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景彡喑辶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古玉鉴定六点方法及辨伪四误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7-21 10:57: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
发表于 2009-7-21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
发表于 2009-7-21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1963兄放大后有何见解?请教了,我是看着头疼[em16]
14#
发表于 2009-7-21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5#
发表于 2009-7-21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6#
发表于 2009-7-21 11:07: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em225]

17#
发表于 2009-7-21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1:33:00 | 只看该作者

玉器收藏要注意“4个兼顾”:新古 料工 表里 大小

玉器由于滋润可爱、可玩、可佩、可赏,加上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争相收藏的对象。但是,玉器投资收藏也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笔者认为目前进行玉器投资收藏,需要注意以下“四个兼顾”。
  新古兼顾
    中国历来是一个崇尚古文化的国度,也有收藏古玉的传统。古玉因为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体现了独特的时代烙印,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所以多年来一直是人们追捧的对象,许多传世古玉早就被各级文物部门和成千上万古玉收藏者们纳入囊中。古玉有着不可再生性,它的存世量毕竟有限,而藏家们对古玉青睐有加,导致其价格节节攀升。在利益的驱使下,使得大量仿古玉充斥市场,甚至可以说到了赝品泛滥的程度。
    在古玉日趋稀少、货源紧缺和价格不断上升的趋势下,藏家要克服厚古薄今的观念,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古玉上,而忽视新玉的收藏,要做到古玉和新玉并重。据了解,由于大量高科技工具的开发运用,当今玉雕艺人们的技术水平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运用超声波技术、激光技术等现代工艺打造出来的新玉精品,其精巧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现今艺人大多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艺术素养也日益提高。客观地讲,新玉精品代表了当代玉雕工艺的新水平,同古玉珍品一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料工兼顾
    买玉器首先要注意玉的材料质地,不论新古,玉材一定要好。
    千样玛瑙万种玉,不同的玉石种类,市场价格相差比较悬殊。从玉种来讲,以新疆和田玉最为名贵,但是经过几千年的开采,现在和田玉籽料已经非常稀有了,而市场需求却越来越大,导致最近几年原料价格不断翻番。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如质地、色泽、密度、绺裂、玷污等都是影响玉材等级的要素,不应有丝毫忽视。
    “玉不琢不成器”,工艺是玉器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玉石难得,精湛的工艺同样难得。作为一件值得收藏的玉器,精湛的雕琢技艺、美伦的艺术表现、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件好的玉器作品,是在玉料的原有价值上增加了艺术附加值,它体现了制作者的文化学识、艺术修养、雕琢功力,使人们在品位、鉴赏、把玩中得到享受,特别是玉雕大师们的杰作,更是神形兼备,让人爱不释手。那些工艺精湛的玉器作品,无论经过多少年,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不会降低,只会变得越来越珍贵。
    表里兼顾
