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13102416110941914.jpg (19.66 KB, 下载次数: 2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29 09:03 上传
2013102414583187554.jpg (53 KB, 下载次数: 27)
2013102414583139147.jpg (73.56 KB, 下载次数: 24)
2013-12-29 09:04 上传
图1b
黄君孟夫妇墓,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1983年春,信阳地区文管会和光山县文管会的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发掘。该墓年代属春秋早期晚段,墓主为黄君孟及其妻黄夫人孟姬。墓中出土的玉璧、玉琥、玉玦、玉冲牙、玉鱼等表面皆装饰有双钩阴刻技法雕琢的龙首纹。如该墓1号椁所出的一件玉璧(编号G1:B1):青玉质,表面局部有灰褐色沁斑。中孔较大。表面满饰双线龙首纹。直径11.6、孔径6、厚0.3厘米。(图1)
使用道具 举报
2013102414593125872.jpg (25.65 KB, 下载次数: 23)
2013-12-29 09:05 上传
2013102414593238468.jpg (31.96 KB, 下载次数: 28)
图3
1978年春,山东省博物馆会同沂水县图书馆,对该县刘家店子村西的两座墓葬和一座车马坑进行了清理。其中1号墓属春秋中期遗存,墓主系莒国国君;2号墓年代略晚于1号墓,为春秋中期或春秋中期晚段,墓主是国君夫人。1号墓中出土的玉璜(图2)、玉玦(图3)、玉牌饰等器表多以双线龙首纹为装饰。
2013102415015325318.jpg (29.74 KB, 下载次数: 26)
2013-12-29 09:06 上传
2013102415015487268.jpg (41.19 KB, 下载次数: 22)
2013-12-29 09:07 上传
2013102415015591975.jpg (21.18 KB, 下载次数: 24)
图5
1993—1994年,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和桐柏县文管办在桐柏县月河镇左家庄发掘了一座大型墓葬,该墓主人是嬴姓小国养国的国君受,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早段。桐柏月河1号墓中出土了大量表面琢有双线龙首纹的玉璧、玉璜、玉虎(图4)、玉玦、玉冲牙、长方形玉牌饰。如编号为M10的一件长方形玉牌饰:黄白色。一端稍宽,较长的两边各有对称的四个小四槽, 较短的两边各有对称的两个小凹槽, 四角各有一细小穿孔。正面以双钩阴刻技法琢出龙首纹,背面光素无纹。长5.4、宽2、厚0.1厘米。(图5)
2013102415041516695.jpg (27.22 KB, 下载次数: 25)
2013-12-29 09:08 上传
2013102415041681376.jpg (42.02 KB, 下载次数: 25)
2013-12-29 09:09 上传
图6b
淅川下寺楚国墓地,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城南约50公里丹江水库西岸的龙山脚下。1978年至1979年,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此先后清理春秋楚墓24座。其中2号、1号和3号三座大型墓葬为下寺墓地的主体。发掘者认为2号墓墓主可能是卒于公元前552年的令尹王子午,1号墓墓主孟滕姬为M2墓主之夫人,3号墓墓主鄬中姬丹乃蔡侯之女,是2号墓墓主的另一位夫人。三座墓的年代均在春秋晚期早段,出有不少表面装饰不减地浮雕龙首纹的玉璧、玉虎、玉玦、玉冲牙、玉管等。如下寺2号墓出土的两件玉璧(编号M2:146、267):青白玉,受沁呈黄白色。璧孔正圆,璧外缘两侧有凸棱。两面均采用不减地浮雕技法,以卷云纹、绹索纹、圆环纹等单元构成数组侧视龙首形象。直径6.3-6.8、孔径2、厚0.2-0.27厘米。(图6)
2013102415045984290.jpg (23.12 KB, 下载次数: 23)
2013-12-29 09:10 上传
图7
