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玉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北京故宫馆藏翡翠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13:29:42 | 只看该作者
翠蝙蝠戒指,清,直径2.2厘米。
  翠色青绿,多条纹。戒指为环形,外表饰凸起的蝙蝠及寿字。
  
  作品所用之翠为白地绿料,以绿色为主,带有暗绿色条纹,这在清代翡翠器中也是不多见的。清代图案中多以蝙蝠表示“福”,福与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金嵌翠戒指,清,直径2.2厘米。
  此戒指内部为金里,由薄金片制成,其外嵌翠环两周,素无纹饰,有天然的绿色纹理。戒指两圈口处各嵌珍珠一周。
翠戒指,清,直径2.1厘米。
  翠色全绿。戒指形状为马蹬形,上面呈弧形板状。属高档翠料。
  翠扳指,清,高2.8厘米,直径2.8厘米。
  翠质为绿色。扳指呈圆筒形,一端口内呈坡状,光素无纹。
  
  扳指是男子用于指部的饰物,古人称其为“?”,是拉弓射箭时套于手指用以护指的物品,逐渐演化为佩饰。扳指可用多种材料制作。明代以前扳指的形制多近似于片状,孔的一侧向外延展。筒状扳指主要流行于清代,在清代皇帝的御制诗中可看到有关扳指的诗句,当时的扳指外表多有花纹及文字,而素扳指多以材质优良取胜。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长31厘米。
  作品由十八颗翠珠及四颗珊瑚珠串成,其中一珊瑚珠 下连结 珊瑚佛头,其下有绳带,绳带上系结细米状珍珠、粉色雕花碧玺和粉色碧玺坠角。
  
  手串是戴于手腕的饰物。清代,翠、珊瑚、粉色碧玺、珍珠都属贵重材料,此作品将其集于一体,在清代宫廷首饰中亦属珍贵。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长30厘米 。  
  手串用十八颗翠珠穿成,中有碧玺结珠两颗,下结珠与碧玺佛头相连,其下系绳带穿以珍珠、金铃杵、结牌等装饰物。结牌为金点翠地六瓣式,中心嵌东珠一颗,围以红宝石两颗和钻石四颗。结牌下连碧玺坠角两个。
翠镯,清,外径7.6厘米,内径5.6厘米。
  翠质为绿色,有较好的透光性。手镯圆形,光素无花纹。
  
  此作品材质无暇,晶莹滋润,绿色均匀,颜色浓重艳丽,为翠中佳品。环形规整,琢磨细致。
  
  镯的使用历史很长,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流传至今,造型变化不大。这种截面呈圆形的镯出现的较晚。
白金镶翠项链,清,链围颈16.5厘米,翠嵌件直径1.9厘米。
     链为白金制成,其上嵌圆形翠珠九颗,翠质优良。
翠翎管,清,高7.4厘米,直径1.5厘米。
  翠质为绿色。翎管为圆柱形,中空一端有半圆形钮,中穿孔。光素无纹。
  
   此翎管颜色均匀,水头足。
  
     翎管是清代官员礼帽上插饰花翎的饰物。翎管的质地有翡翠、白玉、碧玺、珐琅、陶瓷等多种,其中以翠、玉质为最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13:30:36 | 只看该作者
翠镂雕荷花坠,清,长2.8厘米,宽3.6厘米。
   翠色青绿,局部色较重。坠为片状。颜色最重的中部镂雕荷叶,三歧状,边缘上卷,表面以阴线刻叶之脉络。荷叶上下的浅色处分刻荷梗、莲花及根部。作者在有限的范围内将整枝莲表现出来,造型鲜活,色彩富有层次。
  荷莲为传统的装饰题材,明清两代,文人多以荷莲题材为书、为画,匠人以其为时样,或誉其清廉,或喜其玉立婷婷,或以其寓富贵连年。此作品翠料珍贵,小巧玲珑,图样翻新,入目不俗。
翠荷鱼坠,清,直径2.1厘米。
  翠色重绿,有较强的透光性。坠为荷叶式,其中部浅浮雕一鲇鱼。
  
  唐代以来,与鱼相关的佩饰开始增多。宋、元时期流行玉鱼佩,其中多为鳜鱼,而鲇鱼佩主要流行于清代。
翠镂雕盘肠坠,清,长2.5厘米,宽3.5厘米。
  翠色绿且均匀,透光性强。坠呈片状,镂雕为盘肠形,上、下有小孔,可穿细绳。
  
