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在距今5至6亿年前,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持续时间长达1500万年的冰冻期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2:51:00 | 只看该作者
档案:史前核武战争毁灭了古印度文明
http://tech.QQ.com   2006年05月31日09:12   北方网       (15)

 有一部著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Mahabarata,一译《玛哈帕腊达》,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意译为“伟大的波罗多王后裔”,描写班度和俱卢两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写成于公元前一五○○年,距今约有三千五百多年了。据说书中记载的史实比成书时间早了二千年,就是说书中的事情发生在距今约五千多年前。

成于三千多年前的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记载多场激烈的战争,此插图描绘了诸神乘坐飞毯观看战争的场面。

此书记载了居住在印度恒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和潘达瓦人、弗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两次激烈的战争。令人不解和惊讶的是从这两次战争的描写中来看,那是核子战争!

书中的第一次战争是这样描述的:“英勇的阿特瓦坦,稳坐在维马纳(类似飞机的飞行器)内降落在水中,发射了‘阿格尼亚’,一种类似飞弹武器,能在敌方上空产生并放射出密集的光焰之箭,如同一阵暴雨,包围了敌人,威力无穷。刹那间,一个浓厚的阴影迅速在潘达瓦上空形成,上空黑了下来,黑暗中所有的罗盘都失去作用,接着开始刮起猛烈的狂风,呼啸而起,带起灰尘、砂砾,鸟儿发疯地叫……似乎天崩地裂。”“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曳,这种武器发出可怕的灼热,使地动山摇,在广大地域内,动物灼毙变形,河水沸腾,鱼虾等全部烫死。火箭爆发时声如雷鸣,把敌兵烧得如焚焦的树干。”

如果阿特瓦坦的武器造成的后果像一场火暴,那么古尔卡制造的攻击后果则是一场核弹爆炸及放射性落尘中毒。

第二次战争的描写更令人毛骨悚然,胆颤心惊:“古尔卡乘着快速的维马纳,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飞弹。此飞弹似有整个宇宙力,其亮度犹如万个太阳,烟火柱滚升入天空,壮观无比。”“尸体被烧得无可辨认,毛发和指甲脱落了,陶瓷器爆裂,飞翔的鸟类被高温灼焦。为了逃脱死亡,战士们跳入河流清洗自己和武器。”

后来考古学家在发生上述战争的恒河上游发现了众多已成焦土的废墟。这些废墟中大块大块的岩石被粘合在一起,表面凸凹不平。我们知道,要使岩石熔化,最低温度要达到摄氏一千八百度。一般的大火达不到这个温度,只有原子弹的核爆炸才能达到!

在德肯原始森林里,人们也发现了许多的焦地废墟。废墟的城墙被晶化,光滑似玻璃,建筑物内的石制家具表层也被玻璃化了。除了在印度外,古巴比伦、撒哈拉沙漠、蒙古的戈壁都发现了类似的废墟。废墟中的“玻璃石”与今天核试验场的“玻璃石”一模一样。

从这些与史料记载吻合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推测五千多年前人类也曾在印度发展出高度文明,对核能的应用非常熟悉,最后却由于争权夺利而滥用核能,使他们遭到毁灭。相较于非洲奥克洛发现的二十亿年前的核反应炉,当时的人类能运用于和平用途,同时利用天然地形堆放核废料,这种高度物质文明显然是由相对高度的精神文明下所发展出来的,运转了五十万年即代表了五十万年的和平与繁荣。否则像史诗中描述的用核子武器互相攻击,可能不消五十年就毁灭了!现代人类才几十年的核能技术,光为了核废料争论不休,遑论其他,我们真该为此感到汗颜呢。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2:52:00 | 只看该作者
南非发现行星残片 为史前灾难证据(图)
http://tech.QQ.com   2006年05月12日 07:13   腾讯科技  

腾讯科技讯 据俄罗斯新闻网5月11日报道,科学家们日前从一处770米深的竖井中找到了一块来自史前巨型小行星的残片。据测算,该小行星在大约1.45亿年之前与地球发生相撞并形成了直径达160公里的“莫罗昆”环形山。

南非发现小行星残片 为史前灾难有力证据(图)

