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地球,就不是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一个都不漏,这个心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670. 我以前拜观世音菩萨,皈依后,早晚课只念阿弥陀佛,请问是否对观世音菩萨不恭敬?
我们不能把观世音菩萨看低了,观世音菩萨不是一般人的小心量。阿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的老师,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我们称扬、礼拜他的老师,他一定很欢喜,用不着顾虑。
671. 我念大悲咒一年了,皈依后,请问早晚课还要念大悲咒吗?我去外地时,早晚课又该怎么做?拜菩萨是否需要烧金纸?
佛法的修学,最重要是专精,所谓"一门深入,长时薰习",功夫才能得力。功课做杂了,只能与佛菩萨结善缘,这一生要成就非常困难,你应当要多听经,能够听上一、两年,这些问题就解决了。
出外旅行,早晚课一样可以不中断。旅行时,可以带佛像供养,尤其现在的佛卡面积不大,携带很方便,在旅馆房间里面也可以供养。
拜佛、拜菩萨,决定不要烧金银纸,这些东西是民间祭祀鬼神的一种方式,不是供养佛菩萨的。供养佛菩萨,《华严经》讲"如说修行供养"最好。佛经怎样教导我们,我们老老实实依教奉行,这是最好的供养。所以,不必烧这些金银纸,甚至于供具都不需要。供具是表法,道场才需要,为了提醒大众,个人要不要都没有关系。通常家里的佛堂,只要供养一杯水、一支香、香花及灯烛。而供养真正的意义,一定要晓得。
672. 弟子的儿子诊断出有血癌,目前正在接受化疗。请问除了念经、放生、吃素之外,我们还必须做些什么,才能使他顺利完成治疗?
这件事情,父母如果真正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发愿回向,确实会有效果。我们在《地藏经》看到,儿女为父母发愿,能够收到不可思议的效果。同理,父母为儿女发大誓愿,功德也是无量无边。即使小孩的生命保不住,他来这个世间时间虽然短促,他度了父母,也度了一家人。
有一年的农历年正月初一,早晨八点钟,韩馆长接到电话,听到一个小女孩哭着要求帮助,说自己死得很凄惨。正月初一第一通电话遇到这种事情,馆长心里很不高兴,想这是谁恶作剧,就把电话挂断了。过了几分钟,电话铃又响,是她儿子接的。她儿子一听,跟馆长讲:"不对!这是小孩的声音,好像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孩。"馆长就注意到这个事情。事后,馆长到了图书馆,一到图书馆,有一位居士已经在那里等候。他说:"我的女儿车祸死了,要求超度。"以我们台北景美华藏图书馆的规矩,过年期间不做超度佛事。
馆长立刻就想起刚才那个小女孩,这才知道电话是鬼打的,不是人打的。馆长问我:"她为什么要打电话给我?"我说:"你是馆长,你有权,她找别人没有用处,只有找你!"馆长立刻帮助她,为她设立牌位,并为她诵经超度。因为这件事情,他们全家都学佛了,这是来度家人的。这都是过去生中的善知识,她来示现,由于她的过世,全家人、邻居、朋友都学佛,连老师、同学们也学佛,这是佛法讲的"善友"。这是一个真实故事。
因此,作父母的一定要发愿回向,诚心希望佛菩萨帮助小孩顺利度过难关。父母也应当要"发大心",真正发心弘法利生,绝不求名闻利养,命运就转得很快,确实是"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只要真正发心去做,不求感应也自然现前。
673. 家庭生活困难,仅靠丈夫工资维持生活,我很想出去赚钱帮助家用,但我多病,正好赚的钱只够看病。请问我是在家精进念佛,还是出去工作?
你要把烦恼放下,人常在烦恼当中,对身体健康就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要想身体健康,一定要常生欢喜心,并且常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希望你将《了凡四训》电视剧一天看一遍,一年都不间断,你向了凡先生学习,学他的存心、生活与处事待人接物,你的命运自然就转了。
674. 我有时候很想学讲经救度众生,可是自己年已半百,记忆也差。但在打坐时有一声音告诉我:"誓救众生"。我自己现在修行有很多毛病、偏执,连自己都救不了,请问如何才能成就自己度众生?
