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玩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分享] 罕见的良渚钩佩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07:04: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师兄!,多看几眼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2-3 23:36:11 | 只看该作者
古玩斋 发表于 2014-1-28 14:01
爆盘一天后的情况:

盘一天就这样了 不看好 很生 没有老玉的温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4-2-4 14:33:48 | 只看该作者
古玩斋 发表于 2014-1-28 23:55
。。。。。。。。。。。。

没有熟的感觉,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20:57:14 | 只看该作者
xiao101011 发表于 2014-2-3 23:36
盘一天就这样了 不看好 很生 没有老玉的温润

谢谢朋友的关注!如果是坑口差,灰皮厚,腐蚀严重的,一天是不可能盘成这样的,我是爆盘,盘一天等于一般的盘一周左右。看看皮壳,自然沁色,玉器表面的成因,还有工的细部特征。。。12字对照鉴别。还有良渚玉器用料特征和工艺特征都可以参考(有一种料受沁变"鸡骨白”,此玉器有此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4-2-10 14:42:43 | 只看该作者
水溶白化质变。根须。乱柴纹。沁门。。。。。。均不可仿。是难得的真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2:17:36 | 只看该作者
常乐 发表于 2014-2-10 14:42
水溶白化质变。根须。乱柴纹。沁门。。。。。。均不可仿。是难得的真品! ...

谢谢朋友的名鉴!确实是这样!这种料是良渚玉器前期用料,有受沁变“鸡骨白”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07:28:16 | 只看该作者
古玩斋 发表于 2014-1-28 23:55
。。。。。。。。。。。。

转载良渚阴刻线细部特征


681345dbn9dd017ea19b0&690.jpg (91.6 KB, 下载次数: 45)

681345dbn9dd017ea19b0&690.jpg

681345dbn9dd021b09c96&690.jpg (67.96 KB, 下载次数: 28)

681345dbn9dd021b09c96&690.jpg

681345dbn9dd02151e4e5&690.jpg (62.16 KB, 下载次数: 37)

681345dbn9dd02151e4e5&6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20:41:4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角度看file:///c:/DOCUME~1/asus/APPLIC~1/360se6/USERDA~1/Temp/075525~1.JPG
file:///c:/DOCUME~1/asus/APPLIC~1/360se6/USERDA~1/Temp/07552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12:3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玩斋 于 2014-3-1 12:36 编辑

从玩古钱币到玩古玉的顿悟:本人接触古玉只有3年之久,和很多玩古玉的老师比起来实属幼儿阶段,不过本人爱上什么就会努力的去研究什么,从接触古玉以来自己先后拜读过一些专家的鉴定古玉的观点,特别对任老师的12字鉴定也在深入的学习领悟之中,感觉比较全面的概括了古玉的特性,是非常好的鉴定方法,然而任老师自己也说过:“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可参考理解,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被框住手脚!)”,这充分说明了任老师的胸襟宽大和思想的前瞻性!下面就我玩古钱币的一些知识是否与玉相通提出来与各位朋友探讨:目前鉴定古钱币的基本方法有:,一不同时期的材质鉴定,二不同时期的工艺特征鉴定;三文字的时代特征鉴定;四氧化层(包浆)的鉴定。。,只要熟知这个方面的时代特征,一般来说鉴定古钱币就基本没问题了,其实细想,古玉也基本和这几个方面有关,前面三个方面我就暂时不赘述了,下面主要说一下第四个方面自己的观点:就说包浆问题,和任老师的12字对应就应该属于工上自然痕迹的概念。首先包浆有传世包浆和生坑老坑包浆之分,传世包浆基本上就是一层和铜质非常紧密的薄薄的氧化层,颜色有很多种。。。。,而生坑氧化层就是我今天主要要表达的观点了,最近几年以来,我进了很多新出土的筒子钱币来玩,从汉代以来的各个时期的都有,有这样一些情况,就是有些坑口好的钱币那怕是汉代的钱币上只有薄薄的一层氧化层,甚至有些汉代钱币把土洗净后有铜光显现。而清朝的一些钱币却满身铜锈斑驳难于去除,连是什么字都看不清楚。所以我认为在辨别古玉的真假方面不能只与某个标准器的信息比较来辨别,有很多我们还没见过的新出土的东西也许和现在我们认识的古玉会有不同,我们不能说就是假的,虽然现在做假之风非常猖獗,然而是有时代特点的,比如说酸腐,可以测试ph值,烤玉可以看它的裂纹走向来辨别,工艺可以看是否机雕,(符合古玉的手工雕一般工匠工艺粗糙容易辨别,大师级别雕的较低价格买进不会亏本的)。。。所以我认为还是任老师说得好:“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可参考理解,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被框住手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7 07:02 , Processed in 0.0578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