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08-9-5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只要是观赏任南老师收藏的红山古玉,给你心灵和传统习惯意识的冲击和震撼,就足够说明些什么了!看任南老师珍爱的件件藏品,你能揣摩其创造者们初终吗?没有看出"铜臭"气息;寄托的是先民们对天地万物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崇敬!至诚!圣洁!敦厚!质朴!

“辞不尽言,言不尽意”,先民之圣人则之!细细品味任南老师珍爱的件件藏品,你能悟,,,你能开物成务,,,

222#
发表于 2008-9-9 14:27:00 | 只看该作者

多看总能使人头脑不会发热。。。。天天上演捡陷饼的千古典故。。。

223#
发表于 2008-9-9 18: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KEN仔在2008-9-9 14:27:00的发言:

多看总能使人头脑不会发热。。。。天天上演捡陷饼的千古典故。。。

 

  静心修行[em103]

22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14:04:00 | 只看该作者

次生

 

22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09:28:00 | 只看该作者

8.缩:真土古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变软呈减缩其减缩区多对应硬质残留和原质残留,硬质残留呈解理态如骸晶,而原质残留多呈岛状 ,减缩区分布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朝下方位或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缩部色变重的多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且呈随型包裹态表(表土层干燥地水挠动质变,质变由内而外所至.).生坑态时吐灰区对应减缩区.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土古玉器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和对应的清晰边缘。

  9.次: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均为次.土古玉器的表层自然态质变会产生多种形态,多为目测很难观查到的凸凹次生物,多呈团状、山脉状解理态,次生物形态要对应其材质结构.如透闪石和蛇纹石其组成的成份是不同的故它的凸显解理也是不同的.而这凸凹次生物的分布和产生必须符合其土中方位.沁门点.和外部条件造成内质质变的成因。如水融减缩会现内质硬质解理如骸晶.(骸晶英文名称skeleton crystal 晶体生长过程中,沿着角顶或晶棱方向生长特别迅速,从而形成晶面中心相对凹陷的结晶骨架,称骸晶。骸晶常呈漏斗状、树枝状、羽毛状等形态。如雪花就是冰的骸晶。骸晶主要是在溶质供应很不充足的条件下形成的)而同质岛状残留多为土中上方最早失水部位.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还会产生融合物及随形包裹态隐形和浅表多层错位且边缘整齐清晰的开裂,和非直线曲痕.而裂的表象需要符合其成因,裂口向两侧有色和质变且呈开口态必是土中因素造成,裂痕中多有二氧化硅晶状溢出呈长合态.而古玉因地层环境变化,会造成无沁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其因多为玉器在土中下端水的因素而造成松软,由于土中水分快速减少或清洗玉器包裹层过快时,导至其内部应力快速失压造成无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玉表次生物与玉体应存在明显界线和沟槽呈融化态.次生物分布与出灰点对应内质质变部位,在显微镜下所显现的颜色色彩斑斓,即使在一平方毫米的区域内也是如此,而仿品上的所谓次生则无根无沟槽,边缘模糊,凸起物周身包裹,形状与层次单调.凸起点并非对应内质结构的质变处,多等高度附着在同一平面上。不掌握真品自然态微坑特征是区分不了酸腐坑孔的. 

    10.过:土古玉器的“过”渡.必须注重其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和入沁之沁门,处于土层最下端水浸蚀时间最长,故其质变最严重呈失透失色态,玉软沁方入,形成表层减缩态.且表层沁蚀对应内质有质变与色变向上或以沁门为中心渐变向外扩散呈包裹状:也有外部物质顺微孔进入产生由内而外的渐变,色与质变也有随裂和孔为中心向外扩散且呈三色过渡状且呈胶冻感。并少数在方位下端质变失色处伴有腐蚀质有机炭沁入(多呈以失色部位为起点依器表同状态开口且边口色清晰)微缩端且有随型硬质解理显现.古玉的次生变化是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玉器有色变减缩态而无台阶,其因玉器色变轻端多土中朝下(封闭的泥中产生一个稳定的环境)在方位下端(多呈周身同状态边口色清晰裂) ,外界挠动对其相对上半部松土部位小.。而老料带沁仿品,色的分布无对应内外质变的方位感 ,观其表层沁蚀程度与内质质变不对应,其色含糊不清无三色胶冻感过渡.表象的色和质变非渐变包裹状。

 

 

226#
发表于 2008-9-18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又学了一点儿,向任先生致敬。
227#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22:46:00 | 只看该作者

微孔中古徴生物

 

 

228#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22:48:00 | 只看该作者

 

229#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的未知未见是不可下定论的.符合自然态的红山与泛红山的遗存不是我们一代能搞明白的.
与三百件国藏品表象不同的认为假的定论.误国误民.孙守道先生鉴别出的三百件表象符合自然态规律.为国为民为红山做出了大贡献.

.孙守道先生鉴别出的三百件表象符合自然态规律之图的发布.更证明学习自然态法鉴别古玉方法是对的.


 

230#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怪圈中之怪圈

     红山文化期与前诸文化期古玉的真伪辩别.几十年来以出土记录300件古玉做为标准来比对,做为辩别真伪的依据.国字牌专家用之.民藏家用之.

    古玉辨真伪.眼力是藏友追求和探索的.一件真古再真.各表象与变化均无可非义.我们自己会为之感动.可这自信中我们自己会隐隐有个念头.要是土中自己拾到的就太好了.多多少少还是生疑.终于想跳出小圈的我们在遗址亲手拾起千万年前祖先遗存的灵玉.心明眼亮了.多年的经验否掉了.只因手中之物是真真切切的真了.什么专家.什么藏家.什么书呀报呀朋友与老师呀.此刻会全部消失.只因真理在手了.与真理之物不同者全是假了....这本无可非议.可这无可非议的真理之物给我们自己带来了光明与自信的同时.我们自己又掉进了真理之物的井里.

    以出土记录300件古玉做为标准来比对辩别真伪.依据正确.但其后果使大量与标准器表象不同的祖国珍宝被定为仿器.大量流向国外.众多藏家为此跑遗址.看坑口以此想跳出怪圈.但是大多数藏家跳出怪圈又入怪圈.即有了新体会.新标本.又再次用上比对法耒辫真伪.有的藏家会辩认多个地区不同表象.用不同地域特征来辩别相对应地区特征.基本跳出了单一国标300件比对法的怪圈. 可是红山文化及前诸文化的文化历史深度远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即使是己知的文化.也会因文化区.文化层的不同古玉特征也是有差别的.就是一个文化区也因地层不同.土壤元素不同.地质变迁程度不同.其表象也是不同的.更何况还有文化层的不同呢?红山文化怪圈中之怪圈不能跳出了小圈再入更大的怪圈.

                                                                                                           任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17 01:11 , Processed in 0.0601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