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4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古玉的数量为什么会很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30 14: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红山古玉的存世数量一直是困扰古玉爱好者的一个难题。更有不少专家因为考古出土的古玉不多,年代过于久远就武断地判断红山古玉存世量极少!根据本人的调查发现,红山古玉的存世量很大!

要证明红山古玉数量之大,可以做出以下几点推论:

一、文化的时间跨度长。

要想知道红山古玉的数量,首先就要了解红山文化。红山文化1935年,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彩陶和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由于当地的山体受到钾长石矿物的影响而呈现出红色,1954年被国家命名为红山文化。曾一度被认为是和商周同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直到1972年在为出土陶器做碳14鉴定时,才知道红山文化距今至少5000年。红山文化最为著名的就是那件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的“C”字形玉龙,它已成为中国最早的玉龙造型。因此,红山文化不是少数民族文化,而是已知最早的华夏文化。

崇尚玉的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已知我国发现最早的玉器是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文化出土的一对玉玦,距今8000多年。我国在给发现的遗址定名时,往往以出土的地区的名字来命名。这样,红山文化和兴隆洼文化听起来好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而实际上同在赤峰市地区的兴隆洼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早期形势。好在前不久中央台《鉴宝》栏目在内蒙古赤峰市做节目时,主持人已把红山文化说成是8000年前的文化了。如果这样,这种文化的跨度就有3000年的时间。试想,在3000年的时间里红山的先民们能够创造出多少玉器?一年做10件,流传下来的能有多少古玉?保守的估计至少应在十几万件!而且它的材质不同于易腐烂的木器和易碎的陶器,是比普通石头还要坚硬的玉石,完全可以保存到今天!

二、历代缺少盗掘的价值。

历史上有许多文物不能保存到现在,除了它的质地不易保存外,更受到了盗墓者的破坏。盗墓者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得到古墓中值钱的东西。在古代,(这里指战汉以后,明清之前的时代)能被看做值钱的东西也就是金银。金银融化后,铸成其他形状也好销赃,至于其他的东西盗墓贼是不屑一顾的。现在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被盗过的古墓时,除了金银制品很难再看到外,其他的文物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的。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那时的人类还没有冶炼金属的科技(也许已经有少量的铜器,但考古并未发现)。考古发掘红山人的墓葬,里面只用玉器和少量的陶器作为陪葬品。这样,远古红山人的墓葬对于那些想得到金银的盗墓者是没有吸引力的,才能使我们的红山祖先们的墓葬躲过了近几千年的盗掘行为。然而,自七、八十年代以后,红山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掀起了新的盗掘现象,应该引起国家更多的重视。

三、后世战乱频发地区。

红山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区是现在的辽宁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省北部的广大地区。(有的学者更把它扩大到东三省和内外蒙古全境,还有待研究。)自华夏族南迁(可能是由于战争,自然灾害,气候的变化等原因)到黄河流域后,这一地区一直被其他少数的游牧民族所控制。也成为了后来以农耕生活为主的汉族和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民族之间矛盾的频发区。从商周时起,文献中就记载商王、周王多次与北方狄人作战。战汉时期,这里是秦、赵、燕国、汉朝与东胡、山戎、匈奴人的战场;隋唐时期,是汉族与突厥人的战场;唐朝末年,又是契丹人与中原国家争夺的要地(北宋始终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更别说辽东了)。在红山文化之后的三千多年时间里,红山先人生活的地区一直都是战乱的频发地区。当地的百

姓连自身性命都难以保全,谁还会关注在山坡上的石堆?(红山人的墓葬——积石冢)

四、清政权龙兴之地。

红山遗址分布的主要地区也是满清政权的龙兴之地。那里是八旗子弟纵马狩猎的地方,一般的百姓是不允许在那里开垦种田的。这样,被埋葬在地下的红山古玉也被更好的保存起来。

五、现在人烟稀少。

居气候学家考证5000年前红山先民生活的地区气候十分湿润,那里生活着各种动物,现存的古玉中还有大象的形象。这从已知的考古发现也可以推断出来:商王妃妇好的墓里出土了大象的玉雕。可见,30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是很好的那时还可以看到大象,或者说那时大象生活在黄河流域。即使它是南方国家进贡的礼物,也应该能证明在长江流域有大象。四川三星堆的遗址里不就能够看到三千年前的象牙吗?现在问问成都人,谁会知道自己以前生活的成都平原有大象?按照这种原理,5000年前的辽河流域同样可以看到大象!但后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原来适合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逐渐被黄沙所吞噬,变成了人烟稀少的地方(楼兰古国的覆灭就说明了这点,现在赤峰市以北的地方沙化也很严重)。那些用石头堆积起来的红山人积石冢墓葬千百年来很少会被当地的人(有可能已经换了多少代人,多少不同民族的人)所重视。

通过以上五点可以得出结论,红山古玉已发现的和未被发现的还有很多,完全不仅仅是国家考古发掘的300多件和仅承认流传很少的这种观点。希望遗失在民间的大量古玉器,可以证明中华悠久文化的古玉器真正能够得到世人的认可。

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4563320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2#
发表于 2007-3-30 14:27:00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好见地!

相当的有道理~

 

[em01][em01][em01][em01][em01]
3#
发表于 2007-3-30 14:33: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4#
发表于 2007-3-30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BUCK在2007-3-30 14:33:25的发言:
好文章!!

[em17][em17][em17]
5#
发表于 2007-3-30 18:29:00 | 只看该作者

爱先生,如果您将自然条件,天气,干旱等,再加上少数民族的生活,不定居.等,就更好了.

6#
发表于 2007-3-31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乱说;------就泛红山文化的广大区域及3000年的时间,试想当年的兴旺发达时期好比如同清三代时期<<假设,但人口数量及生产工具,相关技术无法同时相比>>,如无大规模战争或疾病,想当年人们的精神寄托需要,各部落人们审美或信物的需求<<假设>>,而选取材料仅以石之美者为主,制玉数量之大应可想而知,而后世一直在发达文明控制之外,或因土质干燥,制成品基本未受损失,还有沙漠及地质变迁的淹埋,相信目前发现的玉器只是一小部分.

    以上为个人观点,肯定有错误,大家一笑罢了!

     

7#
发表于 2007-3-31 16:21:00 | 只看该作者
科学、理性的认知。[em17]
8#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13:03: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我们可以一同探讨这一神秘的文化![em10][em10][em10]
9#
发表于 2007-4-4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爱玉如命在2007-4-4 13:03:28的发言:
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我们可以一同探讨这一神秘的文化![em10][em10][em10]

谢谢爱玉如命

希望我们可以一同探讨这一神秘的文化![

10#
发表于 2007-4-4 16:30:00 | 只看该作者
1957年7月13日我国生产出第一辆载货的解放牌汽车,现在生产的普桑就不是汽车??[em09][em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21 16:32 , Processed in 0.0631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