科学家们在南非找到的小行星残片

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在5-10公里之间,撞击的地点位于非洲南部,不过,目前该区域已完全被浩瀚的卡拉哈迪沙漠所覆盖。

古生物学家们确信,正是这场导致动植物大量死亡的撞击终结了侏罗纪并催生出了白垩纪。虽然小行星的体积巨大,但科学家们以前却并不指望能找到它的残骸:按照现有的计算机模型的演算结果,该天体的大部分物质都在撞击过程中蒸发了。

不过,科学家们还是通过化学分析查清了小行星的成份和实际年龄。与那些较为“年轻”的陨石不同,在导致史前生态灾难的小行星中铀和钠两种元素的含量明显偏高,而铁和镍的含量却较低。专家们指出,这种现象恰好与以前通过计算机模型获得的结果非常吻合。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白垩纪同样结束于一次小行星撞击,时间是在大约6500万年之前。这次撞击不但导致恐龙全部灭绝,而且还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留下了一个直径为200公里的环形山。(黄龄)

[责任编辑:chinkyfeng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2:53:00 | 只看该作者
史前艺术
http://tech.QQ.com   2006年05月31日 16:07   腾讯论坛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含有《素问》、《灵柩》等共18卷162篇,论述丰富,除医学外还涉及天文、地理、物候、气象、历法等。内容大致包括摄生、阴阳、脏象、经络、论治、运气、药性理论等。经络已经被现代科学证实其客观存在xiii,并在此基础上制造了腴穴探测仪,耳穴探测仪等仪器,来探测穴位。尽管很多穴位十分隐蔽,即使现代的仪器都很难探测准确,古人已经发现并熟练地利用它们来为病人治病。中国的针灸被西方人称为“东方魔针”,被誉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一根银针可以从人的头顶插下来,从下颚处穿出,不流血,不疼,而且还可以针对病症多穴位进针。古人是如何知道经络、穴位及针灸术的呢?这不得不令现代人称奇。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2:53:00 | 只看该作者
史前地理学
http://tech.QQ.com   2006年05月31日 16:05   腾讯论坛  

在地理方面,土耳其人哈基*亚哈马德早在公元1559年所绘的地图上就标明了南北美洲的海岸线,但是旅行家和地图绘制者发现美洲却是整整两个半世纪以后的事。另外在距今3500年的西藏古文书也有关于美洲的记载。土耳其人奥伦奇*费那乌斯在公元1532年绘制的南极地图海岸线与现代南极地图极为相似,另外还精确地绘出了南极在8000年前冰封前的大陆形状。而现代人知道南极冰封下的地形是公元1958年科学家通过穿透冰层的勘测才知道的。上面所有这些16世纪的地图都是他们依据更为古老的地图临摹下来的。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2:54:00 | 只看该作者
史前天文学
http://tech.QQ.com   2006年05月31日 16:03   腾讯论坛  

在天文方面,古代玛雅人不知道望远镜,却知道天体的精确运行周期,并和现代极为相近。比如,太阳年(即一般意义上的一年)现代的精确测量值为365.2422天,而古代玛雅人却知道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比准确数字只少0.0002天;同样玛雅人概念中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30588,而现代的测量值为29.528395。玛雅人对金星的会合周期的计算能精确到每6000年只差一天。在危地马拉Quiriga出土的一块石碑,标明了4亿多年前某一天的日月位置,其计算过程清楚viii。在非洲有一个叫“多汞”(Dogon)的部落,在他们的思想概念中,对天狼星具有十分详细的了解。而天狼星是如此的难以观察,以至于现代人直到1970年才获得它的第一张照片。在多汞人的传说中天狼星是双星系,而现在天文学家用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发现,天狼星果然有两颗伴星。多汞人还早就知道土星有环,木星有4个主要的卫星x。

[责任编辑:topzhang]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2:55:00 | 只看该作者
史前冶炼技术
http://tech.QQ.com   2006年05月31日 16:06   腾讯论坛  