  盘肠为八吉祥图案之一,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在清代使用的非常广泛,常与其他吉祥图案联用。
  翠香囊,清,长6.2厘米,宽4.6厘米。
  翠质绿色,局部色较深。香囊扇形,似盒,可扣合,用于贮存香料。两面镂雕锦纹地及双鱼。香囊两端均附有珊瑚珠。穗由珊瑚米珠串成,穗下系翠坠角。
  
  香囊用以佩挂于身,内储香料,香气自孔溢出,淡者清逸,浓者宜人。清宫所遗翠香囊,其内尚有旧时所用之花,虽已枯萎,依然可见昔日之秀美。
翠镂雕双凤万寿牌,清,长7.3厘米,宽5.1厘米。
   翠牌长方形,牌体较厚。两面均镂雕双凤相对,凤身下镂雕花卉、朵云纹为地。两面双凤之间分别凸雕“万寿”、“无疆”二字。佩上有系绳,绳上穿有红珊瑚珠。
  
  长方形牌子自明代开始流行,其上纹饰有平面凸雕图案、透雕图案等多种,一些牌子的上部还饰有装饰性的夔龙顶或其他图案。此作品雕镂精细,凤纹为清代宫廷的典型样式。
翠桃福纹簪,清,长16.4厘米,宽1.5厘米。
  簪柄为绿色翠料,簪头翠色青白。柄部呈片状,端部细长,有勺,可用以掏耳。柄中部凸雕三桃、桃叶及葫芦一只,与簪头相接处有如意纹。簪头细长。
  
  簪是古代妇女使用的头饰,用来别住发髻,亦有装饰作用。玉簪使用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的早期作品为隋唐时所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制亦有所演变。这类柄部呈片状的长簪主要流行于清代。
金镶翠挑簪,清,长16.2厘米。
   此簪金质,簪身细长。较粗的一端嵌接翠簪头,翠质青绿,局部为深绿色。簪头雕作一只手,腕戴白玉镯,五指握一翠如意,如意头勾回,套一翠活环,环下挂珍珠六粒、蓝晶坠角一个。
  
  人云:画人难画手。画手难,雕手亦难,古来玉工能把手雕好者亦不多见。此簪簪头以手为形,纤指长甲,足见玉匠之功力。其下所挂珍珠颗颗圆润光泽,大小均匀,加之蓝晶坠角,集金、玉、珠、翠、晶于一挑簪,十分珍贵。
翠扁方,清,长34.8厘米,宽3.3厘米。
  翠色较重,微透光。扁方为长条形,片状,较宽。一端呈前凸的弧状,另一端回卷,两个端头呈梅花形。
  扁方是清代满族妇女的头饰,多见于宫廷,目前清宫旧藏较多。这些作品多数有花纹,或浮雕,或镂空,以二方连续图案最为常见。扁方的用材广泛,其中金、玉、翠质者尤为珍贵。此作品不着纹饰,以材质见长。

