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高古玉高科技测年代

   关闭 [复制链接]
411#
发表于 2008-10-17 12:55: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12#
发表于 2008-10-17 13:33: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3号-玛瑙孔洞内晶须-2.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1713331644094.jpg[/upload]

关于地表器与地下器微观看其自然态是相同的.而仿则不同.

北网任网有大量遗址捡拾物.其表象显微采集后总结找到自然态质变规律更可做为标准.

另外.自然态孔.坑.裂.色.质变过度态等也可总结找到自然态质变规律.

深层次检测也有条件做的.如元素含量.古微生物检测等等.而仿器其含有化学元素与自然态玉器含量是不同的.

风化表象与仿烂在电子扫描镜下其状态有极大区别这点对分认辩真伪很有帮助.而这点单目测是不行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1 16:22:52编辑过]

0.jpg (307.02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413#
发表于 2008-10-22 19:26: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红山文化玉器表象的辩认如果没上过手真品、理解难些.就是上过手一个文化区的真品、对红山文化玉器表象的辨认可能只认这个文化区的表象。而中华大地之辽阔,土质不同、文化层、文化区众多、故沁象表象是有差别的、大家又不可能上手各地区、文化层,文化区的古玉、那怎么办呢?!

    我一直重复一个方法、观查工上自然态质变辩真伪、次生不是有包为次、次即主体原态之后天自然态的质变,如沁的熟度、沁裂状态、沁孔特征、沁坑型态、沁色的过渡、沁蚀残留、沁浆、等原生态后天之变化为次。

    多掌握原生态后天之自然变化的次、对于各文化区、文化层、众多不知名的玉的辩真伪就不难了.

任南

以下转专家解读电子扫描镜下真伪一目了解

自然沁色镜下,其晶形完好。一般受沁部位主要是在两晶体之间的空隙里产生。而人工染色做沁,是短时间以热与酸为主,所以对晶形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使晶形产生不完整。酸与原晶体间杂质产生酸化物质,与未人工做沁处比较,则更可以一目了然。
真品中有沁、有蚀的微镜表象,同人工的沁、蚀共处现象,在微镜下,是好区别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仪器和技术鉴定的方法引入了古玉鉴定领域,如偏光显微镜、化学分析、光谱分析、油侵法、X光照相分析等。河北满城西汉中山王墓和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以及江浙一带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就是用科学方法鉴定的。这些方法比较准确地确定了一些玉器的矿物成分。研究古玉的显微结构,需要有高精度的仪器才行,因为普通光学显微镜仅能放大数百倍,而质量较好的软玉均需放大到一千倍以上才能较清晰地观察其显微结构。

近年来,又有学者采用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对透闪石玉器的鉴定方法-室温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室温红外吸收光谱利用分子振动模式与频率特征,又对矿物的分辨能力较强和用量较小的特点,其标准样量为1毫克,就可计算铁和镁的占位率以区分透闪石与阳起石。扫描电子显微镜一般只需几个粉末颗粒即可制样观察其结构,只要粉末颗粒显著大于显微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即可。……中略………。陕西沣西西周墓、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部分玉器就是用这种方法鉴定的,利用这两种方法还纠正了原来鉴定结论中的一些错误之处。

414#
发表于 2008-10-31 16:10:00 | 只看该作者
遗址土样检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880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15#
发表于 2008-10-31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880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16#
发表于 2008-11-1 01:1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任南在2008-10-31 16:11: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880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只能听着

摸不到啊

 

417#
发表于 2008-11-2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鸡骨白.................白化作用前原始材料(矿物)的红外吸收曲线

通过研究表明,此古玉器的白化作用是地下水长期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当超基性—基性岩中辉石—角闪石类矿物,经长期风化时,会转变成蛇纹石类矿物。有些蛇纹石亦可以地表风化壳层的粘土矿物中存在,在水文地球化学允许的情况下,含有蛇纹石成份的胶体在温度升高脱水时,会从水胶体逐变成胶凝体,最后脱水结晶成极细的独立矿物,所以我们在研究此种风化壳的粘土矿物时,其X—射线衍射峰往往都较为弥散,有的峰形宽而低,其原因就是因为矿物的颗粒接近于超细粉末,甚至接近纳米极,粘土矿物(高岭石等)的超细粒度早已为电子显徽镜观察所证实。我们认为,在充分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下当温度变化在一一范围内,透闪石变成蛇纹石的可能方式是:
3Ca2Mg5Si8O22(OH)2+6H2CO3+28H2O
             透闪石            含碳酸的地下水
                        6CaCO3   +   5Mg3Si2O5(OH)4   +   14SiO2+27H2O
浸于水的碳酸盐       蛇纹石        二氧化硅胶体溶液

总之,我们运用矿物学的方法,很容易将古玉的矿物名称确定下,尤其是次生矿物的确定,对我们鉴定古玉的真伪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有的古玉经长期掩埋也不会发生成份变化,其表面形成一层皮壳,对皮壳也可以进行矿物鉴定。

2.2、一件齐家文化的玉斧矿物研究

图6   齐家文化玉斧照片

(1)用EDAX—900型电子能仪测定了其成份为如下表,表明主要化学成分为透闪石。
MgO SiO2 CaO FeO Al2O3 H2O
17.11 51.20 13.40 13.07 1.20 2.12
18.42 51.99 14.04 13.50 1.15 2.19

(2)玉斧(原始的矿物材料)的红外吸收谱曲线如图6,图7所示

失色............矿物学上讲的退色化作用
      
玉斧原生矿物(透闪石)材料红外曲线                  玉斧风化物的IR曲线

玉斧的矿物成份与风化后的产物其实是同一种矿物,成份不发生变化,这种沁,实际上就是矿物学上讲的退色化作用,这种地球化学条件没有物质的交换,只有颜色的改变,不产生新的矿物出现。是在一种特殊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下形成的结果。

418#
发表于 2008-11-2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19#
发表于 2008-11-8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20#
发表于 2008-11-8 14:01:00 | 只看该作者
团状山脉相500倍放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1 12:41 , Processed in 0.0582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