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223|回复: 96
收起左侧

[教学] 利用自然态质变解理态破解仿良渚玉器(任南教材)3页补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9 19: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利用自然态质变解理态破解仿良渚玉器(任网专用教材)
良渚时期玉器工纹型制因早中晚期和用玉人等级之别及地域的不同其工法是不同的,更不可单一套用现存馆藏已知工法去辩识真伪.而是用工上自然态质变去辩识未知和巳知的工法!(引任南古玉鉴定法)
http://www.rn-hswh.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853&fromuid=1
不同埋藏区域不同水纹条件下鸡骨白的不同质变
http://www.rn-hswh.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226&fromuid=1

解理..任南教材

http://www.rn-hswh.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81&fromuid=1
20072914431116378.jpg
2.jpg
3.jpg
4.jpg
5.jpg
 解理 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 这种性质称为解理。 在标本的破裂面上一般看到闪光的断裂面为闪光的平面, 即解理面。 解理面一般平行于晶体格架中质点最紧密, 联结力最强的面。 因为垂直这种面的联结力较弱, 晶粒易于平行此面破裂。 相对来说, 面与面之间的联结力最弱。 解理是反映晶体构造的重要特征之一。 且较晶形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不论矿物自形程度高低, 解理的特征不变,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依据。 一般可依据解理的有无,发育完全程度(以解理面的完整程度为标志)以及组数和各组交角来区分矿物。
解理可分为四级:完全、清楚、不清楚、无(或五级:最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或称无解理)。
  不同矿物的解理,可能有一个方向,也可能有多个方向。常见的有一向(石墨、云母等)、二向(角闪石等)、三向(方解石等),此外还有四向(如萤石)、六向(如闪锌矿)解理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利用自然态质解理态破解仿良诸玉器(任网专用教材)



解理态


断面非解理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鸡骨白是由内而外的质变,玉软后失色失透彻底白化。

良渚鸡骨白,是呈外紧内松,表面有一种瓷密的皮壳包裹,有种类似玻璃的光泽,而内部已完全的失透失色。手感阻而不黏,这是手推浆层的感觉,非常重要。遇水色变干后立即恢复。

良渚鸡骨白,就像这一节在湿度变化及环境变量很大地方存放的木头,看似表面完整,实则内部已完全腐朽,我们可以说内部完全已经糠了。

古玉在地下质变,也同样离不开水。水溶导致玉软,玉软方受沁。
古玉的质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玉软后---失透----失色---入色---充浆。

而良渚鸡骨白玉器在土中,由于泌出浆层的包裹包括后期充浆,出土固化后稍加清理,干燥后既有类似玻璃光呈现,皮壳呈紧裹态。这个外部呈玻璃光状的浆壳也是不可复制的特征。

良渚鸡骨白质变是由内而外的质变!是在土中焖透呈现鸡骨白。犹如小火焖地瓜,肉烂皮不烂

良渚鸡骨白玉器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渗透胶结两个阶段。在风化淋滤阶段中,玉石内部的孔隙逐渐增大,晶体之间逐渐失去了粘结力,导致了玉质疏松,硬度下降,透明度下降,颜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在渗透胶结阶段,由于上覆土壤也经历了风化作用,土壤中残留含Al、Si质溶液逐渐向结构疏松的玉体中渗透,并相互结合形成高岭石,填补了玉体内部的部分晶格间空隙,从而使其密度增加,硬度也随之有所增大。由于这种渗透作用是由表及里的,所以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现象。这一过程就是玉软后---失透----失色---入色---充浆。

以任网核心理论为准绳  所作的技术性探讨

任网资料,请勿转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9: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利用自然态质解理态破解仿良诸玉器(任网专用教材)