翠镶碧玺花扁方,清,长29.8厘米,宽3.5厘米。
  翠色青绿,局部绿色较重。扁方长条形,片状。面上两端分别粘嵌两只粉碧玺蝙蝠和一寿字。一端回卷,两个端头各嵌有碧玺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13:32:47 | 只看该作者
附件:慈禧太后曾使用过的龙形翡翠玉簪
慈禧太后曾使用过的龙形翡翠玉簪1996年佳士得春季拍卖会成交价:310万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13:33:58 | 只看该作者
附件:让人一饱眼福的帝王玉翡翠(组图)  翡翠为天然矿石,是一种坚实耐用的硬玉。清世祖福临顺治年间由缅甸流入我国,旧时翡翠多为皇室所有,流散到民间甚少,故翡翠又称之为“皇家玉”、“帝王玉”,其地位凌驾于各种宝石之上。
  翡翠具有“浓、阳、正、俏、和”五大特点。浓就是浓而不淡,像雨后的冬青树叶或芭蕉叶那样浓碧绿色;阳就是阳而不阴,鲜艳明亮;正就是颜色纯正,无任何杂色混在其中;俏就是清滑晶莹,俏而不老;和就是绿的均匀,无深浅之分。这样的翠,呈透明或半透明状,价格极其昂贵。
  俗话说“家有玉石万车,不如凝翠一方”。专家指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高档天然翡翠资源日益枯竭,翡翠价格一直稳定上涨,品质上乘的高档翡翠价格比70年代上涨达万倍。因此市场上出现很多用其他绿冒充翡翠的赝品,故收藏者在购买翡翠饰品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慎重鉴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13:35:48 | 只看该作者
附件:翡翠玉雕精品欣赏(组图)
  一件件夺人眼球的玉雕精品,既是自然造化的天地精灵,更是巧夺天工的心血凝聚。
  翡翠烤鸭 刚出炉的烤鸭,怎么会摆进了玉文化展的大雅之堂?你瞧青花盘里,那烤得金黄的鸭皮还泛着油光,叫人忍不住伸筷子咯!且慢且慢,小心磕了牙,这哪是什么烤鸭,是一块价值不菲的翡翠呀!
   翡翠在开采出来时,有一层风化皮包裹着,无法知道其内的好坏,在翡翠交易中上千年来一直沿袭“赌石”这一特殊的交易手段。也许创作翡翠烤鸭的艺术家就是从赌石中得到灵感,利用翡翠天然原石皮色,琢就惟妙惟肖的烤鸭,切破石皮的简约几刀,刻划出弯曲的鸭颈和安详的鸭头,也透出石皮下包裹的美丽翠色。
  送子观音(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作品)晶莹通透的观音,持一张翠绿荷叶,造型优美典雅,线条婉转流畅。翡翠以玉质通透清澈、绿色浓艳为最佳,这件作品的原料以稀世罕见、价值极高的冰种翡翠为主体,加上琢成荷叶的水润翠绿,单原料的价值已超过百万。艺术家经巧妙设计,将天然造化的冰种翡翠,与精湛的雕刻手法完美结合,堪称翡翠摆件中的极品。
  九龙拱璧(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作品)九条威猛的玉蛟龙,或腾云驾雾,或喷薄出海,环绕拱卫着一枚圆满丰润的翠绿玉璧,作品寓意中华民族大团结。这件艺术品依据翡翠原料的基本造型,采用了立体透雕技法,雕琢掉原石中的杂色部分,只留下凝重纯净的翠绿,不仅达到了增水透色的效果,充分发掘出翡翠最美的本质,更提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兰花双甲虫 调皮的褐色小甲虫伸出4只纤足,轻巧地立于洁白的蝴蝶兰花瓣上,风儿轻吹,花儿轻晃,快来荡个秋千吧!这件由台湾艺术雕刻大师叶金龙创作的白玉俏色雕刻作品,构思巧妙,立意独特,将白玉之上的褐色俏色,雕琢成栩栩如生的双甲虫,于细微之处展现高超技法,令人赏心悦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10-20 13:36:39 | 只看该作者
欣賞皇家美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13:36:53 | 只看该作者
附件:赌出来的翡翠如意  2008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又一届赛宝大会开幕。在古代文物藏品占主流的赛宝大会上,一件现代工艺品——翡翠雕百事如意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奖。这惟一的新作品的作者,是王洪昌。
  一听到这消息,我就跟王先生请求,渴望一睹这件珍宝。春暖花开日,我终于饱了眼福。没想到这是一件这么大的作品!如意如同一棵巨大的灵芝,蜿蜒而卧;灵芝主体上,又附着着一百朵小灵芝,也就是一百个如意,起伏缭绕,如朵朵祥云;如意尾部,垂下一挂铰链,顶端缀着三个柿子;链子中部的一节小方柱四面,雕刻着作品的主题——“百事如意”四字。作品连链子通长达56厘米,重量超过2公斤。