    近年来在玉器收藏市场中,出现了很多钟爱玉器皮色的藏友,痴迷于它们美妙的皮色中,如:大红皮、枣红皮、砖瓦红、橘黄皮、姜黄皮、乌金皮等等。皮子是籽玉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不是唯一特征。因为籽玉比较稀少,且玉质上佳,加上皮子可以用来巧色雕刻,别有情趣,所以有皮子的玉料就成了藏家追捧的对象。
    这些皮色固然漂亮也非常难得,但是要看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料质上。重皮不重质,重表不重里,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如果不是玉或是差的玉,再好的皮色又有何用。当然,如果一块好的和田玉再配上好的皮子,便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增加了它的稀有性,物以稀为贵,也就增加了它的价值,所以好的皮色要配好的玉质才是完美的。
    从收藏、保值、增值的角度看,只有皮色没有质地的玉器,宛如没有灵魂、没有生命,不具备好的投资收藏性,所以挑选玉器质与皮、表与里二者不可缺一。
    大小兼顾
    收藏玉器,不要贪大求奇,最好先从一些比较便宜的小件玉器着手,比如小挂件、小佩件,这样即使买了赝品,损失也不大。然后,通过多看、多学、多思,等到有了一定鉴赏水准之后,循序渐进,再介入大件精品玉器的收藏比较恰当。
    厦门的王新先生18年前介入收藏小古玉簪,当时玉簪收藏还是一个偏门,根本没有什么人关注,也很少有人研究,既缺乏市场热度,也不被人看好。时至今日,他收集了一百余枚不同时代、形态各异的古玉簪。他刚刚开始收藏玉簪的时候,每枚玉簪大概只花百余元,或数百元。而现在,随着人们对它关注程度的不断升温,古玉簪的价格正在以10倍甚至更快的速度上涨。随着岁月的流逝,玉簪的存世量可以说是越来越少了,能流传下来并且做工精致的玉簪更少,因而古玉簪的收藏也就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
    这些小件玉器藏品单件购买时可能价格不高,但是如果能够集成系列,形成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主题,其艺术附加值会明显增加,市场行情也会大幅上升。

来源:江南都市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2 22:53:54编辑过]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1:35: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鉴辨传世古玉

华古玉辨伪说起来已是一个老话题了。据记载,宋代已有玉器鉴定了,这是因为宋人尚古,已经有仿古玉问世;晚明文人风雅怀旧,伪古玉大量出现;清代皇上嗜古,舍得用好玉,并有大量出土的玉为标本,仿古玉再起高潮;民国初洋人需要,能谋高价;上世纪八十年代港台热需,供不应求;现代更有众多的收藏爱好者追索,所以伪古玉是随市场的冷暖起伏,应运而生。    传世古玉到此为止的鉴别十分复杂,1981年台北出版的《故宫古玉图》,许多西周、春秋、战国、两汉、唐宋的器物,后来确定是明晚期人为古玉。不少国外的大博物馆,请了中国的专家,在他们的藏品中剔除伪古玉。博物馆尚且如此,业余爱好者想一步到位,百无一失恐怕不太容易。
    传世古玉中真伪掺杂,有真正的古玉,也有古时候制造的仿古玉、伪古玉,其数量及其庞大,再加上现代可以利用最新技术和手段,利用大量的古玉资料,刻意仿造出“逼真的古玉”。面临这样复杂的局面,古玉爱好者如何识别、判断以免上当受骗呢?
    一般来说,谈及辨玉都是以造型、纹饰是什么时代风格,镂雕的线条是否刚劲有力,做工神韵是否到家……云云。这些方法本没有错,只是业余爱好者难以掌握。这是因为业余爱好者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古玉,到博物馆观看,也只是隔着玻璃如同隔衣服挠痒痒,不能上手,不能用放大镜观察,仔细了解古玉的做工、皮壳、沁色及研究把握各个时代的神韵技法。于是,容易被伪造者蒙住眼睛。仅仅依照玉器图册来对照,也往往十有九错。所以必须有一个适合业余爱好者的辨玉办法,这个办法要行之有效,易学易懂。
    笔者以为,对于业余爱好者,保险的鉴伪办法是依循识玉、识工、识沁、识假、识形、识纹、断代、估价,这样一个顺序。首先是识玉,以免花钱买了一块石头;而后是识工,分清是老工还是新工;然后是识沁,看看沁色是真是假;再来识假,观察有否做假的痕迹。如果玉是和田玉,工是老工,沁色也不错,又没有做假的痕迹,最起码这是一件真古玉,有收藏价值。而后再进行识形、识纹、断代和估价,确定是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朝代的,价值如何?前面四步确保了古玉是开门的,后面四步再详加探讨和斟酌,一时定不了也没有关系,可以慢慢研究,是否“古改、古仿、古伪”?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也许还要请教专家。总而言之,后四步是随各人的“道行”高低,逐步深入,这是业余爱好者的提高阶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2 22:54:17编辑过]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玉可抵国