在冶炼技术方面,在南非的克莱克山坡,矿工们发现了几百个金属球,而这些球所处的地层据考证有大约28亿年的历史。环绕铁球的凹槽十分精致,制铁技术专家认为很难解释成是自然过程形成的i。1968年,考古学家Y.Druet和H.Salfati在法国的一个叫Saint-JeandeLivet的地方,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一根金属管i。1871年考古学家WilliamE.Dubois在美国伊利诺斯州(Illinois)的LawnRidge旁钻井时,在距地表114英尺深处发现了一枚类似于钱币的东西,据伊利诺斯州地质勘探局(IllinoisStateGeologicalSurvey)鉴定,其所处地层属于更新世(20~40万年前)i。1852年6月5日《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以“过去时代的遗物(ARelicofaBygoneAge)”为题报道,在马萨诸塞州Dorchester地区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岩石层中发现了金属花瓶,是一种呈锌白色的合金,经测定,含有大量的银成份i。1966年夏,美国地质勘探学家维吉尼亚*麦金泰尔博士在墨西哥鉴定了一批在麦阿科勒克出土的铁矛。起先估计这些铁矛的历史不到两万年。但测试结果表明是25万年i。竖立在印度新德里(NewDelhi)一座寺院里的、一根估计至少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代铁柱,至今没有任何生锈现象,磷、硫、风雨侵蚀对它都不起任何作用。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2:55:00 | 只看该作者
史前物理学
http://tech.QQ.com   2006年05月31日 16:05   腾讯论坛  

在物理方面,在非洲加蓬共和国的一个著名的铀矿奥克洛(Oklo)发现一个大型的核反应堆。1972年6月,进口奥克洛铀矿的法国一铀提炼厂惊奇地发现,运来的铀矿石中铀-235的含量不足0.3%,而其他任何铀矿中的铀含量都在0.72%左右。后来有很多科学家去考察,发现这是一个20亿年前的古老的核反应堆,运转时间达50万年之久i,xi。1975年6月23~27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加蓬的利布维里专门召开了奥克洛现象专题学术研讨会,大会收到共有来自19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的74位代表的40余篇论文。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2:56:00 | 只看该作者
史前建筑学
http://tech.QQ.com   2006年05月31日 16:02   腾讯论坛  

在建筑学方面,地球上有很多史前巨石建筑群,其特点是非常高大宏伟,用非常庞大的石块砌筑而成,而且拼接得非常完美。而这些巨石要用现代化的机器才能搬运,有的甚至现代化的工具都无能为力。这些建筑中往往都运用了十分准确的天文知识。建筑物的三维尺度、角度和某些天体精密对应,蕴涵着很深的内涵。

比如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平均每块重达2.5吨,最大的达250吨。其几何尺寸十分精确,其四个面正对着东南西北,其高度乘以109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乘以43200倍恰好等于北极极点到赤道平面的距离,其周长乘以43200倍恰好等于地球赤道的周长。其选址恰好在地球子午线上,金字塔内的小孔正对着天狼星viii。另外,法国化学家约瑟夫*大卫杜维斯从化学和显微角度研究,认为金字塔的石头很可能是人工浇筑出来的viii。

基沙高原的狮身人面像,正对着东方,经最新天文分析和地质分析,其建筑年代可能要比考古学家早先的估计要久远的多。美国地质学会修齐教授说,狮身人面像的身体受到的侵蚀似乎不是风沙造成的,风沙造成的侵蚀应该为水平、锐利的,而狮身人面像的侵蚀边缘比较圆钝,呈蜿蜒弯曲向下的波浪状,有的侵蚀痕迹很深,最深达2米。另外上部侵蚀的比较厉害,下部侵蚀程度没这么高。这是典型的雨水侵蚀痕迹viii,ix。而狮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1000多年,其余时间被掩埋在沙石之中。如果真是建于埃及卡夫拉王朝而又被风沙侵蚀的话,那么同时代的其它石灰岩建筑,也应该受到同样程度的侵蚀,然而古王朝时代的建筑中没有一个有狮身人面像受侵蚀的程度严重。而从公元前3000年以来,基沙高原上一直没有足够造成狮身人面像侵蚀的雨水,所以只能解释这些痕迹是很久远以前、基沙高原上雨水多、温度高时的时代残留下来的。另外根据天文学计算,公元前11000年~公元前8810年左右,地球上每年春分时太阳正好以狮子座为背景升上东方的天空,此时狮身人面像正好对着狮子座。根据以上分析,考古学家推测狮身人面像很可能建于一万多年前viii。