  这是一块产自缅甸帕敢的老坑种翡翠玉料,整体布满斑斑艳绿,行话称作“阳俏色”。如此大件又如此多绿者,实属罕见。了解翡翠的人士都听说过“赌石”,因为带皮的翡翠原料看不出内部颜色,买石头很大程度有赌的成分,赌对了大发,赌错了大赔。当年这块石料也是赌来的。石料重达100公斤,黄皮,只有一点点色带反应,许多人来看过,都没敢抱太大希望。石头让王洪昌拿下了。凭着多年的玉雕经验,他赌了一把。拿回去切割,一切出色了!再一切,又出色了!他喜出望外。
  再珍贵的美石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完美,这块石料虽然绿色艳丽,但色彩分布不规则、不均匀,花花绿绿的。这样的石料做手环等小件首饰,虽然能开出很多件,但不很讨巧。真正好的工艺师最擅长的是对原料扬长避短。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的一件前辈玉雕大师王树森创作的翡翠灵芝瓶,用的是同类玉料,成色甚至不如这块,作品只有10厘米左右高,但大师用料巧妙,雕琢精工,作品成为国家珍宝。于是,王洪昌决定利用并发扬原料大而多绿的特点,雕琢成大型摆件。
  作品前前后后制作了将近两年。他尽量保留石料上艳丽的绿色,去掉质地不理想的白色;为了作品整体色彩富于变化,主体大如意头却保留大面积白色,而以周围的绿拱卫衬托着它。玉料主体上的斑斑绿色,被雕琢成那一百朵小灵芝。这可是颇费周章的工艺。制作玉雕是做减法,一刀下去就不可逆转。而玉料则仿佛是在跟人捉迷藏,你永远不知道这刀下去是绿是白,绿走到哪儿,白有多深。而立雕要从各个面欣赏,更得从各个角度考虑创作,因此,他就得边施工边设计,随时修改局部的设计方案。雕琢铰链是玉雕的难题,同时是出彩的地方。它能增加作品的尺度,更能增加作品的灵动。这件百事如意的链子是从作品主体的左侧起下来的,共做了18节,链子中部雕刻出主题款识,顶端的三个柿子谐音“百事如意”的“事”。仔细打量不难发现,链子是以白色为主的,起下这挂链子,是巧妙运用了石料边缘的白色,让主体的绿更纯,作品整体色彩也更加活泼;而起完链子,又使主体部分的造型线起伏多变,真是一举多得。
  完成这高难度的工艺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王洪昌经历了多年的历练。20世纪70年代,他高中毕业就进了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师从玉雕名家刘鹤年师傅。名师的指点加上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具有良好悟性和勤奋的王洪昌很快能够独立创作。他曾经做过一件大链瓶,从瓶子颈部多出的一块料起出一百多节链子,靠链子的翻转折叠,再把提梁吊起来,将原来65厘米高的玉料,做成2米多高的链瓶,许多人很是惊讶。翡翠这种产自缅甸的美石,自从清朝慈禧太后的欣赏而成为中国贵族争相购买的宝物。翡翠原料的稀有和神秘性,又让翡翠市场鱼龙混杂,甚至流淌着血泪。王洪昌目睹并亲身经历了此道之中的种种喜与忧,认为普及知识、正确引导消费市场是当务之急,于是发起创立了赌石俱乐部,在藏家中很受欢迎。而他自己,却很少抛头露面。他总是很低调。他的这件翡翠雕百事如意在中央电视台赛宝大会上获了奖,他本人却没有在赛宝大会上出现,别人很遗憾地问起他,他只淡淡地一笑,好象不以为然。他的做派,仿佛跟红了眼的赌石场面没有什么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13:39:15 | 只看该作者
附件:现代翡翠的设计与雕刻艺术
  在我国服饰佩戴艺术中,翡翠饰品的流行曾盛极一时。翡翠饰品材质优良、形制丰富,雕刻技法多样、题材讲究。浓绿圆润晶莹的质地,加上精美的雕刻,赋予了翡翠饰品人格化的文化象征意义,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翡翠文化,戴玉、赏玉、玩玉之风盛行。
资料图片