    说起中国人对玉的喜爱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可追溯到我们茹毛饮血的老、老、老——祖宗身上,也就是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难得的是,这种忠贞不渝的喜爱延续至今仍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并不断在各个历史时期掀起高潮,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早在2500年前,有“圣人”职称的孔老夫子他老人家也深深地表达了对玉的敬重与仰慕——“君子比德于玉”,将人的美好品德与玉的温润光洁内质联系在一起。从此,甭管是身居翰苑的士大夫、苦修四书五经的读书人,还是附庸风雅的土地主,不是身佩玉饰,就是在书案上陈放玉质文玩。后来,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一步将玉的特征归纳为“五德”,与正人君子“仁、义、智、勇、洁”的美德相对应。此外,识字儿的人大抵都看过《红楼梦》这部书吧,也叫《石头记》,缘起便是那“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通灵宝玉”。
    人们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是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崇玉、爱玉、赏玉成为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不信翻开那厚厚的《辞海》我们很容易就发现,沾“玉”的词汇共150余条,多是赞美和吉祥之词。有关玉的“流言蜚语”还有很多,比如“书中自有颜如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宁可玉碎, 不为瓦全”,甚至中国历史上最美的女人杨玉环,以及超级美男宋玉,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玉”字。窥一斑而知全豹,玉,以其温润的手感,变化多端的颜色征服了一个民族。
    就其悠久的历史而言,我国艺术品宝库中的三位“老大”——青铜器、书画、瓷器也均无法与之相提并论。青铜器流行于商周时期,大约只有1500年的历史,而瓷器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到今天也就1600~1700年;书画的历史更短,若以现存最早传为隋唐时代的作品为限,才有1400年左右的时间。
    要说到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爱玉之人,那更是多如牛毛。其中最最有名的还得说我们清代的乾隆皇帝,他对玉的喜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程度之甚堪称酷爱。
    据说乾隆一朝的制玉数量,超过了整个宋元。他老人家一生题诗咏玉800余首。清宫遗存的数万玉器,大多是他的收藏。他经常一个人蹲在玉库里摆弄玉玩,挑出一些古玉,命人刮垢清理后,亲自评出甲乙丙级。乾隆帝在把玩玉器的同时还对其赋予了情感与理念,把自己玩玉说成是有“善治量才”的理国之德,他说:“不使良材屈伏沉沦,将其剪拂出幽,以扬王庭而佐治理。”由此看来,乾隆帝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及鉴赏眼力,也因藏玉总结出了独到的治国方略,如此把收藏与治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帝王唯有乾隆。
    乾隆爷的收藏要搁在过去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窥视,而今时今日我们将领您一同饱饱眼福。养眼的同时,您也会看到它们身上绽放出的闪闪金光,看看那些“玉”与天公试比高的价位,让人不由得想起“完璧归赵”这则老故事:“赵国有一块美玉,叫做和氏璧,秦国想得到它,要用十五城池来交换……”唉!你不能不信:玉可抵国。
金玉良言
    三年前,一块四公斤重的上好的和阗玉石子料能卖40万元,时至今日,有人出价400万元人民币,收藏者本人还不愿意出手;中贸圣佳2004春拍,一件高25.2cm的清乾隆御制羊脂白玉龙钮瓶成交价231万元,两年后,这只瓶子涨了77万元。于是,不少人开始跃跃欲试,但收藏圈的水很深,玉器收藏亦不例外,对于初来乍到的“菜鸟”,我们有十句金玉良言奉送。
