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才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古玉] 高古玉的沁色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6-3 10:14: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6-3 10:21:5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6-3 13:24:26 | 只看该作者
听课,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6-3 13:51:53 | 只看该作者
古玉在地下埋藏几千年,不可避免地产生次生变化。其表现形式有:结晶体、竹叶状次生物、针状结晶、蚂蚁脚、霉点、鸡骨白、皮壳、蛀孔等。
    玉的表层沁色有其内在的原因,质地疏松、多孔缝隙的玉材比致密玉质有更大的表面积,经科学实验测定,表层透闪石(属链状硅酸盐矿物)基本次生变化成滑石(属层状硅酸盐矿物)而比链状硅酸盐矿物有更强的表面化学活性,这将加速表面吸附和表面化学反应。埋藏于潮湿偏酸性土壤中长达数千年的玉器,一方面自身材料中的活跃元素(主要为钙,包括杂质矿物方解石和透闪石次生成滑石后的剩余钙)会溶失,另一方面土壤中的元素及有机物也会吸附于玉器表面。表面较内部的铁含量增高并呈红褐色者,应为表面吸附了铁并生成赤铁矿和针铁矿所致,滑石粉片晶之上浮有针、柱状晶体(用40倍的放大镜可清晰看到),黑色表皮含铁比内部高,并且出现的元素往往与有机物相关,在红山古玉黑色皮壳的检测时,检测到30多种不同的化学元素,由此可初步推断黑色的表皮应该是腐殖质类的有机碳引起的(人工沁色的化学元素往往比较单一)。一些玉器的表层有绿色沁,这是铜器和玉器同时埋藏形成的。竹叶状纹和草叶纹应是斜黝石在玉表滑石化后显露出的特征。蚂蚁脚及霉点,在玉表层的出现应是含色的矿物或有机物沿玉的缝隙沁入而未与玉质发生交互作用的现象。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6-4 03:36:08 | 只看该作者
才版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介普(永增) 该用户已被删除
26#
发表于 2013-6-4 09:23: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6-4 14:37: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6-5 00:10:14 | 只看该作者
沁——让古玉变得千姿百态,她赋予古玉新的生命,让爱玉者如醉如痴。
它让历史变得更神秘也更清晰。  说的极是。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6-5 14:10:07 | 只看该作者
听课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3-6-5 14:25:43 | 只看该作者
听课学习。谢谢版主再次共享学习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13 11:08 , Processed in 0.0500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