古玉而已,兹当是----不做无聊之事,何以了此一生吧!

                                一壶居士敬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9 14:35:52编辑过]
7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3:59:00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我们的老祖宗伏羲,在黄帝、神农以前,伏羲还不是最早的老祖宗,以前还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慢慢才到伏羲,照我们旧观念的说法,我们的历史文化,到现在已经是两百多万年。现在的一九七五年,是根据西洋文化来说的,或说中国文化三千年、五千年,都是跟着西洋人说的,是我们的谦虚,在这运气不好的时候,只有谦虚一点,等到运气好的时候,再说我们的历史有两百多万年。所以伏羲并不是我们最老的老祖宗,只是代表我们八卦的文化,是从他开始

八卦的文化从我们的老祖宗伏羲开始,五行思想的起源神农、黄帝开始?

    《易经·系传》中说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我们先要认识另一个东西,才能对这句话有更深入一层的认识与了解。以《易经》来说,站在中国学术发展史的立场看,五行和《易经》根本没有关系。可是现在要了解《易经》的法则,在占卜方面,则有其密切的关系。占卜等数术方面的体系,就是用八卦、五行、于支配合起来,去做推算。我们手上的《易经》,在所谓秦始皇烧书的时候,和医药方面有关的书没有被烧掉。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易经》被认为是卜卦的书,和庙里求签的签诗一样,无关宏旨,所以没有被烧,因此五经的流传,古本面貌保留的最多,内容也以《易经》最为可靠。但在这一本书里面,并没有提到五行,只有在《尚书》——《书经》的《洪范篇》中,稍稍提到一下,但也并不一定如后世那样说法,这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易经·系传》中说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我们先要认识另一个东西,才能对这句话有更深入一层的认识与了解。以《易经》来说,站在中国学术发展史的立场看,五行和《易经》根本没有关系。可是现在要了解《易经》的法则,在占卜方面,则有其密切的关系。占卜等数术方面的体系,就是用八卦、五行、于支配合起来,去做推算。我们手上的《易经》,在所谓秦始皇烧书的时候,和医药方面有关的书没有被烧掉。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易经》被认为是卜卦的书,和庙里求签的签诗一样,无关宏旨,所以没有被烧,因此五经的流传,古本面貌保留的最多,内容也以《易经》最为可靠。但在这一本书里面,并没有提到五行,只有在《尚书》——《书经》的《洪范篇》中,稍稍提到一下,但也并不一定如后世那样说法,这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近代以来,一般怀疑中国文化的学者,认为五行是汉朝、至少是秦汉以后人所假托,这是研究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立场的一种看法。其实五行和阴阳的关系,我们看到战国时代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学者阴阳家驺衍,这个人学问非常好,在当时他比孟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威风都大得多,试看孟子到齐国去见梁惠王的情形,真是可怜得很。“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梁惠王对孟子那股神气,一点也看不起孟子,开口就说:“老头!你来找我干吗?”就是这个味道。可是邹行一到齐国或其他国家,场面便大不相同了,国家的大员,乃至国君,无不亲自招待,等于现在国际知名的大科学家,到了任何一个国家,都受到盛大的欢迎一样。我们读《史记》,读到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不要被骗了。后人写历史,往往没有把这些重点强调出来,只照写历史,这就发生了错觉。历史记载都有年代,一查就知道了,驺衍每到一个国家都大受欢迎,而且带了一大群人。孔子周游列国也带了一大群学生,可是有时连便饭都弄不到吃,而驺衍每到一个国家则是吃不完的宴会,可见他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邹行是道家、阴阳家,他到底在各国讲了些什么?我们不知道,因为历史上找不出证据。但是他留下了一点东西,他当时就说天下有九洲,中国是九洲的一洲为神洲。他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绝不可能坐飞机环绕地球一周看见的。现在我们才知道地球有八大洲,而他当时就知道了,所以他的思想学说,当时震动了各国,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了政治的原则。我们假使看思想史的发展,这些地方不要忽略了。但是在当时历史上,也找不出讲五行的资料。再退回来看,近年发现的甲骨文上,也没有五行的名词。

    在我个人的看法,《易经》的文化,是中国文化上古时代中原文化的发展,是山西、河南这一带的文化。在上古时代,文字、语言还没有统一,不像秦汉以后的国家,当时每一地区、每一民族,有他自己的文化。如长江以南,楚国有楚国的文化,孔子的文化,继承了鲁国文化的系统;道家文化是继承了齐国文化的系统。那么阴阳五行的文化,可以说比《易经》的文化,亦即中原文化还要更古老一点,可能是黄河下游,北京、河北这一带的文化,如黄帝、伏蠢这一时代的文化一样。所以研究上古的文化思想史,是一个很大很艰难的工作。几千年来,历代学者作了那么多分类的努力,乃至现代也有人研究了半辈子,还是搞不清楚。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也不一定对,仅供作参考而已。假使没有弄清楚这个观念,而把中国上古传统文化乱扯一阵,那就牵涉太大了。---引自怀师《易经杂说》

我是遐想:红山文化从何而起?好在有《山海经》文字和任南老师手里的红山古玉实物,兴许有些消息。探索一种文化,没有资料和实物,按科学的精神和理念,要实验和求证,实验和求证,没东西,说好听点那是“猜想”,说难听是梦想!----一壶居士

73#
发表于 2007-1-29 15:14:00 | 只看该作者

一壶居士大师您好. 您为人、处世风范深值晚辈敬佩、学习. 晚辈自觉真乃授之有愧.

“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em17] ------- 逍遥.逍遥.太逍遥.

    晚辈景圆承蒙您厚爱. 在此先谢过您了. 您让景圆不好意思了.

 

   

 

[em27] 敬茶予您.再次致谢. 同时向任前辈致谢 [em27]
74#
发表于 2007-1-29 16:02: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91623813756.jpg[/upload]
75#
发表于 2007-1-29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這照片有意思

76#
发表于 2007-1-29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n在2007-1-29 16:02:43的发言: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91623813756.jpg[/upload]

     走进"红山"长征路上的探路者和引领"任". [em17] [em27] 晚辈景圆向您敬茶.

77#
发表于 2007-1-29 20:4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红山珍宝在2007-1-29 18:02:41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這照片有意思

    春光无限好, 桃李满天下.  ------  事业有成. [em17] 晚辈景圆失敬.

 

78#
发表于 2007-1-29 21:27: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92127111360.jpg[/upload]
79#
发表于 2007-1-29 21:30: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12921303345859.jpg[/upload]
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23:37:00 | 只看该作者

御风而行的列子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第六种人了不起了。庄子的老师“列子”,“御风而行,他是会飞的,到达了地仙之份。列子在空中飞了多久呢?他挺凉快挺舒服地飞了半个月,就又飞回来了。人修到地仙这一步也很好啊,活得蛮有趣味的。“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你们一般人天天吃素,天天拜佛求佛保佑,求菩萨赐福,你能求得到这个境界吗?你不信,去拜一万年佛,看看能不能拜飞起来。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一般人认为这很了不起,但是庄子并没有认为他有什麽了不起,飞起来不过是不需要走路而已嘛,还是相对,还要依靠一个东西:风,没有风你飞个什麽啊?同鸟没有空气就飞不了一样。这仅仅是佛法中的一种小乘境界。修得神通具足,会飞了,没有什麽了不起,要是被庄子看见了,会马上把你拉下来。像我们打坐,只有个空的境界,就是相对,就束缚在里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5 23:36 , Processed in 0.0565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