    1.赝品比真品多,这是古玩市场的规律。
    2.知识就是力量。不但要熟记大量玉器特点,而且还要了解各时期的历史知识以及考古资料,辨别玉料,认识不同时代的制玉工艺特点。
    3.一本好书。备有权威的工具书,可随时对比参考。比如《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卷,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收录考古出土玉器4000件,均为各个时代的标准器,是目前最为全面的参考书。
    4.仅仅翻阅玉器图录是不够的,一定要上手看古玉,多参观博物馆藏品,多与专家交流,持之以恒。
    5.玉器收藏渠道。最常见的是“转让”方式;其次是在市场上购买,包括古玩市场和拍卖市场。一般来说,在大的拍卖会上拍卖的玉器可信程度较高,由于成交价是竞价的结果,往往很高,不能代表市场价格。
    6.既不固执,也不冲动。所谓固执,就是自认为眼力好,连专家的意见也听不进去,结果吃了大亏;所谓冲动,就是看到称心的玉器不加冷静思考判断,生怕漏掉了,急急忙忙掏钱买,结果不是买假了就是价格买高了。
    7.不为编造的故事所动。很多卖仿古玉的贩子会编造一套美丽动人故事来强调器物的真实性,常见的无外乎一种是指天发誓亲眼看见玉器是从古墓中盗出来的,另一种是拍胸脯说玉器是祖上传下来的。
    8.收藏古玉要有专题,因为中国玉器史有八千年之久,一般人的财力和精力都很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收藏各个朝代的每一类玉器,应该有针对性地收藏。
    9.有一定心理承受力。古往今来,再高明的玉器收藏家都有“打眼”收赝品的时候,“交学费”是不可避免的,要有高价买假货的心理准备。
    10.闲钱投入。收藏是一种兴趣爱好,同时也会耗费大量钱财。投资任何艺术品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要量入为出,决不可将生活费也投进去,否则本来是陶冶闲情逸致的事,最后变得郁郁寡欢。
金玉良言
    三年前,一块四公斤重的上好的和阗玉石子料能卖40万元,时至今日,有人出价400万元人民币,收藏者本人还不愿意出手;中贸圣佳2004春拍,一件高25.2cm的清乾隆御制羊脂白玉龙钮瓶成交价231万元,两年后,这只瓶子涨了77万元。于是,不少人开始跃跃欲试,但收藏圈的水很深,玉器收藏亦不例外,对于初来乍到的“菜鸟”,我们有十句金玉良言奉送。
    1.赝品比真品多,这是古玩市场的规律。
    2.知识就是力量。不但要熟记大量玉器特点,而且还要了解各时期的历史知识以及考古资料,辨别玉料,认识不同时代的制玉工艺特点。
    3.一本好书。备有权威的工具书,可随时对比参考。比如《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卷,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收录考古出土玉器4000件,均为各个时代的标准器,是目前最为全面的参考书。
    4.仅仅翻阅玉器图录是不够的,一定要上手看古玉,多参观博物馆藏品,多与专家交流,持之以恒。
    5.玉器收藏渠道。最常见的是“转让”方式;其次是在市场上购买,包括古玩市场和拍卖市场。一般来说,在大的拍卖会上拍卖的玉器可信程度较高,由于成交价是竞价的结果,往往很高,不能代表市场价格。
    6.既不固执,也不冲动。所谓固执,就是自认为眼力好,连专家的意见也听不进去,结果吃了大亏;所谓冲动,就是看到称心的玉器不加冷静思考判断,生怕漏掉了,急急忙忙掏钱买,结果不是买假了就是价格买高了。
    7.不为编造的故事所动。很多卖仿古玉的贩子会编造一套美丽动人故事来强调器物的真实性,常见的无外乎一种是指天发誓亲眼看见玉器是从古墓中盗出来的,另一种是拍胸脯说玉器是祖上传下来的。
    8.收藏古玉要有专题,因为中国玉器史有八千年之久,一般人的财力和精力都很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收藏各个朝代的每一类玉器,应该有针对性地收藏。
    9.有一定心理承受力。古往今来,再高明的玉器收藏家都有“打眼”收赝品的时候,“交学费”是不可避免的,要有高价买假货的心理准备。
    10.闲钱投入。收藏是一种兴趣爱好,同时也会耗费大量钱财。投资任何艺术品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要量入为出,决不可将生活费也投进去,否则本来是陶冶闲情逸致的事,最后变得郁郁寡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2 22:54:45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9-29 11:08 , Processed in 0.0663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