  民间认为翡翠有祈福纳祥、避邪消灾之功能,由于表达了老百姓的普遍愿望,翡翠饰品被广泛接受并佩戴。翡翠饰品往往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我国传统造型,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副图案"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当前翡翠市场趋向红火,高中低档各领风骚,一些低档翡翠饰品占有一定比例。整个市场良莠不齐,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题材。市场上流行的翡翠饰品,依然以传统题材为主,如观音、弥勒佛像等小雕件、花件。翡翠文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高度,大部分现代翡翠的雕刻秉承了传统的雕刻技法,很难从传统的窠臼中突破出来。其次是重材质轻工艺。对翡翠原料真假好坏的重视远远大于对雕刻加工后的艺术品品评。雕刻工艺师在创作时,如果一心为了艺术创造,往往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若是以盈利为目的,则很难出现优秀的作品。面对这种状况,雕刻师傅和设计师应该从传统中突破出来,从蝇头小利中解脱出来,给翡翠雕刻与饰品设计赋予新的韵味。
  翡翠以特有的质地,和软玉一起为中华雕刻艺术提供了优良的承载物。最近两年的"天工奖"玉石雕刻设计大赛,不乏一些好的作品,对推动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有一些败笔。笔者印象最深的一件作品,是一位大师所作观音玉雕。观音面目和善,翘着腿,感觉非常滑稽。整体上人体结构不和谐,比例失调,腿和手整个就如堆积木堆上去似的。观音雕像笔者也见过不少,如山西大同上、下华严寺里面的观音雕像(特别是露齿佛),还有晋祠侍女雕像,以及平遥双林寺佛教雕像等,她们都是我国雕塑史上的杰作。
  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现在对观音、佛雕像的评价标准可能简化些,只求面善而已,人的结构、动态等往往被忽视。我们现在再来看看最近几年炒作比较火热的天龙生。实质上早在清末,玉雕师傅们已在实践经验中,对这类翡翠原料习惯性地雕刻成花卉、蝴蝶造型,呈里面薄外沿厚的凹形。使其色绿更加通透,厚边镶嵌时,使翡翠更加牢度,不容易脆裂。另外,我们也看到一些表现传统素材的翡翠作品,雕刻技法娴熟,但由于匠人专业素质水准不同,依据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角度来看,结构也有许多缺陷。由于传统玉石设计已经形成了日趋成熟的形制,包括雕刻技法、题材的体现等,无论写实还是抽象题材,玉雕师傅和设计师们如何在传统题材上注入新的元素,无疑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大的难题。尤其现代翡翠的设计与雕刻,应该突现新题材、新技法。
  笔者参与过雕塑的设计与创作,但未做过翡翠的雕刻与创作。肤浅地认为,翡翠艺术创作目前主要应该包括两类:一类是传统玉石人物、山子、摆件、花件等的创作,属于艺术创造雕刻类,基本上是玉雕师傅们的艺术创造。
  高档翡翠以"浓、阳、俏、正、匀"的特点,未加装饰而成自然之美,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走势,备受市场青睐。第二类是传统宝石面、仿生物和植物造型翡翠,与贵金属或其他高档宝石镶嵌。首饰设计师参与其中的设计与创造,通过采用中、低档翡翠,以适中的价格流通于市场。就品种而言,目前市场的主导品种是手镯、项链、耳钉、耳坠,其余品种也有一定的市场。在玉雕师傅们和首饰设计师的共同参与下,翡翠雕刻与翡翠饰品设计空间也越来越大。笔者的首饰设计理念范畴属于第二类。欢迎同行共同商榷探讨翡翠设计与雕刻话题,以此抛砖引玉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13:40:37 | 只看该作者
附件:翡翠 对珠宝唯一的爱  翡翠的美丽很醇厚,也很纯粹,平和而温婉,沁人心脾。无论是独挑大梁,单独呈现;抑或是简单串联成珠链;或者是与其他宝石、贵金属组合,其独有的单纯、平和之美,都能让人一见倾心。
  任何一种宝石都代表着一种女人的气质,集端庄、智慧、优雅于一身的小乔可算是翡翠的最佳代言人。与翡翠为伴的女子,不随时间老去,万丈红尘惊扰不了她,始终宁静如水,温婉似玉。即便春夏秋冬轮回不断,世间风雨侵袭不止,她回眸的莞尔一笑,也依然是从前的月白风清。
  翡翠从来都是与富贵相伴而生的。慈禧太后、宋美龄,中国近现代最富传奇色彩的两位女性对其的钟爱,更凭添了无限华贵色彩。宋美龄对翡翠的喜爱是出了名的。1997年宋美龄百岁生日宴会上,当这位梳着传统发髻身着黑色旗袍的一代名媛,出现在众多宾客和媒体面前时,人们为之一震,只见她从头到脚佩戴着翡翠首饰——翡翠耳钉、翡翠珠链、翡翠手镯、翡翠戒指……颜色质地均属极品。在全套翡翠饰品的装扮下,虽已是百岁老人,但仍是那样雍容华贵,仪态万方,尽显高贵气质。
  翡翠的美丽很醇厚,也很纯粹,平和而温婉,沁人心脾。无论是独挑大梁,单独呈现;抑或是简单串联成珠链;或者是与其他宝石、贵金属组合,其独有的单纯、平和之美,都能让人一见倾心