辉县琉璃阁墓甲及墓乙,于1936年为河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所发掘。两墓的年代大致在春秋中期晚段至春秋晚期早段之间。甲乙两墓出土的多数玉器装饰有不减地浮雕技法琢磨的龙首纹。墓甲中出土的一件编号为179的玉冲牙可为代表:青白玉质,表面凹处可见朱砂、褐色沁痕。弧形尖角状,一端较宽,为龙首,器缘边有廓。龙椭圆形眼、卷鼻,下颚及角部以绹索纹为边饰,下颌前端呈尖状并且上卷,与上颌后端相连,形成一个圆孔,以表示口部。龙身交错分布的龙首纹,系不减地浮雕技法制作。长10.1、宽2.1、厚0.3厘米。(图7)
2013102415054365074.jpg (56.98 KB, 下载次数: 26)
2013-12-29 09:11 上传
2013102415054453275.jpg (51.98 KB, 下载次数: 23)
图8b
1986年春,吴县文管会的考古人员在江苏省吴县严山东南麓开山宕口中,发现了大量玉器。据研究,这批玉器是吴国宫廷用玉,乃春秋末期,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所败,逃遁时仓皇埋藏于此的。该窖藏中便出土了表面雕琢有双钩宽线龙首纹的玉璧、玉虎、玉箍形器等物。如一对编号为J2:51的玉虎:青玉质,受沁蚀较重。两件形制相同,扁平体,作虎形,四足屈蹲,卷尾高翘。正面以双钩阴刻、反向斜刀技法,琢制形态繁缛的龙首纹。背光素,留有切割的痕迹,当为成型对剖后存留。长11.9、宽3.8、厚0.1—0.3厘米。(图8)
2013102415061824296.jpg (119.94 KB, 下载次数: 22)
2013-12-29 09:12 上传
图9
1955年春,安徽省博物馆在寿县西门发掘了一座春秋晚期的高等级墓葬,据考证墓主人系蔡昭侯。墓中所出的一些长方形玉牌饰表面亦有勾连纹单元构成的两组侧视龙首纹。(图9)
2013102415152354839.jpg (109.86 KB, 下载次数: 31)
2013-12-29 09:13 上传
2013102415152429217.jpg (140.73 KB, 下载次数: 21)
图10b
1988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太原市文管会在太原南郊金胜村发掘了一座大型东周贵族墓葬及其陪葬车马坑,即金胜村251号墓。发掘者根据对墓葬形制和青铜器规格、纹饰、铭文以及车马坑规模的分析,结合相关历史文献研究,推测这座大墓和车马坑的主人可能为春秋晚期晋国最为显赫的执政之卿,赵简子赵鞅。金胜村251号墓出有一批装饰减地浮雕龙首纹的玉饰。可以一件长方形玉佩饰(编号M251:337)为例:红褐色。长方形扁平体,器边有齿脊,四角各钻一小孔。表面满饰龙首纹,系减地而就。长12.1、宽4.8-6、厚0.25厘米。(图10)
2013102415075841203.jpg (27.73 KB, 下载次数: 28)
2013-12-29 09:14 上传
图11
牛家坡7号墓,为春秋晚期韩国士大夫的夫人墓,位于山西省长子县城西。197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墓中出有一件玉龙佩:青玉质,有褐色沁斑。夔龙形,器扁平。龙回首,鼓腹,卷尾,躯干中部下方琢出一足,呈尖钩状。龙首部短粗,闭口,角部以卷云纹表现。表面浮雕龙首纹,细部以单阴线雕琢。长10.5、宽4.05厘米。(图11)
2013102415082585922.jpg (35.97 KB, 下载次数: 21)
2013-12-29 09:15 上传
2013102415082668834.jpg (60.97 KB, 下载次数: 20)
图12b
1976-1986年,雍城考古队在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南指挥村发掘了秦公1号大墓。根据残留器物特征和文字材料,通常认为墓主是春秋晚期的秦景公。该墓虽自历史时期起就多次被盗,但仍出土了近千件玉器,这些玉器表面大多装饰有单线龙首纹。如墓中出土的一件长方形凸齿镂空玉牌饰:白玉质,表面残存朱砂。长方形扁平体,一角残缺,三边均镂雕出曲折的线形孔,边缘多有凸齿,中下部凸出长方形台面,边沿上钻有五个三角形透孔。台面上阴刻细线构成的15组相互勾连的方形龙首纹,台面之外的平面上亦有13组方形龙首纹。长10、宽5、厚0.4-0.6厘米。(图12)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11 01:42 , Processed in 0.06416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