你去看《了凡四训》光碟片,果然能够一天看一遍,看上一年,你自己得度,你也知道如何度众生。
675. 我母亲今年七十多岁,平时没有做过功德,但念佛很精进,请问这样能往生吗?还需要什么助修?
年岁大的人能够万缘放下,一心精进念佛,就能成就。
676. 一生修念佛法门修得很好,可是临终业障现前,不要人来助念,请问该怎么办?
只好随他去了,还能怎么办?平时念佛念得很好,临命终时贪生怕死,不肯让人助念,听到"阿弥陀佛"就讨厌,这种情形确实有,这种人死后,依旧是搞六道轮回。这一桩事情要在平时办,临命终时就来不及了。所以,念佛人对于宇宙人生真相要通达,人决定不是只有一生,有过去、未来。生死是一种自然的新陈代谢的现象,明了这个现象,生也没有什么好高兴,死也没有什么恐怖。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的人,明了舍身受身就跟穿衣、脱衣一样,那么的自在,没有丝毫恐怖。
我们希望来生比这一生生活环境更好,就要懂得断恶修善。一个人的生活痛苦、艰难,是恶业感招;生活过得幸福快乐,是善业感招。佛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过去生中种的因,这一生受果报。又讲:"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这一生造作的思想、言行,来生果报会现前。果然懂得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来生殊胜果报就会现前。
了凡先生是个改造命运的好例子,他听云谷禅师开示后,明白命运确实是自己造的,从事于改造命运的修学法,所以命运真的改过来了。他的修行是用功过格,每天做的善事、恶事都记载下来,这个方法虽然笨拙,但对初学特别有效。我们是凡夫,不要好高骛远,用功过格天天反省改过,会收到不可思议的效果。如果学不着相、不分别,最后没有不堕落的,因为那个办法太高了,一定要晓得自己的根性与程度。我们不妨用功过格的办法修十年、二十年,再往上提升,渐渐"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那个成就无比殊胜。可是一定要明了,自己境界是否真的提升到这个阶层,否则后果适得其反,这个非常重要!
677. 《地藏经》说:"善男子、善女人临终都会有无量鬼神来障碍,何况带业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不要轻视小小罪业,能障圣道。"又说:"若有人每日念千声地藏名号,念满一千天,能得鬼神拥护,临终就不会有障碍。"修念佛法门,为了临终不被鬼神来障碍,每天念地藏名号,每日念千声,念满一千日,请问可以吗?是否杂修?
这个方法可以,也相当的专。这是助修,不算杂修,因为你有期限是三年,"每日念一千声,念满一千天"。你在初学的时候,用这个方法做助修,用念佛为正修,正修是尽形寿,就是我们一生功夫一天都不缺。
不念地藏菩萨名号行不行?行。专念阿弥陀佛,鬼神都尊敬阿弥陀佛,临命终时鬼神不会来障碍。"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居士往生时,陈老居士的冤亲债主人数很多,他们看到老居士念佛往生,心里非常赞叹,一丝毫障碍都没有。这些冤亲债主跟着法师到居士林来,他们来求皈依、求听经。陈老居士没有念地藏菩萨名号,专念阿弥陀佛,这也是我们的好榜样。
678. 修净土法门,同修每星期共修一次做超度平安蒙山等形式,请问是否杂修?
这要看情形。印光大师劝我们念佛人,每天在功课做完之后,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一千遍。这一千遍名号不是为自己念的,是将功德回向给世间一切众生,求愿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只要我们心地真诚,就能达到消灾免难的效果,这是尽我们报答众生恩的作法。印祖的教导有道理。
679. 外出参加法会、佛七,日常功课不能完成,请问可以吗?
