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蓬莱九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史前文明新发现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7-2-27 21:00:00 | 只看该作者

说一说红山玉印的字

    红山文化的字与我们现在的汉字极相似。它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红山文字体系,其字像毛笔书法字体,书写流畅,字的结构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内外结构,我们现在的汉字是从红山国的文字传承下来而演变成现在的汉字,红山文字是现在的汉字之母。
52#
 楼主| 发表于 2007-2-27 22:09:00 | 只看该作者

谈一谈对龙的一点看法;

华夏子孙都是龙的传人,红山文化的玉龙是中华龙的起源地,我们常说的传说故事里就有龙王一说,红山古国的国王是不是就称之为龙王呢?国王使的玉印上有龙首,玉龙砚上有龙,我看这些玉雕应该说明这一问题.

历朝历代的国王和皇帝都以龙为象征,到了清代也是如此,清代不是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吗?后代的儿孙们则称为龙子,龙孙.

我们从瓷器上看到元代和明代时期的龙,都是猪嘴,有怒发和角,和红山文化时期的龙很象,清代和现在的龙是在元代和明代的龙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演变,成为现在的龙.所以,中华龙文化也是一脉相传,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红山古国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源.

这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53#
发表于 2007-2-27 22:53:00 | 只看该作者

中華的文字起源一般直覺為殷商甲骨文,

但從二里頭乃至紅山古玉中,

著實又向上推升,

abu對此深為著迷!

將於近日內發上幾帖,

古文雖甚難懂,

但結合物件為本,

逐字歸納推敲探究,

集眾人之力,

他日若能破解,

我輩何其得幸,

能相贊其中,

略盡棉薄之力!

[em44][em44][em44][em44][em44][em44][em25][em25][em25]
54#
 楼主| 发表于 2007-3-1 15:06:00 | 只看该作者

家有家谱,国家有国家的发展史,现在我们已找到中华民族的根,中国的历史是有传承的,而且是一脉相传,从未断过.

由于史前文明历史久远,加上历代的战乱等原因有很多的物证难以保留下来,有的东西早已腐烂掉了,或战乱一把火就烧没了,所以,我们看不到有记录的资料,成为历史的一段空白,但有些民族的东西还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直到如今.

我们通过红山文化的玉器,就能看到红山古国是一个非常文明的社会,文字的书写,宗教的信仰,阶级的分化与我们现在的社会没什么两样,就连使用的工具也很接近,只不过我们现在是用金属制做的巴了.史前的文明只有红山文化的玉器给我们留下了证据.

玉载中华史光前耀后.岁承世纪春继往开来.

[em10]
5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6:57: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1016524877576.jpg[/upload]

本人对解玉砂之说,一直持怀疑的观点,哪位能说出和看出它的刀工来。k123前面也讲过,对解玉砂之说也没有定论,我看红山玉加工工具还是个谜。

0.jpg (94.95 KB, 下载次数: 1)

史前文明新发现

史前文明新发现
56#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31021505211084.jpg[/upload]

0.jpg (86.79 KB, 下载次数: 1)

史前文明新发现

史前文明新发现
57#
发表于 2007-3-10 21:54:00 | 只看该作者
对解玉砂之说也没有定论,我看红山玉加工工具还是个谜。[em17][em17][em17]
58#
发表于 2007-3-10 23:20:00 | 只看该作者

解玉砂之我見

以下是引用hongzhi在2007-3-10 21:54:26的发言:
对解玉砂之说也没有定论,我看红山玉加工工具还是个谜。[em17][em17][em17]

abu以為器物中所夾之所謂解玉刀,

應非也!

理由如下:

1.若為解玉砂斷裂留置於器物中,應當剔除,繼續加工完成.

2.許多物件留置不只一件所謂解玉砂,於理不合.

3.所謂留置於物件內的解玉砂,若為施工中不慎斷裂,則應展現斷裂所呈裂紋稜角,但多數展現平滑,

4.推測應為作玉碎料隨同物件一同入土.

[em0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 11:00:21编辑过]
59#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15:47:00 | 只看该作者

[推荐][原创]wwyg5000高古玉 藏品展览。交流中!

从精美的玉雕件我们就可以看到史前的先人智商不比我们先在的人低,也许比我们现在的人还聪明,从钻眼的螺旋纹看,不是砂子在里面留下的痕迹,个人的看法.[em08]

我觉的螺旋纹就象现在的钻头,它钻出的玉石沫浆水从螺旋缝隙里返出来,本人在工厂干过,从钻头得到一点启发.说的不知对不对,说错莫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2 16:01:55编辑过]
k123 该用户已被删除
60#
发表于 2007-3-12 18:38: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5 11:50 , Processed in 0.0570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