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uangche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黃鐘家藏印璽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5:3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bubuyou在2009-8-14 12:28:00的发言:

天子行寶皇帝信璽康熙御覽

謝A版關注! 看來還是A版識貨; 所猜印文雖不中亦不遠矣! 從印文個人認為是清初皇璽, 康熙爺的l 清仿漢螭!

32#
发表于 2009-8-14 15:4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uangcheng在2009-8-14 15:33:00的发言:

謝A版關注! 看來還是A版識貨; 所猜印文雖不中亦不遠矣! 從印文個人認為是清初皇璽, 康熙爺的l 清仿漢螭!

TY老師藏有數枚此型制寶璽 敬茶了
33#
发表于 2009-8-14 16:0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uangcheng在2009-8-14 15:28:00的发言:

謝評! 可否請問老黃所謂玉質差到近乎試紙是何種玉? 可否明言!

我這位本家認為皇璽就是故宮的幾件真品, 這話就如同說真的紅山玉就只有館藏的三百件一樣!

老黃可知古人迷信死後世界, 帝王走時往往都是傾其生前所好陪葬, 清帝除順治還薄葬外, 之後各帝都是厚葬; 陪葬之物還會留在故宮嗎? 即使未隨葬之物, 在清末帝時, 也都被太監盜賣一空, 舊時皇帝堂前印, 落入尋常百姓家, 也是常事!

去故宫里看看吧!是真是假看了就知道了!

34#
发表于 2009-8-14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uangcheng在2009-8-14 15:28:00的发言:

謝評! 可否請問老黃所謂玉質差到近乎試紙是何種玉? 可否明言!

我這位本家認為皇璽就是故宮的幾件真品, 這話就如同說真的紅山玉就只有館藏的三百件一樣!

老黃可知古人迷信死後世界, 帝王走時往往都是傾其生前所好陪葬, 清帝除順治還薄葬外, 之後各帝都是厚葬; 陪葬之物還會留在故宮嗎? 即使未隨葬之物, 在清末帝時, 也都被太監盜賣一空, 舊時皇帝堂前印, 落入尋常百姓家, 也是常事!

同感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7:0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溧阳老黄在2009-8-14 16:03:00的发言:

去故宫里看看吧!是真是假看了就知道了!

這不就等同於對紅山玉的認定, 是真是假, 看看館藏三百件就夠了!

36#
发表于 2009-8-14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种争论应该更多关注清代皇家玉器的料,工,型问题,如果是清代宫廷用品又是葬玉(清代葬玉和老三代是不同的,正如黄钟兄所言是优中选优,唯有深爱之物才带入地下,据此推测这些东西应该更优于现在馆藏品),那么这种工,料,型符合规制吗?其上受沁和时间相符吗?多句嘴,兄台们见笑了[em22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4 17:55:20编辑过]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9:0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方而不割在2009-8-14 17:52:00的发言:
其实这种争论应该更多关注清代皇家玉器的料,工,型问题,如果是清代宫廷用品又是葬玉(清代葬玉和老三代是不同的,正如黄钟兄所言是优中选优,唯有深爱之物才带入地下,据此推测这些东西应该更优于现在馆藏品),那么这种工,料,型符合规制吗?其上受沁和时间相符吗?多句嘴,兄台们见笑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4 17:55:20编辑过]

謝評!  大家共同探討, 共同學習!

 

理論上, 兩岸故宮的清璽都是傳世品, 沒有入過土; 而流落民間的, 大多數是出土的 (清末太監盜賣的除外), 也都是隱形的, 並未曝光; 此點與紅山玉是大不相同的; 紅山玉不管是館藏或民藏, 可說都是出土的; 而且民間藏品浮出台面的 (或是說出櫃的, 只等待身份認證的), 數量是遠遠大於館藏品!  

 

在皇陵的氛圍下 (皇陵的環境是冏異於民間土葬的, 例如清民間一般土葬不會用到朱砂吧!), 清璽幾百年入土的沁, 到底是如何? 沁成甚麼樣子, 並無台面上的資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4 19:03:19编辑过]
38#
发表于 2009-8-14 19: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uangcheng在2009-8-14 19:02:00的发言:

謝評!  大家共同探討, 共同學習!

 

理論上, 兩岸故宮的清璽都是傳世品, 沒有入過土; 而流落民間的, 大多數是出土的 (清末太監盜賣的除外), 也都是隱形的, 並未曝光; 此點與紅山玉是大不相同的; 紅山玉不管是館藏或民藏, 可說都是出土的; 而且民間藏品浮出台面的 (或是說出櫃的, 只等待身份認證的), 數量是遠遠大於館藏品!  

 

在皇陵的氛圍下 (皇陵的環境是冏異於民間土葬的, 例如清民間一般土葬不會用到朱砂吧!), 清璽幾百年入土的沁, 到底是如何? 沁成甚麼樣子, 並無台面上的資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4 19:03:19编辑过]
呵呵,几百年的沁色,真没留意过,请教高人[em56]
39#
发表于 2009-8-14 20:39:00 | 只看该作者

“在皇陵的氛圍下 (皇陵的環境是冏異於民間土葬的, 例如清民間一般土葬不會用到朱砂吧!), 清璽幾百年入土的沁, 到底是如何? 沁成甚麼樣子, 並無台面上的資料! ”      黄老先生对清帝后妃子陵墓情况论述有待讨论,清帝陵保管情况比较容易确认,不好确认的是后妃陵寝的情况,有兴趣朋友可查一下资料,敬茶[em27]

40#
发表于 2009-8-14 21:08:00 | 只看该作者

 

我去故宫珍宝馆时拍的:

 

 

[upload=jpg,snap8b.jpg]UploadFile/2009-8/2009814210722024.jpg[/upload]
[upload=jpg,snap6b.jpg]UploadFile/2009-8/2009814210767979.jpg[/upload]
[upload=jpg,snap1b.jpg]UploadFile/2009-8/20098142104427547.jpg[/upload]
[upload=jpg,snap4b.jpg]UploadFile/2009-8/20098142104462285.jpg[/upload]
[upload=jpg,snap2b.jpg]UploadFile/2009-8/20098142113750086.jpg[/upload]
[upload=jpg,snap5b.jpg]UploadFile/2009-8/20098142113748237.jpg[/upload]

 

玺-必须表现出最典型的“天子之霸气”!

厚重,精致,王者风范。

0.jpg (60.33 KB, 下载次数: 0)

中華寶璽

中華寶璽

0.jpg (53.34 KB, 下载次数: 0)

中華寶璽

中華寶璽

0.jpg (37.42 KB, 下载次数: 0)

中華寶璽

中華寶璽

0.jpg (39.91 KB, 下载次数: 0)

中華寶璽

中華寶璽

0.jpg (70.17 KB, 下载次数: 0)

中華寶璽

中華寶璽

0.jpg (48.61 KB, 下载次数: 0)

中華寶璽

中華寶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5 20:29 , Processed in 0.0531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