可以的。你到念佛堂来念佛,这就是你自己的定课。我们出去参学,无论到哪个道场,一定要随顺道场;不随顺,你就把道场破坏了。譬如,这是念佛道场,你到这里来打坐参禅,这是破坏别人的道场。你是修禅,到念佛堂来就照样念佛,这是正确的,随喜功德,无量无边。
佛法说:"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彼此互相赞叹,决不能互相破坏。念佛人到禅宗道场,也一定在禅堂里面打坐参禅,绝不破坏别人道场。他请我们去讲开示,我们一定要赞叹宗门,赞叹道场,赞叹他们的法师,赞叹同学,使他们的信心增长。而不能说:"现在末法时期,参禅不能成就,还是念佛好。"别人已经参禅几十年,你怎么能破坏别人的道场?所以,进入别人的道场,一定要懂得随缘,这是佛门的规矩。
680. 在家众受持菩萨戒后,请问可以煮鱼肉食物供家人吃吗?
可以。如果不可以,你家里人就要打架了,一家人就不和了。为了一家人和睦,你必须要为他们服务。但要懂得规矩,你在煮鱼肉之前,要为它授三皈及诵经、念佛、念往生咒回向,这是不得已。《坛经》记载,六祖惠能大师在猎人队里避难十五年,天天煮肉给那些打猎的人吃。而猎人捕得的猎物,惠能大师看它如果受的伤很轻,还可以活下去,他就偷偷放生;伤得很重,活不下去了,才煮给猎人们吃。六祖是得道的人,不是普通出家人,菩萨都还要修随喜功德,这个道理要懂。
681. 受三皈依,不受五戒,但按五戒十善修持,请问可以吗?
你真正依照五戒十善去修行,你是真受戒。形式上受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真正去做,是真受戒。
往年我亲近章嘉大师,关于受三皈、受戒,老师告诉我:"佛家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做给别人看的,好像唱戏,舞台表演,是接引众生,而自己真正功夫在实质,不在形式。
682. 我在念佛的同时,观照这一句佛号,又同时念念不可得,本身无相可得。请问是否正确?算不算老实?
你提问题来问我,这就不老实。念佛是老老实实念,不要夹杂其他功夫在里面。只要老实念,观照自然在其中,这才是真正功夫得力。你把念佛、观照分别那么清楚,这是夹杂。
不必去想有相、无相,说老实话,你早已经着相,你不是着"有相",就是着"无相"。无相,你怎么会知道无相?可见得你分别无相、执著无相,你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你把佛经里面的这些名相全都错用了。
我们要想真正成就,决定不好高骛远,这才是老实。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不观想什么有相、无相,什么都不懂,只知道一天到晚心里面有阿弥陀佛,这叫老实人,这种人肯定有成就。
683. 弟子恳请师父慈悲摄受,期望能有因缘亲近老法师。
这个要求佛菩萨,我帮不上忙,因为我在此地是客人不是主人。你要在这个地方住,要得到此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林长李木源居士的许可,他有权留不留人,我没有权。纵然李居士很欢迎你在这里住,新加坡的移民局同不同意又是问题。所以,这桩事情,李木源居士也不能作主,还是求佛菩萨加持。
684. 有关还寿生钱的问题,请问是否要念《金刚经》?
你是不是许了这个愿?纵然是许愿,现在你已经明了佛法,知道还寿生钱是属于迷信,因为佛法里面没有这个说法。《金刚经》的宗旨是教导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然后要看破、放下。不是说念几遍《金刚经》就有功德,虽没有功德,但是有好处,什么好处?比骂人好,比杂心闲话好。念经一定要解义,义解之后要奉行才有好处,只念经不解其义,不能把经中的教诲落实到日常生活,这是白念了。
685. 许多年岁大的退休老居士,要忙家务、带小孩,还要早晚课念《无量寿经》、看录像带、念佛,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有时不免晚上劳累了。而最担心的还是往生问题。请问具体修行决定往生的方法为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