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与秘鲁交界处的蒂亚瓦纳科(Tiahuanaco)文化遗址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上,距离的的喀喀湖不远,是由重达几十吨甚至数百吨的巨石严密砌成。考古学家还在巨石的缝隙中发现了一些小金属钉,其作用是固定石头,据推测,这些金属钉是把金属熔化后再倒入凿出来石头模子中制成的。可能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整块岩石凿成的石门,它矗立在长30英尺、宽15英尺、厚6英尺的基座上,而基座和门是用同一块岩石雕凿而成的。在蒂亚瓦纳科古城的太阳门上雕刻有1万2千年前灭绝的古生物“居维象亚科”(跟现在的大象类似)和同期灭绝的剑齿兽。太阳门上还雕刻有既繁复又精确的天文历法。在蒂亚瓦纳科遗址挖掘出了大量的海洋生物贝壳、飞鱼化石,显示它过去曾是一个港口,拥有完善的船坞和码头,其中有一座庞大的码头可供数百艘船舶同时装卸货物使用。而建造这座码头所用的石块每块大致在100~150吨之间,最大的达440吨。根据毕生研究蒂亚瓦纳科文化的玻利维亚学者Posnansky教授用天文黄赤交角推算,该古城可能建于1万7千年前viii。

在南美州安第斯山区印加国首都库兹科北郊有一古老的萨克塞华曼城堡,由重量超过100多吨的巨石堆砌、精致雕凿而成,其中有一块巨石高达28英尺,估计重达360吨(相当于500辆家用轿车)。

位于古巴比伦遗址的、建于5000年前的巴比通天塔,长宽各91米,用巨石砌成,共七层,高达上百米viii。在英国西南索*尔兹巴尼平原,竖立着高大的巨石围栏,一般认为已有4000年的历史,其中巧妙地隐含了很多天文知识viii。这样的巨石建筑世界上还有很多。

[责任编辑:topzhang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2:57:00 | 只看该作者
东方神话

  中国元代未期铁冠僧著着的〈透天玄机〉又名〈铁冠数〉里面记录着:……除子丑二辰乃天地开闢之时也,人物尚无:正交寅时,这一万五千年内气运静定,日长夜短,人生毛角,寿延千岁,不争不分,人物浑浑,此太古之人也。古籍称居住在蓬莱山的仙人正交卯时,这一万五千年内运气主静,天道行授,人长丈余,寿千至六七百岁,营巢而居。无衣无食,此上古人也,古籍称居住在员矫,代岳的仙人。
  正交辰时,这一万五千年内,气运正动,水用事,人身长丈余,寿延六百岁至三四百岁……[
全文][评论]

考古与神话
http://tech.QQ.com   2006年05月31日 15:19   腾讯论坛  

还记得上帝造人、女娲造人、盘古开天或是诺亚方舟的神话故事吗?当“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说法取代神造人的说法后,这些故事逐渐地被我们淡忘了,或是被当成古人由于对大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理解所产生的奇想。但是神话的本质是什么呢?从许多古代出土文物和典籍显示,不论东方或西方,古人是相信、崇敬神的,遵守着神所教导的道理(神话)做人处事,薪火相传。然而到了后来,神话的内涵不被后人理解了,人们就渐渐地认为神话仅仅是一种飘渺的想像罢了。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走入古老的神话研究,获得了别于以往的理性研究成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海经》

在中国,有一本非常古老的书叫《山海经》,作者与年代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是尧舜时代的大禹、伯益所作。书中记载的远古时代的讯息非常丰富,包括山名五百五十座,水流三百条、神灵四百五十个、历史人物一百多个、邦国一百多个、动植物一百八十多种……。全书分成山经部分的《五藏山经》与海经部分的《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四经》与附录海内经短篇。

当现代人提到《山海经》时,都会将它归类到无法理解的神话范畴里。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古人的想法和我们非常不同,对它有很高的评价。例如《汉书·艺文志》认为它是一本地理博物之作。在东汉王景治水时,汉明帝还赐他《山海经》,显示它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隋书·经籍志》则列在史部地理类。

看来《山海经》很可能不是古人奇发异想的创作,反倒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智慧,只是在我们越来越难理解它的意涵时,才将它当成是古人的想像了。如果能够解读它,或许就会像当代学者王红旗与孙晓琴在他们合作绘出的画(高五·四米,宽七·八米的《帝禹山河图》)中看到的是一片非常广阔的景象。