次生物之一

  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矿物的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前者是矿物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出来的物理现象,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后者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理性质,含硬度、解理、断口、延展性、脆性等。矿物还有其他物理性质,如比重、磁性等。
  一、颜色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光波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物理性能的表征。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自色:矿物自身固有的颜色,由矿物成分中所含色素离子和内部构造决定。
  他色:矿物中混入某些杂质表现出来的颜色。
  假色:矿物内部裂纹 、表面氧化膜等引起的光线干涉干扰作用的呈色现象。
  二、条痕
  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所留下的痕迹的颜色,即不透明矿物粉末的颜色。条痕对鉴别不透明矿物比较有效,能够辨别自色,减弱他色,消除假色。
  三、透明度
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称为透明度。透明度主要取决于矿物对光的吸收率。金属矿物吸收率高,一般不透明;非金属矿物吸收率低,一般表现为透明、半透明。矿物的透明程度实指将矿物磨成0.03mm的标准厚度时的透光能力而言,并以此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类。
  透明:通过矿物碎片边缘能清晰的看到对方物理的轮廓。
  半透明:只能模糊的看到对方物体的存在。
  不透明:根本看不到对方物体的存在。
  四、光泽
  矿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根据反射光亮程度可以分为:
  金属光泽:反射最强,非常耀眼。大部分不透明的金属矿物均具有光亮耀眼的光泽。
  半金属光泽:反射较差,暗淡有光。
  非金属光泽:不具有金属感的光泽。
  金刚光泽:光泽善良耀眼,金刚石、闪锌矿属之。
  玻璃光泽:反射较弱,如同普通玻璃的光泽。最常见的有方解石、水晶、萤石等。具有这种光泽的矿物几乎全部为非金属矿物,有大约70%的矿物属此种光泽。
  此外,投射的光由于受到矿物颜色、表面平坦程度以及集合形态等的影响,常常呈现一些特殊的光泽。如在石英的不平坦断面上的油脂光泽。
  由于矿物的光学性质是矿物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出来的物理现象,因而,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彼此间相互关联,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五、硬度
  矿物受到刻划、研磨等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机械程度,称为硬度。矿物硬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内部结构质点之间连接力的强弱。连接力越强,抵抗外力作用的强度就越大,硬度也就越高,反之硬度越低。
  通常可以将矿物硬度略划分为软(其硬度 <指甲)、中(硬度 >指甲 <小刀)、硬(硬度 >小刀)、极硬(石英刻不动)四类。但极硬矿物较少。刻试硬度时一定要刻划在矿物的新鲜的光面上,若非如此,或者刻划在其风化面上或者矿物裂隙和孔洞上,就达不到识别矿物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9: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利用自然态质解理态破解仿良诸玉器(任网专用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9: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南红山文化网教材--工上自然态质变(解理)
http://www.rn-hswh.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183&fromuid=1
用此状做个比方吧
整表面.因自然环境变化.形成自然态的沁蚀面....... 解理
图1为不完全解理.内含杂质只显现形
图2完全解理....内含杂质凸出母体己现形
图3极完全解理...内含杂质凸出大部分.
极完全解理态



极完全解理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9: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呈断面状,不完全解理,



完全解理

同质残留


极完全解理

自然界中解理态


极完全解理态山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9: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利用自然态质解理态破解仿良诸玉器(任网专用教材)

真土古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变软呈减缩其减缩区多对应硬质残留和原质残留,硬质残留呈解理态如骸晶,而原质残留多呈岛状 ,减缩区分布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朝下方位或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缩部色变重的多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且呈随型包裹态表(表土层干燥地水挠动质变,质变由内而外所至.).生坑态时吐灰区对应减缩区.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土古玉器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和对应的清晰边缘。
http://www.rn-hswh.com/bbs/thread-10853-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检样品:呈鸡骨白外观古玉
实验方法与结果:
1.1        立体显微镜观察
样品表层晶间隙多造成内反射面多,光在不同晶格间传播时,折射作用和散射作用增强,而透射能力降低,光线无法自由顺畅地通过,因而使得玉体的透明度较差,颜色发白,其机理类似于由无色透明冰晶泡松堆积而成的雪花;相对来讲,外壳较为致密,白色基底中均匀地分布着黄色物质,所以,外壳的整体颜色为白中泛黄;在表层的孔隙处、裂隙面均有一定量的换色物质分布。
1.2        红外光谱测试
在显微镜下,分别仔细挑选出少量的白色内核、黄白色外壳及表面黄色物质,采用KBr粉末压片法进行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显示,黄色物质明显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白色内核由蛇纹石组成;黄白色外壳基本上与内核一致,即也是由蛇纹石组成,少量含有微量的高岭石。
1.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样品的内部结构,在扫描电镜下对样品的不同的部位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所配的能谱仪测定出化学成分,并与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对照验证。即黄色物质富含高岭石,并吸附了一定量的铁质,进而呈现黄色的外观。在1000倍放大条件下,可以清晰看到叶片状蛇纹石晶体呈现杂乱、松散的堆积,晶体之间存在较多的孔隙,即蛇纹石晶体之间,几乎没有其它胶结物质存在,这是构成内核遇水即散的内在原因。从近乎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对玉体的外壳部位进行观察发现,在大致垂直于表面的断面上,外壳显示出明显的成层性,其层面大致平行于样品表面;在平行于表面的平面上,可以看到在各种取向的蛇纹石晶体之间分布有大小不一的片状颗粒,显然,这些颗粒对松散的蛇纹石晶体起到了一定的胶结作用,导致其密度明显高于内核。
1.4        结论
送检样品应是在加工完成后埋藏,其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两个阶段。在风化淋滤阶段中,玉石内部的孔隙逐渐增大,晶体之间逐渐失去了粘结力,导致了玉质疏松,硬度下降,透明度下降,颜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在渗透胶结阶段,由于上覆土壤也经历了风化作用,土壤中残留含AlSi质溶液逐渐向结构疏松的玉体中渗透,并相互结合形成高岭石,填补了玉体内部的部分晶格间空隙,从而使其密度增加,硬度也随之有所增大。由于这种渗透作用是由表及里的,所以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现象。
对于送检样品,只能推测出,其经历了漫长的地下埋藏,但其具体的制作年代,还需有待进一步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实内松”的现象。玉软后--失透---失色--入色--充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20: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界中的自然态变化规律是相通的


缩对应内质质变完全解理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3-29 07:58 , Processed in 0.06107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