2008春拍翡翠瑰宝
  对于收集世界翡翠极品总有莫大的兴趣人,每年的春、秋两季瑰丽珠宝拍卖中,也总是给买家以惊喜。一对尚未估价的翡翠双圈镶钻吊坠耳环将亮相今年的春拍。这对翡翠耳环质地细润通透,切割巧夺天工;双圈造型经典优雅,一向为收藏家所追捧。翡翠双圈直径和厚度分别为18.90 和 5.30 毫米。
  还有一套寓意福禄大吉的翡翠葫芦镶钻项链及耳环,估价600 万至700 万港元。13 枚通透碧绿的翡翠葫芦均饱满晶莹,象征丰足人生。其中最大的一颗为吊坠,足有26.5 x 19.81x9.8 毫米,其不规则的形状,为传统的翡翠首饰设计添上一份活泼洒脱。晶莹的翡翠葫芦,配以共重19 克拉的透白圆钻,简单的镶嵌方式,不但能凸显翡翠葫芦本身的优点,更令整套首饰不落俗套,贵丽大方。
世上最昂贵的翡翠珠宝
  坊间流传着“翡翠无价”的说法。在中国翡翠加工交易四小龙之一的四会,那里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天光墟”里的翡翠买卖还是习惯在无言中进行。随着翡翠精品进入拍卖市场,翡翠的价值开始变得“有声”。买家相互喊出自己的竞价,此起彼伏,最后一槌定音,“名玉有主”。似乎这种有声竞拍更将翡翠的身价体现得淋漓尽致。1997年11月,佳士得在香港举行的“瑰丽翡翠首饰”拍卖会上,一条浑圆剔透的“双彩”翡翠珠链以7262万港元成交,创下翡翠首饰拍卖的世界纪录,轰动一时。这个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
  2006年佳士得春拍,一条翡翠珠链售价高达852万港币。这条项链由 35颗晶莹剔透、翠绿均匀、直径11.94至15.68毫米的翡翠珠子串成,链扣部分镶有一颗3.06克拉的钻石。碧绿翡翠与闪耀美钻互相辉映,能很好地展现出东方女性的雍容华贵。
  2007年苏富比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春季拍卖会翡翠镶钻双圈耳坠,展现了颜色极为纯厚的翡翠美态。翡翠的切割完美至极,且其互相紧扣的造型,原石之大,可见一斑,凸显此耳坠之矜贵。最终一亚洲私人买家以569.6万港元将这对耳坠收入囊中。
中西合璧,美得理所当然
美,没有国界。将东方独有的天然珍宝翡翠与西方的珠宝首饰设计意念结合,是苏富比的创新构思。2006年苏富比与享誉盛名的珠宝品牌Verdura携手,为当年苏富比香港春拍特别设计了Verdura心形翡翠镶钻别针及吊坠。这枚Verdura“翡翠心”不仅体现出东西方审美的完美结合,更是苏富比高级订制翡翠珠宝系列的亮点。这颗代表浪漫爱情的独特的“捆上丝带的宝石心”是市场上不可多得的极品翡翠首饰,当时估价550万至650万港元。
  2007年春拍,苏富比将中西合璧的翡翠珠宝继续发扬光大,邀请美国最炙手可热的珠宝设计师James de Givenchy 设计翡翠配尖晶石树形别针“Tree of Life”。其以树的形状作设计蓝图,并以多颗橄榄形蛋面翡翠作树叶,再缀以鲜艳的尖晶石,象征富饶长寿的桃子,镶嵌在造型优美的木制“树干”上。整体设计色彩斑烂,喻意吉祥,估价为13万至18万港元。
  之所以称为“老坑”,主要是因为这个原生翡翠矿床发现于十八世纪,相对后来发现的,比如1983年发现的“83”坑就老得多了。行内人士称这些矿区产出的翡翠为“老坑”料,经过加工后“老坑”料显现出非常好的通透度。“老坑”位于缅甸北部乌尤河(亲敦江支流)流域,翡翠料产于前寒武纪地层中,呈由北向东延伸的蛇纹石化橄榄岩体内,主要产地是度冒、缅冒、潘冒和南奈冒。经历了几代人“殚精竭虑”地开挖后,真正的老坑矿床,已经资源枯竭,所以遗留下来的“老坑”翡翠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雍翠缘直接从缅甸精选优质翡翠原石,加工制作,也收藏了不少翡翠极品,均来自“老坑”料。“珠圆玉润”翡翠套件就是其中最养眼的代表作品。“珠圆玉润”套件由29颗圆润翠绿的老坑玻璃种珠粒项链和两颗耳坠共计31颗组成的,所有珠子全部取自一块石料,色泽匀称完整,是难得的珍品。但其价格也高得离谱,达6000万人民币。
  “日月附丽于天,能照天下”,罕见的老坑玻璃种大颗饱满蛋面,精湛的香港镶嵌工艺,成就了这一无法以言语形容的旷世珍品。这也是雍翠缘的珍藏极品之一,“日月丽天”,价值600万人民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10-20 14:28:06 | 只看该作者
漂亮,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19 03:21 , Processed in 0.0571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