学原子物理的王红旗在七○年代中期偶然看到《山海经》,就被深深的迷住,但同时也对里边的内容有着许多疑问。经过二十年的潜心研究,他逐渐地理出头绪,特别是《五藏山经》这部份。他认为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时代,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地理考察测绘工程,不但绘出地图,并撰写了地理考察报告。《五藏山经》就是那次的考察报告,然而地图已经失传。

从《五藏山经》所描述的东或西多少里,其阳有什么,其阴有什么,什么水要流注到哪里,以及标明的实测里数,王红旗说书中文字的本身就透露出地理考察报告的性质。于是,当王红旗有天突然领悟到写经人的位置很可能在今天的华山──潼关一带时,他便能逐步地推测出二十六条山脉从内向外、由近而远的排列原则。据此,他与夫人孙晓琴一点一滴地完成了山海经的山脉复原图。在复原图中,我们看到山东半岛被海水切割,华北平原部份淹没在海水里,洞庭湖则是一片大得多的水域沼泽,这些都反应了冰河期给地球带来的影响。配合自然科学的研究,他还指出约七千年前左右,因全球气温上升带来的冰河融化加速,使得海水推进到今日京广线一带的太行山脚下,《五藏山经》反应的正是海浸后期的情况。

这个故事提醒了我们如果改变一下固有的观念,重新思考古人留下的遗产,我们将会有一个思考上的飞跃。就像王红旗夫妇所作的努力一样,不但使我们认识古时候的中国地理分布,甚至结合科学发现后,还能做更多的研究。

诺亚方舟

《圣经》说:“当诺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正当那日,诺亚和他三个儿子闪、含、雅弗,并诺亚的妻子和三个儿媳,都进入方舟。……

洪水泛滥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涨,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浩大,在地上大大的往上涨,方舟在水面上漂来漂去。……水势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 …… 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

水又渐消,到十月初一日,山顶都现出来了。……。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鸽子从方舟放出去。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叼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到诺亚六百零一岁,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干了。诺亚撤去方舟的盖观看,便见地面上干了。到了二月十七日,地就都干了 …… 于是诺亚和他的妻子、儿子、儿媳,都出来了。一切走兽、昆虫、飞鸟,和地上所有的动物,各从其类,也都出了方舟。”

这段圣经上的记载说明,上帝为重新改造世界,下令信徒诺亚制造一艘庞大木舟,在洪水到来前将地面上所有动植物,按类别、雌雄一对全部接运舟内避难。随后,洪水淹没了地面一切,只有方舟漂浮在水面。最后方舟停泊在一处唯一露出水面的陆地。

诺亚方舟的故事,在现代除了有宗教信仰的人还相信它的真实性以外,一般人并不将它当作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然而一九六○年九月份的《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张由土耳其的侦查机于一万尺高空所拍摄到的卫星照片,图中明显的可以看到在土耳其阿拉特山附近确实有一个船形遗迹,发表后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前往探索。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知道照片上的遗迹是否真是诺亚方舟,不过这项科学发现倒提供了我们一条线索去思考这段神话的真实性,想一想这场大洪水发生的原因,还有上帝为什么选中诺亚,使他幸免于此难吧!

[责任编辑:evilzhan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9 12:59:06编辑过]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2:57:00 | 只看该作者
考古与神话
http://tech.QQ.com   2006年05月31日 15:19   腾讯论坛  

还记得上帝造人、女娲造人、盘古开天或是诺亚方舟的神话故事吗?当“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说法取代神造人的说法后,这些故事逐渐地被我们淡忘了,或是被当成古人由于对大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理解所产生的奇想。但是神话的本质是什么呢?从许多古代出土文物和典籍显示,不论东方或西方,古人是相信、崇敬神的,遵守着神所教导的道理(神话)做人处事,薪火相传。然而到了后来,神话的内涵不被后人理解了,人们就渐渐地认为神话仅仅是一种飘渺的想像罢了。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走入古老的神话研究,获得了别于以往的理性研究成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海经》

在中国,有一本非常古老的书叫《山海经》,作者与年代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是尧舜时代的大禹、伯益所作。书中记载的远古时代的讯息非常丰富,包括山名五百五十座,水流三百条、神灵四百五十个、历史人物一百多个、邦国一百多个、动植物一百八十多种……。全书分成山经部分的《五藏山经》与海经部分的《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四经》与附录海内经短篇。

当现代人提到《山海经》时,都会将它归类到无法理解的神话范畴里。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古人的想法和我们非常不同,对它有很高的评价。例如《汉书·艺文志》认为它是一本地理博物之作。在东汉王景治水时,汉明帝还赐他《山海经》,显示它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隋书·经籍志》则列在史部地理类。

看来《山海经》很可能不是古人奇发异想的创作,反倒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智慧,只是在我们越来越难理解它的意涵时,才将它当成是古人的想像了。如果能够解读它,或许就会像当代学者王红旗与孙晓琴在他们合作绘出的画(高五·四米,宽七·八米的《帝禹山河图》)中看到的是一片非常广阔的景象。

学原子物理的王红旗在七○年代中期偶然看到《山海经》,就被深深的迷住,但同时也对里边的内容有着许多疑问。经过二十年的潜心研究,他逐渐地理出头绪,特别是《五藏山经》这部份。他认为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时代,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地理考察测绘工程,不但绘出地图,并撰写了地理考察报告。《五藏山经》就是那次的考察报告,然而地图已经失传。

从《五藏山经》所描述的东或西多少里,其阳有什么,其阴有什么,什么水要流注到哪里,以及标明的实测里数,王红旗说书中文字的本身就透露出地理考察报告的性质。于是,当王红旗有天突然领悟到写经人的位置很可能在今天的华山──潼关一带时,他便能逐步地推测出二十六条山脉从内向外、由近而远的排列原则。据此,他与夫人孙晓琴一点一滴地完成了山海经的山脉复原图。在复原图中,我们看到山东半岛被海水切割,华北平原部份淹没在海水里,洞庭湖则是一片大得多的水域沼泽,这些都反应了冰河期给地球带来的影响。配合自然科学的研究,他还指出约七千年前左右,因全球气温上升带来的冰河融化加速,使得海水推进到今日京广线一带的太行山脚下,《五藏山经》反应的正是海浸后期的情况。

这个故事提醒了我们如果改变一下固有的观念,重新思考古人留下的遗产,我们将会有一个思考上的飞跃。就像王红旗夫妇所作的努力一样,不但使我们认识古时候的中国地理分布,甚至结合科学发现后,还能做更多的研究。

诺亚方舟

《圣经》说:“当诺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正当那日,诺亚和他三个儿子闪、含、雅弗,并诺亚的妻子和三个儿媳,都进入方舟。……

洪水泛滥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涨,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浩大,在地上大大的往上涨,方舟在水面上漂来漂去。……水势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 …… 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

水又渐消,到十月初一日,山顶都现出来了。……。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鸽子从方舟放出去。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叼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到诺亚六百零一岁,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干了。诺亚撤去方舟的盖观看,便见地面上干了。到了二月十七日,地就都干了 …… 于是诺亚和他的妻子、儿子、儿媳,都出来了。一切走兽、昆虫、飞鸟,和地上所有的动物,各从其类,也都出了方舟。”

这段圣经上的记载说明,上帝为重新改造世界,下令信徒诺亚制造一艘庞大木舟,在洪水到来前将地面上所有动植物,按类别、雌雄一对全部接运舟内避难。随后,洪水淹没了地面一切,只有方舟漂浮在水面。最后方舟停泊在一处唯一露出水面的陆地。

诺亚方舟的故事,在现代除了有宗教信仰的人还相信它的真实性以外,一般人并不将它当作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然而一九六○年九月份的《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张由土耳其的侦查机于一万尺高空所拍摄到的卫星照片,图中明显的可以看到在土耳其阿拉特山附近确实有一个船形遗迹,发表后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前往探索。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知道照片上的遗迹是否真是诺亚方舟,不过这项科学发现倒提供了我们一条线索去思考这段神话的真实性,想一想这场大洪水发生的原因,还有上帝为什么选中诺亚,使他幸免于此难吧!

[责任编辑:evilzha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27 03:14 , Processed in 0.0658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